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教育学考研网,2012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本文提供2012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以下为具体内容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5、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本文提供2012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以下为具体内容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4、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311教育学考研网311教育学考研网,2012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5、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

6、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7、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 )”,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做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A、学科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活动中心课程

8、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点击查看【完整】试卷>>

教育学考研题,2019年教育学考研真题;2019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本文研线网小编整理了“2019年教育学考研统考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备考的你!

二、辨析题

46.道德不可教。

47.依据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教授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

48.加涅的“智慧技能”就是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程序性知识”。

三、简答题

49.简述非正规教育教育学考研题,并结合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50.学校美育的内涵及其功能。

51.简述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52.简述从“新手”到“专家”转变过程中知识的特征。

53.简述教育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它们之间什么关系。

四、分析论述题

54.材料是一位大学教师的自述,大致如下:

我在使用案例课堂讨论之后,有学生反映“希望老师多讲些内容,可以更多学习到知识和学术前沿成果。”“上大学交学费不是为了听同学讨论的,这样没有意义,浪费时间。”还有学生甚至投诉我,说我上课很“水”,老师基本不讲,课上全是讨论。

我很迷惑,一方面学生抱怨老师满堂灌,不让大家参与讨论,而当给予学生材料,让他们积极表达时教育学考研题,2019年教育学考研真题;2019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他们却退缩了呢?是不是这种方法是不对的?这与传统教学差别太大,是不是就不要继续了呢?

(1)请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讨论课的必要性。

(2)从课堂教学形式的角度,论述学生不适应讨论的可能原因。

(3)从课程改革来看,提出改进这种状况的措施。

55.维新派相对洋务派提出了什么新的教育改革,有什么影响?

56.Ⅰ.(1)精细加工策略何以促进学生的回忆?

(2)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有什么区别?

(3)从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角度,分析一下当今的碎片化学习的现象。

基于自主学习的研究,请写出研究设计、文献检索词等。

以上就是“2019年教育学考研统考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的内容!研线网小编提醒您:想获取更多考研真题内容,请点击访问“历年考题”栏目!

教育学考研简答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简述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的区别。正确答案: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是根据教育作用呈现形式的不同所做的分类,由默顿提出。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目标相符的情况。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也未被察觉到。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也就变为显性功能。涉及知识点: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正确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是密切联系的,应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防止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或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简述德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的品德是由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的,因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因为,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基本的是非善恶辨别不清,则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品德。情,即道德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而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动力机制,积极的道德情感促进品德的形成,而消极的道德情感则阻碍品德的形成。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道德意志表现为意志活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它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是个体面对一定的道德情境时,充分调动自己的道德认知并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经过内心冲突及外部情况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指标。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四个因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动品德的发展。因而,必须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要素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要分别阐明知、情、意、行的含义以及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

知识模块:德育简述师同文馆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并评价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正确答案:(1)创立和发展历程: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1861月清廷应主持对外交涉事务的奕訢等人奏请,批准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外语学馆;1862月11日,学馆终于在总理衙门内正式上课,定名为同文馆,其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三四岁的少年教育学考研简答题,学习年限为8年。同文馆初创时只有英文馆,学生10人,其后相继增设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日文馆以及算学和天文馆,从而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学校,学生也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人。1898年,在维新变法高潮中,京帅大学堂成立,同文馆的科技教育部分归于京师大学堂。1902历史地位:第一,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的设立,表明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实,它是改变旧的封建传统教育的首次尝试,在实践上把2000多年的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一个缺口。第二,京师同文馆地处的帝都北京乃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

以上两点决定了京师同文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象征意义。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涉及知识点:中国教育简述“学在官府”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正确答案: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义称之为“学术官守”。“学在官府”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西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结构。“学在官府”具体表现为:(1)惟官有书,而民无书;(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贵族垄断了教育的物质资源,也垄断了教育活动本身。这也形成西周官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官师合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都是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模块:中国古代教育简述“壬戌学制”相对于“壬子癸丑学制”的显著特点。正确答案:(1)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缩短了小学的年限,改7年,小学分为两级,比较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3)将稚幼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之与小学教育相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4)“新学制”以加强中等教育为核心,对中等教育阶段做了比较大的改革。(5)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力度,兼顾了升学与就业。(6)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比以往增多,程度也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有利于学生就业。(7)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承担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此外,注重天才教育和特种教育,也是新学制的突出特点。涉及知识点:中外教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正确答案:全人生指导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以适应社会的改(1)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2)教育要指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3)“全人生指导”不仅对学生的在校生活要指导,对学生的校外生活也要指导。应该指出,杨贤江得“全人生指导”思想是以“革命的人生观”为核心的,其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参加革命,过革命的人生。

着眼于“全人生指导”,教育的视野就不会局限于狭隘的书本教育学考研简答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学校工作就可扩张到青年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一个广泛的视野上就更容易唤起青年对社会的责任,引导青年对革命的向往。涉及知识点:中国现代教育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的差异是什么?正确答案:(1)价值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因为什么,为谁,为什么目的,许诺什么,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等。价值研究的基本目的是确认某种目的是否值得为之争取,采取的手段是否能被接受以及改进系统的结果是否良好。(2)事实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等等。事实研究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等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和测量。事实研究要求研究者把尊重客观实际放在首要地位,一定要注意排除各 种干扰和主观因素,尤其不能依据个人或上级的价值观念臆造事实。 中世纪拜占庭教育有哪些特色?正确答案:(1)拜占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世俗文化教育体系与教会文 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互相渗透与对立斗争。 (2)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 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 (3)拜占庭的世俗教育比较发达,直接继承希腊 罗马的古典教育,希腊语为通用教学语言,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古罗马的法学 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拜占庭的世俗教育主要有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 育和宫庭教育。 (4)在拜占庭,与世俗教育并行,教会也十分重视教育。拜 占庭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即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在拜占庭,除主教外, 所有教士均可以结婚,这一点对教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有影响。 及知识点:外国古代教育史10. 简谈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陈鹤琴是中国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他的“活教育”理论是其 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而“活教育”的目的对当今教育工作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把“活教育”的目的规定为:做人、 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甚至提出“要做世界人”。陈鹤琴这一思想的出发点 在于:旧教育只重视读读书,“活教育”则重视做人。特别是当代国家正处于生 死存亡的危机的时期,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一个符合现 代中国的现代中国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要具备健全的身体。 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 要有建设的能力。当时中国百业俱废,急切需要的是各种建设,而过去的教育 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所以“活教育”则重视建设的能力,以便适应国家 建设的需要。

要有创造的能力。陈鹤琴认为中国人本来有很强的创造能力, 只是近百年因循守旧不知创造。时至今日,非常需要培养儿童的这种创造能力。 他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 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要有合作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人个性强,喜欢各自为 政,不善于合作。所以应当从小训练孩子的合作团结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 的新中国的主人翁。 要有服务的精神。陈鹤琴指出: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 熟悉各种事实和技能,可是不知道怎么去服务,不知怎么帮助别人,那么这种教 育可以说是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 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 (2)“活教育”的现实意义。 战期间,陈鹤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抗战胜利后,他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体现了 他具有“世界的眼光”。他提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他的“活 教育”目的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世界眼光的胸襟,对后世也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陈鹤琴在 构建中国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中,一直是根据中国国情吸收国外的东西。

育活动要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当时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他的“活教育”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各种实践能 力的培养。 教育活动要重视教育实践的地位。陈鹤琴一贯重视教育实验, 他通过在鼓楼幼稚园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及符合幼儿身 心发展特点的中国化幼儿园的途径。因此,学习陈鹤琴的重要经验,把陈鹤琴关 于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付诸实践并加以发展完善,这对当今的教育工作有重要意 涉及知识点:中国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史11.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 想有着深远影响,其中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从灵魂论的组成成分出发,论证了教 育应当包含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 (1)灵魂论。 亚里士多德将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jiaoyu/19578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上午9:09
下一篇 2024年5月28日 上午9: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