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第一位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人、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医疗健康领域青年俊杰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在读……那个湖南的“宁乡伢子”何江,确实“走出了自己的天空”。此刻,在大洋彼岸美国的剑桥市,他正在实验室做着生物学实验。当然,他也常常回望自己的家乡——那个历史学家眼中,用30年完成西方国家经历百年的工业革命的小城。剑桥与宁乡,美国与中国,金秋十月,何江向《环球人物》记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人生跨度。
“火能解蜘蛛的毒”
在出版的新书《走出自己的天空》中,何江写到这样一个故事。上初一的时候,他被蜘蛛咬伤了手,手肿得很大,伤口处又疼又痒,“像是有蜘蛛藏在皮肤里”。何江的母亲就从棉被中扯出一些旧棉花,一层层裹住他的手,再取一些家里酿的米酒,让他把手浸到米酒里。接着,母亲让他咬紧一根竹筷,叮嘱他:“待会儿用火烧一下伤口,别怕疼,火能解蜘蛛的毒。”
何江半信半疑 :“你不会是骗我吧?!被烧伤怎么办?”
“别担心,我会控制好时间。”母亲边说边点燃了火柴。火刚烧外层棉花的时候,何江并不觉得疼,但热度越来越高,他疼得想大叫,想甩掉燃烧的棉花,但被母亲制止了。强忍到火熄灭后,何江吐掉筷子,在房间里歇斯底里地又叫又跳。几天后,何江的手确实痊愈了。
一年前,何江在哈佛大学做毕业演讲,开篇讲的正是这个故事。
“有医学知识的人或许了解这个治疗手段的基本原理 :高热可以让蛋白质变性,而蜘蛛的毒液也是一种蛋白质,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何江说,“当时已经是21世纪了,其实已经有很多治疗方法,没有火烤的痛苦,也没有烧伤的风险。”于是,他问自己 :“为什么在当时我没有享受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每年,生物学界都有让人惊喜的发现,大家找到越来越多治疗疾病的方法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从农村到哈佛 这位80后中国小伙儿走出自己天空,但这些知识却没有传递给那些需要它的人群。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中,那些众所周知的救生常识,在欠发达地区,并没有普及。科学知识在世界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就像《走出自己的天空》中,发生在湖南农村的那些故事——何江的爷爷患了病,一直咳嗽,觉得“喉咙里有条虫子在爬”,就到巫医那里治病,巫医“果真”在爷爷的嗓子里掏出几条蠕动的小虫子,病没有治好,爷爷最终患肺囊肿去世。何江的舅舅是个捕蛇者,有人为了治病,花高价请他捕剧毒的银环蛇来“以毒攻毒”……
如今看来,《走出自己的天空》这本书与一年前的演讲有共同的寓意 :“其实,只要把现代社会里的知识分享传递给落后地区的人,就能轻而易举地帮助他们,摆脱落后,迈入现代社会”。何江说 :“如果这些知识能传递给像我母亲那样的农民群体,那么也许有一天,一个在中国农村被毒蜘蛛咬伤的少年,就不需要火疗,而是知道该找医生救治。”
“读书是多么轻松的事”
1988年,何江出生在湖南宁乡县停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两年以后,弟弟出生。一家四口住在土坯房里,一到下雨天,房顶就漏雨,要用盆子去接。父亲高中毕业,母亲不识字,他们靠养猪、织网、种水稻维持生计。
小时候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何江和弟弟要穿过长长的田埂和好几座小山头,去上学。冬天天亮得晚,哥儿俩常被山林里奇异的虫鸣鸟叫吓得大哭。
因为自己没有机会上学,何江的母亲特别喜欢看儿子读书的模样。放学回家,母亲便让他和弟弟朗诵课文。等到他们读完了,她会倒上一杯茶,递过来,对他们说 :“你们嗓子干了,喝点水,再读些课文给我听。”如果何江向母亲抱怨学校里作业太多,母亲就告诉他 :“儿子啊,你是不是想帮我织张渔网?或者去帮你爸把那些地坪里的谷子晒干?要是你不想做作业,就来帮我们,反正我们也缺人手。到时候,你就会知道,读书是多么轻松的事了。”
小学毕业后,何江转学到另一个村子读初中,离家十几里路。家里没钱,他只能骑父母结婚时买的二八式自行车。那时,他只比自行车高出一个头,只能跨进自行车架侧着骑。山路崎岖,一不小心,他就连人带车摔倒。何江说 :“我曾无数次咒骂该死的天气,该死的学校,该死的路,可就是舍不得骂我那不合适的自行车。”
初中毕业,何江考入宁乡一中,却没能进重点班。他不是天才,但极为勤奋 :每天第一个进教室,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 ;10分钟的课间也总是埋头读书,只在最后几分钟才跑去厕所;到了饭点,他要么立即冲刺跑,要么等到大家基本吃完再去食堂,因为不想在排队上浪费时间。几次考试过后,大家发现何江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榜单的前几名,而那通常是重点班学生的领地。凭着自己的努力,2003年,何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初入城市,他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在极大的求知欲背后,也有隐约的自卑感 :“我一般不会告诉其他人我来自农村,也尽量避免和其他人聊起小时候的事情。”
大一假期,何江回到家跟父母说,以后想申请去哈佛读书,父亲笑话他吹牛。何江说:“从此,这件事只跟母亲说,不跟别人说,怕别人也笑话我。”他听一位老师说,申请哈佛成绩要第一名,思想品德也要好,他就努力每一科都考第一。他听同学说出国要英语好,放假一回来,就在家里跟着磁带念英语、背单词。申请去哈佛要过三道关,过了一关,他就打电话告诉母亲。凭着一股韧劲,何江申请到了哈佛生物系的博士项目,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在哈佛大学读博期间,何江研究超高分辨显微成像下流感入侵人体过程及大脑神经元细微结构。2016年博士毕业后,何江开始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研究生涯,研究基于纳米药物的癌症早期检测以及肝脏组织工程。
“一个无惧无畏的年轻人”
近些年,华人科学家在美国取得了井喷式突破 :华人科学家取得越来越多的革命性成果 ;越来越多的华人科研人员在美国高校任职,在公司做到高层。在美国的这些年里,眼见的、耳闻的那些人、那些事,给了何江无限勉励。
何江与庄小威
离何江最近的就是他的导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双聘教授庄小威。庄小威同样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在到哈佛之前,何江就主动联系了这位在报纸和新闻上频频出现的学姐。庄小威曾带领团队研发出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把光学显微镜成像的分辨率由之前的几百纳米变成了几十纳米,甚至几纳米,打破了光学显微镜的可视极限,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可想象的空间。何江在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对科研的热情与专业”。当然,庄小威对何江的评价也颇高。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前,庄小威转发了给他的一封评价信 :“何江很有能力,也很刻苦,是一个无惧无畏的年轻人。我让他考虑新领域时,他从不会因为对新领域的不了解而害怕,总是很勇敢也很高兴地接受挑战。”
另一位是34岁的华人科学家张锋,谈到这位同门师兄,何江激动地说:“他最近真是太火了!”张锋研究的真核细胞基因编辑工具系统,被称为基因魔剪。未来人们有望通过这种工具编辑基因,治疗血友病、癌症等遗传性疾病。近几年,张锋因此项技术斩获多个生物学大奖。今年,他晋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打破了钱学森35岁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的纪录。
还有美国耶鲁大学讲席教授、肿瘤免疫学部主任陈列平博士,他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免疫抑制分子PD-L1/PD-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并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L1/PD-1的方法治疗肿瘤。2014年,据此发现的相关抗体药物得以研发,用于肿瘤的广谱治疗。同年,陈列平获得肿瘤免疫学界顶级大奖——威廉·科利奖。
这几年,美国的科研状况在经费上没有太多的改善,何江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回国任教,他们也常常交流。他觉得,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原创性方面确有一些差距,但也在逐步改善,尤其是今年,“那么多、那么密集”的高质量论文都来自国内的团队,这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因为科研的需求,何江近些年要在美国发展。虽不知要过多久,但他说未来会回国,因为牵挂着父母,还有乌江边的那个村庄。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录取难度,3位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如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同事
在数学的世界里,中国向来是人才辈出,而且佼佼者众多。
尤其是在2000年前后,进入北大数学学院的学生,如刘若川、恽之玮、袁新意、宋诗畅、肖梁、许晨阳、张伟、朱歆文、鲁剑锋、马宗明、王博潼、刘一峰等等,由于他们在数学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被称为北大数学“黄金一代”。
而且,有多位北大数学“黄金一代”都获得了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
只是有意思的是,其中有3位数学新视野奖获得者,如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同事。
一、张伟
他是当下国际数学界一颗闪耀的学术之星,2010年获得拉马努金奖;2016年获得晨兴数学奖金奖;2017年获得数学新视野奖。
在数学的“武林世界”里,张伟足可以独步天下。
1981年,张伟出生在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他是家里的老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农闲时节兼做点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宽裕。
好在张伟读书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尤其是数学成绩,向来在班中以压倒之势自居。
张伟的数学天赋在小时候便开始显现出来,曾获得了全国小学数学竞赛一等奖。
后来,他考上大竹县中学,此间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均轻松拿下一等奖。
因为成绩优异,张伟被成都七中破例录取,成为1997年成都七中招收的五名外地生之一。
2000年,已是高三学生的张伟代表着四川省队参加了全国数学冬令营,并获得了保送北大数学系的资格。
那时候,张伟成为了全村人的骄傲。
只是人们不知道,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数学天才,竟然在不久的未来斩获众多国际大奖。
从北大毕业后,张伟来到哥伦比亚大学读博,2009年毕业后又到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和讲师。
2010年,他因为获得拉马努金奖,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从此被称为“数学家”。那一年,他才29岁。
两年后,他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做助理教授,第二年34岁的他就被哥伦比亚大学破格聘为数学系终身教授。
随着职位的上升,张伟又开始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在2016年获得晨兴数学奖金奖,2017年又获得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
此时的他,已经名满天下。
同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注意到光芒四射的张伟,于是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张伟是北大数学“黄金一代”,也是数学新视野奖得者,首位入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华人。
谁也想不到的是,紧跟其步代而来的,还有两位北大数学“黄金一代”。
二、恽之玮
恽之玮比张伟小一岁,于1982年出生在江苏常州。
不过,恽之玮小时候表现出来的数学天赋要比张伟高许多。
才读小学四年级的恽之玮就开始参加数学奥林匹克,曾经获《小学生数学报》竞赛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一等奖。
上初中后,他又先后获得国家、省级数学竞赛共6个一等奖。
张伟因为代表省队参加了全国数学冬令营,而获得了保送北大数学系的资格。
恽之玮则是在1999年参加韩国大田举行的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因为以满分获得金牌,把自己保送到了北大。
最终两人在2000年同时走进了北大数学系,成为了同窗好友。
在北大学习期间,恽之玮以自己对数学很高的悟性,每年平均学分绩点都排名位列北大数学系第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录取难度,3位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如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同事,且被评为三好学生。
2004年,恽之玮和张伟一同赴美深造,不过恽之玮是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学习,在那里苦读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只是,在国内名声大噪的恽之玮到了国外似乎是有些“水土不服”,比张伟晚了足足两年,才拿到堪称数学界的“奥斯卡奖”——拉马努金奖。
从此,他在“数学的江湖”上站稳了脚跟,于2016年进入了耶鲁大学数学系,当起了教授。
但是,真正巩固他“江湖地位”的则是另一个奖项。
2015年,不知道何月何日,研究代数几何的恽之玮和研究数论的张伟走到了一起,两人共同合作探索数论和代数几何的交汇处。
半年之后,几经周折的他们“炸”开了这个谜团,为L函数的泰勒展开的高阶项提供了几何解释,这一研究赢得了2018年数学“新视野奖”。
于是,闪烁着学术之光的珲之玮于2018年,紧跟张伟的脚步,进入了麻省理工大学数学系当数学教授。
三、许晨阳
作为北大数学“黄金一代”之一,许晨阳如今也是数学世界里一颗耀眼的学术之星。
1981年,他出生于重庆,从小就很有学习天赋,初中考上了成都树德中学(四川省级重点中学)。
在这里,他呆了6年,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也收获了他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枚金牌——1998年的冬令营决赛金牌。
因为这枚金牌,1999年他入选国家数学集训队,并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虽然许晨阳没有拿到奥赛金牌,但是并不影响他在数学世界里狂奔。
进入北大后,他用3年就完成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之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录取难度,他继续在北大读硕士研究生,于2004年毕业后远跨重洋,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2008年博士毕业后,他没有直接回国,而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进入犹他大学工作一年。
从进入北大起,到进入犹他大学工作一年,许晨阳在数学这条研究之路上狂奔了11年,也沉淀了11年。
虽然此时他不及张伟和恽之玮,但是他已经积累了许多能量,欲欲喷薄而出。
2012年,许晨阳先回到国内,入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为了表示对他的欢迎,直接让他当上了教授。
后来,他果然没有让北大丢脸,接连捧回几个大奖。
他先是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然后在2016年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也是在2016年,他获得了拉马努金奖,从此在“数学的江湖”里打响了名声,紧跟张伟、恽之玮的后面。
但他们也得意不了多久了。
2017年,是许晨阳反超两位同窗好友的一年。
他获选庞加莱讲座教席,紧接着获得一枚重磅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高达300万美金。
还没等张伟、恽之玮缓过来,他在2018年又斩获2019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
只是让人觉得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在2018年许晨阳辞去北大教授职务,全职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今,许晨阳还闪耀着光芒,又获得了2021年度科尔代数学奖。
四、结语
北大数学“黄金一代”三巨头,捧尽各路大奖,齐聚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终于成为了同事。
从成为同窗好友,到成为了同事,他们用了18年时间。未来,他们还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高中生搞大学科研?这个疯狂收割藤校offer的加州美高项目究竟有多神
✅藤校&MIT等顶尖大学offer收割机
✅高含金量TOP名校实习
✅12年级已达本科及研究生学术报告水准
……
一项项掷地有声的非凡佳绩,无一不是加州梅特德伊天主教高中“科学院”项目( of )的“金字招牌”。
这个远近闻名、专注培养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领域(STEAM)顶尖人才的学霸聚集地,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奥妙?下面让我们一同揭秘。
藤校收割项目
超高藤校&TOP名校录取率
“科学院”项目以超高的藤校录取率著称,每年向麻省理工、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系统、布朗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输送人才。
“科学院”项目合作院校得以提前了解学生情况,在大学申请中对项目学生青睐有加。高水平的项目科研成果更吸引着众多顶级院校,许多项目学生凭借高水平的实习与学术成绩收获多所TOP名校offer。
19届的“科学院”成员Ryan曾被18所精英大学录取,包括八所常春藤盟校中的五所以及斯坦福大学和威廉姆斯学院(文理学院TOP1),最终凭借项目期间华盛顿特区国会山实习入读耶鲁大学政治学。
22届的Mark同时斩获普林斯顿、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多所著名藤校及加州系统大学的offer,在“科学院”项目的经历、律所实习及法律研究成果助他成功圆梦斯坦福大学。
同为22届的“科学院”学生目前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专业,她也同时收到了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加州大学系统的录取。
顶尖名校实习
直通大学研究生学术水平
项目学生亮眼的大学录取成果与顶尖的名校实习项目息息相关。
“科学院”项目与圣地亚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南加州大学等顶尖院校“点对点”合作,开展高级STEM课程与研讨会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并为学生提供大学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高含金量实习研究机会。
“科学院”合作高校和机构
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大学水平的研究,学习高级课程,接受知名大学教授与博士科学家的指导,同时获得大学与奖学金申请推荐。12年级项目学生的学术汇报已达到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水准。
硬核的名校实习为升学带来巨大优势。19届的在“科学院”项目期间进入圣地亚哥大学实习,在大学数学教授Myers博士的指导下完成的大学级别研究助其顺利录取麻省理工学院。
现就读于梅特德伊天主教高中12年级的中国学生去年暑假通过“科学院”项目完成了圣地亚哥大学的实习,下面可一睹她在大学的实验研究场景
在项目中,制作的研究学术报告已经达到研究生水准
不仅是个GPA高达4.5+的超级学霸,还是学校舞蹈社社长、行政部副主席,想要听亲身分享美高留学和名校实习经历的精彩,请扫描海报参加本周六的线上讲座
金牌名师揭秘
“科学院”项目流程详解
“科学院”项目具体包含什么内容?广受欢迎的“科学院”金牌名师针对项目流程为您进行详解
项目详情概览
– 学习高级STEAM课程
– 参加来自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知名大学教授举办的科研座谈会
– 参加实地考察,助力科学研究
– 与博士和博士后科学家学术合作,接受一对一指导、大学与奖学金申请推荐
– 制作大学水准的学术研究报告
– 名校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实习
学校基本情况
坐落于加州的精英美高
梅特德伊天主教高中坐落于温暖宜居、安全富庶的加州第二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美国新型创业圣地之一。周边名校林立,包括著名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圣地亚哥大学等,毗邻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 建校时间:1960年(校园建于2007年)
– 学校类型:Coed(男女同校)
– 占地面积:48英亩
– Niche排名:A
– 学校年级:9-12年级
– 在校学生:1036人
– 国际生占比:4%
– 师生比例:1:16
– AP、荣誉与双学分课程数量:30+
– 运动队数量:22
– 俱乐部数量:40+
– 大学升学率:100%
学校亮点
– 学术强校,ACT均分高达31,70%学生获AP考试满分
– 微软示范学校
– 前科技公司CEO执教的公益创业课程
– 学校拥有圣地亚哥当地唯一一个用于高中比赛的室外游泳池,曾供美国奥林匹克游泳队训练使用
除了一流的校园环境和学术资源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高中生搞大学科研?这个疯狂收割藤校offer的加州美高项目究竟有多神,学校还为国际学生提供集体宿舍。
国际学生公寓距离学校仅2.3公里,5分钟车程,每日多趟校车往返接送。宿舍采用先进的安保技术提供24/7全天候监管,生活学习与休闲娱乐等各项设施完备。
国际学生宿舍环境一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masheng/21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