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爱尔兰的传播与发展早于英格兰。430年,罗马教廷首次派出教士前往爱尔兰传教,其时,爱尔兰已有部分来自欧洲大陆的基督徒存在。在公元5-6世纪日耳曼人席卷西部罗马帝国的时代,爱尔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等因素而免于被征服的灾祸,所以大批来自欧洲大陆,特别是高卢和不列颠的学者逃往爱尔兰,使这里成为古典文化的重要承继中心,获得了“学者与圣徒之岛”的美名。不过,爱尔兰长期政治分裂的现实阻碍了该岛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和交流,爱尔兰的基督徒也长期游离于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大世界之外。
亨利二世入侵爱尔兰
爱尔兰被纳入罗马天主教世界始于12世纪中期。1155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 1154-1189年在位)以“重建爱尔兰社会秩序”和“荣耀上帝”的冠冕理由,从教皇阿德利安四世( IV,1154-1159年在位)那里取得爱尔兰的最高宗主权。之后,他于1171年率领4万大军登陆爱尔兰,大多数爱尔兰教士站到亨利一边,主教会议也宣布效忠教皇,并遵守罗马教会的宗教仪式。这样,通过军事与宗教的双重征服,爱尔兰被纳入到英国和罗马教会的治下。不过,在都铎王朝对爱尔兰实施再征服之前,英国始终未能实际占领爱尔兰全岛,其统治主要集中于以都柏林为中心的直辖区内。在近代以前,爱尔兰的地位及其与英国的关系一直相当模糊。
1450年爱尔兰的局势图
缘起:新教徒殖民爱尔兰
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加强了对爱尔兰的统治。亨利八世在爱尔兰采取“先缴后赐”的政策,削弱了爱尔兰贵族的威望和反抗基础。1541年,亨利八世自任爱尔兰国王,并得到了爱尔兰的盖尔(Gael)和盎格鲁-诺曼(Anglo-)贵族的支持。爱德华六世和玛丽一世时期,英国采取“没收与殖民分头并进,双管齐下”的方针向爱尔兰内陆扩张,扩大了英国人的统治基础。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继续推行“先缴后赐”的土地政策和宗教改革,然而土地和宗教的双重矛盾最终激起了爱尔兰人汹涌的起义浪潮。伊丽莎白女王一边血腥镇压起义,一边鼓励英国人向爱尔兰移民,使爱尔兰成为了英国殖民事业的“实验室”()。1585年后,伊丽莎白女王政府又制定了一个在芒斯特()地区重建“东南英格兰世界”的计划,殖民活动进入高潮。女王政府将这里的土地封赐给35名领主和大约2万名士兵,并推行英格兰式的农业耕作方式。至16世纪末,约有12000名殖民者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对爱尔兰的再征服行动在1603年“九年战争”结束后完成,英国第一次真正的把爱尔兰全面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其中,对爱尔兰北部的殖民计划为今日的北爱尔兰问题埋下伏笔。
都铎君主的征服行动还伴随着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率先在爱尔兰强制推行宗教改革,但爱尔兰人捍卫天主教信仰的坚定决心使改革计划严重受挫。对于大多数爱尔兰人来说,“爱尔兰是教皇的采邑,英王的权力只是缘于当年教皇阿德里安的赐予”,因此,他们坚持效忠教皇,拒绝改变信仰。正如爱尔兰学者柯蒂斯所说:“心向西班牙和教皇是爱尔兰的普遍现象。”尽管如此,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血腥的征服政策还是使爱尔兰在形式上成为了新教王国。丘吉尔不无同情地指出,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开始,“爱尔兰的苦难之中又增添了宗教信仰方面的致命分歧”。总之,都铎时期的征服和强制推行宗教改革的政策成为延续至今的天主教与爱尔兰问题的引火线。
斯图亚特王朝延续了都铎时期对爱尔兰的殖民和宗教改革的政策。詹姆斯一世入主英国后,掀起第二轮殖民爱尔兰的高潮。在政府的鼓励下,大批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殖民者迁往爱尔兰,大量爱尔兰本地人被迫离开家园,被赶到西部的贫瘠地区。1610年,詹姆斯一世政府又颁布“殖民地条例”,将厄尔斯特地区()的50万英亩田地赐给殖民者。在1610至1640年间,仅苏格兰人就有约4万人前往厄尔斯特。为了有效推行殖民政策,英国政府采取极为严酷的手段。1632 年,托马斯·温特沃思( , 1593-1641)出任爱尔兰总督后,实施军事管制,加大税收,并强制所有爱尔兰人改宗国教,引发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多次起义。此外,17世纪40年代,英国国内的清教徒受到迫害,一部分人被迫前往爱尔兰避难。清教徒的加入,使爱尔兰的殖民和宗教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正是在这一时期北爱尔兰移民,英国和爱尔兰:四百年的政治分合与宗教恩怨,厄尔斯特地区的新教徒数量超过了本地的爱尔兰天主教徒。英国革命期间,奥利弗·克伦威尔对爱尔兰进行了新的血腥战争,爱尔兰议会和政府都由新教徒把持,英国控制了爱尔兰全岛。1653年,镇压爱尔兰民族起义后颁布的《迁徙法令》将大批爱尔兰人驱逐到南部贫荒地区,北部新教徒人数剧增。
托马斯·温特沃斯
抗争:天主教旗帜下的民族整合
自公元5世纪接受天主教后,爱尔兰人遭受多次入侵,岛内各部落之间也是混战不断。英格兰人讥讽爱尔兰人为“Meere Irish”,意为“肮脏、粗暴、野蛮”。对于一般爱尔兰民众而言,宗教无疑是医治心灵的良药,人们渴望在死后得到上帝拯救,摆脱现世的痛苦。天主教在爱尔兰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精神作用,因而他们谦恭地聆听罗马教皇的教诲,虔诚地奉行天主教的教义和礼仪。
在爱尔兰人看来,英国只是受教皇委派的领主,教皇才是爱尔兰真正的最高领袖。在英国发动宗教改革,打破同教皇的合作关系后,爱尔兰人将反抗英国视为一项宗教事业,正如爱尔兰起义者们所宣称的,“起义是神圣的、合法的,是一场捍卫天主教的圣战,是讨伐暴君的斗争,这个暴君拒绝听从代表耶稣讲话的教皇”。事实上,英国政府的宗教政策从来没有真正起到改变爱尔兰人信仰的作用,相反,在共同维护天主教信仰和反对英国高压统治的斗争下,爱尔兰人的民族认同逐渐强化,天主教信仰成为爱尔兰民族主义的精神“旗帜”。
都铎时期最著名的反抗运动是由休·奥尼尔(Hugh O’Neill)领导的“试图实现全民族大联合”的盖尔人和老一代英国殖民者发动的大起义,维护天主教是他们共同的旗帜。由于这一反抗运动的宗教性质,他们得到了欧洲大陆天主教集团的支持。1580年10月,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和罗马教皇共同组织了一支由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组成的联军登陆爱尔兰岛。尽管爱尔兰人和国外天主教联军在英国军队的打击下以失败而告终,但以天主教为旗帜和精神凝聚力的反抗运动,让爱尔兰人的宗教热情空前高涨、民族意识也随之迅速觉醒,最终一个以天主教信仰为边界,由盖尔人和老一代英国殖民者混合组成的爱尔兰民族兴起了。
休·奥尼尔
1801年,通过《英爱联合法案》,两个王国正式合并,改名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 of Great and )。在宗教问题上,爱尔兰未能取得如苏格兰那样的宗教独立,而是由英国政府强制规定安立甘教会为国教。根据英国的法律,天主教徒不享有任何政治权利,且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视。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爱尔兰天主教徒排斥在政治之外意味着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爱尔兰并不是加入了联合王国,而是成为一片被英国人统治的“殖民地”。
这一严峻的政治现实必然会引发爱尔兰出现一系列的政治危机,但对于保守的托利党政府来说,赋予普通爱尔兰人平等公民权就意味着给予天主教徒合法地位,这是有悖于英国的基本政治和宗教原则的。因此,关于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公民权问题一直是一项重大而敏感的政治议题,亦是此后历任托利党政府都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放弃了三百年来试图改变爱尔兰天主教信仰的努力。自16世纪宗教改革以来,爱尔兰人与英格兰人的宗教差异就一直是困扰两个王国统一、融合的障碍。为此,英国一直采取政治和军事的双重高压政策,试图将宗教改革延伸到爱尔兰,将安立甘教会强加到爱尔兰人身上,借以消除两国人民的精神隔阂。但是,16至19世纪初的三百年间,英国的高压政策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相反,在这一过程中北爱尔兰移民,爱尔兰人的反抗情绪被不断激发,并促进他们以天主教信仰为旗帜和边界实现了民族的整合,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案》的通过正是爱尔兰人不懈斗争的成果之一。
当然,英国政府并不希望看到一支庞大的天主教议员群体进入英国议会,因而加大了对爱尔兰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根据1793年爱尔兰议会通过的法案,凡拥有40先令以上年收入的爱尔兰自由农拥有选举权,但不允许天主教徒拥有被选举权。1829年的《议会(爱尔兰)选举法》(The (Ire-land)Act 1829),将爱尔兰选民的财产资格从年收入40先令提高到10镑。这一限制条件使得爱尔兰选民的数量从约20万骤然下降至2.6万人左右,在1830年举行的大选中,仅有8名爱尔兰天主教徒进入英国议会。但无论如何,爱尔兰人获得了信仰上的自由。1869年,议会废除了安立甘教会在爱尔兰的国教地位。至此,爱尔兰人的天主教信仰得到真正的尊重,爱尔兰民族也以天主教为精神边界实现了最终的整合。
独立:从自由邦到共和国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民族和信仰为载体,爱尔兰人在联合王国内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新独立运动。早期运动主要在爱尔兰自治联盟(Home Rule )的领导下,以和平、合法的议会斗争方式争取爱尔兰自治。1883年,自治联盟改组为爱尔兰议会党(Irish Party),继续从事政治斗争。1886年和1892年,自由党政府曾两次提出相关自治法案,但都因保守党等政治势力的阻挠而破产。20世纪以后,爱尔兰的反抗斗争更加激烈,成为一战前后世界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1912年,自由党政府提交了一个关于整个爱尔兰岛自治的法案,次年,该自治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了爱尔兰自治的进程。
一战后,激进的爱尔兰新芬党(Sinn Féin)成为爱尔兰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新芬党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05年召开的民族委员会大会( con-)。该党的目标不是自治,而是“恢复爱尔兰的独立”。1919年,新芬党创建爱尔兰共和军,并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作为应对,英国政府做出让步,制定了自治法修正案,宣布在全爱尔兰实行自治。但是,英国政府将天主教徒居多的南部爱尔兰和新教徒居多的北爱尔兰地区分割开来,分别在都柏林和贝尔法斯特成立两个自治政府和两个议会。这种分裂爱尔兰的行径遭到爱尔兰人的坚决反对。他们与随后派驻爱尔兰的英国军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英爱战争。
在愈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下,新芬党最终同意与英国政府坐到谈判桌前,并于1921年12月签订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英爱条约》(Anglo-Irish )。根据条约,爱尔兰成为完全自治的自由邦,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享有同样的英帝国成员地位,北爱尔兰在条约生效一个月内做出选择是否脱离爱尔兰。尽管爱尔兰人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抗争后实现了初步独立,但南北分裂的局面却成为了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尔兰完全脱离英联邦的呼声日高。1948年,爱尔兰通过了《爱尔兰共和国法案》( of Act, 1948),该法案于次年4月生效。自此,爱尔兰成为共和国,正式脱离英帝国,获得完全的独立。
爱尔兰共和国与北爱尔兰
爱尔兰的独立进程可谓20世纪世界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是爱尔兰人不懈追求自由的结果,也是英国“民族自决”理念发展的产物。但遗憾的是,爱尔兰问题并没有随着爱尔兰共和国的成立而就此消失,“民族自决”的原则在多民族混居的地区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困境,北爱尔兰地区的新教徒坚持留在英国,而天主教徒则要加入爱尔兰共和国。两大以宗教信仰为界限的族群发生了大分裂。由于新教徒长期以来把持着北爱尔兰政治,且人口多于天主教徒,因此北爱尔兰地区留在了英国。但是,天主教徒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双方的冲突成为困扰英国、爱尔兰和北爱尔兰的长期难题。数百年来英国统治者对爱尔兰殖民政策留下的“北爱尔兰问题”,像一个割不去的“肉瘤”,牵扯着英国和爱尔兰两个国家的中枢神经,并且时不时地将两个本要决心分道扬镳的国家重新拉到谈判桌上,或者是军事对抗的阵地上。如何解决北爱尔兰冲突,考验着英国人与爱尔兰人共同的政治智慧。
欧洲护照移民,飞出国商业移民
奥地利配额移民
根据当地法律,奥地利针对全球范围,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移民配额。第三国国民(即非奥地利和欧盟国家公民)希望定居在奥地利,并且不进行有偿工作的(如退休人员、财务独立的个人),可申请“配额移民”的居留。拿到居留并住满5年后,申请人可申请欧盟永居,并持欧盟永居在奥地利工作或开设公司。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奥地利配额移民
英国投资移民
英国投资移民签证(Tier 1 visa)最早始于1994年,主要是针对高收入并希望在英国投资的群体。有别于其他移民签证,投资移民签证申请者不需通过英文能力测试,不需提供日常生活费用的资金来源证明,不受限于国籍、学历和就业情况等背景资讯。
首次签证为期三年(假设申请人持有入境签证entry ,则首次签证为期3年4个月),到期后可申请延长2年签证,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金额而定,5年之后,若符合英国移民政策(第245EF章节)要求,可申请永久居留权( ,PR),持有永久居留权满一年后则可申请英国国籍。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英国投资移民
英国企业家移民
Tier 1 Visa,即俗称的“英国20万英镑企业家投资移民签证”,属于 Tier 1 签证类别的一种欧洲护照移民,始于2008年,是为有意向在英国开创事业的海外投资人开立的优质移民通道。
英国20万英镑企业家移民是目前世界上办理周期最短、投资风险最低、拿到永居身份最简单的创业类别项目。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英国企业家移民
塞浦路斯购房永居项目
2012年8月23日,塞浦路斯推出投资移民法案永居计划,规定投资至少30万欧元的房产,即可获得全家三代永居。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塞浦路斯购房永居项目
塞浦路斯护照项目
2016年9月13日,塞浦路斯政府宣布更新塞浦路斯特许入籍计划法案,规定投资200万欧元购置不动产,即可获得全家欧盟护照。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塞浦路斯护照项目
西班牙购房移民项目
2013年6月,西班牙《外国人法》修改法案提出,“外国人在西班牙购买50万欧元以上不动产即可申请西班牙永久居留。” 2013年9月27日,西班牙颁布了新的移民法案,为投资移民项目敞开了更广阔的大门。 2015年7月31日,法案更新,实现三代移民。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西班牙购房移民
西班牙非盈利居留许可项目
2011年4月30日,西班牙皇家法案第557/2011号正式颁布,该法案是对2000年4月颁布的《组织法》的细化,也是西班牙政府修订的关于外国人如何融入西班牙社会的一部重要法案。该法案第4篇第1章第46条第4款中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能够为其家人提供稳定的居所,以及有足够的资金来证明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其本人及其家人在西班牙的生活费用,即可申请非盈利居留。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西班牙非盈利居留许可项目
希腊买房移民
非欧盟国公民在希腊境内购买不低于25万欧元的房产,就可获得政府提供的为期5年的希腊长期居留许可,5年后房产可以自由出售,不会影响居留身份,在希腊住满7年后(每年至少273天于希腊境内)可申请入籍成为希腊公民。获得希腊居留权后可自由进出申根国家,入籍后享受欧盟成员国福利。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希腊买房移民
匈牙利投资移民
匈牙利投资定居项目的申请人,根据匈牙利相关法律将获取以雇佣或其它盈利性行为为目的的居留许可( for of or other ),此卡由匈牙利移民与国籍局颁发并永久可续,居住满年限,符合入籍要求者,可以加入国籍。持卡人在匈牙利国内享受公费医疗和子女免费教育的福利。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匈牙利买房移民
葡萄牙黄金签证
2012年8月9日,葡萄牙2012年28号修正法案更改了2007年7月4日的23号法案,推出了旨在吸引外国投资的投资移民法律。基于此最新修正法案的第90-A条规定,外国投资者只要符合条件,将获得葡萄牙绿卡,并在第6年即可入籍(比常规10年入籍减少了4年)。根据这一新法案,葡萄牙外交部和内政部于2012年9月3日颁布了11820-A/2012号政令(Order n.11820-A/2012),这一政令自2012年10月8日开始生效。由此开始了葡萄牙黄金居留许可计划( ),由于该计划申请简单、没有移民监及等同于欧盟移民而引起全球的投资者高度关注。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葡萄牙黄金签证
马耳他国债投资移民项目
马耳他自2004年5月开始便成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并在2007年加入申根区域。继2014年初马耳他政府颁布马耳他公民权以及护照投资移民法案后,2015年8月25日又颁布了马耳他永久居留与签证计划,申请者只需要完成政府制定的25万欧元国债投资,即可携同全家族四代人一步到位获得马耳他的永久居留权。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马耳他国债投资移民项目
斯洛伐克居留许可 ##
根据斯洛伐克内务部外国人居留法404/2011号,第13至75条/2013最新修整条例规定的有关条款,凡是企业自然人在斯洛伐克投资经商,具备一定条件即可获取永久居留或申请斯洛伐克国籍。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斯洛伐克居留许可
爱尔兰投资移民项目
2012年爱尔兰政府推出投资移民法案,非欧盟国家公民在爱尔兰境内投资不低于100万欧元就可全家获得居留许可,5年后收回全部本金。此计划为可证明已具有成功事业的商业人才提供爱尔兰居住身份,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爱尔兰未来的经济发展。
投资人通过投资爱尔兰国内急需的两种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养老院)来获得爱尔兰合法居留身份;其中养老院的收入主要来自爱尔兰政府部门对养老院床位的高额补贴;社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政府支付的租金。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爱尔兰投资移民项目
爱尔兰捐款移民项目
爱尔兰政府建立的投资移民计划允许欧盟以外的申请人通过投资或慈善捐赠的方式获得爱尔兰的居留身份。
慈善捐赠方式是指申请人向爱尔兰政府指定的公益慈善组织捐款50万欧元,即可获得移民资格,如果是5人以上的团体捐赠,那么每人只需要40万欧元即可。目前只有10个名额。
投资目标: ‘s 这是一家国立儿童急性病医院。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爱尔兰捐款移民项目
意大利自雇企业家投资移民
意大利自雇企业家投资移民,是针对非欧盟国家居民的一类投资移民项目。申请人可投资一家意大利公司并成为正式股东,投资完成后可申请意大利的“自雇类创业签证”,获得签证后可入境意大利并申请居留许可。持居留卡5年后可申请永居卡,持永居卡5年后可申请入籍。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意大利自雇企业家投资移民
法国投资购房移民
法国于2016年3月7日提出了《关于在法国的外国人权利的法案》,并于2018年1月1日正式通过并开始实施。法国专门设立了一种名为“人才通行证”的多年期居留签证,到期后可再次申请更新。
“人才通行证”多年期居留签证是法国新移民法吸引国际人才的重要措施,主要有以下特征:
2018年法国新的移民政策首次明确提出外国人在法国投资满足一定条件便可获得长期合法居留。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法国投资购房移民
摩尔多瓦投资入籍项目
根据2000年6月颁布的No.1024-XIV《摩尔多瓦公民法》,以及于2018年最新修改的《摩尔多瓦投资入籍条例》,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申请获得摩尔多瓦公民身份。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摩尔多瓦投资入籍项目
黑山投资入籍计划
2018年11月,黑山政府公布了一步到位获得黑山国籍的投资入籍计划;该计划旨在为黑山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基于黑山官方公报34/10、40/16和62/18发布的特别决定,黑山政府于2018年11月22日通过《对投资特别项目为黑山的贸易和经济方面带来重大贡献的方式而取得黑山国籍的合格条件、方式和过程的决定》。
该法案将持续三年欧洲护照移民,飞出国商业移民,为2000名外国投资者提供投资公民身份(法案有效期2019.1.1-2021.12.31)。
详细内容请参考本网站:黑山投资入籍计划
玻利维亚投资移民,拉美“右转”,中国不必忧虑
当地时间2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博索纳罗投票后向支持者“比心”致意。(图源:新华/法新)
巴西总统大选28日尘埃落定,社会自由党候选人博索纳罗击败劳工党候选人阿达,当选新一届总统。社会自由党是一个右翼政党,原本势力弱小,但参选后选情急速攀升,最终获胜。作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的地区大国,巴西政局的变化无疑加剧了拉美政治生态“向右转”的态势。接下来,这种变化将如何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以及美国对拉政策的调整?
20世纪末至今,拉美左右翼执政呈现“钟摆式”波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拉美左翼政府治理策略失当,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地区大国的左翼政党相继丢失政权,拉美政治版图出现“左退右进”格局。巴西大选也是这一“右移”趋势的延续。自前总统罗塞夫被弹劾后,巴西左翼力量陷入低谷,新政府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巴西一直饱受暴力犯罪、政治贪腐丑闻和经济衰退困扰,随后中右翼政党也未能固守政治优势,最终拱手将政权送入极右翼政党手中。以博索纳罗为代表的反建制力量的胜出轨迹,折射出巴西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变革“巴西命运”的渴望。
纵观历史,自拉美国家独立至20世纪末,拉美政治都呈现“左抑右扬”态势。大部分时间内,右翼政党占据优势地位,主导拉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议程。20世纪90年代后,左翼进步力量经过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后的意识形态激辩洗礼,才逐渐崛起为主导性政治力量。以1998年委内瑞拉查韦斯上台为标志玻利维亚投资移民,智利、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左翼领袖通过选举上台执政,在拉美掀起一股强大的“粉红浪潮”,政治钟摆明显“左移”,右翼遭遇重大挫折。当前拉美政治生态中的右翼复兴,有其深刻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与右翼政党务实的政治主张和灵活多变的经济策略密不可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拉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表面上看,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正好与左翼力量执政时间吻合,但本质上看,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政治上,中国秉承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中拉交往日益频繁,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经济上,中国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与拉美的资源禀赋有着天然互补关系,中国对拉投资和金融信贷有力拉动了拉美经济增长玻利维亚投资移民,拉美“右转”,中国不必忧虑,谋合作、促发展也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主线。
因地缘上邻近,拉美地区发展动向总是牵动着美国的敏感神经,中拉关系“火热升温”加剧了美国一些人的危机感,他们惧怕中拉相互接近会导致美拉相互疏远,降低拉美对美国的“依附”。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践行“美国优先”理念,一改前任奥巴马政府相对温和的拉美政策,在贸易、移民等问题上对拉美国家态度粗暴,令拉美国家与美国关系“渐行渐远”。
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下,不断提升与拉美国家的整体合作,成为拉美地区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和南美地区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扮演了拉美经济的“贸易天使”和“发展推手”角色。与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巴西右翼政党执政后,面临的首要议题仍然是创造就业和发展经济,这样一来,来自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将是不可替代的必选项。
以巴西大选为标志,拉美地区政治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但中拉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依然坚若磐石,中拉之间互为机遇、互有需求,中拉友好的大局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中拉相向而行是基于双方的战略对接需要,不是基于意识形态的相似性,中拉关系不会因为拉美政治左右易手而发生根本改变。
(崔守军,中国人民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原题:崔守军:拉美“右转”,中国不必忧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yimin/195092.html
评论列表(2条)
[…] 佛教作为宗教希望寻求的是人的终极归宿,强调发挥人本身具有的智慧,通过现象看本质,洞彻声色,证悟真如 […]
[…]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显示,爱尔兰人的幸福指数高达7分,高于经合组织6.7分的平均水平。爱尔兰的人类发展指数(HDI)达到0.955,与瑞士相当,并高于冰岛。爱尔兰在就业、健康、社会关系和生活满意度方面都优于平均水平。金钱虽然买不到幸福,但却是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在爱尔兰,家庭经调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年29,488美元,略低于经合组织的年均30,49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