人大公共管理考研,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学院介绍播报编辑● 国内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试办单位之一, 是我国培养MPA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

学院介绍播报

编辑

● 国内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试办单位之一, 是我国培养MPA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教育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

● 学院科研经费连续三年高居全校各学院之首。近五年以来,该院先后承担了29项国家级项目和101项省部级项目,以及数十项横向委托项目,其中包括国际合作项目4项。

● 10位教师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和“十大教学标兵优秀奖”。

● 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研讨会”和首届海峡两岸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讨会,对于推动我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该学院从2007年起,按“公共管理类”的大类招收3个专业的本科生:行政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城市管理。博士研究生专业主要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社会保障、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硕士研究生专业主要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法学、行政管理(教育行政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社会保障、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劳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并招收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其卫生政策管理学系正在建设中。

现任院长杨开峰,院党委书记李家福,副院长许光建、张成福、严金明,党委副书记崔军、王丹。

该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近30人人大公共管理考研,硕士生导师70余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人数的90%以上。学院既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又有10余名在国外一流大学留学归国的青年教师。另外,聘请了20多位中央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该学院近两年每年平均毕业学生400人左右。毕业生大多数在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高校工作。每年都有较高比例的毕业生保研、考研或到国外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在长期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学术底蕴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该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保持了国内领先地位。

专业介绍播报

编辑

学院现设有国民经济管理系、行政管理系、土地管理系、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国防与国家安全研究所、财政与税收管理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横跨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两个一级学科, 招收4个专业的本科生,即: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公用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专业;6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专业,即: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12个二级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即,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教育法学、公共政策等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人大公共管理考研,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并招收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城市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房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行政管理专业介绍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行政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政府机构管理以及各类公共管理机构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公共组织与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学导论、行政法、公共财政学、公共政策、比较政府、公文写作与处理、人事行政、非营利组织管理、领导学、地方政府管理、行政监察学、市政管理学等。

就业去向: 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城市管理专业介绍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资源管理、市政项目评估等城市公共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该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新设立的。

核心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建筑学、地理学、公共财政学、行政法、城市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工程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等。

就业去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从事城市规划与开发的企事业单位、中介咨询公司、城市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等。

管理学历年考研国家线,公共管理国家线2022考研分数线

2022年公共管理考研国家线一区总分为178分(单科线分别为45分、90分)。

2022年考研国家线已于3月11号公布管理学历年考研国家线,以下是2016-2022历年考研国家线及单科分数线,包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专业)。

1、国家线是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线,不仅总分要过线管理学历年考研国家线,公共管理国家线2022考研分数线,而且单科也要过线,各学校通常会在国家线基础上划定学校各专业复试分数线,通常会比国家线高,当然很多非热门院校过了国家线就可以进入复试。

2、满分=100的为政治和英语,满分>100的为专业课,单科总分加起来并不等于总分。

考研国家分数线:

除了自主划线划线学校,国家线决定了你是否能过初试,如果报考的学校分数高于国家线,且你的分数过了国家线你就可以参加调剂。

考研里面一般来讲分三条线:自划线,国家线和复试线。

一般来讲自划线是34所985才拥有的权利,他们的划线可以比国家线高也可以比国家线低,是你过了国家线有了上岸的可能,有了调剂的可能,并不是有成为研究生的资格。最终决定命运的线是复试线,这是学校各个学院划的线,过了复试线就有进入复试的资格,通过了复试就可以成为研究生。

技术经济与管理考研院校,招生专辑丨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管理工程系,1999年更名为经济管理系,2018年10月学校组建经济管理学院。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经济管理学院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现有教师员工46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244人。

发展愿景:

致力打造适应国家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发展变革需求,具有灾害与应急特征、突出的教学科研实力和行业服务能力、在国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经管学院。

现有专业:

现有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工商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学科平台:

设立灾害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和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法治研究中心。建有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大数据分析、银行业务仿真、投资业务仿真、会计综合仿真、审计实训、会计信息化、VBSE综合实践、管理会计技能实训、企业运营模拟、企业信息化等12个教学实验室。

专任教师: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8人,教授8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不含在读3人)19人占50%、硕士(含在读博士3人)23人,注册会计师3人,国际注册内审师1人,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2人,注册理财规划师2人。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5个,是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教学方面:

学院近五年累计建设省校级精品课程20余门,省校级重点课程30余门,获得省校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获得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9项。学院建有包括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大中型工商企业、各类金融机构等在内的3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开拓了就业市场。

科研方面:

我院教师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4项、河北省社科项目6项、中国地震局教师基金项目16项、公益行业专项4项、横向课题30余项。近五年科研经费总额639.3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经费287.6万元。编写地震行业标准5项,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近年来,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建立了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反馈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就业相关度强、就业满意度高。近五年年均升学和就业占比为90%以上,就业相关度较高,就业区域也由集中服务京津冀转为服务全国各地。

校内实训

第二届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

“浪潮铸远杯”共享财务职业能力竞赛

在未来发展中,经济管理学院全体教师将继续开拓进取,加强校企、校所合作育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灾害与应急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金融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和综合实践能力,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熟悉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灾害金融理论,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金融应急产品的设计和推广,资金筹措、使用及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还要求学生了解前沿理论及研究发展动态、具备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学术研究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能够理解金融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应急产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素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承压能力,具备大局意识和国际视野。

主要课程:

本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组成。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公司金融、等课程;核心专业课程包括: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学、巨灾保险学、灾区经济模拟评价、金融数据挖掘、在金融中应用等。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的阶梯式实践体系,并能够结合各层次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学生具有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毕业后可以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金融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工作,考研的比例也每年提高,深造院校包括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名校。

会计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和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诚信品质,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富有家国情怀、安全理念、应急素养、创新意识、实战能力、奉献精神,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和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数字化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技术经济与管理考研院校,招生专辑丨经济管理学院,具备熟练运用财务决策思维和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分析和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从事会计、审计、财务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与优势:

依据社会发展和会计人才需求变化,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以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培养为目标,重塑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并实施以集中实习为主,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及学科竞赛为辅的“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内外联动,产教融合,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其中构建的“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教师团队严谨踏实,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注册会计师2人,注册内部审计师1人,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到84.6%。建设了中国地震局优秀教学团队、防灾科技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主要课程:

本专业设置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审计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商业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训、RPA财务机器人开发实训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实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选择攻读硕士研究生。

投资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具备科学的投资观念和扎实的投资专业知识、投资实务技能,了解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投资工具,熟练从事金融投资业务,能在各类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决策分析和投资理财等金融实务与应用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与优势:

投资学专业以投资决策为核心来构建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投资学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投资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投资学发展前沿动态;具有扎实的数学、计量基础,掌握基本的投资分析技巧和进行金融市场实证研究的技能;能将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具有处理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国际投资、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等方面的业务技能。

因此本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主要课程: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法、金融市场原理、投资组合分析、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学、量化投资分析、金融时间序列、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数据挖掘、项目评估与管理、财务分析、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报考特许金融分析师(CFR)、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等在金融投资领域具有国际性、权威性影响的资格证书;毕业生主要工作去向为到各类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从事证券投资分析、投资咨询与管理、投资规划与决策、风险管理与控制、投资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报考投资学、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进修学习。

工商管理

专业概况:

工商管理专业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前身为全国唯一ERP(企业资源计划)试点专科专业。专业目前建有企业信息化实验室1个、企业运营模拟实训室2个,配备了用友U8、金蝶K3、SAP B1等主流的ERP软件平台。专业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士教师7名。

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管理能力和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及其他组织从事日常运营管理、信息化管理及信息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

专业定位与主要课程:

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体现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特色,培养管理理论基础扎实、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能力高、创新能力强,具备从事企业信息化实施与运行管理、防灾减灾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专业发展方向包括ERP系统实施、大数据决策分析、智能商务、防灾减灾信息化等方面。

本专业为了适应工商管理未来发展的需求,满足市场对企业信息化领域人才的需要,重塑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分方向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程体系。核心专业课程包括ERP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运筹学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细分了管理能力提升模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模块、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模块、商业运作能力提升模块,开设了大数据应用技术、品牌管理、创业管理、ERP软件等专业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三阶段集中实习+学科竞赛+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企业信息化实践中心,配备了用友U8、金蝶K3、SAP B1、VBSE企业综合模拟实践等技术平台,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提升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专业特色与优势: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本专业结合我校行业背景,借助地方经济区域地位优势,与同水平其他院校同专业相比在专业方向上特色鲜明,主要侧重以先进管理理念与高水平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相结合的企业信息化方向。

专业底蕴雄厚,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在原有的全国ERP试点专业的基础上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专业基础雄厚,形成了强有力的信息化专业教学与科研团队。为更好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工商管理专业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培养方案改革,目前新制定的培养方案突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动力、重实践”的改革思路,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突出学生企业信息化实施能力和应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决策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方案能做到与时俱进,在保持科学性的基础之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课程设置上模块化、平台化,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工商管理企业信息化方向本身就属于交叉学科,需要学生再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又能够对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有深刻的领悟。专业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区分了平台课模块,专业核心课课程模块和专业能力提升与拓展模块,并配合三个阶段的集中实习,让理论与实践能够分阶段的进行整合,形成了支撑培养学生知识体系和全面提升应用能力的稳固结构,并且配合学科竞赛、专业社团等日常活动,也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培养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学生就业主要为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北京市政府东移,京津冀一体化日趋深入,这也给京津冀区域经济带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尤其是在京津冀三地交汇的燕郊地区,对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极具吸引力,而我校在满足区域人才需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工商管理专业近几年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也表现出了优先服务于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北京用友总公司、京东、中国银行燕郊支行、建设银行燕郊支行、国家税务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京津冀地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在90%左右。

优秀校友

张金霞

张金霞,女,汉族,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工程管理系会计专业1993届学生,1997年5月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会计师职称,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现任清水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天水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技术经济与管理考研院校,兼任清水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理事长。

田文通

田文通,1998年毕业于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现防灾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系财会专业。毕业后相继在甘肃省地震局嘉峪关中心地震台、兰州观象台、中国地震局兰州岩土地震研究所从事地震监测、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获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岩土地震工程专业理学硕士学位,兰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起担任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岩土地震工程,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6项,厅局级项目7项,岩土工程社会服务类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经济管理学院招生咨询联系人

学院

负责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guanzong/19482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8:03
下一篇 2024年5月16日 下午8: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