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品一杯叶芽饱满、气息馥郁的明前茶,让身心苏醒,迎候春风浩荡,这几乎成了喝茶爱好者共有的一项仪式。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狂飙》,除了扫黑剧情大受欢迎,里面貌似悠闲内含玄机的潮州工夫茶艺剧情,也着实给全民“喝茶热”带了一波节奏。
而在茶的历史演进中,鄞州人可以很自豪地说:吾乡有好茶。因为鄞州是不容小觑的茶叶地理文化坐标,这里的茶文化传承发展从未中断。
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社会跃迁,鄞州人也变得越来越懂茶,越来越爱喝茶。
如要扒一扒其中原因,我们不妨沏壶茶,聊一聊茶香鄞州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一
先捣鼓一下过去。
就在2015年,考古人员在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了山茶属树根,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遗存,距今6000多年。
离田螺山不远的鄞地,毫无例外成了我国原始茶产地之一。西汉时,四明山上有人将鲜叶晒干成茶,取雅号“绿色珍珠”。
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记载,鄮县出产一款名叫榆荚茶的茶叶。那么“榆荚”到底在哪儿?这就涉及有趣的地名演变了。
原来,“榆荚”在唐之前称为“郏村”,到了宋代,榆荚村改称“隔村”。到了清代,真相来了,隔村改称为“甲村”,就是现在的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为了方便记忆天童寺周边酒店,你也可以把榆荚茶称为甲村茶,类似常山赵子龙也叫石家庄赵子龙。
现在的甲村周边仍旧产茶,特别是与该村相望的东钱湖福泉山茶场,有代表产品 “东海龙舌”。
唐宋元时期,鄞州茶正式进入“高光时刻”,主要体现在三件事上。
第一次高光——鄞州茶发展了“禅茶一味”。
禅宗是佛道儒合流的产物,而禅与茶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后,为整个东亚文化圈增添了独具魅力的生活美学和心灵滋润。
茶含有茶多酚、茶碱、咖啡因等,饮茶能排困解乏、明目清神,是读经坐禅的上佳饮料。唐时,天童寺、阿育王寺、金峨寺等坐禅饮茶之风极盛。特别是天童寺“茶宴”,按一定程序冲沏佛茶香茗,依次传递品尝,诠释着正、清、和、雅的禅茶精神。这个仪式后来被日本茶道完整吸纳。
说个花絮,天童山也有一个“虎跑泉”,与杭州西湖景区的虎跑泉同名。这口泉与天童溪相通,有心人前来汲水,烹煮泡茶,口感甚佳。
第二次高光——鄞州茶成为皇家贡茶。
乾隆《鄞县志》载,宋元时期,采自太白山的茶叶,在鼎盛时达到了年年上贡的标准。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3个小冰河期,宋代恰好就是那个“突然变冷”的朝代。随着气温降低,制霸唐代的顾渚紫笋茶、常州阳羡茶等贡茶趋于衰落,鄞州太白山等纬度偏南的茶区反而获得了更合适的温度,得到了官方认证、朝廷垂青。
比如太白“龙心茶”,又叫龙角山茶,北宋时已颇有名气,品质可与杭州西湖龙井茶比肩。
据称太白山上多产兰花,所以太白山茶有幽兰香。探究茶叶的芳香物质组成,是目前茶叶研究领域的超级难题,但是从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等茶类来看,茶叶的香气与周边的草木花果确乎存在关联。
第三次高光——鄞州茶推动了“国际传播”。
公元8到9世纪,日本遣唐使的到来,为宁波“海上茶叶之路”提供了历史机遇。
唐宋以来,在明州与日本、高丽等东亚各国的对外贸易中,茶叶跟瓷器、丝绸一样属于硬通货,作为中华名物汇入国际交流史。
“日本茶祖”荣西两次来到宋代中国,切身体验到吃茶的风俗和茶的效用,于是将一整套禅宗茶道仪规传入日本,还带去了鄞州天童山的茶种。
荣西一回到日本,便在九州平户岛的富春院撒下了从天童山带回的茶籽。至今那里仍留有一小块茶园天童寺周边酒店,淘一淘鄞州的“茶经”,竖有一块石碑,上写“荣西禅师遗迹之茶园”。
于是,鄞州的茶籽成为文化传播的味道使者,在异国他乡生根开枝散叶,见证国际文化交流的风云变幻。
二
再来聊聊当下。
鄞州人的生活更少不了茶。
时下临近春分,不到20天就是清明,马上就要到采茶、制茶最忙碌的时节。做1斤成品茶,需要采茶人6万余次的手起指落,再用摘下的芽叶炒制而成。
最新统计,鄞州茶叶种植面积达1.7万亩,主要集中在东钱湖、横溪、塘溪、瞻岐、东吴等地,有太白滴翠、东海龙舌、小白塔、千蕊、金峨仙草、甬茗大岭、柯青等茶叶品牌,乌牛早、龙井43、浙农113、白叶1号、银霜是主要茶树品种。
目前鄞州茶生产经营企业有1500余家,名优茶年产量超过20吨。
尽管绿茶牢牢占据着鄞州茶叶市场的最大份额,但是本世纪以来,云南普洱、福鼎白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名优茶攻势强劲,众多一线品牌在鄞州抢滩略地,培养了一帮忠实拥趸。
茶,已经快速成为社交的重要媒介,同时滋养着爱茶之人的胸中丘壑。
百茶争香让鄞州的茶叶市场日益繁荣。疫情前,位于鄞州的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茶博会;
金钟茶城、嵩江茶城、横石桥市场、宁波文化广场、联盛商业广场B区等形成了茶消费块状集聚;
四明路、天童路、四眼碶街等大街小巷出现茶叶门店的条状集合;
小区周边的茶叶门店呈点状密集分布,特别是许多新交付的小区,茶叶店开业时间基本与业主入住时间平行。
茶的衍生产品供给也变得异常丰富。
金钟茶城每周六有文玩集市,让喝茶与赏器完美结合,组织的斗茶比赛也别具一格。
嵩江茶城提供茶艺、鉴茶培训,还有各类茶具店,可以买到名家紫砂壶、春风祥玉青花瓷杯、自慢堂公道杯、日本备前烧等高端茶器。
不少景区的大量旧房迭代更新为美学茶空间,尤其是韩岭,全宁波“大众点评”茶室评分前三名均出自这个景区,宁波的围炉煮茶热据说也源自韩岭,90后、95后茶室主理人应运而生,带来了茶艺、花艺、空间的美学体验,以及全新的自媒体运营模式。
而鄞州的各大酒店、民宿,细心地为客人提供喝茶功能区,有些客房配套了或精致或侘寂的小茶室。茶圈的繁荣,也让设计师、插花师、茶器手作者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三
最后说说未来。
就在去年年末,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的成功为鄞州茶带来新机遇,下一步怎样提升品质、利润,打造全国性品牌?如何做到产业发展与自然农法的平衡?茶产业如何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对很多鄞州茶农来说,种茶的利润主要来自明前茶,随着人力、物料成本的提高,清明后就很难赚到钱,成为一个通病。这里有市场分化、产业规模、品牌的原因,也有自身竞争力先天不足的原因。
整个宁波地区,只有余姚瀑布仙茗和奉化曲毫,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只有主攻宁海望海茶的宋光华老师,被评为中国制茶大师。拥有金字招牌和制茶大师,这是鄞州茶叶界亟待努力的方向。
目前来看,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引进培养制茶人才、恢复全手工绿茶制作技艺传承,是提升鄞州茶整体品质、品牌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品质一提高,下一步的文旅推广就会更加顺风顺水。
值得高兴的是,鄞州区茶文化促进会和茶文化传播院前年已经成立,致力于“做强产业、做优品牌、弘扬文化、促进创新”。
鄞州茶还参与到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在盐源县藤桥乡大坪子村,村民们细心栽培来自鄞州的“黄金芽”茶苗,种植面积达到百亩。
前不久,福泉山茶场举行“寻宋韵、品福茶”开茶活动,融入焚香、点茶、插花等宋韵雅事。这样的茶事活动,鄞州今后会越来越多。
喝茶挺简单。煮水泡茶、举杯放下,这是中国人嵌进骨子里的平淡日常。
喝茶又不简单。小小一片树叶,竟如此闳约深美,沟通自然与文明,关联了人类一千多年的政治、思想、军事、经贸、外交、宗教、文化、艺术等行为,又赋予世间无量的清欢闲情。
鄞州人,一定会更爱喝茶,也一定会讲好一片树叶的鄞州故事。
(记者 徐琼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iudian/20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