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考研排名,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精选4篇)企业应届毕业生招聘分析企业应届毕业生薪酬解析企业应届毕业生管理状况分析3、企业为应届生制定职业规划的意愿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精选4篇)

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篇1

面对异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应届生的求职与招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日前,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于20xx年3月起,对1956家雇主,7487名应届毕业生从就业意向、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几个方面态进行了详尽地调研与分析,最终形成《20xx年应届生调研报告》。

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分析

1、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

就业形势严峻,应届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截止20xx年3月底,20xx届应届毕业生中23.5%的大专应届毕业生和21.3%本科应届毕业生倾向于继续深造,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来提高未来就业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2.9%的大专应届毕业生和5.7%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暂缓就业。访谈显示,主动选择暂缓就业者多进行短期支教、游学、创业考察等活动;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一时找不到心仪职位,又不愿意屈就不喜欢的工作,处于暂缓就业状态。

2、应届毕业生异地求职意愿小幅下滑

20xx届应届毕业生愿意异地求职的比例为63.2%,较20xx8届呈现小幅下滑趋势。一线城市一直是众多应届生异地求职的首选,但随着“新一线”城市纷纷推出吸引人才政策,以及地方城市产业结构创新升级,就业机会增多,部分应届毕业生逃离“北上广深”,选择返乡就业或者在毕业院校所在城市工作。

说明:异地求职是指在家乡和读书城市之外的地点求职

20xx届男生异地求职意愿明显高于女生,其比例为68.7%。相对而言,男生成就动机更强,更希望到经济更发达、富于发展前景的城市去寻求发展,女生则相对追求稳定,异地求职意愿明显低于男生。

3、应届毕业生求职首选国企

数据显示,35.1%的应届毕业生将国有企业列为求职首选,较20xx8届的32.4%略有上升。在经济不确定性较强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及福利保障体系,依然对应届生具有较大吸引力。

得益于较富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18.9%的应届毕业生青睐外资企业。但随着中国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外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吸引力呈逐年下降态势。

4、应届毕业生获取有效招聘信息渠道

5、企业现场宣讲会最受青睐

此外,无宣讲直接投递简历、校园路演及大赛活动也受到部分应届生肯定。

企业应届毕业生招聘分析

1、不同城市企业招聘应届生的专业需求

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会直接影响企业对应届生专业需求差异,一线城市企业对“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工程等工程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类”的需求占比明显低于非一线城市;而对于“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网络工程类”专业需求比例则明显高于非一线城市。

2、应届生签约率、履约率分析

说明:调研截止时间为20xx年3月底

签约率=20xx8届签订协议的应届生人数/20xx8届发出录用意向(offer)的应届生人数x100%

履约率=20xx8届到岗应届生人数/20xx8届签订协议的应届生人数x100%

20xx8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较多企业选择缩减校招人数,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应届生在考虑就业时更加谨慎。数据显示,无论是应届生整体,还是重点院校学生,签约率和履约率均有所提高。

3、不同行业应届毕业生离职率

调研数据显示,截止20xx年3月,20xx8年应届生的平均离职率为24.6%,其中传统服务业、消费品行业、制造业的应届生离职率较高,分别为29.7%、28.1%和27.3%。传统服务、消费品和制造业工作强度相对较大、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对应届生保留能力相对较弱,应届生离职率相对较高。

由于高科技行业不断处于创新与变革中,新岗位与新机会层出不穷,同时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较大,整体人才流动性强,因此应届毕业生离职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企业应届毕业生薪酬解析

1、一线城市应届生起薪水平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应届生月薪中位值分别为6116元、6286元、5531元和5810元。

2、应届生工作满一年后的`调薪幅度

数据显示,应届生工作满一年后的平均调薪幅度为12.8%,远高于企业整体调薪幅度7.0%,分析认为,毕业后一年内应届生实现从学生向职场人转变,快速成长、积累工作经验,企业出于保留人才考虑,愿意根据应届生表现提供较大的薪酬涨幅。

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对未来盈利预期偏保守影响,预计20xx年应届生调薪幅度有不同程度下降。

企业应届毕业生管理状况分析

1、企业为应届生提供的主要培训项目

应届生的最大特点是可塑性强,社会实践经验缺乏。

“专项岗位技能”和“企业产品”属于基础培训项目,愿意为应届生提供这两项培训项目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94.8%和88.3%。

为了帮助应届生了解就职企业,快速适应环境,融入团队,超过六成企业还为应届生提供”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培训项目。

2、企业对应届生进行培训的主要方式

数据显示,应届生主要培训方式为安排专人传、帮、带,其比例为87.6%。此外,内部专题授课和轮岗培训也是应届生培训的主要方式,其占比分别为48.2%和27.5%。

对应届生而言,建立传、帮、带的导师制,负责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指导、工作任务分配、日常工作辅导等,帮助应届生了解公司的历史发展、公司业务、竞争策略和战略目标等信息,有助于应届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3、企业为应届生制定职业规划的意愿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企业没有明确为应届生制定职业规划的意愿,其中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比例为48.8%,无职业规划的比例为15.5%,而仅有35.7%的企业为应届生制定职业规划;由此可见,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缺乏足够的重视。

近些年,应届毕业生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与“90后”群体更注重个人发展与自我实现的群体特点有关,另一方面,应届生个人职业定位比较模糊,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为了保障公司发展、保留潜力员工,企业应重视职业规划。

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篇2

《中国各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的前20名中,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雄踞前三甲企业管理考研排名,三校毕业生月薪都超过了8000元,薪酬水平北京上海最高,其次是广州、杭州、南京经济发达城市,百年英才杨雅平教授表示,薪酬排行榜受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非常严重,比如上海的’大学普遍排名靠前,但这并不能说明上海的大学生远比其他地方更优秀。这样的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出各大学的真实就业竞争力。

下面百年英才高考管家带大家来看看,清华北大的详细数据分析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20xx届毕业生共有7035人,本科生3113人,硕士研究生2667人,博士研究生1225人;截止20xx年12月8日,该校20xx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8.20%。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70%,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9.20%,博士研究生就业率98.20%。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本部20xx届毕业生共有7250人,本科生2637人,占36.37%,硕士研究生3630人,占50.07%,博士研究生983人,占13.56%;截止20xx年11月30日,该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34%,其中,签约就业和灵活就业比例为61.46%,国内升学比例为20.44%,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6.44%。截止20xx年11月30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61%,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8.68%,博士研究生就业率99.08%。

薪酬水平工学专业最高,理学、文学、农学所占比例小

在体现“专业钱途”的《中国大学专业薪酬水平排行榜》中,工学相关专业的数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共有14个相关专业入围榜单,其中软件工程专业以8026元的月薪高居毕业生榜首。其余入围专业则是理学(包括应用化学、生物科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文学(仅语言类综合1个专业)、经济学(仅金融工程1个专业)、农学(仅应用生物科学1个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学相关专业中只有“语言类综合专业”入围此榜单,但其薪酬水平却表现不俗,仅次于“软件工程”位居第二位。英语类,小语种社会需求量始终很高。

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篇3

为了解西乡塘区高校教师对汽车的需求状况及消费特征,探索老师对汽车在价位、品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期获得有关数据信息,为4S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特进行此次调查。本次调查由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服1001班陈源组小分队承担,调查时间是20xx年5月7日至11日,调查方式为入户(办公室)问卷访问和去汽车4S店进行专访,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为80名高校教师,访谈对象为4家汽车4S经营店销售顾问。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本调研小组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品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是广西大学、民族大学、经干院、农职院这4个高校各

级各系办公室教师,发放问卷80份,收回80份,其中有效问卷78份。在有效样本中,男性教师为43人,占总数的55.13%,女性教师为35,占总数的44.87%。其中45人是已婚,占57.69%,33人末婚,占42.31%。

(二)个人收入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的年收入是在5万~7万之间,从南

宁市总的消费水平来看已经算是中等偏小康的了,样本中只有12.82%的教师年收入是在3万以下的,这足以说明高校教师的消费水平还是不错的,汽车经销商应当重视这一消费群体。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以下内容都可以结合样本的属性进行分析如:不同的婚姻状况、收入、性别、文化程度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其中的几项进行多元对应分析。

1、高校教师的年收入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年收入主要集中在3万至10万之间,其约占总样本容量的76.92%。虽说收入不是很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由于教师的收入比较稳定,再加上各种奖金、财政补贴,以及汽车经销商对高校教师购车采取的一些优惠政策,因此高校教师对于汽车还是相当有购买力的。

2、在近期1~2年高校教师是否有换/购车意向的情况

从图中看到,在样本容量为

78个教师的调查中,有意换购车的就占了一半多,足有66.7%,这说明了高校教师会基于种种原因想要换/购汽车。

3、高校教师的品牌购车意向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选择的是品牌是国产民族或者国产欧美合资的。选择这两个品牌的占了

69.24%。

4、高校教师对于汽车的.个性需求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校教师购买汽车最主要看重的是安全性与经济性,其占了总量的66.67%。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知识丰富的人群,教师在购车时拥有更多主见与理性,特别注重爱车的实用性与便利性,对于外观大气、技术先进、使用安全的车型尤为青睐,而且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教师对爱车的选择标准也大不同。

5、高校教师购车动因情况

从图中看出高校教师购车的主要动因是出于实际的需要,比如交通需要。高校教职工购车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方便上下班,。由于大学城离南宁市区较远,并且大学城内目前缺乏教职工宿舍,各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地点又不稳定,在上下班途中均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多数教师反映,有了自己的车之后,节省了大量时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6、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购车时所选择的颜色是红色与黑色,选这两种颜色的教师占了总量的54.1%,最少的是墨绿色。原因这两种颜色除了好看,耐脏之外,还能衬托出驾驶员的气质。

7、高校教师对汽车的期望价位

从图中看出8万~12万是大多数教师的首选价格。其中想要购买10万以上的就占了70以上,说明高校教师购买力不容忽视。

(二)汽车经销4S店对于高校教师消费群体看法的访谈

1、请问贵公司对于高校教师这一消费群体的关注程度如何?

南宁市高新区广缘雷克萨斯4S店

销售顾问:不是很关注。一般高校教师会买中低档的车,中档偏多。首选价格10万~15万元。因为高校教师的收入虽然稳定,但相对于雷克萨斯这一品牌的高档车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就算能买得起的也是一些收入较高的校长或者教授之类的,不过他们为了不太张扬也不会买这么贵的车。

南宁市高新区一汽大众4S店

销售顾问:稳定的收入来源、较好的社会形象、独特的消费品位,还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往市郊方向发展,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刺激着老师们的购车需求。而且相对目前南宁市西乡塘区各高校教师的平均收入,受访的老师们的收入水平处于中上级别,这个级别也正是多数汽车经销商最看重的收入人群。因此高校教师是我们公司倍加关注的潜在消费群体之一。

2、请问您认为哪些教师想要买车?

销售顾问:我认为目前南宁市西乡塘区各高校主要有四类教师的购车意向比较强烈:

年轻未婚教师——这个群体的老师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特别喜欢一些刚刚上市的新车型。在他们看来有了车就能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交际圈,未来发展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购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职业投资”。

英语、艺术类女教师——这个群体的老师对于时尚和潮流的嗅觉比较灵敏,更加期待寻找创造更多灵感的创意激情生活,而兼具创意性与实用性的汽车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学校行政管理已婚教师——这个群体的老师相对普通老师来说,工作的内容和范围更广更复杂一些,出于工作的需要购车的也不在少数。

高学历教师——这个群体的教师大多是各个学校的“顶梁柱”,承担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加班基本上是家常便饭,为了让工作与生活更好地衔接企业管理考研排名,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让工作之余多出一些休闲时光,买车代步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3、为刺激高校教师购车的欲望,请问贵公司过去或近期对这一群体采取过哪些促销方式?

销售顾问:每逢节假日,我们公司都会对教师购车时给一些优惠,比如在价格方面可以相应降低,在贷款买车首付时,别人要首付30%,而教师则可以只付20%,贷款年限别人只可以到3年,而教师则可以到5年等等。

三、关于高校教师购车意向的二手资料

各高校教师购车的不同说法———购车习惯因专业而异

购车是跟教师的专业方向很有关系的,实用性强一点的学科,比如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购车教师相对来说更加多一些,其余的可能等到年纪大了才会有购买实力。———华南师大李老师

我买车主要考虑外形和品牌,虽然想支持民族工业,但对国产车的品质还不是很放心,所以选择通用。———广东工大龚老师

我算是广州有私家车的第一批人,第一辆车是原装进口的本田,因为日本车的操作性和经济性都不错。换了现在这辆别克君威2.5G,是想换换口味。如果以日常代步为主,第三辆车会选择皇冠;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欲望的话,我会选择越野车。———冯副教授

10年前我就有了第一辆爱车———一汽大众的奥迪100,到今年为止已经换了三辆车。其实我平常用车少,通常都乘坐楼巴或公交车到市区上班。买车原因一是喜欢,二是钟爱自驾游。用车最多的时候是周末或者假期,与朋友集体驾车出游。———天河某高校叶老师我认为,没有汽车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市区打车比开车方便也更节约,却不自由。但有车就有了一种自由,空间上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生活。———冯老师

我在市区和大学城两边跑,比较喜欢广州本田的车,我已经把买车列入了“第二个5年计划”。但现在还是会考虑先有房子后有车。———周老师

我的家人不在广州,所以现在渴望有自己的车。以后回家小聚就方便了。现在只要有空,我都会通过网络、报纸了解某些车的性能和有关情况,甚至跑去车行转转。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丰田凯美瑞算是比较合适的,口碑也好。而且丰田车也不容易贬值。

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篇4

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有喜有忧。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业的招聘数均比去年上升不少,薪酬也普遍提高。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看到师哥师姐为找工作忙碌不停的身影,我不禁也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很想和他们聊聊,可总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这次有幸借助我们的课题作业来一同走进他们,听听他们的求职感言,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吧。

一.调查计划与设计

1.调查目的:在目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20xx年毕业的我们也时刻关注着现在的就业形势。而本次针对即将毕业的学长们所做的调查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认识社会的发展需求,拟定自我就业立足点。

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共发放60份;收回有效问卷58份

资料调查:部分通过查阅资料作为参考、借鉴

3.调查对象:哈尔滨剑桥学院20xx届本科生(二本、三本)其中性别比例:男生48.3%(28份),女生51.7%(30份)

专业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5.5%(9份)市场营销

专业34.5%(20份),计算机专业15.5%(9份),机械或材料专业34.5%(20份)

4.调查时间:本学期14-15周

另附页:《哈尔滨剑桥学院20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趋势调查问卷》

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就业形势分析

1.学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大,而这种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68.9%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在认为阻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中,24.1%认为就业人数多;20.7%认为社会需求岗位少;15.5%认为企业条件要求太高;19%认为自身能力不足;12%认为就业选择渠道太窄;8.7%选择其他。

2.今年参加过招聘会的理工类学生比文科类学生对就业前景更为乐观、男性整体比女性更为乐观,女性在招聘中仍然处于劣势。

被调查的学生中,参加过各种招聘会的比率为100%。学生在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前途的态度上表示乐观的,其中机械和材料专业占85.5%;计算机专业占66.7%;市场营销专业占80%;其它专业的占77.8%,女性占66.6%;男性占78.5%。

就业倾向分析

1.在毕业规划中,大多数同学选择自主寻找工作,此外还有不少同学希望可以得到工作安排。学生选择趋于分散。考研率并没有预期中的高。

毕业打算自己找工作的占31%;可能会听从家里安排的占13.8%;选择考研的占20.7%;选择考公务员的占15.5%;打算出国的占2%;自主创业的占17%。

2.大学生选择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中比例最高的不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更多的选择了中小型的二线城市。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29.3%、19%。打算到一线大城市发展的,占17.2%;而更多的选择像太原之类的二线城市,占38%;选择返回家乡的占34.5%;仅仅只有10.3%选择去西部地区。

3.被调查的学生对薪酬待遇要求基本与企业待遇相对接

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55.2%选择800-1200元;36.2%选择1200-2200元;选择2200元以上的占8.6%。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20.7%认为在1000-20xx之间,43.1%认为在20xx-3000之间;22.4%认为在3000-4000之间;13.8%认为在4000以上;而根据我们在“太原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统计发现大部分企业提供的试用期月薪在1000-20xx之间;试用期后的月薪在20xx-3500之间(不含各种保险、津贴)

4.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最看重的是未来的晋升机会、发展空间。

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考虑最多的是,19%选择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5.2%选择企业管理机制的成熟度;20.7%选择企业的工作环境;24.1%选择企业的福利待遇;27.6%选择企业的职业发展空间;3.4%选择其他。

5.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7%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3.8%、20.7%。

就业需求分析

1.参加过招聘会的同学认为在面试时HR所考虑最多的问题是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心理素质等软实力。

在企业考察学生的众多要素中被认为最重要的要素,选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占75.5%,其次,不断学习的能力占58.52%;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占71.16%;,也有49.38%认为学历、证书很重要,46.47%选择外表气质、形象。这表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趋于务实。

2.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足够的重视

65.5%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7.2%,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7.3%。

三.趋势预测分析

1.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学生普遍感觉到就业压力,而这并不是没有根据——教育部近日在北京召开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据了解,明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0万。再加上往年没就业的学生人数,现在急需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达700万之多。大学生毕业的人数年年见涨,但每年大学生相关专业工作岗位不足两百万个,也就是说每年有2/3的大学生找不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大约1/5的大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2.社会岗位需求有所增加,理工回暖明显,文科形势不明

放眼望去,今年的招聘市场的确火热,但从各大企业的招聘计划来看,企业

扩招的岗位类型主要集中在理工科。今年随着经济危机消退,以往被压抑的金融、IT等行业打破疲软态势,人才需求随之被唤醒。据前程无忧负责人介绍,随着技术领域的加速发展,今年各用人单位技术型岗位的需求量较大,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研发等职位。

不过相比之下,偏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还不明朗,法学、传播学、英语等专业仍位列较难就业的专业中。一些高校就业办老师分析“文科看上去很好找工作,什么公司都招,但是以销售、文员类职位居多。可由于这些专业各个高校均开设,毕业生数量多,但从社会需求来看,今年没有明显增长,为此毕业生出路比较难,专业对口率不高。”所以在调查中理工类学生对就业前景更乐观。

3.考研不及考公务员热

现在许多人认为“有什么都不如有个好工作”。公务员较好的福利待遇,良好的生活保障让许多大学生为之拼搏,争着去抢这一“金饭碗”。而相比之下考研就显得并不那么保险,虽然考验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跟高的竞争条件。然而三年过后依然要面临找工作,和刚毕业的本科生比较,他们发现自己已然没有了年轻的闯劲。

4.就业选择,大城市不再是唯一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消费水平,快生活节奏让许多学生不得不放弃这心神向往

的地方。同时许多中小城市不断地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改善城市环境,积极的引进人才。而今年不断上涨的物价让大学生们不得不再选择工作时考虑更多,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将更有吸引力。

5.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更加理性

大学生一方面对于良好的专业技术、自身价值的实现、增加从业经验、薪酬福利比较重视,另一方面,他们对获取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稳定的工作岗位也很看重。这反映了大学生一方面比较注重现实的利益,比如薪酬等,同时也比较关注长远的发展,比如从业经验、人际关系等。因为这些方面是目前职场比较看重的。

总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太原科技大学校园内,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并不能充分体现我国现在的就业形势,但对于我校大三学生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企业管理考研排名,2023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考研招生分析、参考书、复试线、报录比、考研经验、专业排名

一、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具有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目录

招生院系:商学院

招生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01 金融管理

02 会计与财务管理

03 企业管理

04 金融与大数据营销

05 国际工商管理(全日制)

06 工商管理(产教融合项目)

考试科目:

科目一:(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科目二:(204)英语二

三、参考书目

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解析》管理类联考大纲配套教材专家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类联考新祥旭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MBA、MPAcc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数学分册》袁进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高分指南》陈剑主编,北航出版社。

《MBA、MPA、MPAcc联考数学历年真题名家详解》陈剑主编,北航出版社。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数学高分一本通》朱杰,上海交通出版社。

《2021版联考机工版MBA/MPA/MPAcc逻辑精点》(基础篇+强化篇)赵鑫全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逻辑分册》孙勇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写作高分指南》陈君华编,北航出版社。

《2021版专硕联考机工版MBA/MPA/MPAcc写作分册》赵鑫全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四、历年分数线及报录比(统考)

2022年:42/84/170(全日制报名人数84,录取人数21;非全日制报名人数1322,录取人数512)

2021年:42/84/170(全日制报名人数43,录取人数11;非全日制报名人数1555,录取人数442)

2020年:44/88/175

五、考研经验

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管综考试分为三个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有点类似高中的文综或理综。

(1)数学。管综考的数学更偏向于高中数学。如果你高中时理科生,那么恭喜你,你几乎高中阶段就已经学过了管综数学中99%的考点。问题在于经过了几年时间,知识点已经生疏。因此,你需要做的是买一本参考书或者听网课,或者跟住辅导班老师,把知识点从头到尾详细的再串一遍,并不断做题。

(2)逻辑。逻辑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门新的学科。但是不用害怕,理解能力好一样可以做好题。而为了考试中拿高分,逻辑其实也可以套公式去做哦。这里先给大家列举一个2018年逻辑真题:题中就运用了“不一定=可能不”这样的公式。具体公式都不难掌握企业管理考研排名,因此学好逻辑,关键在于细心和善于总结。

(3)写作。管综考试中需要写两篇作文。论说文+论述文。论说文30分,题中给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找出漏洞。例如:材料:努力学习一定能考上研究生。考生考场作文就可以写:不一定。因为他努力学的科目考试不考——或者说他努力学习但根本没报名——例子比较通俗易懂企业管理考研排名,2023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考研招生分析、参考书、复试线、报录比、考研经验、专业排名,但考试真题真的就是这样的套路。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没有文采、作文写不出来等等,论说文考察的是考生寻找论述漏洞的能力。考生应把备考重点放在如何简洁地指出漏洞并给出让人一看就明白的理由。第二篇写作是论述文35分,类似于高中的议论文,考察的是如何把一个观点说明白并使人信服。

如果觉得复习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帮助非常明显。

英语二

学英语确实贯穿了我复习过程的始终,但是一直没用太多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全程都不能放下,无论后边专业课压力多大,也要做一定数量的英语保持语感。首先,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复习性价比最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其实只有100篇)。最开始做的时候会错很多,做一道题用很长时间。大概做了二十篇左右,已经大概知晓了考研阅读的风格。这个时候可以做英语真题的阅读了,每天精读一道题,把不会的词划出来,长难句弄懂,每道题错的原因搞清楚,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其次重要的是作文。不少人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每天背背范文,成效显著。我比较懒,一篇作文也没背过,只是复习后期平均一周自己会动手写一篇。我还是推荐老老实实地复习作文,平时多积累一些短语和长难句的写法,多背范文,这才是提分的王道。另外字迹也很重要,因为时间充裕,英语的主观题我都打了草稿后再写到答题纸上,想来有很大帮助。再次是翻译和完型填空、新题型。个人认为每道题各一周做一道就可以。尤其今年,新题型简单到没朋友。等到了十一月中下旬可以开始做模拟题。关于背单词,开始时候尝试过大本、小本单词书,还有自己整理真题上的生词,两千多个核心词背一遍之后每天循环复习100个词,一直到考研都没放下,很有帮助。

六、专业排名

序号学校名称评估结果

1中国人民大学A+

2清华大学A+

3上海交通大学A+

4中山大学A+

5北京大学A

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A

7南开大学A

8复旦大学A

9上海财经大学A

10南京大学A

健康服务与管理考研院校,在东华大学第十一届教代会暨第十九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团结奋斗

——在东华大学第十一届教代会暨第十九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2023年4月23日)

校长俞建勇

(审议稿)

各位代表:

我受学校委托,向第十一届教代会暨第十九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作行政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2022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遵循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快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统领的高质量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守正创新,众志成城,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回顾2022年学校行政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是纵深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见行见效。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在攻坚克难中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对照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目标任务,开展年度发展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加强规划实施进展跟踪监测。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动态调整目标设定。夯实各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是同心抗疫守护师生健康安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面对疫情大考,全校上下万众一心,及时应对疫情突发情况,强化应急处置;科学精准制定疫情防控专项举措,落细落实各项措施;创新优化学生管理服务流程,筑牢学生抗疫防线;建设临时隔离点、核酸检测亭等关键防疫设施,建成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服务于师生及松江区高校等单位核酸检测需求;全方位做好防疫物资及生活必需品供应,着力后勤服务支撑;有效稳定教学秩序,实现线下顺滑切换;确保研究生招生复试、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史上最难组织”的2023年考研工作。

三是学科统领展现新格局,“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纺织科学与工程以全优成绩入选“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显示,学校学科专业整体水平实现跨越提升。

四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首次召开校人才工作会议,厘清学校人才队伍发展思路,系统谋划、推动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1个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新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

五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新增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到29个,占招生专业数52.7%,实现学院全覆盖。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

六是加强有组织的科研,科研规模和质量稳步发展。克服疫情影响,全年科研经费达到5.56亿元,纵向科研经费较上年增长了25.6%。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课题17项,合同总金额超1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70项。科研奖励取得新进展,获省部级奖34项健康服务与管理考研院校,其中一等奖10项。

学校按照“十四五”发展的既定方略,统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一、坚持学科建设统领,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

1.全面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完善纺织和材料两个“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推动学科内涵整体提升,学科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

2.学科建设体系实现新跨越。继续推进三个层次18个重点学科建设,发挥学院学科建设主体地位,深化学科绩效评价。深入实施学科交叉计划,前瞻性布局学科交叉方向和领域,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

3.学位点建设取得新成效。根据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加强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艺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6个学位点的对应调整与内涵建设;增列人工智能、纺织产业与科学社会主义2个交叉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展学位点预评估,布局新一轮学位点增列申报。

二、强化人才强校战略,建设师资队伍新高地

1.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加强。选树优秀教师,做深品牌实效,深化“崇德讲堂”建设,获评首批新时代上海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典型工作案例。坚持德法并举,执行“校、院、教师党支部”三级教师思政和师德表现考察把关制度。

2.师资队伍持续扩容提质。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大人才延揽和引育力度,建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新进教师5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41.1%。

3.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持续优化。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探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性申报。完成新一轮准聘制教师聘期考核标准修订工作,推进优胜劣汰的准入退出机制。优化年终考核办法,突出年度工作实绩,以考核促提升。

4.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优化年终绩效核拨办法,进一步提高绩效激励占比,发挥绩效薪酬激励作用。完成二级单位津补贴发放自查自纠工作,进一步严格规范津补贴发放管理。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育人质量新提升

1.“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计划”,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8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扎实推进“三进”工作,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体育精品课程2门、体育名师工作室2项;获国际级体育赛事金牌3块,国家级体育赛事金牌16块,其中,我校高水平女足在“2022年中国足球协会女子职业足球甲级联赛”常规赛阶段排名第二。不断提升艺术教育水平,立项建设美育精品课程22门、美育名师工作室3项。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立项建设劳动教育课程8门、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4项,劳动教育落实率100%。

2.一流本科建设持续提升。实施本科教育育人质量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完成专业认证自评。构建“赛教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国家级、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375项,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700余项,其中,国际级40项、国家级270项,包括美国数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7项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3.研究生教育改革纵深推进。落实“导师育人提升工程”,完善导师“国家-上海市-学校-学院”四级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创建工程类研究生管理课程,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博士学位论文抽检连续第7年100%通过,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连续第6年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4.教材建设稳步加强。持续加强教材建设“谋、编、选、审、评、督”全过程管理。“马工程”教材应用尽用,实现本科课程覆盖率、使用率双100%。推进东华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培育一流教材5项、重点教材培育项目31项。

5.招生就业创业再创佳绩。稳步推进“147”本科生源质量提升工程,建立优秀生源基地79家。首次实施“优才计划”录取推免生,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学生总体就业率为95.16%,困难学生就业率97.22%,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96.43%,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在上海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35名学生获批国际组织实习录用,实现质量数量双“突破”。东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规模由1200万元增资至1500万元,尚创汇•众创空间获评上海市A级示范孵化基地。

6.继续教育转型提质有序发展。规范成人高等学校全国统考招生管理。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共计开设课程356门。开设高起本专业3个,专升本专业12个。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现科技工作新作为

1.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推进。专利转让、许可合同36项,成果转化进校经费2315万元,千万元以上高价值专利转让1件。完成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获评上海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2.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纺织工业人工智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获评优秀,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绩效评价良好,“一带一路”先进纤维与低维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通过绩效评价,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完成定期评估。

3.军工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新增军工项目48项,较上年增长50%,进校军工科研经费5278万元。继续推进国军标及装备承制资格两证合一建设,完善质量计划、工艺规程、原材料验收规范、成品检验规范等体系建设。

4.人文社科研究深入推进。人文社科省部级及以上项目立项4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获上海市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加强智库建设,提升决策咨询能力,1篇专报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1项决策咨询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优秀议案建议案例”。出版8个国家出版基金重点项目图书。

五、聚焦校地校企合作,拓宽社会服务新局面

1.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和对口支援。发挥学校科研、人才等优势,携手推动盐津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挂牌成立“东华大学帮扶盐津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获评教育部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培育项目2项。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等相关工作。持续推进阿拉尔大学城(教育园区)建设工作。

2.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产业经济建设,组织开展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项目对接活动,促成一批聚焦纺织生物医用材料、纤维智能穿戴、印染废水治理等细分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新建校企联合研发基地16个。

3.主动融入上海城市发展。承办上海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世界城市日人民城市主题论坛、上海城市环境高质量建设论坛等活动,为上海城市建设增添“东华”元素。学生志愿者服务第五届进博会,不断深化实践育人成效。

六、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展现文明校园新风貌

1.服务国家文化发展需求。继续承担国家文化部、教育部主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举办第九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申报“双一流”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举办港澳台青年非遗研习营。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首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评选资格。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大师剧《钱宝钧》线上展演逾1万人次观演,承继东华精神,赓续东华文脉。获批校园文化工作室项目3项、大学精神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品牌项目3项。

七、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开启国际合作新篇章

1.合作办学纵深发展。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合作筹建上海中英艺术大学(暂用名),双方正式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合作筹建东华加艺上海国际艺术学院(暂用名),完成相关专业课程匹配。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建“东华大学-WWF可持续时尚中心”。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等续签及新签合作协议14份。举办“第十届先进玻璃国际会议”等国际会议7场。获批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9项、外国青年人才计划1项、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2项。

2.“一带一路”持续拓展。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环境署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进一步扩大世界纺织大学联盟成员院校范围。召开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年会、“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研讨会,获批“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1项。深化教育援非,完善孔子学院制度建设,莫伊大学法学院首设汉语课程。举办首届中非文创艺术联合创作大赛,向中肯建交60周年献礼。

八、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提升依法治校新能级

1.依法治校深化落实。以整改落实教育部党组巡视反馈意见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学校制度“立、改、废、释”,新制定制度51件,修改78件,废止94件。对105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保留了79个、调整了26个,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2.机构编制统筹推进。进一步规范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深入梳理机构职能,着力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成立“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设立“后勤服务中心”“留学生办公室”,进一步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建设。

3.学术治理严格规范。进一步规范校内学术组织运行,保障学术权力,完成《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加强学风建设,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维护学术规范。

4.内控体系深入健全。强化风险意识,以制度和流程规范内控建设。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规避风险。加强内控评价和风险评估,注重评价成果的运用,针对性改进管理工作。

5.审计监督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审计报告三级复核机制、完善分类管理机制提升审计质量;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提醒机制和落实审计整改机制,强化审计结果应用。工程审计数字化平台上线,提升审计效率。认真做好原书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跟踪,坚持问题清零。深入开展财务审计、基建(修缮)审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307项。

九、加强管理与资源保障,支撑学校事业新发展

1.财务管理全面提升。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落实“预算编制环节突出绩效导向、预算执行环节加强绩效监控、决算环节全面开展绩效评价”等举措,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升。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业财融合”,强化财务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开展公务接待专项治理、津补贴发放自查自纠整改。规范教育收费,以票控收,实现“立项-收费-开票”全过程管理。落实教育领域扩大投资专项工作。

2.资产管理不断优化。加强对图书、专利、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监管。开展专项资产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资产确权工作取得新进展,延安路校区第十、十一、十二宿舍取得不动产权证,确权资产居在沪部属高校前列。继续推进科研用房有偿使用,持续完善房产资源的调配机制。

3.基础建设持续推进。全面启动现代纺织创新大楼建设项目。新建学生公寓项目按期获得规划许可证。完成松江校区综合实验楼、松江图书馆、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屋顶排风等修缮与改造。

4.采招服务升级规范。保障防疫物资采购供应,推出“化学品采购平台2.0版”,优化升级实验物资采购与服务管理平台,做好教育领域扩大投资专项采购以及采购招标领域的合规监管。

5.校企改革继续深化。推进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及“回头看”整改工作,完成工商注销“僵尸企业”10家,完成无偿划转企业、注销企业2家。提升科技园体系孵化服务功能,服务双创人才培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出版社加快融合转型,提高新媒体运营转化率,在教育部社会效益考核中首次获评优秀。

6.对外联络稳步拓展。接受社会抗疫爱心捐赠2563万元。基金会净资产首度跻身上海总资产过亿基金会榜单。明园教育基金成功入选中国高校基金会优秀公益项目案例。中基透明指数FTI连续两年满分,共同位列全国非公募基金会第一名。

7.校园安全强化完善。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妥善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加强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风险研判、防范和应对,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等网络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学校网络安全整体平稳。建设延安路校区综合安防平台一期,实现两个校区校园安防系统全面整合与统一管理,提升综合防范能力。不断完善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特种设备突发事故应急演练,实验室安全工作稳步推进。

十、强化公共服务效能,推动管理服务水平新提升

1.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扩容校园网出口带宽,提升网络通信质量。建成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宿舍网到校园网融合项目,制定5G 专网方案,保障网络跨校认证。完成公共数据平台三期建设,提供全面、高效、精准的数据服务支撑。为学校疫情防控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和保障。

2.教育技术服务与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建设智慧教学环境,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120间,加强智慧录播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培训,助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持续优化。优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建立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储备库,执行资源配置分级论证,实施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开放共享在线承诺准入,精准定位仪器设备资源配置执行情况。

4.后勤服务能级提升。全力保障校园疫情封控期间食材供应;深入挖潜,提升日常供餐能力;落实防控物资储备和管理;做好公共区域的专业消杀,保障宿舍和学生安全;提升两校区快递服务的智能化、规范化、便捷化;完善后勤服务质量监管和评估体系;完成“绿色学校创建”,整体评分优秀。

5.“三馆两中心”建设加速发展。图书馆获批国家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第四批国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上海市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档案馆优化档案收集范围,深入推进档案基础资源建设,高效保障疫情期间档案利用服务。纺织服饰博物馆发挥专题性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加快推进馆藏数字化,建设虚拟博物馆。期刊中心注重重点特色品牌栏目、融媒体平台建设,学报(自然科学版)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产业用纺织品》影响力指数持续提升。分析测试中心规范执行国家认证实验室CMA管理要求,逐步改善硬件条件,提升服务效能。

2022年,面对大上海保卫战疫情防控前所未有的压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殊为不易,广大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团结奋斗,以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学校安全稳定和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在此,我代表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工作在各个岗位上为东华大学事业发展辛勤耕耘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各项事业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一是高水平学科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峰”“高原”与新兴战略学科协调发展新格局有待深入推进。二是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构建与学科布局相匹配的人才引进、培养、考核、聘任体制机制有待健全。三是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提质培优,教育教学改革仍需不断深化。四是科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原始创新、关键突破以及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上海发展能力有待加强。五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校院两级管理亟待深化。

2023年学校行政工作思考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我们面临的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加快推进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各项重点任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2023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深化巡视整改成果成效,加快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统领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奋力开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23年工作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党建引领,为推进改革发展凝聚强大动能。一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二要精心筹备召开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高位谋划新时代新征程学校的改革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三要构建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要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五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2.聚焦学科特色健康服务与管理考研院校,在东华大学第十一届教代会暨第十九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一要加快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适时开展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二要全面推进上海高峰学科建设,实施纺织科学与工程上海高峰学科新一轮建设。三要持续优化学科建设体系,推进三个层次重点学科建设,开展在建重点学科年度绩效评价。四要布局若干学科交叉方向和前沿领域,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五要优化学校学位授权点整体布局,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做好新增博士授权点申报工作。

3.激发人才活力,构筑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一要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持续推进“崇德讲堂”等活动品牌建设。二要健全完善校院两级人才工作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要按照“人岗相适”原则,加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四要支撑优秀中青年人才成长,深入落实“励志计划”,加强准聘制教师聘期考核力度,建强博士后科研人员队伍。五要完善人事体制机制改革,以激发活力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

4.坚守育人初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要强化“五育并举”,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二要加快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建设“金专”、上好“金课”、锻造“金师”,提高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三要统筹推动新时代研究生综合改革,全面优化研究生质量管理系统。四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做好教材选用审查。五要推进高质量招生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本科生源质量提升工程,稳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深化就创育人工程,推动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联动。

5.完善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一要提升科研规模与质量,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提高重大项目承接能力,力争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有新突破。二要着力推进科研基地平台建设,开展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三要切实加强军工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战略特需和国防军工需求,加强与国防军工部门、企业的对接和组织管理。四要提升人文社科学术影响力,开展战略性、前瞻性课题预研究,加强智库建设。

6.对接需求导向,提升服务社会的贡献度。一要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和对口支援,深入推进与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合作交流,有序推进东华大学阿拉尔研究院建设。二要服务上海城市发展,加强资源和产业对接,深化服务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建设。三要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项目对接,进行有组织、高水平攻关创新。四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强知识产权系统化管理。

7.注重文化引领,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一要做好文化传承,挖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成果,推进基于传统工艺的设计转化。二要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一批大师剧系列文创产品,推动形成“大文化”建设格局。三要提升奋进文化影响力,建立健全校内外大宣传联动机制,凝聚“比学赶超”精气神。

8.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一要加快筹建上海中英艺术大学,继续细化、完善建设方案,签署中英双方合作办学协议。二要进一步做实做强“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做好科技成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化辐射。三要深化教育援非和人文交流,继续拓展“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内容。四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建设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9.强化管理效能,提升办学保障服务能力。一要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内部治理,进一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二要加强财务、资产管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后勤服务能级。三要主动融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四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加强校友组织建设,多措并举加大筹资力度。

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团结奋进的新号角,我们已经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承载着新的使命和任务,我们深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绝不会一蹴而就,但是“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相信,有了全体东华人的坚定信念和执着努力,我们就有信心实现“十四五”的发展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心怀“国之大者”,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加快构建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统领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培养一流人才方阵的使命担当,为早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而团结奋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guanzong/201704.html

(0)
上一篇 2024年8月19日 下午4:10
下一篇 2024年8月19日 下午5: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