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西化屋村考察调研时强调,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党组织强,群众致富就有希望。“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贵州土城古镇特产,“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贵州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针对全省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多、分布广(有较高保护发展价值的民族村寨近5000个,其中有312个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1328个被命名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但特色产业小、弱、散等现象仍未改变的问题,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独特资源,因“寨”施策,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与旅游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旅游产业
“旅游+文化体验”。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黄岗村、黔西市化屋村等传统文化比较浓厚的民族村寨,活态展示刺绣、染绘、陶艺、漆器、雕刻等手工艺,吸引游客参与操作体验。
“旅游+乡村休闲”。在修文县岩鹰山村、赤水市石海村五星苗寨、江口县泗渡村等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独特的民族村寨,发展农家乐和精品民宿,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服务。
“旅游+健身康养”。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寨村、六枝特区西陵村、从江县高华村等具备一定医药产业基础和民族体育基础的民族特色村寨,开发民族药与森林康养服务产品,发展康养运动、传统体育运动等。
“旅游+农业观光”。在都匀市坪阳村、清镇市大冲村虎山彝寨、施秉县高碑村等农业条件好的民族村寨,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农业观光园等,让游客参与体验农耕生活、学习农业知识。
“旅游+研学探险”。在贞丰县董箐村、石阡县鸳鸯湖村等具有浓郁民情风俗、自然资源较高科研价值的民族村寨,进行研学旅游,开展岩洞探秘、登山攀岩等探险旅游。同时,依托黄果树、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等景区市场资源,推动景区周边的石头寨、寨沙侗寨、荔波县水浦村等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旅游业,延伸旅游发展链条。
五级联动打造一批旅游示范村寨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规划(2021-2025)》,制定省民宗委2021年民族特色村寨“一寨一策”工作方案,为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指方向、定政策。
明确各方责任。坚持省级统筹、市(州)总负责、县乡村抓落实的工作体系。省级有关部门分类指导,整合资源投入。市(州)建立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专班,督促指导规划实施。县级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制定“一寨一策”实施方案。镇村具体抓落实,发挥当地群众主体作用。
加大资金投入。安排1.31亿元,重点打造50个民族特色村寨和扶持11个县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整合资金数十亿元,投入实施一批文旅、农旅产业发展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资源开发。
突出示范带动。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重点建设50个融合旅游发展示范村寨和12个民族乡村振兴示范村寨,省领导实地调研督导工作推进,及时调度民族特色村寨服务旅游产业化和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优化环境提升旅游发展能力
改善村寨环境。注重保护传统民居以及古桥、古井、古树、古磨坊等历史环境要素,加强村寨整体风貌管控,防止大修大建。开展村寨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治理,推进村寨清洁行动和绿化行动。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寨内步道、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设施建设,完善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设置完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等设施。
提升服务能力。实施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项目,提升村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完善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生活服务网点。加强非遗传承人、旅游服务人员等培训,提升村寨旅游服务人员素质。
完善市场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运用节庆营销、影视营销、演艺营销等新兴模式,培育一批“网红”打卡旅游村寨,拓展民族文化旅游市场。
宣传塑造贵州乡村旅游新名片
强化宣传。通过新华网、贵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省内各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旅游攻略指南、文化特色网站、网络主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层次宣传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来黔旅游。
多视角展示。将村寨文化融入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演艺作品中进行展示。出版《和美乡村—贵州40个民族特色村寨发展变迁实录》。拍摄民族特色村寨宣传小视频,其中《产业调整“调”出一片新天地》获《中国民族》杂志第6期刊发,望谟新屯村等微视频被国家民委“千村万寨心向党”专栏采用,获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发播放。
主要成效
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农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一批“黔酒”“黔茶”“黔珍”“黔节”“黔织”“黔绣”“黔艺”“黔景”“黔药”“黔菜”“黔银”等“黔系列”旅游产品,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贵州土城古镇特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开新局的试点示范。有24个融合旅游发展示范村寨、10个民族乡村振兴示范村寨纳入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支持范围,按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部署和“一寨一策”规划要求,五级联动、落实责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整合资源实施乡村建设项目,最大限度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探索形成了“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发展的乡村振兴经验,为我省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了有益探索、作出引领示范。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村寨旅游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促进各民族在经济发展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巧夺天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技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大山深处的丹寨汇集了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拥有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等七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纳入非遗名录的项目多达150多项。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非遗主题文化活动,从10月17日起,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丹寨万达小镇举办,并将持续一周多时间,包括论坛、展览、演出、文创大赛等多个环节。此次活动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主办,贵州省文旅厅、黔东南州及万达集团等多家机构联办。
“中国丹寨非遗周”,丹寨万达小镇的《锦绣丹寨》演出
身着传统苗族节日盛装的苗族群众沿着丹寨万达小镇进行巡游
“中国丹寨非遗周”长桌宴
昨天起,在欢快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声中,身着传统苗族节日盛装苗家群众沿着丹寨万达小镇进行巡游,同时伴以激情的非遗舞蹈——锦鸡舞,期间还有纪念苗族先祖战神蚩尤的祭尤节、讲述苗族先民迁徙史诗的大型苗族歌舞情景式体验剧《锦绣丹寨》,以及沿街呈现的各类非遗项目,让人目不暇接。而开幕当天的丹寨万人长桌宴更是苗族传统风俗,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贯穿万达小镇的长街,摆放了360桌,绵延着摆满了苗族的传统菜肴酸汤鱼、糯米饭等。
“云上丹寨,非遗之乡”,贵州丹寨拥有7项国家级、24项省级、100余项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丹寨,被誉为“中国蜡染艺术之乡”、“中国鸟笼之乡”、“中国古法造纸之乡”,过去,这里是贵州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这里兴起了体验游、研学游、村寨游等非遗旅游新模式,而万达集团2014年开始对口帮扶丹寨县,在全国首创“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扶贫模式,通过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建设旅游小镇、职业技术学院三大扶贫项目,同时也结合非遗项目,带动丹寨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于2019年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据主办方介绍,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非遗旅游主题文化活动,举办非遗周活动,对于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黔东南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创造转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期间,还将举办“黔地守艺”传统手工艺作品展、黔东南州苗侗医药文化展、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第二届传统戏剧展演、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中国非遗文创大赛等多项活动。
“中国丹寨非遗周”开幕式
“中国丹寨非遗周”与会人员参观非遗项目
在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开幕式上,在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张雅芳主持下,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罗强,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卢雍政,世界旅游联盟主席、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万达集团副董事长、总裁齐界,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等先后致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丹寨万达小镇是万达集团打造的新型旅游景区,是贵州省一张新名片,也是贵州非遗的集中展示区。这次非遗周是对景区的一次探索,一次生动的实践,“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是以当代生产生活为中心的文化实践,让传统工艺、传统设计通过再生走进现代的家庭生活,融入现代旅游,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价值,实现双赢。”
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举办地为由万达集团捐建的丹寨万达小镇,万达小镇自2017年7月3日正式开业运营以来持续呈现出良好势头,小镇突出当地民族文化和特色资源,与丹寨县扶贫合作社和扶贫龙头企业建立紧密联系贵州丹寨特产,“中国丹寨非遗周”:从苗族蜡染、古法造纸到非遗旅游与论坛,有效地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农产品、手工产品销售和创业就业。据介绍,万达集团2014年开始对口帮扶丹寨县,在全国首创“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扶贫模式,迄今累计捐资23亿元,采用长、中、短期结合,教育、产业、基金并举的创新方式,通过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建设旅游小镇、职业技术学院三大扶贫项目,带动丹寨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万达小镇亮相的苗族服饰
丹寨万达小镇 新华社 图
万达丹寨扶贫茶园
“中国丹寨非遗周”举办的系列论坛有来自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中国非遗协会、旅游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近 300 名专家及非遗相关代表出席,探讨中国非遗保护传承、非遗旅游融合。其中“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中,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主持,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等作主旨演讲,为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
10月17日起亮相“中国丹寨非遗周”的“2020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分为神秘贵州、好客贵州、多彩贵州三个章节剧目开展。第一章剧目包含了《撮泰吉》、《滚山珠》、《高腔山歌》这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展现祈祷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纪念民族大迁徙不畏艰险、艰苦创业的精神。
在“黔地守艺”展览中,分为“陶艺茶席”“竹编木雕”“织布刺绣”等9个展区,共有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古法造纸、水族马尾绣、布依族服饰等23个非遗项目参展。此外,还有传统手工艺作品展、黔东南州苗侗医药文化展、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第二届传统戏剧展演、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中国非遗文创大赛等亦轮番上演。
展览打破了传统观展模式,邀请观众沿途在以贵州9市(州)命名的“非遗驿站”打卡,品尝当地美食,欣赏品类繁多的手工艺品,以及传承人现场技艺展演。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的茅台酒包装,来自贵州雷山、台江、黄平三地的苗族银饰盛装等珍贵展品,都将在展厅亮相。展厅每天还安排了“蜡染日”“银饰日”“竹编日”等不同主题的非遗互动体验项目,游客可以用半成品材料DIY制作小纪念品。
苗寨
鸟笼非遗展示 新华社 图
在丹寨万达小镇的非遗体验区,游客可以体验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如苗族蜡染技艺、皮纸制作技艺等。苗族蜡染区中,一排排桌子摆放着白麻布、熔蜡筒,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据悉,目前,丹寨县拥有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贾理、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累计3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累计152项。
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蜡染技艺主要分布在扬武乡、排调镇一带;以扬武乡的排倒、排莫村为中心,整个区域约50多平方公里,二十几个自然村寨,一万多人口。苗族蜡染技艺有点蜡和画蜡两种,工艺流程为:布料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画蜡、浸染、脱蜡、缝合等十来道工艺。图案可分为“几何纹”样和“自然纹”样两大类。
国家级非遗项目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文化艺术自古流传在丹寨县境内,苗族芒筒芦笙最初作为苗族鼓社祭祀活动的宗教乐舞贵州丹寨特产,苗族芒筒芦笙演奏方式独特,曲调悲壮肃穆,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和地域特征,在苗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丹寨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民俗研究价值。作为一种典型的民族民间艺术,芒筒芦笙长期在苗族群众中有序传承。
苗族蜡染技艺的图案
苗族蜡染技艺
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服饰中,丹寨县是以苗族“嘎闹”支系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他们自古就有把自己的图腾物作为饰品图案来穿着佩戴的习俗。8个支系古装差别微小,最能保持原貌的是“雅灰型”的百鸟衣。正是这种对鸟的极度崇拜,造就了苗族“嘎闹”支系的服饰艺术形象和艺术魅力,并向外透露了“嘎闹”支系的族源信息。而“百鸟衣”“锦鸡服”“蜡染古装”等则成为对鸟崇拜的集中体现,也成为该支系鸟文化艺术的经典。
皮纸制作技艺
皮纸制作技艺的纸品
国家级非遗项目皮纸制作技艺是石桥苗族先民传承下来的一项造纸技术。石桥村民利用当地丰富构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制作皮纸。传说造纸术源于蔡伦 ,因此,石桥村造纸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来祭祀造纸鼻祖蔡伦。
石桥古法造纸用原料为构皮和杉根,与《后汉书·蔡伦传》云:“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很相似。技艺流程有十多道工序,与汉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是汉代到唐代这一时期的造纸技艺,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
“中国丹寨非遗周”与黔东南州第十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发布会
据悉,“中国丹寨非遗周”期间,除通过非遗论坛、展览、演出、文创大赛、参观万达扶贫成果等外,非遗周还将隆重发布 ” 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活动 ” 结果,首批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将精彩亮相。该项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资源开发司发起,历时一年征集和评选,为中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树立标杆。贵州省黔东南州第十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也将在非遗周期间举行,到场的旅游企业代表将有机会参加黔东南州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荐会、产业观摩会、招商交易恳谈等诸多环节的交流。
此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丹寨万达小镇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当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
(注:本文部分文图据主办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guizhou/14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