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教育学硕士,安徽大学的法学学硕考研难吗?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1983年始先后在安徽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求学,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94年始先后在安徽大学和厦门大学求学,安徽大学法学学士(1998),厦门大学法学硕士(2004),安徽大学法学博士(2012)。安徽大学法学学硕招生情况分析:

22考研!安徽大学法学院学院介绍、报录比、参考书目、复试线、录取名单等全面解析

安徽大学的法学院评估为B,在全国所有高校中排名第32。关于黑龙江大学的法学院考研,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考研考情。

一、最新法学门类学科排名、导师、硕士点/博士点介绍

【1】学科排名

【2】法学院介绍

安徽大学(Anhui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28年安徽大学始建之初即设有法学院,下辖法律、经济等系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法律系被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等校。1979年,经教育部批准,安徽大学在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恢复重建法律系并招收法学本科生。陈盛清、汪汉卿、易俊、王源扩等先后担任系主任。1996年成立法学院,王源扩、李明发、程雁雷曾先后担任院长。现任院长郭志远。

学院拥有办学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法学本科专业2006年获安徽省首批示范专业,2007年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特色专业安徽大学教育学硕士,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5年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1982年起,由陈盛清、周枏、陈安明、朱学山、王镕等著名教授领衔,招收数届法律史、民法、行政法、国际法、经济法等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覆盖法理学、法律史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8个法学二级硕士点,其中法律史学专业拥有单独考试招生权。1999年获得法律硕士培养资格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05年获经济法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8年起设经济法学博士后流动岗位。2011年4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增列为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014年9月经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委员会批准,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设有民商法与经济法学系、理论法与行政法学系、刑事法与程序法学系、国际法学系和知识产权系5个系和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建有安徽省教育厅智库——安徽法治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与安徽省委政法委共建安徽法治研究院。学院有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项目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近50项。2011年获安徽省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综合实验区。2012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2013年获批教育部法学教育实践基地。2013年和2019年分别获安徽省高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9月获第七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学院承担“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中西比较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数十项,省部级项目40多项,横向委托研究项目近百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多项。已故罗马法泰斗周枏教授的《罗马法原论》曾获国家教学优秀成果奖。学院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承办国际以及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30余场。

学院在法治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3244”质量提升模式,以实践教学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案例研习、法律谈判、模拟法庭、法律援助、法律诊所、毕业实习等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并在过程中逐步养成“铁肩”担道义、“铁嘴”辩公正、“铁笔”明法理、“铁腿”察社情的“四铁”品格,逐渐训练出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法律事实探知能力的“四力”技能,向培养卓越法治人才大步迈进。

40余年来,学院为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为法学教育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应有贡献,并于2019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十四五”期间安徽大学教育学硕士,安徽大学的法学学硕考研难吗?,学院将坚定走“特色化、卓越化、国际化、社会化”之路,育一流人才,建一流法学院,继续践行为国家和区域法治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使命,为安徽大学在建校百年之际基本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做出法学学科的应有贡献。

【3】法学院知名导师(部分)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81名,其中专任教师6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6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占比约62%;国外留学与进修背景的教师1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人,李世雄奖教金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全国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1人;安徽省首届优秀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4人;1人担任中国法学会理事;1人受聘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受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专家;6人受聘担任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法律顾问;6人受聘安徽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其中1人为主任委员)。

【范晓亮】/2016/1121//page.htm

范晓亮,安徽合肥人,现为安徽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承担国际私法、仲裁法、群体诉讼和法律英语方向的教学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国家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和欧盟研究中心研究员,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顾问。

在武汉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哥斯达黎加、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澳门特区等地访学或参与法律实践工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安徽省教育厅、委托科研项目,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共15项。向国家和地方提交决策咨询报告和立法建议稿5份。

在《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武大国际法评论》《苏州大学学报》《时代法学》“ of Law in China” “ of Law” “ of and ”等公开发表学术成果。

出版《欧盟金融服务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参编《国际私法入门笔记》《消费者保护的全球性挑战•“正义和消费者权利”》“New Bank Law for China and ”等。

参与并指导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英文模拟法庭辩论赛等。

【汪金兰】/2011/0117//page.htm

汪金兰,女,1966年生,安徽省怀宁县人。现为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导师、 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3年始先后在安徽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求学,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至今,一直在安徽大学法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政法论坛》《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等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曾获安徽省政府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社科类)二等奖。

长期从事国际私法、国际民商事程序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同时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法学会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调解员、合肥仲裁委仲裁员等职 。

电邮: 。

【汪玮敏】/2011/0117//page.htm

汪玮敏,女,汉族。1977年生,安徽省绩溪县人,现为国际法学系讲师。长期从事国际法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法学。

1994年始先后在安徽大学和厦门大学求学,安徽大学法学学士(1998),厦门大学法学硕士(2004),安徽大学法学博士(2012)。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和多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多项,在《国际经贸探索》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电邮:

【4】知名校友(部分)

政界

张平、曹其真、骆惠宁、王厚宏、乔传秀、袁曙宏、吴嘉、王万宾、杨多良等人。

学术界

汪旭光、穆穆、李扬、焦丹、朱力行、陶农建、丁宏强、闻海虎、夏业良、李嘉禹、李晓光、徐学江、彭树杰、孙嘉阳、汪田、张俊颖、陈乾旺、傅海安、顾海良、朱勇、陈和本、丁任重、万辅彬、李进华、蒋传海、费树岷、朱新民、韦伟、匡光力、黄德宽、程桦、 王源扩、李仁群、牛立文、许继荣、吴先良、郑汉华、陶登松、丁家云、凌有江、芮必峰、张旺熹。

商界

桂四海、汪静、张树武、柏士珍、陈朗、凤良志、许家贵、余渐富、陈基华等人。

作家

六十六、潘军、王世停、彭树杰、盛明富、汪家驷、徐东平、胡野秋、杨黎光、刘杰等人。

【5】硕士点/博士点介绍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56] ,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美术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5】学校优势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英语、考古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电工电子、新闻传播、基础化学、基础生物、会计等

二、安徽大学法学院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报录比分析

安徽大学法学学硕招生情况分析:

2020年法学硕士的最高录取分为428分,最低录取分数为332分。

2020年非法学(全日制)最高分为404分,最低分为331分,非法学(非全日制)最高分为383分,最低分为326分;法学(全日制)最高分为370分,最低分为326分,法学(非全日制)最高分为356分,最低分为325分。

报录比分析:

安大2021法学学硕报考人数430人左右,计划招生83人,调整后招生人数90人,推免8人(宪法与行政法1人,刑法1人,民商法5人,经济法1人),报录比在5:1左右。

三、安徽大学法学院-专业目录(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

0301法学全日制:

0351法律硕士(非法学)和0351法律硕士(法学)全日制:

0351法律硕士(非法学)和0351法律硕士(法学)非全日制:

四、安徽大学法学院-参考书目汇总

王利明民法黄皮书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红皮书

周叶中宪法红皮书

张文显法理红皮书

五、安徽大学法学院-相关问题解析

总成绩计算方法

初试专业课成绩和复试成绩各占百分之五十

学制

学制3年,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2年

学费

法学硕士:8000/年

法律硕士:全日制11000元/年,非全日制19000元/年

复试

面试内容包括专业面试和综合素质考察两部分。其中专业面试包括英语口语和专业课两部分,侧重考查考生的英语听说、专业基础、综合分析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专业课考查方式为:考生从考题库中随机抽取两个问题进行作答。

喜欢的话给个小心心哦~更多真题资料可以问我~

安徽教育学硕士非全日制,21考研跨考教育学,目标是安徽师范大学,求学姐学长指点?

安徽师范大学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啊。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四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和“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项目”支持高校之一。

安师大教育学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与杭师大,云师属于同一层次

一、院校简介

历史沿革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3月由原教育系、教育技术学系和高等教育研究室合并组建。教育系是1928年我校初建时期的文法学院中四个系科之一,也是所在省高校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

学科实力

学院现建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5个方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美现代教育技术硕士“2+1”合作培养项目。

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示范点1个

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

建有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等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教育学、心理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

获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

建有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省高校智库——安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安徽教育学硕士非全日制,21考研跨考教育学,目标是安徽师范大学,求学姐学长指点?,教授25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47人,博士4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000余人,各类研究生530余人,在籍本、专科函授学员近8000人。

信息来源于院校官网

二、专业设置:

教育学原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和具有扎实、系统的教育基本理论专业知识,能胜任高校教育学科教学,并独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社会学 教育政策与管理。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课程与教学实践以及课程与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理论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与教学改革。

教育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学科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素养的教育史学研究人员和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史学科的专业教师等。

学前教育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独立从事学前教育学的科学研究能力,胜任与该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幼儿园课程专题研究。

高等教育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等教育学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较强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政策分析。

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学学术功底、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的专门人才。研究方向为: 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形成与教育研究 少年儿童组织建设与管理研究 少年儿童发展指导与队伍建设研究。

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基础教育管理及教学人员。

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信息素养,从事中、小学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专业人员,以及各级电教馆的教育技术人员,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师资和社会发展所需相近专业的其他人员。

教育硕士(小学教育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小学教育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小学教育阶段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素质专业化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强心理学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主要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教育硕士(学前教育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安徽教育学硕士非全日制,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和学前教育改革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儿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基础心理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在科研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为: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与决策研究、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科研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学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学 教育心理与心理咨询 发展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专业背景知识,能在教育、医疗、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咨询与治疗、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与社会心理研究 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教育技术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独立从事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和教育软件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网络与远程教育 计算机教育应用。

三、初试考试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311参考书目

教材:

(1)《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2)《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3)《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4)《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5)《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教辅:

1、《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

针对大纲的详细解析,包含大纲上所有的知识点,突出应试指导性。教育学考研必备的考研资料。

2、《教育学考研应试题库》

输入的同时必须输出,通过习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掌握知识。

3、《教育学真题汇编》

把握出题风格,掌握知识重点

四、复习方法

311的学习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于知识的把握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性意识,同时注意搭建知识的框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的复习方法可以参考我的其他回答

如果还有其他的教育学问题,欢迎私信或评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180502.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5日 上午11:08
下一篇 2024年4月25日 下午12: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