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二战,二战上岸华东师大311教育学——人间清醒考研建议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首先进行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一位二战上岸考生,本科毕业于上海某211大学的物理学,研究生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系,于2022年成功上岸。

文|Z同学/凯程集训营学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

近日,收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拟录取通知,兴奋之余,不免还有些感慨,一路走来,个中不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此随笔一篇,如果本文能给任何一位还在奋斗的考研考生一点启发或帮助,那都将是我的荣幸。

首先进行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一位二战上岸考生,本科毕业于上海某211大学的物理学,研究生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系,于2022年成功上岸。鉴于我自身的经历,我将按以下几个部分介绍自身的考研经验

一、考研之前

二、如何备考初试

三、如何备考复试

四、再战、调剂与工作

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一、考研之前

1.为什么考研

首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考研?”

我希望你能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用“我不知道”、“大家都考”、“想晚几年参加工作”这样的理由搪塞我。这个考研理由,不必是什么高大上的玩意,你大可以说,你想考研的理由是“挣钱挣得多”;“我有名校梦”;“让父母看得起”……什么都可以,唯一的要求是,这是你真实的想法,源于内心并能够作为你的信念。

因为,考研很苦,也很难,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不景气,许多本应出国或是就业的人才涌入考研界,2022年暴涨十几分的国家线,意味着考研再也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选择。

于是你需要有一份信念,让你能够在室友打游戏、朋友出门看电影、兄弟们聚会吃大餐、闺蜜们出去拍摄影的时候,坐在三尺书桌前,和枯燥的知识做斗争,否则,你很可能会半途而废。最尴尬的事情,就是你吃苦吃了一半,既考不上研,又平白地受了不少苦,白白浪费许多时光,成为我们俗称的“考研气氛组”。

对于这样的朋友们,我建议你们放弃这条路吧,人生和社会的经历教给你的,并不会比校园要少,研究生也绝不是什么成功的必经之路。亲爱的朋友,你马上就将要彻底长大,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无忧无虑的生活即将离你远去,能像现在这样毫无牵挂的玩耍的日子,是多么珍贵啊!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呢?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在你整个人生中都很重要,从没有谁规定过,人必须要出人头地,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选择平凡。

总之,如果你读到了这里,并仍然能坚定地回答我,“我想考研”,那么,我相信你已经成功了一半,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2.择校择专业

现在,我相信你已经有了坚定的信念,下面让我们来谈谈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的问题。我的建议,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量力而行”。

对专业和学校而言,我首先支持你选择你所热爱的,因为热爱能够带给你力量。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我作为一个高中以来的纯理科生,也敢以全国最好的教育学为目标,相信你们的跨度大多不会比我更大。

但更重要的是,要衡量自己的实力。考研,或者说生活里的任何事,都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没有热情人就不会行动,可是光有热情啥也干不成,我鼓励你们有热情,但万万不要被热情冲昏了头脑。

你可以有很多方法评估你自身的实力,你本科阶段的成绩、同学与老师的评价、考研过程中你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程度……但你一定要去评价自己,并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相对清晰客观的认识,这能让你报考的成功率大幅提升。

如果再具体一点,我认为中国的大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顶流985(如:清北);一流985(如:复旦、浙大);普通985(如:厦大、华师);末流985&顶流211(如:东大、上财、外贸);普通211;普通一本;二本及以下……

你根据自身的本科学校,选择与自己等级齐平,或者高一个等级的学校进行报考,我认为成功率是最高的,如果你想突破两个等级甚至以上,那你真的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同时还要冒着复试被刷的风险,我个人是不太推荐的。当然,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并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那就放手一搏吧。

二、如何备考初试

从这里开始,由于我的初试不考数学,且只有3门课程(政治、英一、教育学),因此给出的具体建议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专业的考生,请各位适度自取。

1.选择机构

如果你也是一位教育学考生,我真诚地向你推荐凯程,这并非是因为我想要替他们推广宣传,而是就我在此学习的经历而言,凯程的师资和教职人员的用心程度,可以称得上的考研机构界的一股清流。在这个抄袭成风,欺诈频发,仿佛不走正路才是正路的时代,像凯程这样愿意用心和用质量打天下的机构,越发难能可贵。

在师资上,徐影和高歌老师是凯程的主讲,两位老师各有千秋,徐影老师功底深厚,授课思路清晰灵活,时常能够旁征博引,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学素养,难度系数也更大。更难得的是,徐老师还非常关注学生的情绪,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种感觉,在艰苦的考研之路上真的弥足珍贵;高歌老师相对而言更加落地,难度相对低,所教方法更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客气地讲,你们在其他任何机构,都很难找得到这样有知识功底,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的教育学老师了。

在教职人员和环境上,这里的班主任也堪称认真负责,集训营环境很有学习的氛围,定期组织的模拟考试对于检验自身学习效果非常有效,如果你是一位苦于没有备考环境,且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考生,我也建议你报名集训营。

2.学习

首先,我想告诉每一位考生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你要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不要轻易的模仿,我用这个方法成功了,很可能是因为这个方法适合我,我也乐于把它分享出来,可是个人情况有所不同,例如你是一位英语系的考生,或许就不必像我一样花很多时间在英语上。所以奉劝各位,对于我的,乃至对于任何一篇你所读到的经验贴,都不要笃信,都不要机械模仿,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跑题了)

这篇经验贴,除了“谁的话也不要笃信”这个观点以外,什么观点都不要笃信。

a)英语

单词是重中之重!一切技巧在基本功面前都不值一提,我不是说技巧不重要,但是没有基本功,有没有技巧就没多大差别了。我向来是不主张单词课的,因为我觉得除了词根词缀,单词的背诵没有多少技巧可言,有时间听课不如直接开背。当然如果你觉得单词课有效果的话也可无视掉这条建议,总之,无论如何你都要把单词这一关拿下。

题型上,阅读打江山,写作守江山。阅读我跟了唐迟老师,写作及其他题型跟了刘晓艳老师,我认为唐迟老师的课比较难,可能不适合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但是学会了真的正确率高的离谱,刘晓艳老师更加适合基础一般的同学,各位可酌情选择。

b)政治

在这里强推徐涛老师,这个小胖子几乎是我上了这么多年学见过教学技能最出色的老师,授课风趣幽默,同时又重点突出,经常笑着就把知识学会了,徐涛的课+肖秀荣的题,冲刺阶段肖四一背,政治保你70+。

c)教育学

听凯程的吧,徐影老师规划的比我强多了。你只要按凯程的规划完成个80%以上,你教育学肯定分很高。

d)总体规划

建议备考时间为3-12月份。

3-6月打基础,总时长每天6小时,(总时长指的是你真的用于学习的时间,刨去吃饭睡觉发呆走神,我经常听人吹嘘说我一天学14个小时,结果是从早上8点起床开始算,到10点睡觉,全当学习时间了,这种就真别吹牛了,你除了给其他人制造焦虑你还能干啥?)。

英语+教育学。

7-9月强化,开始政治(每天1-2小时,时间可以不长但是必须得开,暑期不开政治后边时间根本不够),每天一共9小时。

10-12月冲刺,多练习真题,每天8小时。千万别把身体累坏了,给自己留出思考和缓冲的时间,考研,时长是有意义的,但绝对不是谁学的时间长谁就分高,不然应该是五战的学生考的最好啊,怎么还会有人一战成硕,还有人多战落榜呢?可见,效果=时长X效率,我们一定要以效果为导向,学不进去了就稍微放松一下,考研切忌形式主义,不要为了时长而刷时长,浪费自己的时间又给别人制造压力,双输结局。

三、如何备考复试

现在,如果你很顺利的考完了初试,你将会进入以下几个阶段:

等待初试成绩——等待国家线——等待复试线——等待参加复试——等待录取结果

发现了什么关键词吗?没错,等待。等待是个很煎熬的过程,无数的不确定性令人焦虑,因此我建议你们别太闲,考完初试好好玩两天,就忙起来,至少忙着能让你心安一些。

不同学校的复试差别可能很大,因此我就不在这里过多赘述我校复试了,但是我想给你们一些综合性的建议。

1.自信

没有哪个老师会不喜欢一个阳光自信,眼神里闪烁着光芒的学生,朋友,大胆的相信自己吧,努力去挖掘自己的闪光点,然后把它展示给老师,永远比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要好的多。但是切记,自信必须有理有据,多举事实性的例子,少吹牛,你要是啥成果都没有,但是愣跟老师说我就是好,那还是有待商榷的。

2.礼貌

任何一个导师的课题组,缺的都是学生,不是爸爸,“不学礼,无以立”,还不要说你是个考研学生,就是日常生活里碰见一位素昧平生的长辈也要有礼貌,一个缺乏礼仪的人,在社会上没个不吃亏。

3.换位思考

你可以不那么优秀,但是你得有个态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研究生导师,你不想要什么样的学生?我想,我不怕要知识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本来就是来学习的嘛,我教就是了。我最怕的是不拿考研当回事,不想学的学生,进来之后,还没学几天,就叫起来:“哎呦我的妈呀,科研太累了,太枯燥了,太没意思了,我不学了。”然后开始躺平、摆烂,毕业都成问题;我更怕那种毫无规划的学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天稀里糊涂,指望导师像保姆一样给你指导,研究生再也没有这样的好事喽;我还怕那种特别玻璃心的学生,学着学着,科研问题还没解决,心理先出问题了,对于师生双方都很不好。

于是,你要做的就很清晰了,你要向老师展示:我不是这样的学生,而是一个踏实肯学,有着明确规划,积极乐观的学生,那你的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

4.坦然面对结果

说到底,凡是面试这样的形式,再怎么标准化,也是有很大的主观因素的,我现在非常相信这样一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生中很多事的成败,都受运气的影响。因此,无论成功与否,我都建议你们坦然地接受这样一个结果,成功时不可忘乎所以,失败时不必妄自菲薄,考研不过是你人生路上的一场战役罢了,做好你能做的,然后骄傲地抬起头,继续笑对人生吧。

四、再战、调剂与工作

如题,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写给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幸落榜的考生,我非常能够理解你的痛苦,因为曾几何时,我也是落榜生中的一员。不过,相信我,朋友教育学考研二战,二战上岸华东师大311教育学——人间清醒考研建议,无论如何,太阳都会照常升起,一切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下面我将根据自身的经验,对于考研失利后的方向给出一些建议。

1.再战

考研的压力,是随次数递增的,每次再战你的成本都在增加,无论对于你的身体、心理,还是你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首先,我劝你慎重,万万不可头脑一热就做出决定,备考期间却又半途而废,对于你人生中每个重要的节点,我都奉劝你在冷静、谨慎的思考之后再做出决定。

如果你想要再战考研,你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为什么失败?以及为什么我再战就能成功?

你必须认清自己为什么失败,以及再战期间会做出哪些改变,否则你再战的成绩很可能毫无起色,甚至还会有所下降。举例而言,如果你认为你的失败是因为懒惰,你就要回答,你再战能凭借什么方法克服懒惰;如果你认为是因为跟随的机构不好,那你就要告诉自己,下次怎么找一个好的机构;如果你认为是考的学校太难考,你就要换一个志愿……总之,你必须要总结失败的经验,并做出改变,而不是期待着只要稀里糊涂的再考一次,情况就会自己变好。

第二,这是第几次考研了?我的身心状况如何?我对自己的判断客观吗?

考研不是考科举,我向来反对学生们把大好青春都浪费在考场上,我认为最多三年的时间,就已经足够判断出你的实力上限了,你三战都考不上的目标,很可能永远也考不上。我很反对我国的传统教育,这种教育将一切的成败都进行努力归因,仿佛人只要努力就什么都能完成,别被他们骗了,天下的事很多是你我拼尽全力也完不成的。考研是一场信度和效度都很高的考试,当你屡次失利,一定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对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

人终究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我必须很遗憾的去讲出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多时候,你或许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对于那些四战、五战清北失利的学生,我必须很残酷的说,你们大多数并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这个能力。我佩服你的勇气,但是还是劝你们放过自己吧。

这个世界是很大的,绝不是只有学习这一条路,不要让考研成为你的执念甚至是心魔,考研不过就是个实现目标的工具,仅此而已。

第三,我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

钱。

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父母供我们读到大学毕业,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对此我做不过多评价,只是想建议各位,给现实低头。

2.调剂

相对而言,我是比较建议各位服从调剂的教育学考研二战,如前文所言,考研形势不断紧张,再战的成本不断提高,未必是好选择,如果你不是有着非常强的信念,我的建议是能走就走,但是我一战没过国家线,二战一志愿上岸,所以的确没有任何调剂经验可以分享,感兴趣的考生可以移步其他的经验贴。

3.工作

如果你是一个应届生,且对于考研没有特别大的需求,我认为工作绝对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就像上文所说,社会能教给你的不会比书本少;但如果作为一个失去应届生身份的考生,那么可能有些进退维谷,也或许,上了考研这条船,你们更需要一条路走下去,因为跳船的代价已经有点大了……

以上就是我想给出的一切感想与建议,如果你看到了这里,非常感谢你对我繁琐而又啰嗦的文字的包容,也衷心祝愿每一位考研人都能收获属于你们的曙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著名教育史学家孙培青逝世 考研学生缅怀:读了他的书,我对教育学产生更加浓厚兴趣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月22日发布讣告:2022年8月22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原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原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孙培青同志,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8月19日夜在睡梦中于寓所辞世,享年89岁。

遵照孙培青同志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和告别仪式,遗体已于2022年8月22日火化。

↑讣告

公开资料显示,孙培青1951年进厦门大学教育系学习,1958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古代教育文献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原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编的论著有《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管理史》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杜成宪曾在文章《我所认识的孙培青老师》中评价孙培青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学术使命感的学者,在工作上的选择原则就是以学术为重,只要有利于学科发展,就要不计得失地去做。 ”

杜成宪教授在文章中写道:“孙老师平时文质彬彬,说话通常都是慢条斯理的,很少见他激动,确实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长者。有学生称他’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但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中十分平和的先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著名教育史学家孙培青逝世 考研学生缅怀:读了他的书,我对教育学产生更加浓厚兴趣,在学术研究中却是很有锐气,甚至常常是带有锋芒的。孙老师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上发表了《韩愈〈师说〉再评价》,由重评《师说》提出重新评价和尊重教师、进而恢复知识分子地位的问题。”

据了解,孙培青先生主编的《中国教育史》是高等学校师范专业的读本和考本,也是教育部考研大纲中教育学考研相关科目必读的参考书目,有不少教育学专业相关的师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悼念孙培青先生。

一名资深教育学考研辅导老师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他教授了10年孙培青先生主编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脉络非常清晰,从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措辞严谨,重难点突出,全书60多万字,几乎没有错误。而且适合各个阶段的学生来学习,大学里的师范生适合入门,考研的学生适合考试,读研读博的学生适合深入研究。

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孙培青先生的学术成果非常多,对于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很大,是开创性的。“孙老解释了教育史与教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教育史的学科脉络。我读研的时候听过他的讲座,那个时候孙老就快80岁了,是一个虚怀若谷的人。他的教育史研究可以结合改革开放40多年的很多成果,结合历史,进行综合研究,给教育史赋予了更多时代性。”

赖赖是一名教育学考研的学生,她表示作为作为一个跨考生,今年才开始学习孙培青先生主编的《中国教育史》,今天看到讣告,觉得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在赖赖看来,《中国教育史》对她考研的帮助很大,她从中了解到新的有关教育史的知识 ,也对之前有所涉猎的知识进行了深度的补充。

另一名教育学专业考研的学生小马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中国教育史》对她来说通俗易懂、逻辑清晰,孙老师在这本书中的遣词造句让小马看到了孙老师对古代中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对近代教育改革的肯定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让她对教育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另有网友发文称,在教育史的学习中,孙先生的教材给了她很大帮助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学习中,你会感受到一位学者、一位教育史学家治学之严谨与勤勉。”

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实习记者 李毅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jiaoyu/20190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9日 下午4:02
下一篇 2024年10月9日 下午4: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