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经历过三次比较大的低潮,有几个时刻甚至感觉自己过不去了。
第一次是上高中的时候,得了抑郁症。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经常盯着天花板直到天亮。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那种感受是有多绝望。就像陷在一口深井里面爬不出来。直到现在,我对那段经历都还有心理阴影,还会时不时梦到当时的场景。当时的学习强度比较大,每天要学习12个小时以上,缺乏睡眠真的让人身心俱疲,我几乎每天都在精神崩溃的边缘。
最严重的时候,每当天色渐渐暗下来,我就开始冒冷汗,因为我知道自己要开始和失眠做斗争了。其他同学上床睡觉的时候,是一天最轻松的时刻;但当我上床睡觉,是一天最艰难战争的开始。
我小时候一直比较感性,比较脆弱,睡不着觉就开始默默流泪。当时怀疑自己这辈子是不是都被失眠缠上了,是不是要一直抑郁下去,一度考虑休学。前年,我根据这段经历,整理成了文章《在绝望的世界里尽力而为》。很多朋友看了也说,读完眼泪就下来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主要还是压力太大。那时候给自己这么大压力其实也没必要。高考虽然重要,但也不是人生输不起的一仗,还是有很多人高考不如意,但是出社会后事业做得不错的。人生毕竟是一场持久战,局部战役尽力就好。
即使你失去了一个花园,不代表你失去了整个春天。
后来进了大学,没这么大压力,也不怎么失眠了。所以各位如果遇到什么低潮,看似迈不过去,也不要太着急,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自然走出来了。
第二次比较大的低潮是失恋。我的初恋经历比较奇特,对方是一位大我好几岁,身在异地的漂亮大姐姐。有的人可能会好奇我们是怎么认识的,是不是陌陌上认识的,还是微信摇一摇摇出来的?
其实都不是,当时还没有微信陌陌呢。
我当时在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读生物技术的本科,对方在北京的北京邮电大学读通信研究生。我当时准备出国留学去美国,她准备出国留学去新加坡。因为都是重庆人,所以暑假刚好都在重庆新东方学托福,然后就好上了。
那是我第一次谈恋爱,用情还是比较深,再加上她长得很像我喜欢的一个日本女优爱川美里菜,所以就更喜欢了。
分手的原因嘛,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年龄的差距加上异地的因素,谈了几个月,她觉得不是很合适,就分手了。分手之后我还专门去北京找过她,想要挽回。但是人家也不愿意复合,曾经浓情蜜意的脸如今变得冷若冰霜,所以当时我又很痛苦。
当时我也没啥钱,就住在北邮外面的一个小招待所对外经贸大学招待所,每天晚上哭到失去力气,狼狈得很。经常是哭到睡着,醒来之后又继续哭。当时心灵非常脆弱,我甚至在看爱川美里菜的作品的时候,或者开门用钥匙插入锁孔的时候,都会触景生情的流出眼泪。
现在偶尔有年轻朋友找我咨询感情方面的问题,有时候看到他们死去活来的状态,我也挺理解的,毕竟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没有纵情放肆的青春,哪有刻骨铭心的回忆。
我曾经分析过往的经历对外经贸大学招待所,你经历过怎样的绝望?,得出一个结论:人在年轻的时候,潜意识里有一种“自我表演”的冲动。比如说对方明明不喜欢自己,已经分手了。但我们会觉得这场电影还没演完,自己要做出某个惊天大动作,让情节重新峰回路转,于是苦苦挽回。我们非常希望通过电影式的桥段,去感动对方。但其实最后也不会感动对方,只是感动了自己。生活不是电影,我们以为马上要到高潮峰回路转的时候,其实已经结束了。
当时我的一个朋友,说了一句挺伤我的话。不过现在看起来这句话蛮有道理的(我发现听起来刺耳的话都挺有道理的),她说:“吴寒笛,像你这种比较文艺比较感性的人,其实容易成为loser(失败者)”。
后来我渐渐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我发现生活中那些过于多愁善感的人,往往人生也比较平庸。比如我混一些豆瓣群,发现豆瓣群的朋友大多境遇不佳,但是对于自己的品味往往有一种优越感,混在一起看冷门电影,互相寄小礼物,其实本质只是抱团安慰。
大家要做的,其实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让自己能够匹配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在目前这种状态下寻找安慰感。
慢慢的,我渐渐学会理性的看待很多问题。可能少了一些热血,但是多了几分精准。
其实,我觉得人真正成熟长大的标志,不是要变得多么世故圆滑,也不是要开始不相信爱情,而是要学会实事求是的看待很多问题。
比如说我的初恋女友,外形条件很好,长得又漂亮,个子也很高1米7多,家里也挺有钱,学历也很高,确实各方面条件都比我好。而我当时,没见过什么世面,连沙县小吃都没吃过,所以长期来看,确实hold不住她。即使能靠一些手段勉强维持感情,但如果我的各方面条件没有大的提升,还是会和这段感情无缘。
前面说到我遇见她的时候,当时是准备去美国留学,后来决定也不去了,报考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研究生,将营销作为研究方向。直到现在,我爸都认为我放弃出国,考去北京是为了挽回前女友。其实真不是这样的,如果我爸在看这篇文章,我向您老人家发誓,来北京真不是为了前女友,况且人家现在应该都有好几个小孩了。
真实的原因是:自从那次失恋之后,我开始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人生。我觉得自己之前走的路,不论是来成都选择电子科技大学,还是出国继续攻读生物专业,都是我父母帮我设计的,我觉得并不适合自己。我想要成为更好的人,拥有更好的生活,配得上更好的爱情,我应该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更重要的是,我要学会自己做决定。
后来我斟酌了很久,评估了很多方面的因素,才下定决心跨专业、跨地区的报考对外经贸大学的研究生,从此一步步走到今天。
很多人的顿悟和决定,都是在受了打击之后。老干妈陶华碧开始创业,是因为丧父之后的生活所迫;俞敏洪办英语培训班,是因为没拿到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是在丧夫之后才南下到珠海格力打工的。所以很多人其实是有英雄命的,只是可能需要一些外部因素把它激发出来。
后来我是怎么走出失恋的阴影呢?
其实也不是很难,时间久了,遇到更漂亮的女生了,就自然走出来了。
年轻的时候,容易受文艺作品的影响,我们总觉得自己内心的某份情感是最高尚的,其实后来证明,人性是相通的,大家都是自以为不俗的俗人。你的爱情不比别人的更纯粹和高尚,你的创业不代表你的梦想更执着和纯粹,归根到底都是选择罢了,感情的选择,事业的选择,仅此而已,平常心看待就好。
第三次低潮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当时为了北京户口,去了一家央企做国际贸易。这工作跟营销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一直觉得不得志,过得浑浑噩噩的。再加上部门的氛围不太好,派系斗争比较严重,天天上班就和打仗一样。
当时确实比较痛苦,每天早上上班,就和上刑场差不多。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坐在座位上也像惊弓之鸟,怕被领导批评。
其实当时的状态也是比较迷茫的,但是不知道跳槽去哪里。后来想了想,觉得还是要去一个能施展自己营销才华的地方。我给自己列了好几个选择,都是和营销相关的:
1.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市场部,比如宝洁、联合利华之类的,不过它们的总部都不在北京。
2.互联网行业。
3.营销策划公司和公关公司。但说实话,国内的营销策划公司和公关公司都比较低端,进外企好一点,但是我也不是很想进外企,我觉得天天跟老外和说英语的中国人打交道太累了。
我找这几个行业的朋友吃吃饭,聊了聊,综合评定了一下,还是决定进互联网行业,然后就跳槽到了360。
在我平时接到的职业方面的咨询里,我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迷茫。其实迷茫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我建议大家,在迷茫的时候尽可能选择一些感兴趣或者比较擅长的事情突破吧。
很多人可能也要说,自己没什么感兴趣的领域,也没什么特长。这时候你就需要多去尝试。尝试多了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技能点。这个和谈恋爱一样,你谈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个类型的异性最适合自己了。
比如最常见的职业选择问题,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未来该走怎样的职业道路。这时候可以去多了解一下其他行业,学生朋友可以多找几个行业实习一下。
这篇文章写了我人生中三段低潮期的经历,回顾过往,发现当年所谓的低潮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身在其中的时候,感受确实很糟。但其实,低潮期的经历,也还是有它正向的一面。
有过低潮期的经历之后,我们看待人事物能有一种平常心。顺风的时候不至于盲目膨胀,逆风的时候也不会过早绝望。
其次,人在低潮期的时候,头脑相对还比较冷静,对形势的判断也相对比较准确。所以这时候做的决定,还挺靠谱的。如果你身处低潮,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沉淀一下自己,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对未来的规划也可以考虑得长远一点。而人在比较顺的时候,容易膨胀,容易自信爆棚,其实决策失误的概率还更高一些。后来我看史玉柱的自传,他也说了类似的故事。他的深刻反思,也是在巨人大厦资金链断裂之后。
我们的人生总会面对各种低潮,低潮的时候要好好沉淀自己,积蓄自己的力量,要继续用力的划。这不代表我们能迅速摆脱低潮,但是在拼命划水的过程中,我们成为了更强壮、更有力量的自己。
希望大家都能坦然面对低潮,面对每段长夜恸哭的人生,祝福大家最终都能迎来自己生命中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精彩的个人经历,我会写在我的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微信ID:),欢迎大家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tongdengxueli/duiwaijingji/20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