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开办上海免联考博士后创新创业方向研究班,学制1.5-2年,系统接受过博士专业教育的3年以上年限的高级管理人员,免联考,帮助学员获得希伯来大学博士后研究学者证书。
博士后创新创业方向研究学者班
适合人员
适合年限:3年以上
适合学历:系统接受过博士专业教育的人士
适合职位:高级管理人员
项目优势
中国以及亚洲地区高级管理人员
2021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64位
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范式,先进的导师指导管理理念
学员亲赴以色列,近距离感受希伯来大学学术氛围
获得证书:希伯来大学博士后研究学者证书
学制
学制1.5-2年(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
学校介绍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The of ),简称希大,是犹太民族的*所大学希伯来大学博士后,上海免联考博士后创新创业方向研究班,同时也是犹太民族在其祖先发源地获得文化复兴的象征。
希大始创于1918年,落成于1925年,作为以色列的最高学府,被称为“中东的哈佛”,作为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成员,希伯来大学在2021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64,在以色列大学中排名*,共有6个校区,7个学院,315个学系,5673门课程希伯来大学博士后,1000+名教职员,25000+名在读学生,是一所充满活力、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世界*大学。
学校*届董事会由美国物理学家、相对论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奥地利心理学家、神经病学家及心理分析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色列神学家和哲学家马丁·巴博等犹太精英组成。
以色列的最高学府,“中东的哈佛”2021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64位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精英建校。
项目优势
1、以色列的最高学府,“中东的哈佛”
2、2021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64位
3、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精英建校
4、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范式,先进的导师指导管理理念
5、学员亲赴以色列,近距离感受希伯来大学学术氛围
6、免语言成绩,中英双语培养模式
(以上以该校官网信息为准)
课程设置
入读条件
博士后研究学者班申请人为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在读博士学员须提交博士研究计划进行申请。提交资料如下:
1.个人履历(简历);
2.身份证原件扫描件、护照首页扫描件;
3.最高学历或学位证(博士)原件扫描件或在读博士证明及博士研究计划书;
4.蓝底两寸证件照3张;
5.博士后项目推荐信一封。
研究方向
创新创业课题包括但不限于:
Bio- and 生物产业与技术管理
工商管理
and 公司治理与会计
&经济金融学
of 技术经济
教育
Human 人力资源
Care 医疗健康管理
and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
and 领导与领导教育
营销
项目管理
旅游
Urban 城市遗产管理
证书授予
学员完成在线课程及研讨会,研究计划及报告发表,出国完成课程,可获得希伯来大学博士后研究学者证书。
*注:由以色列希伯来大学颁发证书,学生最终拿到的证书以学校颁发的为准。
希伯来大学博士后,在港中大(深圳)读生物信息学,你会遇到这样的老师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生物信息学专业师资介绍
本篇推文带你快速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生物信息学专业概况及 师资力量。
01
学院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of Life and , 简称LHS)于2018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是港中大(深圳)继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之后建立的第四所具有从本科至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学院。
02
生物信息学专业介绍
生物信息学是一项跨领域的学科,涵括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统计、计算科学与数据科学。近年来,生物信息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用以探索生物系统的生命过程,从生物大数据中挖掘新颖的生物机制,进而研制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方案。领域各项突破性进展正在塑造新的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研究、医疗系统和生物科技产业。在国家与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国内与在珠江三角洲的生物科技产业正在快速增长,其中药物开发更是知识密集产业。因此,对具有专业生命科学与药物开发知识和生物信息学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地增长。
生物信息及计算生物的发展加强了我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加上低成本的基因检测技术的推动,传统临床的研究亦扩展至数据处理及数据挖掘的领域,结构生物的进展也让计算机药物设计成为药物产业界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专业旨在培养优秀的本科生,使其具有在生命科学与生物信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例如,本科专业为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学生,经过本硕士学程的跨领域修习与动手操作,学生将成为生物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顶尖的人才,并可在生物信息与生物医学处于领导地位。
03
师资力量
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的部分授课老师——黄宪达教授、李宗夷教授、陈刚教授、HIRAO, 教授、任若冰教授、成贵娟教授、竺立哲教授、杜洋教授、江瑛芝教授、白晨教授、白芸博士、陈吉航博士以及杨洲博士。
黄宪达
校长讲座教授
副院长(教学)
教育背景
台湾中央大学博士
台湾中央大学学士
黄宪达教授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教学)及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他曾任台湾交通大学生物科技学系讲座教授、台湾交通大学生物科技学系主任及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台湾生物资讯学会理事长及台湾教育部五年五百亿计划交大生物资讯中心主任。
黄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生物信息、基因体学、宏观基因体学、智能生医科技(药物设计、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生物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李宗夷
副教授
教育背景
台湾交通大学博士
台湾中央大学学士
李宗夷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及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副教授。2009年至2018年期间,他曾担任台湾元智大学信息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并于2016年至2018年期间在台湾长庚医院医学检验科担任顾问教授。
李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生物信息、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网络生物学、多组学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精准医学、数据库设计与软件开发。
陈刚
副教授
教育背景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硕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
陈刚教授于202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任副教授。
HIRAO,
副教授
教育背景
东京大学博士
京都大学硕士
京都大学学士
HIRAO, 教授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在京都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2004年在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埃默里大学和京都大学进行了博士后研究。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在诺华公司、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多家机构从事计算化学研究。他的研究兴趣是,通过计算得出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自然界实验中分子的相互作用、合理设计治疗方案及其它类型的功能分子与实验。
HIRAO教授的研究领域是计算化学方法在化学反应和分子相互作用中的开发和应用希伯来大学博士后,尤其是与酶催化、药物设计、生物无机化学、合成催化剂和多孔材料有关的方法。
任若冰
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
任若冰教授 于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技术学士学位,随后保送至清华大学。师从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施一公教授,专注于胆固醇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并于2015年在清华大学获得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15-2017年任教授任职于顶级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安进(Amgen)亚洲研发中心担任结构生物学副研究员,参与两项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新药研发工作,包括口服小分子及抗体药物。任教授于2017年12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及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担任助理教授。
任教授的研究领域是胆固醇代谢、脂质代谢、G蛋白偶联受体、跨膜运输蛋白(离子通道及转运蛋白)。
成贵娟
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学士
成贵娟教授曾赴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煤炭研究所(Max– für )从事博士后研究。成教授于2018年7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及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助理教授。
她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已发表17篇论文,其中3篇文章单篇引用超过100次,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她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北大优秀博士论文并获得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颁发的 Prize。
成教授的研究领域是计算化学和生物学、酶催化反应的多尺度分子模拟、有机反应机理研究。
竺立哲
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学士
竺立哲教授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系希伯来大学博士后,在港中大(深圳)读生物信息学,你会遇到这样的老师,彼时作为玛丽居里初级研究员,通过分子模拟手段研究蛋白质受体别构效应的机理,后于2012年赴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致力于增强抽样算法同马尔可夫态模型方法的整合。他于2018年8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任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及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助理教授。
竺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生物大分子模拟、分子动力学、增强采样算法、路径搜索、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RNA/DNA干扰机理。
杜洋
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士
杜洋教授现为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责任研究员,领导研究组继续从事GPCR的研究和新药开发工作。
他于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系,师从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教授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GPCR)相关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16年成为斯坦福医学中心固定职位的研究科学家。他曾获授美国心脏协会( Heart )全额博士后奖学金和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资助等,并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医学院药学系助理教授职位(已婉拒)。
杜教授的主要 研究领域包括 G蛋白偶联受体、受体生物学、信号转导、结构药理学、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江瑛芝
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海德堡大学博士
台湾大学学士
江瑛芝教授2004年于台湾大学本科毕业,2012年获取德国海德堡大学理论化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她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做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博士后阶段,她发展了一套在VMD平台上的软件,可用于辅助标靶药物设计,如快速计算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自由能。这期间也利用电脑方法研究酵素演化,并且申请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计画补助(牛顿国际奖学金)。她在计画补助期间加入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研究抗生素的抗药性问题,并同时发展一项新的非平衡统计力学方法来计算反应自由能。概览她的博士班和博士后期间,共发表了23篇文章,引用次数共计359次。江教授现任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江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生物学、理论化学、非平衡物理学。
白晨
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布兰戴斯大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学士/硕士
白晨教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研究方向为分子反应力场的开发与应用,并且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美国化学会学生代表的殊荣。2017年博士毕业后作为助理研究员加入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的课题组。在瓦谢尔课题组研究方向为大尺度生物分子机器的多维度建模和计算模拟。主要学术成果发表在众多学术期刊上,例如《》《》《PNAS》《ACS 》等。202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任助理教授。
白教授的研究领域是计算生物学和计算化学。
白芸
高级讲师
教育背景
南加州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硕士
北京大学学士
白芸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担任高级讲师。在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前,白博士曾在美国费城骨科医学院药物科学系任副教授。
目前白博士有24篇科研文章发表,其中包括一些影响较大的科学期刊,例如《PNAS》《药物研究》等。她拥有一项美国专利,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多肽药物的口服和透皮递送,重组融合蛋白的开发,使用传统药理学方法和基因组学工具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研究。
白博士的研究领域是蛋白药制剂、组合蛋白药物、大分子药物口服与透皮吸收、使用转录组、小RNA组、蛋白质组的系统毒理学。
陈吉航
讲师
教育背景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士
陈吉航博士的研究兴趣为中药与天然药物的药理活性、作用机理和药效物质基础,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温补类中药对增强线粒体功能以及改善代谢综合症的作用机理研究。陈博士于2014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从事三年博士后研究,同时兼任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职位。期间陈博士主持参与多项与企业合作的天然药物产品研发课题,具有丰富的中药和功能食品研究经验。陈博士现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陈博士的研究领域是中药、天然药物药理与药效物质研究。
杨洲
讲师
教育背景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学士
杨洲博士于202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担任讲师。杨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从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在细胞生长调控,细胞极性建立以及神经突触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重点关注与肿瘤相关的Hippo信号通路中包含有FERM结构域和串联式WW结构域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杨博士的研究领域是在细胞生长调控、细胞极性建立以及神经突触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9月14日,以色列希伯来大学(The of ) Ran 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学校副校长俞晓平、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韩宝瑜出席了聘任仪式。生命学院相关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仪式。聘任仪式由韩宝瑜副院长主持。
聘任仪式上,俞晓平副校长首先宣读了关于聘请Ran 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的文件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颁发了中国计量学院客座教授聘书并合影留念。他代表学校对客人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生命科学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并希望在相关研究领域达成合作。
来访期间,Ran 教授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A to study seed and plant ”的报告。该报告以种子扩散和蝙蝠的取食为例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生动地介绍了迁移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思路,并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将从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的迁移概括成为一种理论加以阐述,引起了师生们的广泛兴趣。
Ran 教授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生态、进化和行为系系主任,美国生态学会、美国自然科学家学会、英国生态学会、以色列动物学会会员,“ ” (IF=10.3,2009)编委会委员。从1999年至2011年6月,共发表论文73篇,其中59篇为杂志论文,影响因子大于4的SCI论文包括 1篇, 1篇,PNAS 7篇,上1篇,Proc Roy Soc B 2篇, in and 3篇, 3篇, of ,and 1篇, 4篇,The 3篇, 8篇 , of 9篇。ISI上的引用次数为2852次,H-index为28。共申请到710万美元(29个项目)的经费资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yslxbl/21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