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计算机硕士几年,探寻北大计算数学学生(修订三)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我是1961级北大数学力学系学生,现对《探寻北大计算数学学生(修订二)》一文提出修订意见:”探寻北大计算数学学生(修订三)二、北大计算数学专业早期培育了多少学生?**其他一些高等学校在1958-1965也有计算机和计算数学专业,培养一批学生,正在陆续统计中。

2023年7月8日、7月19日,收到北大计算数学61级周正清先生两封来信,提供61级计算数学专业仅有1个班的学生名单(校方公布的为3个班),并补充了原统计缺少的62级1个班的名单。来信摘要如下:“拜读过您著作的《溯源中国计算机》一书,最近在网上偶尔看到您的《探寻北大计算数学学生(修订二)》一文。我是1961级北大数学力学系学生,现对《探寻北大计算数学学生(修订二)》一文提出修订意见:”

1961级

北大数学力学系招生录取159人,入校时分5个班,一班(29人)和二班(30人)暂定学数学,三班(29人)暂定学计算数学,四班(35人)和五班(36人)暂定学力学。

三班计算数学(29人)名单如下:陈桂发 陈基双 陈文浦 陈绪明 冯玉蓉 顾训穰 郭树棻 黄太成 贾 忠 蒋祥军 李运堂 李治安 李钟安 林建发 刘国光 潘丽娉 潘再成 任国贤 王升臣 王长仁 萧学舜 谢玲珍 许茂其 许德箴 张占凯 赵合云 周家琳 朱 元 庄一雄。

我们入校时国家正贯彻《高教六十条》(即《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狠抓教学质量,学生补考、留级的人较多,北大“文革”初期控诉所谓“资本主义教育路线”罪恶的“三大面积”(大面积补考、大面积留级、大面积退学)主要指向的就是数学力学系一、二学年基础课学习阶段。

1960级计算数学一班3人和计算数学二班有10人留级到1961级三班。1961级三班有6人留级到1962级,□□□因故劳教。

1961级三年一期开学时正式分专业,根据学生意愿,在入学暂定专业基础上微调,蒋祥军从三班调入五班,李志忻从四班调入三班,周方和周正清从五班调入三班。这时三班34人(原29人+留级入10人-留级出6人-劳教1人+分专业入3人-分专业出1人),直到毕业分配没有变化。

1961级计算数学专业名单34人如下:陈基双 陈文浦 陈绪明 顾训穰 郭树棻 黄太成 贾 忠 李运堂 李钟安 刘国光 任国贤 王升臣王长仁 萧学舜 谢玲珍 许茂其 许德箴 张占凯 赵合云 朱 元 庄一雄 何明兴 李建明 单嘉润 郭 芳 李安桂 李景才 李树芳 刘凤麟 吴世先 伍炎宗 李志忻 周 方 周正清。

1964年暑假期间,毛主席跟他在“哈军工”读书的侄儿毛远新有过一番谈话,主要意思是读书要“少而精”,各个大学马上落实主席谈话精神,北大数学力学系决定将数学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学制改为五年,算六六届毕业生,力学专业仍维持学制六年不变,算六七届毕业生。

数学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学生考完研究生后,紧接着就是毕业设计,突然一场“史无前例”历时十年的“文革”爆发了。研究生读不成了,毕业实习也只能半途而废,“老五届”留校“闹革命”,六六届学生直到1968年初才毕业分配。

我们61级计算数学34人毕业分配工作后,有3人一直无联系,截至日前31个同学中已过世8人(李志忻、李树芳、单家潤、贾 忠、黄太成、王升晨、张占凯、刘国光)。余下同学中,有两位同学靠近80岁,其他同学均已满80岁或80挂零。(7月8日来信)

1962级

北大数学力学系招生录取159人(含8个代培生和1个外国留学生),1961级留级到1962级34人,合计193人。分7个班,数学一班36人,另外留级到1963级2人,数学二班35人;流体力学班34人,固体力学班25人,一般力学班15人,3个力学班留级到1963级6人;新疆代培生班8人;计算数学班28人,另外留级到1963级4人。

1962级计算数学专业28人名单:马伦业 张良翊 严落霞 黄锦荣 黄家征 房守贵 陈予生 王伦津 王淑敏 李国治 宋建坦 刘椿年 秦家福 林 汉郑兆葵 李水根 林建发 张伯菊 韩 生 冯玉蓉 郭贤彬 林金铸 周家琳 朱祥庆 侯日宏 毛承才 王世琪 周寿崧。

★计算数学1959级有没有人留级到1960级,1960级有没有人上学中途调配到数学、力学专业北大计算机硕士几年,探寻北大计算数学学生(修订三),还在追询中。(7月19日来信)

感谢周正清先生!

★★★★★

探寻北大计算数学学生(修订三)

*第二次、第三次修订增加了1960、1961、1965级的130人,增加1962级28人,已统计的计算数学专业学生404人,尚欠1959、1963级的计算数学专业名单。欢迎知情人士提供。

我在《溯源中国计算机》一书中,统计了多家重点高校在文革之前培养的计算机领域专业人才,从1956至1965年,各校招生(抽调)计算机、计算数学学生达6103人,当年,这是一个隐身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的惊人数字。但是,由于缺乏历史材料和档案,其中没有包括北大的数字。早年北大率先创办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还动手研发红旗机,实在不应留在学生数字队列之外,弥补北大的空缺是我多年的心愿。

一、北大计算数学教研室是哪一年成立的?

1955年,北京大学的徐献瑜教授作为电子计算机这个新学科的开拓人,着手筹组计算数学教研室,建立了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一个计算数学教研室。徐献瑜任主任,青年教师肖树铁任副主任,胡祖炽、吴文达和董铁宝等一起组织教学和研究活动,之后出任主任的有胡祖炽、应隆安、滕震寰、徐树方。参加计算数学教研室工作的还有林建祥、吴文达、徐萃薇和陈永和等。陈永和年轻有为,30岁时已是高教10级讲师,1968年11月11日不幸去世。

之前,有人认为北大计算数学教研室成立于1955年,有没有档案依据呢?

承蒙北大校史馆原馆长马建钧先生相助,得到了筹建计算数学专业的档案材料。1955年末,数学力学系有7个教研室,尚无计算数学教研室这一编制。(1955年12月24日)。1956年2月27日,北大数学力学系给学校的报文:为加强计算数学方面的领导,拟即成立计算数学教研室,任命徐献瑜先生为教研室主任,请即呈报校长批准。数学力学系(盖有“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公章)

此件批示:江隆基副校长批复“同意”,“马校长已看过表示同意”北大计算机硕士几年,教务长周培源签名“阅过,3月5日”。1956年11月,北京大学编印“全校各系、教研室领导名册”,徐献瑜为计算数学教研室主任。1956年12月20日,北京大学为三、四年级开设专门化选修课的项目及分配的学生人数文档:“数学力学系、四年级、计算数学专门化,31人。”

从档案来看,计算数学教研室应当于1956年3月成立。虽然之前专业教师做了许多学术工作,然而像北大这样的正规大学,管理有方,尤其是在全国院系调整之后,规划明确,布局严密,是不可能由几位教师自行宣布成立一个教研室的。

当然,至今笔者也未见到北大校方有计算数学教研室成立于1955年的文字。

二、北大计算数学专业早期培育了多少学生?

1956年6月,《十二年科学规划》的第441项“计算技术的建立”规定,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处负责人员培养工作,从1956年下半年开始,设立1年期的“计算数学”训练班和“计算机”训练班,该班学员于1957年毕业,主要是从1953级学生中抽调的。

1,1953级 抽调计算数学专业31人,1957年毕业

1956年,中科院计算所联合清华、北大举办了第一届计算机和第一届计算数学训练班。计算数学班由计算所筹备处和北京大学合办:计算数学训练班的课程由胡祖炽、孙念增、冯康、闵乃大,夏培肃、范新弼、周寿宪、张世龙、徐献瑜、何国伟等讲授。

第一部分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数学系的三年级31名学生,学习一年后,由北京大学发给毕业证书,这部分学生31人也是北大计算数学第一班毕业生(学生名单见合影照片的第二、第三排)。第二部分是1956年分到计算所筹备处的数学系应届毕业生20余人:第三部分是代培或进修及新调入计算所筹备处的人员共约20人。

1957年8月11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门化第一届毕业生30人合影(常兴华供)左起:前排教师,常兴华、徐萃薇、林建祥、段振华、徐献瑜、段学复、董铁宝、胡祖炽、张世龙、吴文达、杨天锡;中排:王吉祥、潘纯修、顾基发、陶仁骥、张耀科、方钟杰、杨振雄、惠毓明、刘鸿德、谢宝棠、王炬、袁威廉、蒋尔雄、程经霖、许卓群;后排:殷建中、沈绪榜、周今健、何锡荣、鲍信炯、高庆狮、仲萃豪、韩启成、汪翼云、唐策善、姚兆炜、施伯乐、石纯一、罗世凤、陈堃銶、(黄鸿慈未参加合影)。

2,1954级 抽调数学专业20人,1958年毕业

关治(清华)、李基义(15所)、郭建民(复旦)、周佶(计算所)、陈华瑛(计算所)、吴家勋(北大)、王选(北大)、周炜(北大)、卢慧琼(计算所)、杜明笙(9所)、汤李明(总参三部)、毛德行(北大)、沈国钧(北大)、尹桂彬(十五所)、陈景良、于劭(务农)、陈孝萱(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赵立人、龙世达、苏少华。(*人名后边括号中为毕业分配单位)

计算数学班19名学生与关肇直老师在计算所筹备处合影。(原载《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4级入学五十年纪念册》)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4级计算数学班20位同学

3,1956级计算数学首次招生45人,1962年毕业

1956级的计算数学学生,专业有些调整变化。

1960年,从该班调入计算机335专业的8位同学合影。前排(左起):金石、孙曾彪、董士海、蔡志正;后排:张京城、赵捷、刘春贵(缺张永魁)

1960年提前毕业留校计算数学教研室6人:曾抗生、刘济熙、靳云汇、乔如良、薛晋权、孙绳武;

提前毕业分配七机部3人:成景昭、房其敏、王树棠;(*另有说法,成景昭留校,后去南京14所。)

1962年毕业22人,合影如下:

前排:杨孝如、张立英、雷光耀、庆婴、田传锦、冯霖生、陈大中、朴顺玉*;二排:黄和之、征道生、林文贤、林肇璋,张建中,刘宗傑,王国琮;三排:王荩贤,徐仁茂,张然,成安生,徐方源,方家骐,华伯浩,李慧陵(*含进修生朴顺玉共23人)。

因反右运动、病休、降级6人:王远敏、余德词、张君麟、张玉麟、周云霞、蔡光夏。

4,1957级计算数学专业 46人

一班23人:程延惠、李福培、李莲治、刘光龙、麻善林、马逢时、马俊飞、任承邦、万庆萱、汪志康、王天禧、谢深泉、熊人冰、戌权龄、许寿椿、杨培才、殷敬恒、俞元洪、袁荫棠、张宝康、张云鹏、周兴武、朱万森。

二班23人:蔡经球、蔡文理、陈杰仑、戴金壁、高琨、郝茂福、黄纯一、揭念义、居曹庆、林、寅、刘儒勋、聂景忠、施子强、孙惠文、孙其梅、王祄生、徐联舫、徐燮明、严文江、余振复、张兴华、庄福禄、张玉麟(原56级)。

5,1958级计算数学专业 62人

一班30人:成时若、崔光老、高喜奎、高、云、顾小凤、郭学勤、郭芝传、杭凌云、李至芳、林炳华、卢海光、闵璇美、庞道德、任永堂、王烈衡、王思光、王思正、王威仁、王玉珠、魏尹莺、温水金、杨宗义、于崇杨、袁志禄、张承惠、张维旭、张宗信、赵爱民、甄殿凯、朱清国。

二班32人:柴振隆、程耀华、杜士兰、顾涵森、胡秀宝、黄金寿、惠有魁、李敬章、李新年、刘宏山、刘瑞哲、苗志祯、潘关康、彭占秀、钱承德、沈天翔、唐世渭、宛延闿、王树迎、王永宁、王澂玮、徐国栋、徐之江、许敏、杨锦昇、叶荣法、叶永贵、云德华、赵老祥、郑志毅、周才钆、周兴武。

6,1960级 计算数学专业 入学59人

一班29人:程纬国、刁镜涛、冯 泰、管叶茂、桂志毅、何明兴、黄玉霞、姜桂凤、蒋显忠、李丙桂、李建明、林源渠、刘成友(代培)、刘海水、刘卓雄、陆剑虹、吕世铎、毛承才、饶秉超、单嘉润、孙义亭、汪永宏、王恩平、王树桥、王顺达、王 叙、徐满昌、张乃孝、朱玉楷。

二班30人:陈成森、陈鼎兴、陈添发、郭 芳、韩玉真、洪名汉、康福兰、李安桂、李景才、李树芳、李铁臣、林双华、刘凤麟、刘万勋、卢善声、施富清、孙辨华、陶化成、王洪玉、吴纪波、吴世先、伍炎宗、肖文金、徐天惠、荀广茂、尹满中、张逸华、赵心如、郑永喜、周根全。

北大数学力学系1960级庆祝母校百年诞辰(周正清提供)

7, 1961级 计算数学专业 29人(原校方公布名单为1-3班88人,实际仅有3班29人为计算数学专业,减去59人。)

三班29人:陈桂发、陈基双、陈文浦、陈绪明、冯玉蓉、顾训穰、郭树棻、黄太成、贾 忠、蒋祥军、李运堂、李治安、李钟安、林建发、刘国光、潘丽娉、潘再成、任国贤、王升臣、王长仁、萧学舜、谢玲珍、许茂其、许德箴、张占凯、赵合云、周家琳、朱 元、庄一雄。

北大数学和计算数学1960级庆祝母校百年诞辰(周正清提供)

第一排老师(左起):靳云汇、阎淑达、袁守诚、肖树铁、丁石孙、陈堃銶、丁同仁、高维新、丁伟岳。

北大计算数学1961级入学50周年聚会(周正清提供)

8,1962级计算数学班28人。(原资料缺1962级,现增加28人)

北大数学力学系招生录取159人(含8个代培生和1个外国留学生),1961级留级到1962级34人,合计193人。分7个班,数学一班36人,另外留级到1963级2人,数学二班35人;流体力学班34人,固体力学班25人,一般力学班15人,3个力学班留级到1963级6人;新疆代培生班8人;计算数学班28人,留级到1963级4人。

62级计算数学班28人名单:马伦业 张良翊 严落霞 黄锦荣 黄家征 房守贵 陈予生 王伦津 王淑敏 李国治 宋建坦 刘椿年 秦家福 林 汉郑兆葵 李水根 林建发 张伯菊 韩 生 冯玉蓉 郭贤彬 林金铸 周家琳 朱祥庆 侯日宏 毛承才 王世琪 周寿崧。

9,1964级计算数学专业 42人

奚正林、曹文全、陈水铭、单景信、杜明亮、高福、高木舜、韩宇奕、黄春朝、黄根波、黄金鸣、黄良乙、黄志达、李安民、李振群、李仕伟、刘玉君、吕子犇、马锁生、毛福民、齐续春、钱达源、任荣禄、孙家骕、孙雅茹、王夫林、王丽凤、王正秦、魏国强、魏引树、尹丹平、张成国、张汉亚、张家蔚、张淑桃、赵鹏伟、赵瑞康、赵宗森、周德元、周国树、庄明金、邹文启。

10,1965级 计算数学专业 42人

白玉林、陈昌财、陈礼明、董玉明、高桂芹、郭玉堂、胡鸿彬、黄健铭、黄锦权、李 涛、刘 发、刘贺相、刘立强、吕君成、聂作良、钱元兴、尚衍慎、邵维忠、宋逢明、宋元力、孙宝麒、孙玉芳、田盼星、童建昌、王 侯、王禄群、王瑞卿、翁彦荣、吴克田、向才佳、谢如泉、徐根远、徐庆和、杨延龄、杨玉儒、叶 澔、叶茂昌、尤建中、余水荣、张桂欣、赵金明、朱玉仁。

(1959、1963年北大数学系学生原始名单未分班,计算数学专业人数暂缺。)

合计:1953级31人、1954级20人、1956级45人、1957级46人、1958级62人,1960级59人、1961年29人、1962年28人,1964级42人、1965级42人。共404人。

附录:北大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

目前仅知335(计算机)专业56级10人,其中从计算数学56级转入8人,(不再重复计算),数学专业抽调2人:55级郡秉章、56级王攻本;计算机专业57级的学生共16人,董文彬、何家喜、邵倩萍、李志超、孙其梅、翁家丰、徐梦飞、徐昆明、杨乔林、余娟芬、张国沪、张海藩、张兴华、张云鹏、张国良、赵若采,以上有姓名者共18人。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58级至65级资料欠缺,还有待于查询历史档案,欢迎知情人士提供。

**感谢陈堃銶、董士海、周正清先生指导;感谢北师大数科院李仲来先生提供计算数学60级、65级名单。

**依据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网站公布的校友名单,1959、1963级未见计算数学专业学生名单。

**其他一些高等学校在1958-1965也有计算机和计算数学专业,培养一批学生,正在陆续统计中。

《计算机六十年》文章选读:

郭艳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大连理工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研究中心,大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院成员。近年研究集中在机器学习与混合智能决策方法、分布式智能协同决策方法、组织数字化转型与信息管理、智慧金融等方向。主持NSFC等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项,参与各类重大重点项目多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论著发表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 of , of , with , , 管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运筹与管理等期刊及SIG KDD等顶级会议上,部分论文受到国内外院士及知名学者的引用和积极评价,并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发明专利两项。在教学方面,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大连市高层次人才;编写企业案例多篇并入选加拿大毅伟案例库以及获选中国百优案例。主讲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获批大连理工大学校级金课、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营销工程、服务营销(全英文)、大数据分析方法(双语)、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双语,本研贯通)、机器学习(双语)、管理学原理(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课程)等。(MBA招收营销方向学生)

学术兼职: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委员(大数据委员会通讯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委员(智能服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数据科学与知识系统工程专委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in 客座编辑,EJOR、QF、KBS等国际期刊以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评论等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机器学习的分析师观点信度评估与集成方法研究,2020-2023,();

2. 辽宁省委省政府新型智库重点课题,关于增强我省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对策研究,2022.5-2.22.12.

3. 企业横向委托课题: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市场微观结构研究,2022.5-2025.10

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人文社科交叉专项课题“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投资者交易行为”,2022-2024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小微贷款中多信息源融合的决策方法研究,2015-2017,();

6.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网络借贷信用风险评估及投资决策模型研究,2014-2017,();

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消费者行为数据分析的推荐策略与推荐模型研究,2011-2014,();

8.辽宁省社科联项目:辽宁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文本挖掘及理念变迁研究,2019-2021

9.辽宁省社科联项目:基于博弈理论的辽宁省网络舆情监管研究,2014-2015

10.辽宁省2021年决策咨询和新型智库委托研究课题,关于我省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対策研究,2021-2022

11. 企业横向委托课题:数据挖掘技术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主持,2019-2021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病历挖掘中的聚类模型与算法研究,2017-2021,参与

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面向高速动车组的基于CPS的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2015-2019,参与

教学方面:

主要教学成果:

1. 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经管专业 “个性化-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 大连理工大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经管专业 “个性化-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3. 大连理工大学校级“金课”,《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参与(排名第2)、主讲教师

4. 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参与(排名第2)、主讲教师

5. 2020年度,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良奖

主要教改项目:

1. 国家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立德树人”背景下多模态案例教学的《管理学基础》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持计算机研究生的课程,大连理工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 郭艳红,2022-2023

2. 教育部协同育人教改项目: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机器学习》多维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设计,主持, 2021-2023

计算机研究生的课程

3.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主持,2022-2023

4.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主持,2022-2023

5.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主持,2022.-2023

主讲课程:

管理学基础 本科生课程(全校通识)——校级“金课”、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国家本科质量工程建设课程

管理学原理 研究生精品建设课程

0管理学原理 本科生课程——管经学院大类基础课

营销工程 本科生课程——管经学院专业选修课

机器学习 本科生课程

服务营销管理(全英文) 经管学院研究生选修课

学生培养:

(1)博士生培养

指导博士生4人,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次计算机研究生的课程,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1人次

(2)硕士生培养:

指导硕士64人(其中工商管理硕士41人,留学生4人),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人次,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3人次,校优秀硕士论文1人

研究生就业:阿里、京东、顺丰科技、Vivo、浙江银行以及大型国有企业中信证券、杭汽轮、沈飞、国考公务员(选调生)以及攻读博士等,研究生毕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较高年薪和及良好的社会声誉。

(3)本科生培养:

指导2021教育部评估的A类大学生竞赛“大学生市场调研大赛” 获国家三等奖、辽宁省一等奖以及国赛和省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指导本科创新实验计划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实验计划项目1项”,

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在大连理工大学“攀登杯”、“创梦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校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研究生招生:

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博士生(1~2人/年)。

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1~3人/年)。

欢迎信管、计算机、软件工程、数学背景学生联系报考

博士后招收:欢迎博士毕业于国外高水平大学或国内重点高校,年龄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提供年薪20-40万,充足的科研经费及国内外实践与科研合作场景,联系方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hubei/14067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1日 下午8:03
下一篇 2024年1月11日 下午8: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