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博会参展主体、产品数量均创历届新高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货大采购”时间。12月7日,2023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4万平方米的展会现场,联动“网上农博”线上平台,3000余家农业主体纷纷搭台参展,3万余种各式土特产集体亮相。
在这场参展主体、参展产品数量双双创下历届之最的“年度大狂欢”中,记者感受到了浙江各地做好土特产这一乡村振兴大文章的新手笔和新气象。
特产不“土”,引领潮流
土特产有了新玩法,农博会现场,年轻的浙江创客踊跃亮招。在湖州吴兴区展位,不少逛展市民有了新发现:中央水池中,未见以银鱼、白虾、白鱼为代表的浙北知名水产“太湖三白”,倒是有五六只螃蟹通体纯白,在数十只吐着泡泡的青壳蟹中格外显眼。走近细瞧,只见它们蟹壳半透明,隐约能看见蟹黄和蟹膏。
“这种被大家称为‘太湖第四白’的湖蟹,正是我们配合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专家团队最新育成的中华绒螯蟹白壳新品系——白玉蟹。”展位负责人、湖州蟹临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黄昭辉是位85后海归新农人。回乡创业后,他与团队携手78位当地养蟹能手,在太湖边建立了3000亩太湖蟹养殖基地。今年,经历三代纯化和精细养殖,新品白玉蟹终于少量上市,率先亮相省农博会,成为全场焦点。
这种新品湖蟹不仅颜值高,煮熟后品一品,肉质更是鲜甜。黄昭辉表示,由于量太少,首批不足千只,他们将一只白玉蟹配上7只青壳蟹,组成高端礼盒进行搭售,即便标出了2999元的高价,仍有许多人愿意掏钱尝鲜。
“很快,更多白玉蟹就将爬上老百姓的餐桌。”黄昭辉说,目前苗种的大规模繁育工作正加快推进,预计明年,太湖白玉蟹的年产量就能突破100万只,价格回落并稳定在普通湖蟹的1.5倍左右。
将开化龙顶磨成茶粉,搭配高山种植的紫山药,做成清新养胃的“龙顶山药面条”;将金华火腿的咸香融进一块块豆腐乳中,造就“下饭神器”火腿腐乳……一个个关于土特产的创新创造,在农博会上频频亮相,点燃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也让更多浙江农人意识到,土特产之“土”,不是乏善可陈的“老土”;而是基于一方水土,对乡土资源进一步深化开发,点亮传统农业永续发展的新火种。
特产不“特”,花开异乡
一年一度的展销盛会,浙江农业主体铆足了劲儿向消费者推介自家优质农品。阵阵吆喝声中,记者听出了一种来自“走出去”的特别底气。
“我们基地的杭白菊一直畅销全国,最近还销往了欧洲市场。”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缪悦啸面露喜色。今年,桐乡杭白菊不仅迎来大丰收,还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这几天,他总是被国外的采购商催着发货。
“常有外国客商主动找上门,要求进口我们用龙井43茶叶制成的高端抹茶。最近几年,我们虽然将发展重心放在国内市场,出口销售额却每年都保持着15%左右的增速。”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沈罗煦一边冲泡抹茶,一边分享着自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不逊日系抹茶的热度。
走出去,让浙江土特产的“区域特色”真正化为独特的竞争优势。黄岩西瓜、建德草莓、诸暨珍珠、乐清铁皮石斛……在农博会现场,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如今,有近30万浙江农民带着土特产走出家乡,在外发展“特色种养”,累计承包省外土地300万亩,在境外投资65亿元,创造了400亿元的农业总产值。
人走出去了,浙江孕育的特色品种也随之遍布四海。在省农发集团的展位,由省淡水所育成的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3号”替代“南太湖2号”成为时下主推。展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一生长速度更快、养殖成本更低、成活率更高的淡水长臂大虾新品种,设施养殖的亩效益可达1万元以上,今年以来,已在全国25个省份迅速推开,养殖面积超30万亩。
找准自身资源禀赋,跳出本地看本地,浙江土特产正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特产能“产”贵州各地特产,土特产里看农业新气象,致富增收
“来,喝一杯尝尝。”经过浙江菜味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展位,董事长范涛向记者递过来一杯茶。呷一口贵州各地特产,回甘无穷。这是什么好茶?定睛一看,竟是两根3厘米长的梅干菜梗。
缙云菜干,是当地农民用高山九头芥,经“三蒸三晒”传统手艺加工而成的山区土特产。农户自制自卖,售价在6元一斤上下,而范涛的菜干工厂出产的菜干,干净无渣,甚至可以直接用来泡茶喝,每斤能卖到100元。农博会开展半天,他的菜干已经卖出了50多包。
“因为我把小小梅干菜,认认真真做成了一个产业。”范涛拿起一根菜干开始解说,制作菜干的33道工艺,他用团队自研的机械化设备完全替代人工;种植、加工、发酵的每个环节,都请来省农科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团队改良和把关;将全株菜干分为峰尖、银羹、金药、花开等6个部位,划定不同用途,进一步精细化加工……
目前,范涛的菜干工厂年新鲜芥菜加工量已达3000吨,今年2月投产以来,累计带动缙云县东方镇200多位农民利用闲田种植新鲜九头芥,实现人均1.5万元的增收。现在,他正计划着到松阳县建设生产加工基地,让更多山区老百姓种上这种“共富菜”。
做好“产”字文章,发力特色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小小的“梅干菜”正迸发出富民增收的巨大能量。
(来逸晨 吴力)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最近,贵州省茅台镇可谓在网上突然爆火,已经成为大家心目中都非常向往的“网红旅游目的地”,作为一名专职的旅游自媒体达人,我曾经去过贵州省茅台镇旅游,所以就来给大家好好推荐一下贵州省这个举世闻名的茅台镇吧!
茅台镇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是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下辖的一个镇,贵州省茅台镇地理位置相当关键,北靠遵义,南临川南,地处赤水河畔,还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
贵州省茅台镇历来都是黔北名镇,作为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之一贵州省盛产什么,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不过,要说到贵州省茅台镇最被大家所熟知的一个主要特点,那肯定就是盛产好酒,真可谓举世闻名!
要知道,贵州省茅台镇可是中国的“酱酒圣地”,其境内白酒业特别兴盛,还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贵州省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等于一体,2016年10月14日,茅台镇被列为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那么贵州省盛产什么,贵州茅台镇在网上爆火,为什么茅台镇盛产好酒?来这里就明白了!,很多朋友应该都有疑问了,为什么贵州省茅台镇会盛产好酒呢?只要你来茅台镇的“中国酒文化城”看一看,肯定就能明白了。“中国酒文化城”就位于茅台镇,它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览馆哦!
“中国酒文化城”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是集雕塑、书画、藏匾、碑刻、文物、实物酒品于一体的酒类博览馆,1999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贵州省茅台镇“中国酒文化城”设有中国酒源馆、中国酒技馆、中国酒韵馆、中国酒俗馆、中国酒器馆等八个展馆,系统介绍了中国酒的起源、酿造技术、酒俗酒韵的发展历程及独特工艺,中国各地名酒品牌及历史、世界蒸馏酒文化等。
而且,“中国酒文化城”还重点介绍了茅台镇白酒的起源、酿造工艺、变迁发展、人为传承、品牌推广,让人们深入了解贵州省茅台镇为什么会盛产好酒,尤其是了解酱香型白酒的代表地位,并了解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承历史和传承方式。
那么,你有没有来过贵州省著名的茅台镇旅游?对茅台镇印象怎么样?你知道为什么贵州省茅台镇会盛产好酒吗?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原因呢?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到贵州省旅游的话,你还想不想来茅台镇走走看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guizhou/15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