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区教育学研究生院校,教育学研究生哪个学校好考 哪些院校教育学考研难度小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小编整理了教育学考研比较好考的院校,希望对你有帮助。教育学考研难度小的院校上海师范大学是比较有实力的师范院校,特别是比较教育学、小学教育等专业,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时从上面的版名人数作为参考来看,竞争不是很激烈,再一个就是上海师范大学复试分数执行国家线,还是有很大的考取概率的。

许多同学毕业时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抉择。一些学生选择了考研,此时重要的是选择考研专业及院校,选完了院校才接着安心的复习。小编整理了教育学考研比较好考的院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学研究生哪个学校好考 哪些院校教育学考研难度小

教育学考研难度小的院校

1、北京师范大学

这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b区教育学研究生院校,教育学研究生哪个学校好考 哪些院校教育学考研难度小,位列双一流、985、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2、西南大学

坐落于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3、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比较有实力的师范院校,特别是比较教育学、小学教育等专业,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时从上面的版名人数作为参考来看,竞争不是很激烈,再一个就是上海师范大学复试分数执行国家线,还是有很大的考取概率的。

4、华东师范大学

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教育学就业前景

1、普通高校

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

2、中小学校

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

3、特殊教育机构

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b区教育学研究生院校,他们毕业后主要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

4、政府单位

毕业生毕业后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教育行政单位。

一、学院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前身可追溯至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设立的教育学教研室。1989年,成立教育系。1999年,升格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年,更名为田家炳教育学院。2007年,正式组建教师教育学院。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下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4个系,拥有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3个本科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技术学),2个浙江省优势专业(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共25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00余人,硕博研究生和博士后1550余人,各类留学生100余人。

学院始终坚持学科、学位点建设龙头地位,现有教育学、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点和教育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教育硕士、应用心理、MPA(教育管理方向)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是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心理学分别获评B+和B-。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中获评A-。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养丰厚、学术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9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54人、博士120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现代教育技术)、2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教师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学)、1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智能时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健康研究)。钱江人才计划D类入选者1人,浙江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4人。

学院紧扣办学国际化、师资国际化、教师教育国际化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签订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日本广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女王大学以及香港、台湾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广泛联系,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师生访学等。

学院聚焦“面向教育现场的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着力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教育政策智库。现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学)、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卓越教师培养)、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4个省级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以及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智慧教育研究院、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等多个高水平研究平台。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学院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积极服务浙江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事业,长期承担了国(省)培计划、教育部名师名校长领航班、浙派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以及河南省中原名师等区域整体名师培养高端项目,培育了一大批名师和名校长;依托设立在我院的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持续引领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实施,共建附属学校22所;推进培训模式创新,主持设计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模式,精准实施教师培训工作;牵头成立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统筹推进教师教育质量科学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质量。

站在教师教育全面振兴的新起点,教师教育学院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

二、导师风采

袁振国: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2000年以来,先后任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社科司副司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现受聘为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一级学科首席专家。

周跃良;周跃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现任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副主任,受聘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浙江省师范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兼任浙江省智慧教育联盟理事长。目前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智慧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出版和发表论著近百篇(部),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现代远程教育》《中学实习与见习》,参与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项。

乐国安: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学报》编委、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是心理学理论、应用社会心理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心理学报》等学术杂志上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含专著,主编,合著,译著)50多部。

李伟健: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指委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指委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副会长,《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编委。研究方向为元认知与学习时间分配;共情与心理健康教育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多项,在 & 、《心理科学》等杂志发表文章60余篇,著作3部,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

三、科研团队

教育心理学研究团队

教育心理学团队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省A类重点学科及一级学科博士点交叉支撑,特色和优势凸显,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团队由学科带头人李伟健教授领衔,著名学者林崇德、周晓林、陈传升等教授实质引领,汪俊、曹晓华、孙炳海等一批极具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为骨干。近年来持续以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带动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推动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改革,成果丰硕,并整合教育学、神经生物学、社会学等学科资源,在教师教育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基因与脑科学等研究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促进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和教师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积极探索。

心理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智慧教育研究团队

智慧教育是我校省重点建设高校重点突破的新领域,由浙江省智慧教育联盟理事长周跃良教授牵头组建,以我校杰出学者祝智庭教授为首席专家,并汇聚张立新、夏洪文、黄立新、黄昌勤等一批杰出学者和知名专家。主要以“教育物联网技术”、“教育大数据”和“智慧教育理论”为重点突破目标,聚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技术和实践问题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推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该团队已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智慧教育研究院”,积极利用基础理论研究。

心理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面向教育现场的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团队

该团队以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2011卓越教师培养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最初由裴娣娜教授领衔组建,现由我校杰出学者袁振国教授、金生鈜教授为首席专家,汇聚一批具有精深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

主要聚焦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在面向教育现场,最大程度的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场域的对接。积极探索从师范生培养到教师发展学校协同创新的教师教育新机制。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变革性教学实践探索、卓越教师培养等方面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心理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四、研究生特色培养及奖助体系

研究生培养遵循教育教学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双重规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实践活动和课程实施为给养,学习方式转变为支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构建起“研究-实践”的螺旋式培养机制,本硕博互助,逐步培养出一批“专业情意浓、专业知能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研究生。

学院面向博士生和优秀硕士生设立开放基金。建立了完善的奖助体系,全日制研究生每年不少于8000元学业奖学金、每年6000元研究生补贴。给优秀学子提供科研奖励和出国资助心理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2022年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招生学位点及相关情况介绍,设立成才奖学金,出台《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国内学术交流资助办法》,对我院学子继续深造、交流交换、创新创业、学术科研成果等给予丰厚的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校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政策。

心理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五、研究生培养成果及品牌活动

学院本硕博互助、创新创业动员大会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为研究生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训练搭建了平台,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每年都有不少研究生在“挑战杯”、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和“互联网+”等系列创新创业竞赛中锐意进取,屡创佳绩。

心理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学院紧扣办学国际化、师资国际化、教师教育国际化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签订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日本广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女王大学以及香港、台湾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广泛联系,每年各专业研究生参加教育访学交流团到国(境)外学习、交流的机会颇多。

心理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六、研究生就业

学院研究生近4年综合就业率达96.94%,签约单位类型中,70%以上毕业生进入中初等教育单位,10%以上毕业生进入高等就业单位,其他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地方事业单位、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等。就业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杭州、温州、宁波、金华等省内各地市,省外则主要集中在江苏省、上海市等长三角地区。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洪堡大学、香港大学、悉尼大学等一流学府继续深造。

七、学位点简介

学院现设有教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成人教育学、教师教育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还设有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两个交叉学科硕士点,以及学科教学、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心理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教育学原理方向()

培养目标:为高等师范院校及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研究生水平的教育类基本课程的教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德育原理、教师教育等。

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大专院校、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基础教育等单位培养教学型、科研型、管理型人才。

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1、课程与教学理论:探索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下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语文课程与教学心理、语文课程改革等3个具体研究方向。

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育理论研究,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教育心理,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

4、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数学教学理论与技术、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

5、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实践研究;物理教育改革等。

6、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学科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研究。

7、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下设化学实验研究、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文化等3个研究方向。

8、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掌握英语教学论和课程论方面的专门基础理论和前沿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能成为各级学校外语教学与教育研究的专门人才和教学研究领域中的骨干。

9、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科学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国际科学教育比较研究;科学课程综合化研究等。

10、信息技术教学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育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11、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改革发展;研究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史方向()

培养目标:本学科为高等师范院校及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培养独立从事教育与社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教育管理、教育培训、教育学科教学实践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教育制度与管理史研究、区域教育史研究、外国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课程教学变革史研究等。

比较教育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了解世界教育的理论、思潮、制度等方面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在外国教育教学和对外文化与教育交流等岗位上,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研究方向:非洲教育政策、中非教育合作、国际教育研究等。

高等教育学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能从事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生必须掌握高等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其相应的技能与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并能够运用一门外国语。

研究方向:大学理性、大学善治、大学文化、大学领导力研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等。

成人教育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成人教育事业、德智体和谐发展、能适应现代终身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宽厚的成人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强的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成人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社区教育机构、老年大学及其它教育行政机关。

研究方向:校长职业化与教师专业化、成人教育管理与评价、远程教育与自学考试、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比较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

教师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身心健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心理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较好的国际视野,了解教师教育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独立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实务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

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基础心理学方向()

培养目标:系统掌握心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能够独立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能胜任心理学教学工作,胜任在教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医疗卫生、机关社区等机构从事心理测评、心理辅导等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心理学基本过程、心理研究方法、认知神经科学、理论心理学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独立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能力,胜任与该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教学心理与教师教育、学校心理学等。

应用心理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够独立从事应用心理学科学研究,胜任心理学主要应用领域实际需要的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健康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教育技术学硕士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开发工作的较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信息化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现代远程教育、教育传播学等。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

培养目标:主要为各类高等院校、教育研究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培养具有厚实的教育管理基础理论、能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事教学和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原理研究、教育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学校经营管理研究等。

学科教学专业硕士

学科教学(思政)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胜任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学科教师。

学科教学(语文)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开设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性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有:语文课程与案例分析;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发展前沿专题;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与方法创新等。

学科教学(数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现代数学的基础理论与新发展,具有较强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熟悉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其中核心课程有: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现代数学概览、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等。

学科教学(物理)方向()

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以教师职业为背景的具有明确的实践性、职业专门性的硕士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基础教育各阶段高素质、研究型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培养,使他们能够成为中小学未来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

学科教学(化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有扎实的化学学科知识基础,了解化学学科发展前沿,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学化学教师。

学科教学(生物)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生物学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较高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教育与教学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方面具有开拓意识和科研能力的生物学骨干教师。

学科教学(历史)方向()

培养目标:了解与历史教育相关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教育教学知识、课堂教学技能以及教育科研方法等,熟悉历史教育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具有较强的历史教学实践能力,能合理选用史料、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解决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史料解读能力、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小学教育硕士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了解并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知识、教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了解并应用小学教学的前沿成果和发展趋势,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硕士()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科学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较高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教育与教学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方面具有开拓意识和科研能力的科学骨干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较好的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能力及一定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中小学信息化学科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数字化校园管理人员。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

培养目标: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和基本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技能或一定的管理技能,能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曾接受了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教育和系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技术培训,尤其注重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能运用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从事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能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也能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15465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3日 下午8:27
下一篇 2024年3月3日 下午8: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