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为你介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湖北省唯一一个,以及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咸丰等县市交界的山区里。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湖北省唯一一个,以及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恩施州是多民族居住地,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各民族习俗相互影响,文化相互交融,发展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恩施州州域曾多次变动,固定形成于1932年。

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陵郡;两晋与南北朝宋、齐、梁、北周属建平郡、天门郡、武陵郡、信陵郡、秭归郡、业州军屯郡、清江郡;隋属巴东郡巴东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五代先后为前、后蜀所据;宋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许多小羁糜州;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建始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先后置散毛、唐崖、金峒、龙潭、忠建、毛岭、施南等土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本区为其所控制;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设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官司,5个蛮夷长官司;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辖区未变,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辖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乾隆元年(1736年),夔州建始县划归施州,巴东县、鹤峰州属宜昌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民国二十五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辖区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区,置专员公署,仍辖原8县,1955年5月12日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30日造反派夺权,专署陷于瘫痪,3月2日经湖北省军区党委批准,由恩施军分区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5月13日改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68年成立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废除革命委员会成立恩施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2005年开始,州庆日定为8月19日。

1983年,全州辖恩施市和巴东、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共8个县市。

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县建市。

恩施自治州现辖恩施、利川2个县级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6个县。全州共有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46个乡,37个镇,5个办事处;2627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村民委员会2543个;23510个村、居民小组,其中村民小组22662个。

全州2022年末户籍人口400.25万人,其中,男性208.28万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占总人口的52.0%;女性191.97万人,占总人口的48.0%。全年出生人口2.13万人,出生率为5.04‰;死亡人口2.48万人,死亡率为5.89‰;自然增长率为-0.85‰。

全州城镇登记失业率3.2%。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90万人,扶持创业1.20万人,带动就业2.96万人。全州外出农民工98.03万人,其中,省内乡外就业35.90万人,省外就业62.13万人

2017年全州总人口401.3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9.34万人,占总人口的52.2%;女性人口192.02万人,占总人口的47.8%。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36.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6.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97‰,人口死亡率为6.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9‰。出生总人数4.23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7.86。二孩人数2.08万人,二孩率49.2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散杂居为主要特征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土族、羌族、撒拉族、独龙族、珞巴族等28个少数民族。

全州民族分布格局:汉族、土家族遍布全州各县市。其中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清江以南,历史上属湖广土司域内,即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和利川5县市,巴东、建始和恩施3县市的土家族占其总人口的25%至30%不等。

恩施州苗族人口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特点。苗族主要分布在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在其它各县市均有分布。以上四县市苗族占全州苗族人口总数的90.8%,且都有较大的聚居村落,较为典型的有宣恩县的小茅坡营、苗寨,咸丰的官坝、小村、梅坪、龙坪,利川的文斗等。其他则散居于恩施、建始、鹤峰、巴东4县市。这4县市苗族占全州苗族总数的9.2%,聚居的村落很少,只有鹤峰原麻寮所的苗族居住比较集中。

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咸丰等县市交界的山区里。其中恩施侗族分布在该市的干溪、芭蕉、大集、白果、双河等地;咸丰县侗族分布在该县的黄金洞、清坪、活龙、马河等地;宣恩侗族分布在长潭的会口、洗马坪、龙马、兴隆、中间河,晓关的桐子营、覃家坪、八台、西坪、张官、猫山、大岩坝、晓关镇,李家河的板栗园、上洞坪,沙道的桂花园和椿木营等地。此外,利川的毛坝、黄泥塘、老屋基、忠路、小河等地也有侗族。

其他少数民族的分布各不相同,其中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三家台等地和利川;白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铁炉等地;回族在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另外一些少数民族零星地分布全州各地。民族分布不均,导致州内各县市的民族成分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

建州40年来,恩施州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地区生产总值从1983年的9.1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402.2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1983年分别增长66.9倍、55.2倍。

2017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801.2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1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86.01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355.08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0:35.7:44.3。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892元,增长5.7%。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6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93亿元,增长7.2%。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3.73亿元,增长8.6%。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0.25亿元,增长6.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69亿元,增长6.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12亿元,增长3.1%;科学技术支出3.24亿元,增长13.8%;教育支出66.36亿元,增长9.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9.47亿元,增长11.3%。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1%。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8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4万人,扶持创业0.40万人,带动就业1.32万人。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0.11万人。

年末全州实有市场主体22.65万户,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私营企业3.63万户、外商投资企业249户、内资企业0.27万户、个体工商户17.6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8万户。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1万户,比上年增长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七涨一跌”:医疗保健价格上涨8.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7.1%,居住价格上涨1.9%,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2%,衣着价格上涨1.0%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为你介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9%,食品烟酒价格下跌0.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

END

[食品特产]黄石港饼

黄石港饼生产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演变史话.相传早在清代嘉庆年间,湖北大冶刘仁八地方曾流传一种群众所欢迎的龙凤饼.(即后来的喜饼)此地刘丰泰杂货铺糕饼师付刘合意为了改进喜饼风味扩大销售,在龙凤饼的基础上,用面粉.糖.油.桔饼等原料精制细作,一饼一面有麻,鼓起很高,并盖有”吉祥”的大红字样,香酥可口,销售很好.为当地农村男女订婚,娶媳招婿的一种必备的礼品,此饼就以作人的名字命名为”合意饼”。

湖北土特产有什么

到了清代同治年间,大冶殷祖地方木排商人殷华斋,马礼门合伙,到长江上游贩木材到苏洲一带出售,一次木排行至黄石港江面撞破了一只盐船,为此双方各执已见,争论不休,后来官司从地方打到京都湖北土特产有什么,湖北的48种特产,木排商带着”卫生麻饼”(即把合意饼改成两面上麻仁,麻色呈金黄,形如现在的港饼)作充饥食用,并作为贡礼,奉送朝庭有关文武大臣,由于此饼香酥芬芳,味美可口,为京都人所传颂,后来皇帝得知,要求排商献上”贡饼”皇帝品尝后,极为好感,木排商趁此机会,呈上状词,皇帝看后,觉得木排商有理,御批四句文曰:”排来如山倒,船行如燕飞,鸣金三下响,如何燕不飞”.木排商打了官司.而”卫生麻饼”也因此扬名京都,后来在大冶.黄石港.石灰窑几家开始了私营。清代后期,黄石港镇建立,由于它是鄂东南的阳新.黄洲.圻春.浠水.广济.黄梅等八县大批家付产品的流通市场,又是武汉,下至九江,长江轮船的停泊要埠,经常有中外客货轮进出港口,商贩云集,卫生麻饼的销路越来越大,由于麻饼销路大,加之商贩运输到城乡销售,当时是纸包十个成筒可用箩筐装挑,消费者口中传颂着黄石港生产的麻饼的特色风味,天长日久湖北土特产有什么,习惯上被人们称为”港饼”.解放后,名产--黄石港饼,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销售量成倍增加,我市各厂家都有了生产,同时在工艺上和包装方面作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使产品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包装鲜艳颜色美观,新颖大方,携带方便,是旅游者和消费者的食用佳品.

黄石港饼是由面粉.芝麻.冰糖.小麻油.金钱桔饼.糖桂花等十几种上等原料组成.以其起锣弦鼓边,麻色黄亮,松酥爽口,甜润清香,顺气开胃,回味悠长和具有浓郁的天然麻香味的独特风味名扬湖北,畅销全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hubei/14301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0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4年1月20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