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培养方案,专硕和学硕在“课程培养环节”是差不多的,但从“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两个侧重不一的“课外培养环节”就能看出差异。
沈阳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沈阳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因此,为了达到“培养方案”上的毕业要求,学硕们在修完学位课程学分后,就要紧锣密鼓的开始进行小论文写作、参与学术会议;而专硕们则开始广投简历,一头扎进各单位进行实习。
从明面结果上来看,到毕业时,学硕们收获了一篇又一篇论文,或是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扎实理论功底;专硕们,则是在简历上关于实习介绍部分又多加了一行。
再看看各高校的博士招生简章,就会发现“学硕水到渠成,专硕无从匹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定位的差异,导致专硕缺少申博所需的“论文成果”。
>>>>读博意识滞后
其实多数专硕们在入学的时候,没有读博的打算,往往是临近毕业发现就业形势不乐观等原因,才萌发的读博意愿;而在学硕群体中,较早开始谋划读博的比例较高。
读博意识不足,导致专硕生们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难:
>>>>学术人脉资源不足
很多“常年”实习在外的专硕生们,不比学硕生们能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因此直接接触到学术大佬的机会就小了很多,加上对“学术”信息的敏感度不高,获取渠道单一,导致:
>>>>升学渠道受限
在硕士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硕可以通过在第2年—第3年通过“硕转博”完成升级,相比之下,专硕就不能享受到这种“福利”。
2022年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博连读政策
除此之外,以国内现有的博士培养体系来说,数量如此多的学科中,授予“PHD”学位仍是主流,也就意味着对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学硕)的招生总量是要大于实践型(专硕)的,因此在专业选择的面上,专硕生们会受到一些限制。
2、专硕er的优势
>>>>实践经验丰富
专硕生们在校期间通常参与较多的实践项目,或者是长时间在校外实习,练就了一身的社会本领,既包括专业上的务实能干,也有人际交往中的八面玲珑。
一些毕业后先参加了工作的专硕生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如果干出了成绩专硕可以导师推荐读博吗,专硕如何考博士?,能在圈内“小有名气”,甚至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比如像建筑、设计类专业,很多“专硕生”在工作中创造出了“优秀作品”,或者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再转过来成功读上博的案例就有很多。
下面几位都是小博的同届博士同学,看他们的个人履历是相当惊艳了有木有!!
大佬1
大佬2
大佬3(姓名均已省略)
很多导师出于各种原因(课题的开展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协作支持;工科类博导平时需要接一些“私活”赚些外快),因此需要很多的“社会资源”,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硕生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起“中间人/中介”的角色,自然会受到一些博导的喜爱。
>>>>“工程博士”的政策眷顾
在前面的推文中,小博已经给各位介绍过“工程博士”。总的来说,全日制工程博士在学费、奖助、培养模式等层面上和学术型博士的差异不是很大,对博士文凭依然有着“执念”的专硕们完全可以纳入考虑,并且在申博的过程中,工程博士对学术成果的要求显然要比学术型的博士低,这就增加了能申请上的概率。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博士学位毕业要求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型博士学位(工程博士)毕业要求
总体来看,专硕相比学硕,在读博这件事上确实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但主要是针对以“学术型”博士为目标的情况,像一些偏向实践类的专业、以及工程类博士的培养模式依然对专硕生们有着不小的需求。
整体上难,但并不代表着就没有希望,如果身为专硕的你们特别想读博,该怎么办呢?
02 专硕考博应对策略
>>>>阶段定位
首先是要对自己的进行合理的评估:
读博目标
学术型博士?——要抓紧时间去弥补“学术成果”的漏洞
工程类博士?——机会会有很多,而且容易实现(这里主要指全日制的工程博士,因为非全的工程博士对个人财力、社会职务又有了新的要求,不将其考虑在内)
注意,工程类博士在申请前尤其需要关注“政策以及招生简章上”的各条要求,比如区分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博士的报名条件,对研究生期间科研经历的“特殊要求”,以及自己可以报考哪一类的招生项目。
天津大学2022年工程博士招生的报考条件以及其他要求
身处阶段
硕士应届?——要做好长线(1-2年甚至更久)准备,本身难度比较大专硕可以导师推荐读博吗,不要给自己“第一年必须上岸”的压力
硕士低年级——结合自己的“读博目标”开始准备学术论文,训练相应的专业技能。
已经毕业的往届生——结合考博现状,充分平衡工作(实习)和备考的时间分配,进行适当取舍。
值得注意的是,专硕对毕业论文的要求相对会低一些,因此很多人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最后的完成质量很低,需要提醒大家如果想读博,又是专硕出生,应该在低年级开始就培养自己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相关的方法可以看“考博岛”的各类推文),将原本的“弱项”通过1-2年的训练进行弥补。
本文节选自老踏新书《教师力:教学、科研和终身成长》(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各大电商平台均有特价销售。
高校教师要想向上发展,通过“求学”来获得博士学位,拥有博士文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求学所要“求”的是个什么,再来回答一下学历、学位、文凭这些事物和“求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此一来,关于“求学”我们该知道所有事也就容易把握了。
“求学”求的是什么?
所谓“求学”,求的是什么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来说说学历、学位、文凭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从“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开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关于“求学”你该知道的所有事,咱们一路披荆斩棘,先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然后考上高中,再到后来的大学和研究生。
一路走来,咱们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也不断为着拿到更高的文凭——也就是学历证书而战。比如,我的女儿就非常荣幸地在去年七月完成小学学业,成为一个拥有小学文凭的人。
文凭是你接受了学历教育的证明。落在具体的证书上,当然是毕业证最好,但结业证和肄业证其实也是文凭。结业证能证明你结束了这个层次的学历教育,肄业证能证明你没能完成这个层次的学历教育,你接受了,有学籍,但没能完成学业。拿到肄业证的人的最高学历,以肄业之前的学历层次来认定。说来说去,文凭都是你学习经历的证明。
而为了证明你达到了与你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学术水平,你还得拿到学位。从大学本科开始,你将有机会获得学位。我国的学位有三种,由低到高分别是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学位是标志你的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一种学术称号。
所以,学位不同于学历,完成大学和研究生的学历的,不一定能拿到相应学历层次的学位;而拿到了学位,也不一定就能获得相应层次的学历证明。
比如我,我在硕士阶段读的是高校教师在职硕士,这是专门面向在职高校教师招生的一种专业学位,修满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后就只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但没有硕士毕业证,俗称“单证硕士”。
再有,博士后不是学历教育也没有相应的学位,它是一段研究工作的经历。在站博士后的身份不是学生,而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
好了,说了这么多,文凭和“求学”是个什么关系呢?
在我看来,“求学”就是通过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而让自己获得与学历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学术水平的过程。从结果上看,求学是要拿到学历证书,获得学位。
如此一来,“求学”和高校教师向上发展的关系也就浮出水面了。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求学”会帮你获得和高校教师行业准入门槛相匹配的学历和学位,而只有拥有它们,你才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
其二,“求学”会帮你获得从事高校教师工作所必需的职业素养,而你的职业素养越高,向上发展的机会越大。
关于“求学”你要知道的四个道理
001 “求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如果你在高校教师的行业之外想进入行业,求学可以帮你拿到敲门砖;如果你已经在高校教师的行业内部了,求学可以帮你在高校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
无论是接受学历教育还是攻读学位,博士都是处于最高阶,而高校教师的准入门槛(除了紧缺学科专业)也就是博士毕业并拿到学位。因此,对于高校教师以及希望成为高校教师的人来说,“求学”的工具价值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它的底线要求是——博士毕业并拿到学位。
002 从上一点出发,“求学”有进攻型和防守型之分,目的不同,选择也不同。
如果你在高校教师的行业之外想进入行业,那么你的“求学”是进攻型的,既然是敲门砖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砖头的分量越重、力道越强,敲开门的机会就越大;而如果你已经在高校教师的行业内部了,“求学”是防守型的。
比如我当年由于地方教育资源整合而以中专教师身份进入到高校教师行业,拿着本科文凭来给本科生上课。为了在高校站稳脚跟,我开始了被动型的“求学”之旅。不过随着高校教师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进攻型“求学”恐怕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的“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那篇文章中展开讨论。
003 求学之路注定艰难,要做好心理建设。
以攻读博士学位为例,从考取到修满学分再到完成小论文的发表和毕业论文的开题、写作、中期考核、预答辩、内审、外审和答辩……这里除了修满学分相对容易之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全过程都是步步惊心、充满艰辛的。而且就算已经顺利毕业了,如果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学位论文抽查中被认定为“问题论文”,还面临被撤销学位的风险。
如果你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如果你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又赶上自己所在单位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如果你是结了婚有了孩子才出来攻读博士学位的,或者你自己就是一个两个三个孩子的母亲……相信每一位过来人都知道我在说什么,单是回想这些往事都会让他们瞬间收敛笑容。
004 还要调整预期,做好你千辛万苦拿到的文凭和学位含金量缩水的准备。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一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以十万计,硕士研究生以百万计。于是,除了紧缺学科专业之外,不是有了博士文凭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这只是刚刚跨过门槛而已。
就算你是985、211或者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别忘记还有以美国常青藤大学为代表的世界名校海归博士要来和你争抢高校的入职机会。
目前来看,越是知名大学,招聘教师的门槛越高;位于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一些不太入流的高校,也因为地理区位上的优势而把招聘教师的门槛定得非常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14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