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订阅 每天一点冷芝士!
美国是一个种族和民族非常多样化的国家,以非拉美裔白人(即欧裔美国人)的人数最多,大约有2亿人。其中,将近1千9百万的非拉美裔白人为意大利裔,约占美国总人口数的6%。然而,意大利本土的人口总数也不过6千万。
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的意大利裔呢?他们为什么要移民到美国呢?他们在融入美国的过程中有没有被“排外主义”所困扰和驱逐呢?一切的答案还要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说起。
一. 哥伦布——“讲真,我真的没有竖过鸡蛋!”
意大利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长达数百年。但要论谁是最早踏上美洲大陆的意大利人,就非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于热那亚共和国,今属于意大利西北部)莫属了。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个“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1942年20世纪初美国移民潮,意大利人在纽约:19世纪末期的意大利人为什么要移民美国?,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跃成为了国王和王后的座上宾。然而,一些贵族对于他发现新大陆的事情却嗤之以鼻:“这有啥稀罕的,给我条船我也能找到那条大路。”在一次宴会中,又有人拿此事讥讽哥伦布,哥伦布便用竖鸡蛋的例子像那些人证明:“我能想到你们想不到的,这才是我优于你们的地方。”
虽然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是虚构的,他也并不是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欧洲探险家,甚至他至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但是哥伦布却带来了欧洲和美洲长久地接触,为后续美洲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纪念哥伦布在北美登陆,美国于1792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2日成为哥伦布日。在美国,能以人名命名的联邦法定假日,除了哥伦布日,也就只有马丁路德·金日了,由此可见哥伦布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
图 《巴巴多斯日记》中讲述了哥伦布为了获得西班牙王室更多的资助,把贫穷落后的巴巴多斯岛形容为遍地黄金、物产丰富之地
在哥伦布之后,更多的意大利探险者陆续踏上了美洲大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意大利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些意大利人大多受雇于英、法、西班牙、葡萄牙等早期殖民国家。在美洲大陆刚刚被发现时,并没有引起意大利人向美洲移民的兴趣。
二. 意大利早期移民——给美洲那旮旯人尝尝咱意大利葡萄酒和橄榄油
意大利向美洲的早期移民始于1610年。17世纪伊始,欧洲大陆进入从封建社会像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英国率先吹响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而昔日的繁荣早已远离意大利,政治上没有作为、商业活动也持续低迷,宗教裁判的阴影时时笼罩在意大利的上空挥之不去。所以,一部分意大利人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漂洋过海来到北美洲,成为第一批定居北美的意大利移民。
用现在的话讲,早期的意大利移民基本都属于技术移民,他们大多来自他们中有葡萄酒酿造师、橄榄油制造工匠、雕塑家、还有为了免遭欧洲宗教迫害的清教徒。这些人要么有一技之长,要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积极参与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所以,早期意大利移民在融入北美的过程中,并没有遭到别的种族移民的排斥。但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移民数量并不多,根据1790年美国首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当时在美国的意大利人总数不过几千人。
三. 意大利人在纽约——美国的“农民工”
意大利移民按照地域可以划分为北意大利移民和南意大利移民,两者的移民高峰期和移民理由也不尽相同。
3.1 我是北意大利人,纽约人民真热情,我要留在美国结婚、生娃!
意大利人向美国移民的第一波小高潮发生在1820-1880年,60年间有大约8万意大利人向美国移民,并且这些移民仍以北意大利人为主。建国(1861年)前的意大利始终处于被列强争夺、分裂的状态,就算建国后,也在较长时间存在政治动荡、经济低迷、宗教裁判的问题,并不适宜生存。所以,一些“有办法”的北意大利人20世纪初美国移民潮,出于躲避兵役、免遭宗教迫害、政治避难,或仅为了赚钱的目的,向美国移民。
图 1848 年1月24 日 ,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吸引了大约人来此淘金
从地理的角度考虑,开始时这些意大利移民大多选择在纽约、波士顿、费城和旧金山等东部沿海城镇定居。一直到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掀起了一波淘金热,才把大批的意大利人引入了美国西部地区。这一批意大利移民和初期移民一样,由于受教育程度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非常顺利地踏上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列车。
而在他们之后的另外一批意大利移民就没那么好运了。
3.2 俺来自南意大利,说实话俺就是来纽约打个短期工,俺媳妇和娃都还在意大利呢!
1880-1920年,意大利向美国移民达到了高峰期,40年间,有超过410万的意大利人移民至美国。这一波移民热潮,不仅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别国移民,就算在美国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此外,这一批移民群体还有几个显著地特点:他们中有超过80%的人口来自于贫困落后的意大利南部梅佐戈罗地区;80%的移民为青壮年男性;文盲率大于50%;多为没有城市生活经验的农民和佣工;只会说意大利南部地区方言,鲜有会说/写英语的。
这样的特点使得这一批移民只能在美国从事低端的体力劳动,他们从纽约入境,逐渐向美国东北部、中西部的工业城市扩散。因为缺少工厂所需技术,他们大多数都从事“老本行”——种植业。这批移民定居美国的意愿并不强烈,他们本质上和现在的“农民工”类似:去大城市打拼挣钱,再把存款带回老家,过更舒服自在的日子。因为这样的原因,使这一批移民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真正留在美国的并不多。根据数据统计:在40年间,大约有150万意大利移民选择返回祖国。
这一时期意大利人“疯狂”地涌向美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在意大利失去了劳动环境;二、美国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
一、在意大利失去了劳动环境。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把土豆带回来欧洲,由于其高产的特性,土豆逐渐成为大部分欧洲人的主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欧洲的饥荒问题,欧洲的人口增长率逐渐上升。到18-19世纪时,由于经济、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逐渐提高,欧洲人口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在一战开始前,欧洲的总人口数已高达4亿。
人口的高速增长,使意大利面临着资源紧张的问题。最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推广到意大利:发达的生产技术、便捷的机器化,造成了大批小手工业者和家庭作坊的破产;以农业机械为主的大农场经济让传统农业经济崩溃,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马铃薯晚疫病的大规模爆发,让农民失去食物来源。
此外,意大利于1870年实现了南北统一,结束了长达数个世纪的封建半农奴土地所有制,政府进行土地改革,将原来教会、庄园、公有土地进行拍卖。此次土改的主要受益者是来自意大利南部的农民。一直以来,意大利南部的气候、地理条件都很恶劣,所以其经济、农业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北方,长久的封建半农奴制让南意大利人极其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当土改政策出台后,大部分南意大利人都选择外出赚钱,再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后返回故乡买地,这样的移民就像候鸟,专业的名词叫“季节性移民”。
这些失业者、饥民,和想要购买土地的南意大利人大量涌入城市谋生。但是,意大利的工业水平并无力吸纳如此多的劳动力。迫于生计,他们只能选择向美国、加拿大、北美等地移居。意大利政府为了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也鼓励国民向海外移民,特别是南意大利人这种能把海外资金回流到国内的“季节性移民”,更是受到了政府的鼓励。
除了意大利本土的原因外,美国对廉价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也是意大利人大举向美国移民的诱因。
二、美国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美国建国之前,就已形成了以西北欧国家移民和印第安人为主的多种族民族,这样的人口组成使得它对于移民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建国后的美国,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是地广人稀,劳动力存在非常大的缺口,这位海外移民来美提供了先决条件。
19世纪末期,经历过内战和工业革命的洗礼,美国逐渐摆脱了对欧洲经济的依赖,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型,国内轻、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矿产公司、制造业、钢铁业、纺织业等大型工业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了吸引移民,美国开出来远高于欧洲平均工资水平几倍的酬金。
图 美国发达的工业急需大量的劳动力
在这样的内外因交织下,在1880-1920年间,美国的移民数量激增,即便是1900年、1907年两次经济危机期间,也有大量的移民前往美国。四十年间,近400万意大利人移民到美国,除了小部分季节性移民返回意大利外,60% 的意大利移民选择扎根美国。和其他国家移民一样,意大利移民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也同样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排外主义”的影响。
4. 误解还是偏见,为何19世纪末期的意大利移民被认为是美国最难同化的而民族之一?
提到美国的意大利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臭名昭著的“黑手党”。黑手党起源于13世纪意大利西西里岛,一些地方势力组织起来的地痞强盗。19世纪末,部分黑手党成员随着移民热流向美国,在美国继续扩展毒品、赌博、色情、走私等职业性犯罪活动。因为这些“臭鱼”,让美国社会对于意大利移民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意大利人=黑帮、强盗。
图 黑手党,发源于意大利,根据地在西西里。19世纪随移民浪潮涌向美国,并在纽约扎根,黑手党内部有多个帮派,实行家族式的管理。
此外,西西里岛属于意大利南部,而美国的南意大利移民又普遍没有文化,这更让美国主流社会对南意大利人及其排斥,认为其是未进化好的“野蛮人”,更有极端的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这些南意大利移民会使美国的人种退化。而美国的资本家为了达到高利润,更是利用意大利人来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把工人对资本家的不满引向意大利人。
图 熔炉理论是指不同民族、种族间,由于生活在一起,从而使不同文化间彼此相容,形成同一文化
就这样,在主流社会、政府、媒体和种族主义者的大肆宣扬下,熔炉理论受到热捧,意大利人被主流媒体形容为“难以同化的欧洲华人”,美国形成了日益高涨的“排外主义”。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移民,意大利人受到了更多的排斥和歧视。192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移民法案,限制移民如今数量,意大利人向美国的移民浪潮逐渐回落。
然而,美国对于意大利移民的刻板印象其实是有失公允的。黑手党仅是极少数,绝大部分的意大利移民都是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的“好公民”。导致意大利人(主要是南意大利人)难以与美国同化的原因,除了排外主义外,南意大利人自身的民族特点是另外一大诱因。
南意大利人世代生活在闭塞的封建地区,并且一直受到贵族的剥削,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南意大利人,不仅不重视教育,还认为教育程度高的都是品德低下的人。同时,南意大利人有着非常浓厚的家庭观念,强调个体对于家庭的奉献,绝大部分的南意大利人宁愿让子女打工赚钱,也不让他们上学,除了难以负担学费,更重要的是害怕子女会脱离家庭的控制。
也就是说,南意大利人相对于融入现代美国社会,更愿意守着小家庭。因此,意大利移民并不像其他移民族群,如德国移民、爱尔兰移民那样在美国社会拥有发言权,缺少种群观念的意大利人,在美国这弱肉强食的社会受到歧视也就不可避免了。
意大利移民被美国接受是从二战开始的。1941年12月美国加入二战,意大利作为轴心国成员,一度使在美的意大利移民受到国家的监视。但是,此次战争也给了意大利移民向美国“表忠心”的机会。二战中,有超过55万的意大利裔在美军中服役,并且对战争贡献极大,这给战后意大利移民融入美国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意大利裔的第三代逐渐摆脱了“底层人”的身份,获得了较为公平的社会地位。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取代了熔炉理论,长久以来美国期望建立的“同一性”社会被撕裂,族裔多样性成为美国的现实。在‘不同种族、族裔的文化是公平的’这种论调下,各族移民逐渐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意大利移民真正的被美国社会所接受。
意大利人向美国移民的初心其实很朴素,之所以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除了美国充满矛盾和讽刺的移民态度外,更多的还要归咎于南意大利人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不重视子女教育,民族认同感弱。然而,也正是对传统文化的坚持,才让意大利裔美国人仍保留着一些传统,并且对美国社会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点从风靡美国饮食界的红葡萄酒、通心面、披萨饼、派等意大利传统食品就可见一斑。
文章版权归@每天一点冷芝士所有,欢迎转发
20世纪初美国移民潮,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为何屡屡排斥中国移民?
作为一个通过移民起家的国家,美国一直是全球各地许多人梦寐以求前往的国度。美国开国元勋詹姆斯·麦迪逊公开表示“希望邀请支持共和的优秀外国人们加入我们”。
根据1790年起的美国人口普查,美国人口从1790年至1860年间每10年都要增长超过30%。这样的增幅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世界各地的移民,其中包括了大量来自西欧,北欧和亚洲的移民。
▲美国早期人口普查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人从各地奔赴美国,一些是为了躲避故乡的战火与饥荒,一些是为了开展新的人生。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来到美国,美国都似乎非常欢迎所有人。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反移民情绪自建国后便一直存在于美国社会中,比如1850年左右对爱尔兰移民的厌恶以及20世纪初对亚洲和东南欧移民的排斥。然而对华人的歧视,实则是最为严重的。1882年的《排华法案》(The Act)更是唯一一个禁止单一族裔移民美国的法案,该法案一直到1943年才被废止。为什么华人会在19世纪被美国拒之门外长达数十年之久呢?
▲美国排华海报
一、移民潮的兴起
1776年,美国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随后在1783年,美国与英国签订了《巴黎和约》,该和约正式标志美国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独立之后的美国也成为了许多欧洲人的移民目的地,这得益于宽松的移民条件。1790年的《归化法案》规定品行良好的白人自由民在美国居住满2年后便可成为美国公民。
不过美国的第一波移民潮则始于19世纪。美国当时仍处于发展时期,从农业到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维持发展,自然便欢迎大量移民前来定居。当时的移民主要来自欧洲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来源国是爱尔兰。
在1820年至1845年期间,有约100万名爱尔兰人移民美国。爱尔兰在18世纪中期的大饥荒又让数百万爱尔兰人不得不前往美国谋生。另一重要的移民来源国是德国。数以万计的德国人为了躲避1848年发生在德国的民主革命也选择来美国避难。
▲前往美国的爱尔兰人
亚洲国家在19世纪初并不是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国,中国人更是寥寥无几,184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全美只有4人来自中国。要说到中国人的移民潮,还要等到加州加入联邦后说起。
1848年,美国人赢得了加州的控制权。同年,人们在加州发现了金矿。消息一出,立刻吸引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争相来到加州淘金。以旧金山为例,淘金热开始后,当地的人口从200多人增长至3万多人。在整场淘金运动中,至少有30万人奔赴加州,他们来自美国东部,拉丁美洲,欧洲以及亚洲。
▲正在淘金的中国人
来自中国的移民是这次移民潮中的生力军。据统计在1849年,便已有约300多中国人赶赴加州淘金,而到了1852年,这一数字更达到了2万之多。而造成19世纪50年代初大批华人涌入美国淘金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1851在中国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
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谋求更好的生活,便选择了远赴重洋前往美国淘金。同时,当时的美国并无成熟的移民制度,边境检查更是无从谈起。宽松的边境管理也让更多从中国过来的人比较容易就进入美国。
▲美国历年的华人人口数量和全国总人口数量
二、淘金热后的去留
19世纪60年代,加州的淘金热便告一段落了。而此时,留给广大的中国淘金者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还能去做什么。此时,又有一个机遇留给了美国的华人。随着美国的国土不断西扩,西部地区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力和基础建设来促进工农业的发展,这一过程被称作“西进运动”。
1863年,连接美国东部与西部的太平洋铁路开始动工了,这条铁路的建成将大大增加美国的运输效率。但由于缺乏人手,太平洋铁路项目的负责人便决定大批招募中国劳工,因为中国劳工更加任劳任怨,愿意去从事危险的爆破作业,而且工资也会常常低于白人劳工。
同时,淘金热后许多华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将他们募集而来也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加之很多华人都人生地不熟,即便出了什么生命安全问题,雇主也不会遭到麻烦。
▲竣工的合影中没有华人的身影
除了劳工,华人在美国的主要职业包括了农业劳动者。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中国移民有着丰富的农业知识,他们为当地农场主提供各种农业服务,开垦土地,使得加州的农业欣欣向荣。除此之外,一部分华人还在美国开起了洗衣店和餐厅。虽说此时的中国移民已经可以在美国扎根20世纪初美国移民潮,但他们并不主要从事高级的技术劳动。
▲在加州的中国渔民
根据187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美国此时已经有了超过6万名华人,但他们大部分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也正因如此,当时的美国人对华人的评价都是说他们任劳任怨,愿意做脏活累活,这些历史事件无不影响到日后美国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三、美国的排华情绪
随着移民人数的增多,美国的排外情绪也开始高涨。美国最早的排外运动,主要是宗教原因引起的,这表现为美国的新教人士对爱尔兰天主教移民的厌恶。一个重要的例子是1850年左右的“一无所知党”(Know-),它宣称要减少在美国的爱尔兰天主教移民,但这个党派几年后便销声匿迹了。
▲一无所知党反对移民进入美国,具有明显的反天主教、反移民、排外的性质
到了60年代,随着移民的增多,出于对移民冲击劳动市场的恐惧和对移民无法融入社会的担忧,美国的排外情绪变得更加严重。其中中国劳工群体的庞大数量让美国人感到最为危险,他们任劳任怨的形象在白人群体中并不受欢迎。
由于许多中国劳工需要将收入寄回家乡,他们便不太在意工资水平,即便再低的工资也可以接受,这让希望获得优厚待遇的白人劳工不再受雇主青睐,他们在与中国劳工的竞争中并不占优。
▲中国劳工形象
第二,中国移民的形象也总与妓院和鸦片联系在一起,许多白人认为这些是作风非常不妥,便试图孤立美国的中国群体。
第三,美国当时非常强调同化概念,即希望来到美国的移民都可以接受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华人群体由于语言不通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常常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这让美国人觉得中国移民无法被同化进美国社会,于是便更加排斥华人。加之当时美国社会的白人优越主义盛行,有色人种总是被视作低人一等。这一社会环境更加剧了排华情绪。
▲加州的排华群体劳工党在示威
但是这种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行径,一开始在联邦政府层面并不受欢迎。19世纪60年代,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正式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因此,这种针对单一族裔的压迫行为,支持废奴的共和党是不能接受的。
然而排华的倡议者却正利用了废除奴隶制这一点,在排华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声称中国劳工在美国的待遇非常糟糕,这与奴隶制无异。既然美国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那剥削中国劳工的做法也是不妥当。这样的措辞乍一听是在为华人说话,但实际上这只是为排华埋下伏笔。
▲1870年的排华漫画
1875年,《佩吉法案》(Page Act)宣布禁止美国雇主雇佣中国苦力来美国工作,名义上是为了保护中国劳工,实际上则是不欢迎中国人来美国谋生。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
此举更是将排华政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法案规定所有来自中国从事技术或非技术劳动的劳工都不得入境美国,这几乎排除了所有希望前往美国工作的中国人。已经在美国定居的中国移民,如果离开美国后重新入境美国,也需要重新获得入境许可。而对于有幸来到美国并想入籍美国的中国人来说,成为美国公民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排华法案》禁止中国人获得美国国籍。
▲排华海报
然而对华人的压迫不仅仅止于1882的《排华法案》。在1892年,美国人更是要求所有在美华人额外办理一张居民登记纸,不按此做的人将被驱逐出境。作为唯一被要求登记的族裔,这完全使在美华人的地位低人一等。同时,华人在法庭上也不能拥有证人以及获得保释。
▲居民登记纸
更雪上加霜的是,19世纪90年代末还出现了针对亚洲人的“黄祸论”。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大增强,日本的飞速发展让欧洲人感到担忧,于是“黄祸论”宣称亚洲人将会威胁到欧洲人的生存,所以欧洲人要先征服亚洲人。
这一种族主义理论在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后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因为这是亚洲人首次打败欧洲人。日本的胜利让欧洲人觉得“黄祸论”越来越可信了,作为主要由欧洲人组成的美国,他们自然也将“黄祸论”奉为圭臬。
由于华人也来自亚洲,他们便也成为了“黄祸论”的受害者,对中国人的歧视也在这一背景下变得更加冠冕堂皇。在1917年美国进一步立法禁止大部分亚洲人移民美国,其中包括了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
▲“黄祸论”宣传画
1924年,更为严苛的移民法案公布了。新的法案更是将移民限制增加到了所有非西方国家,每年只给予非西方国家共约16万个移民名额。美国一些政客认为越来越多的新移民会挑战美国独特的身份认同感以及民族性。
他们希望让美国人的身份更“高级”,不能让东欧或者南欧的移民瓦解美国人的“高级”身份。自此,美国已将排外情绪从针对华人拓展到了针对非西方人,但《排华法案》仍是唯一一个针对单一族裔的移民法案。
▲1924年移民配额,中国仅100名,处最低行列
四、华人的反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便美国政府百般刁难美国的华人,华人群体也并没有任人宰割。对于居民登记纸这一规定,不少美国华人在街头贴出海报,呼吁大家不要前去登记注册。最终,约有10万美国华人拒绝登记。
另一方面,华人们也积极地与这些不公平的法律法规作斗争。首位美籍华裔作家李恩富写道,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压迫,完全是与美国立国之自由精神背道而驰。
在《排华法案》出台后的二十多年间,约有1万名美国华人因不满各类针对华人的歧视行为而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并有20余起诉讼打到了最高法院。其中一个著名案例是“洗衣店案”。
当时加州一项法律规定经营木屋洗衣店需要许可证,然而政府却拒绝向华人颁发许可,只给白人颁发许可。一名华人店主便决定以身试法,被捕后毅然决然决定上诉。在最高法院上,他上诉成功,使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华人。
▲旧金山华人洗衣店
除了诉诸法律,美国华人团体还在1895年成立了美洲同源会,这是美国首个华人团体组织。同源会致力于华人的平权工作,争取平等待遇。并多次前往国会游说,希望推翻《排华法案》。
也有一些华人另辟蹊径,发明了“纸生仔”系统让更多中国人成为美国公民。“纸生仔”即通过伪造一份身份文件,谎称此人是美籍华人的后裔,然后再将这个伪造身份卖给想移民美国的中国人。碍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这一操作很难被发现有问题。
▲纸生仔文件
可是即便有着种种努力,禁止中国移民的规定直到二战时才得到废除。由于当时中美是盟友关系,需要一同对抗轴心国集团,美国政府便决定解除对中国人移民的禁令以此示好。但当时美国也仅允许每年约100名中国人移民美国。而1965年的《移民和国籍法案》才完全废除了对中国人移民美国的限制。但直到2012年,美国国会才正式对《排华法案》表示歉意。
▲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表示歉意
纵观历史,美国的排外情绪始于宗教原因。美国的新教人士对欧洲来的天主教人士充满敌意。到了18世纪中后期,排外情绪开始指向中国移民。这首先是因为美国白人认为华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中国劳工的高性价比让他们在劳动市场上更为抢手。
再加之华人难以融入当地社会20世纪初美国移民潮,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为何屡屡排斥中国移民?,种族主义的存在以及“黄祸论”的渲染,美国人对华人的敌意便越来越深。虽然今天种族歧视已经不再是被广泛接受的行为,这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仍然对在美华人的生活留下许多影响。
▲旧金山的唐人街
如今美国有超过500万名华人(以下特指具有华裔血统的美国国民),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5%。他们如今也享有和其他美国人一样的政治权利。但美国华人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活跃于美国政坛。
1996年,吴镇伟当选首位华人国会议员,今日的美国众议院亦只有2名华人议员。但如今华人在美国已不像往日那样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越来越多华人开始从事高级的技术性工作,华人群体的大学入学率也高于全美平均水平。美国华人群体的未来将会继续充满机遇和挑战。
* 文中的 “华人”、“中国人”、“中国移民”和”中国劳工”,如无特指,均泛指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和血统的人,不包含政治与国别含义,仅为方便读者阅读
蒋经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yimin/20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