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带什么特产,过年回家送礼怎么送?这些硬通货亲测不出错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我本身就是一个很惦记家的人,平时遇到什么好吃好喝的都会往家里寄,有送礼的习惯,所以春节送礼对我来说是个惯性动作,日常都送,过年更要送了。

深燃()原创

作者 | 李秋涵 王敏 邹帅 唐亚华

编辑 | 唐亚华

编者按:

放假倒计时,你回家的年货礼物挑好了吗?

挑特产、保健品、智能产品……挑个满意的礼物可太难了!

到底送什么才能送到家人心坎上?

推荐你看这篇文章,看看春节礼物到底怎么买才能皆大欢喜。

兔年春节已经进入倒计时。

在大城市奋斗了一年的年轻人,马上就要开启回老家的步伐了。但给家人亲戚朋友送礼,不是一件容易事。

年轻人的想法是,送礼要送出独特性,最好兼具仪式感与实用,还要有高级感不落俗,让收礼的人感受到自己真的用心了。

但事实上,年轻人重消费升级,老家人求实用,从大城市回去的年轻人在送礼这件事上磕磕绊绊了很多年,才找到合适的送法。

就像今天跟5位年轻人聊天,他们曾经试过给老家人带自己所在城市的特产,北京烤鸭、杭州藕粉大多都被嫌弃了;他们也尝试过送保健品、智能产品,最后,保健品放过期了,智能产品“吃灰”了;还有人精心准备了自己认为贴心的礼物,最后得知对方根本用不上。

被现实“打脸”的年轻人,开始转变思路。直接给钱,虽然简单粗暴却是让所有人满意的选项;入乡随俗,送老家的“硬通货”,也基本不会出错;找同一个年龄层共同喜欢的东西,也是个办法;最佳状态当然是,跟家人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礼物送得恰到好处。

抱怨归抱怨,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年轻人愿意借此表达心意,家人也乐于享受晚辈的孝心。在送礼路上,沟通和理解是化解错位最好的办法。

198元的北京烤鸭

没比上县城街头38元烤鸭

韩冰|32岁 北京 互联网从业者

一开始,我想着在大北京工作,过年回家肯定要带北京特产才说得过去。于是我和我老公的家人在早些年都收到了我们送的烤鸭、稻香村糕点。

我们还专门买过北京特色的烟酒,我记得有一个烟叫大前门。但是烟酒这种东西,各地人的口味差别很大。买回去的烟我爸抽不惯,尝了一下就不抽了。买回去的酒是酱香型,而我们山西人基本都愿意喝清香型白酒。

最开始家人们不喜欢我们买的礼物,也不好意思直接说。直到有一年,回家前我老公又要买北京特产,他姐姐说,别买那些了,小孩们都不愿意吃。我也陆续从家人口中得知,我买回去的糕点也没人愿意吃,都放过期了。

更尴尬的是,我买的北京烤鸭是塑封包装的,我爸兴冲冲地叫好朋友去家里吃,最后不知道怎么得出来的结论,说烤鸭是假的,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被骗了。我花了很大力气解释塑封装烤鸭和正宗现烤北京烤鸭的差别。但我们老家亲戚对198元的塑封装北京烤鸭的评价,还赶不上县城街头小店现烤的38元一只的烤鸭。

我刚知道的时候还挺不高兴的,辛辛苦苦带回去的东西,没给老家人好的印象,还留下了不少意见。后来仔细想想,烤鸭被塑封以后,口味本来就大打折扣了。老家人每年春节都在按几十年传下来的习俗置办年货,对外地特产不感兴趣也正常。

北京带什么特产

后来我就转变思路,直接给钱,同时向老家人看齐,走亲戚时买些吃的喝的等硬通货。这样一来,我回家反而轻松了,不用大包小包拿东西,也不用在回家前发愁买什么。

这几年我一般会在过年前给爸妈转几千块钱,让他们买新衣服、置办年货。因为我父母挑衣服都很有主见,通常要自己试好现场买。他们出去也常跟人说,衣服是闺女给钱买的。

过年走亲戚时,我就直接随大流现买牛奶、核桃露、八宝粥、罐头等东西,再给亲戚家小孩发点压岁钱红包。送过去的“硬通货”大家还能继续流通,有时候我们家收到别人送来的礼品,我去亲戚家时顺手拎几箱就去了,确实方便。而且过春节时人多,饮品消耗量很大,互相送的礼也用得上。

今年有亲戚是本命年,我提前从网上买了红色内衣袜子套装给她,别的还是按老规矩来。

我现在觉得,送礼还是要根据各地习俗和各家的需求来。如果子女买的东西父母喜欢,可以按照子女想法来买,如果父母有强烈的想法,顺着他们就行。喜欢收礼物的送礼物,喜欢拿钱自己支配的直接给钱,心意表达到了就可以。

精挑细选的礼物被“泼冷水”

今年打算送“硬通货”血氧仪

嘟嘟|28岁 上海 运营

我在外工作三年多了,春节都会回东北老家。我本身就是一个很惦记家的人,平时遇到什么好吃好喝的都会往家里寄,有送礼的习惯,所以春节送礼对我来说是个惯性动作,日常都送,过年更要送了。

我老家比较熟的亲戚不少,因为从上学到工作,他们经常会帮助我,我希望在这种节日通过送礼表达感恩。

第一年到外地工作的时候,春节回家前觉得自己是衣锦还乡北京带什么特产,应该展示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当时我特别用心,提前规划了差不多一个月,给姑姑阿姨、家里老人、爸妈还有关系不错的姐姐都选了礼物。我的思路很简单很纯粹,就像给好朋友送生日礼物一样北京带什么特产,过年回家送礼怎么送?这些硬通货亲测不出错,希望老家亲戚也能感受到我是用心在挑礼物。

不过当年他们收到礼物之后的反馈,让我有点失落。我送给姑姑一副手套,因为她每天都要出去买菜,东北很冷,逛露天市场一趟下来,手会冻僵。我挑了一副皮毛一体的分指手套,花了200多块钱。

我的考虑也很全面,一是不能买不分指的,因为这样不方便提东西,他们有时候用现金,分指的手套方便拿钱。二是不能买毛线的,老家冬天总下雪,毛线手套特别容易湿,湿过的手套冰凉,就不起作用了。

北京带什么特产

她收到的时候还挺开心,大小也合适。我天真地以为她每天都会戴,结果第二年我去拜年的时候,她说就戴了一两次,现在好好收起来了,理由是觉得手上套个东西总觉得不舒服,买菜时也摸不到茄子黄瓜的表壳,总觉得不踏实。

从这件事我就理解了,我想象中家人的需求,和他们自己的需求,是存在断层的。我们的消费观,很多时候都是套在伪需求的壳子里,我选这副手套,也许是从我的需求出发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实用性。最近几年我买过坚果礼盒,买过东北送礼硬通货牛奶、露露,没什么创意,但确实保险。

今年比较特殊,我选到了最完美的礼物,给家里的老人安排上了血氧仪。在网上买了直接寄到家,一个一百多块钱,买了四个,暂时还没发货。如果过年前还没到也没关系,我准备拜年的时候拎一些吃的喝的,顺便提一嘴我给大家买了血氧仪,过几天就到了。

这东西大家收到肯定不会挑什么毛病,而且这种仪器是“希望你永远都用不上”的东西,平时放着也不会觉得浪费,反倒是一种心安。

我的经验告诉我,不要想着精准拿捏每个人的需求,最后结果肯定是费力不讨好。对爸妈,我还是会用心选礼物,对其他亲戚,我的思路是找到同一个年龄层的共同需求,送差不多的东西,不会出错。

希望礼物能打动老人

但特产、保健品、智能产品全军覆没

蒋奇|28岁 杭州 金融从业者

工作了以后,我每年回老家都会给住在浙江农村的爷爷奶奶等老人们送礼物。早期的想法是,好不容易工作了,从大城市回去,带的礼物还是要体面一点,我也很在这件事上花心思。

杭州特产是我最先考虑的,像西湖三宝藕粉、糕点、茶叶这种,早些年就买了带回去给老人和亲戚们了,但是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一方面口味本来就众口难调,另外一些糕点类重油重糖的东西,老年人也不适合吃。

后来我还送过保健品,比如虫草、人参、燕窝等,老人觉得太贵重舍不得吃,也没那个习惯去用,有的不知道用法和用量,总之都闲置了。补充各种维生素的保健品,买回去老人经常放到过期也没吃。

这几年我还送了一些智能小家电,像空气净化器、加湿器、按摩仪、紫外线消毒机等,这里面比较尴尬的是我送了一个带屏幕的智能音箱,我想着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这个应该很适合,还能视频。结果,因为老人一辈子都在说家乡话,不会说普通话,智能音箱识别不了他们的语言,完全用不了,让人哭笑不得。

我们老家的送礼硬通货是三类,水果、坚果、牛奶或王老吉等饮品。一般春节走亲戚带的礼物就是标准三件套,商店里卖的也都是礼盒或者果篮装的礼品形式,每件几十元。这些对老家人来说比较实用,受欢迎程度高。

北京带什么特产

而且收到礼物的人还能拿着这些继续出去送人。我就有一次大年初三给一个亲戚家送了一箱我特意在杭州选的新年限定款饮品,初四就在另一个亲戚家看到了那个箱子。

不过,流行的硬通货也有一个问题,春节时集中送的太多,保质期有限,造成了浪费。有一年大家送了我爷爷奶奶家十几箱牛奶,我第二年回去发现还在。

另外,我每年回老家的时候会给家里老人准备一些安宫牛黄丸,这种药在关键时刻说不定能有点用。

最近快要回家过年了,我又在愁该带什么回去。我现在的整体思路是,老家流行的三件套还会送,尤其是给关系一般的亲戚,给爷爷奶奶我还是想买点能放在家里一年到头都能用的东西,实用,老人看着还能有个念想。

我觉得给老家人送礼,还是应该尊重长辈的传统,多选择他们乐于接受的东西,比如给爷爷奶奶送礼,我会参考父母的建议,父辈对老一辈可能更了解。

大城市年轻人给老家人送礼难,主要原因是在观念上差别太大。年代差异、大城市和村镇风俗差异、教育水平的差异等造成了年轻人思想活跃,追求消费升级或时尚的东西,老一辈从艰苦年代过来,会觉得很多东西华而不实。礼物要想送到心坎里,还是要跟老人日常多交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

送吃的囤冰箱里放过期

出门旅行的人踏上归途前,大都会为亲朋好友购买一些小礼物,带点当地特产。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人发现,各地特产在网上商店都有售卖。如今,你还会选择亲自带特产吗?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7%的受访者出门旅行会给亲朋好友带当地特产,11.3%的受访者不会。在带特产的具体方式上,71.9%的受访者仍亲自带,18.1%的受访者则选择在当地邮寄北京特产方便送人的,调查:七成旅行者亲自带回当地特产 网购失去意义,8.5%的受访者直接在网上购买。

“去上海玩了一趟,给同事、亲人带了一些上海当地的特产小吃,我的20寸的行李箱几乎都装满了。”27岁的河北姑娘杨雪琴在“五一”节前后,和老公一起在上海玩了5天北京特产方便送人的,“几个景点售卖的特产都一样,一个当地朋友跟我们吐槽,很多并不是上海的老特产。很有上海特色的灌汤包却不易携带”。

在北京工作的张扬老家在云南,一年难得回几趟家,总会带点北京特产给亲人,“以前都是带‘北京烤鸭’,家里人吃腻了,这两次回家改带稻香村的点心了”。

天津姑娘陈妍(化名)“五一”跟团去了山西平遥,带了不少牛肉回来,“都说平遥古城是我国的牛肉之乡,就给家人和朋友都带了些,着实有些分量。”谈到网上购买,陈妍觉得那就没意思了。“网购谁都能买,你给大家带不就是因为你去了当地吗?”

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类商品已经从线下交易拓展到了线上。但谈到直接网络购买“当地特产”,人们看法不一,45.6%的受访者认为这样没有了带特产的意义,38.3%的受访者表示收到礼物后没那么惊喜了,35.6%的受访者认为会缺少一份真诚。其他的看法还有:减少出游的舟车劳顿(31.8%),充分利用电商时代的便捷(27.4%),礼物带到就行,方式不重要(15.0%)。

北京特产方便送人的

张扬则认为,每次都会给很多人带,占地方,也实在太沉,有一回一个烤鸭袋子破了流出来很多油,“现在物流这么发达,像稻香村,不光提供包邮服务,还提供礼盒,服务很到位”。

“我觉得带特产就像给别人送礼物,得亲自送到才有诚意,但是我老公特别赞成网购或者从当地寄出的方式,他觉得既把心意带到了,出来玩儿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累,一举两得。”杨雪琴说。

张扬认为,对方带礼物已经说明了他的心意,怎么带方便、开心是对方的事儿。

如果别人为自己带礼物,更期待是什么方式呢?65.8%的受访者直言希望对方亲自带,20.7%的受访者希望对方从当地邮寄,11.1%的受访者认为网上购买也不错。

“当然是希望别人亲自给带啦,我也会感到自己被对方重视。”杨雪琴说。

受访者中,00后占1.7%,90后占20.8%,80后占49.5%,70后占 20.2%,60后占6.0%,50后占1.4%。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5月09日 07 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beijing/15793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17日 上午11:05
下一篇 2024年3月17日 上午11:06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