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南华早报》发表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创始院长刘宁荣教授观点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香港与上海、深圳和新加坡的差距日益扩大,令人担忧。香港必须重新适应并学会承担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制”优势。
香港首次跌出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香港不能再安于现状、规避风险,必须找到自身的风采,否则将落于人后,表明其地位正在下滑。
相比之下,上海、新加坡和深圳等繁荣的竞争对手仍然保持领先。与此同时,上周苹果公司宣布将在新加坡投入2.5亿美元用于扩建,这将巩固这个城市国家作为地区领先科技中心的地位。
香港正在积极应对竞争对手的快速发展。在刚刚过去的复活节假期,香港出境游人数超过150万人次,他们大多跨越陆路边境,前往深圳和其他内地城市品尝美食、游玩和购物。香港的吸引力正在减弱,甚至对香港本地居民来说也是如此。
香港与其他大都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令人担忧。上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曾一度被视为是香港的主要竞争对手。而随着深圳的崛起,香港又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20世纪70年代末,深圳还是一个小村庄,如今已一跃成为中国的科技中心,其经济规模在2018年已超过香港。
新加坡与香港之间存在长期竞争关系。近年来,新加坡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香港的两倍,成功超越香港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崛起,香港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采取果断行动,保持竞争力。
首先,香港必须转变发展模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局势。在过去,四个大都市势均力敌,互相追赶,而现在,香港需要战略发展和远见卓识来保持竞争力。
上海立志成为全球科技中心,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圳作为中国的硅谷,拥有尖端产业链,计划建设世界级科学城。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创新,其创业生态系统欣欣向荣,是亚洲领先的科技和制造业中心。
香港也有成为科技中心的雄心,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OASES)展现了香港的决心。该办公室的目标是在今年接触300家战略企业,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至于能否实现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让我们拭目以待。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CATL)决定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但是,要确保香港能够真正参与竞争,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香港必须重新审视其打造科技中心的战略,严格要求自己。香港必须展现清晰的愿景,投资创新,营造有利于科技驱动型企业发展的环境。支持研发活动,鼓励产学政合作,是创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
其次,香港需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
遗憾的是,香港仍在固守旧有的战略和过时的路向来振兴经济。
例如,疫情和移民潮对酒店业和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香港非但没有改善每况愈下的服务业,打造充满活力的项目来吸引游客,反而向北京求助,将更多的内地城市纳入“个人游”计划。
香港必须摆脱规避风险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阻碍了创造力和创新。香港已经变得安于现状,形成了一种“无风险,小有收益”,而非“高风险,高收益”的文化。
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固然值得感恩,但香港必须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巩固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通过鼓励个人投资者进行数字代币交易,香港有机会成为加密货币中心。
然而,香港必须瞄准更高的目标,促进第三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加密货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香港目前付出的努力远远不够,有可能落于新加坡等对手之后。
第三,香港必须实事求是,在“一个国家”的基础上,整合“两种制度”的优点。香港必须在保持其独特身份与拥抱变革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虽然程序公正是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过分强调程序,或以此为借口抵制变革或保护个人利益,都可能不利于进步和履行责任。香港必须确保程序公正,但延长决策时间会阻碍进步,导致缺乏行动和责任感。
香港必须避免中央政府一直在努力打击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着重推动有意义的变革,采取果断的行动。仅仅依靠制度和程序而不敢推动变革,只会形成懒惰、不作为的风气,最终导致责任感的丧失。
香港必须将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自满和空谈的时代已经过去,香港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障自己的未来。
香港正在与上海、深圳和新加坡竞争。但在认真对待竞争的同时,香港也应谨防着迷于攀比,而应专注于自我完善。
香港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促进创新,创造鼓励冒险和创业的环境。只有这样,香港才有希望稳坐繁荣大都市的宝座。
作者简介:
刘宁荣教授 Prof. N.R. Liu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HKU ICB)创院院长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证书,BSI指数:ESG视角下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密码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心(CBS)公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BSI),全面涵盖了多个极具价值的指数结果,从不同维度对企业的ESG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
首看中国香港地区,第九届香港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HKBSI)聚焦中国香港地区80家恒生指数成分股。最新结果显示这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持续向好,总分较去年增长5.59%。在投资者优先事项推动下,投资相关得分强劲上升,「员工」及「环境」参与度也呈增长态势。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社区」得分在之前大幅提升后有所下降。值得关注的是「供应商管理」实践虽有改善,但如何转化为对供应链的实质影响仍面临挑战。中国香港本土大型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现状,代表着中国香港核心企业群体在ESG理念践行中的努力与困惑,是中国香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再看粤港澳大湾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涵盖63家恒生港股通大湾区指数的上市企业。总分较去年大幅提升 10.33%,主要得益于「价值观」及「管理」的显著改善,大湾区与中国香港之间的得分差距逐渐收窄,彰显出大湾区对追求高标准 ESG的坚定决心。但同时其供应链实践分数下降,也表明大湾区企业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而面向大中华地区,第四届大中华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GCBSI)涵盖中国香港、上海、深圳和中国台湾218家上市公司。总分比去年上升 5.47%,在「价值观」「管理」和「影响」方面评分显著提升。其中中国台湾在各分面持续领先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证书,BSI指数:ESG视角下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密码,中国香港表现稳步上扬,而上海和深圳在「实践」的得分显著下降,反映出这两个地区需着力制定更完善的ESG策略。在持份者关顾政策与项目方面,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较为平衡,上海和深圳则侧重于投资者需求。尽管存在挑战,但各地在「供应商实践」和「治理」方面进步明显,预示着大中华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未来有望达成更协调一致的发展格局。
最后聚焦亚太区,第二届全球(亚太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 (Asia ) BSI)涵盖来自中国香港、澳洲和新加坡的157家公司。结果显示三个地区的总分均稳步上升,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其中澳洲表现突出,总分上升12.21%,主要受益于「管理」和「影响」两方面的进步。在「持份者实践」方面,新加坡在「投资者关系」上得分较高,而中国香港则在各个持份者参与领域表现均衡。
综合来看,ESG理念如同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巧妙地将不同地区紧密相连、深度融合。不同地区在总分的动态变化轨迹、各细分维度的得分差异表现以及发展战略的侧重点选择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通过对比分析,能洞察各地区可持续发展优劣势,为跨区域合作、经验借鉴提供依据。既助企业找准全球定位、定制战略规划,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区域资源协同发展。
下篇:行业维度下的BSI指数价值与展望
除了地域维度的深度剖析,两份聚焦行业的指数榜单同样蕴含丰富且极具针对性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第一届大中华区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涵盖26家相关物业和建筑公司。中国香港的上市公司得分最高,领先于上海和深圳的机构,凸显中国香港在推进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引领地位,同时也表明中国内地市场急需构建更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以推动当地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届大中华区酒店可持续发展指数显示酒店行业所有参与公司的平均总得分比去年提升了13.98%,达到61.53分,充分体现酒店业正逐步兑现其ESG承诺。中国内地酒店得分大幅提升,增长58.91%,且有一家中国内地酒店首次打进前十名,这一里程碑彰显内地酒店在提供ESG或CSR独立报告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公开透明程度大幅提高。不过,酒店业与政府持份者合作的得分有所下降,意味着疫情后业界需与政府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该指数为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现状描绘与改进方向指引。
通过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心(CBS)匠心打造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BSI)深入探究,我们得以全方位领略这份结果所蕴含的价值与内涵。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 卢永鸿教授)
譬如从数据层面剖析,它基于大量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数据来源广泛且具有代表性,能够精准地量化企业在ESG各维度的表现,为企业提供了直观、客观的自我评估参照,也为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清晰的决策依据。例如:HKBSI中关于「员工」「环境」「社区」等维度的得分变化,能让企业迅速定位自身优势与不足,以便调整战略。
从趋势分析视角观察,各个指数的总分变化、不同地区及行业间的得分对比等,清晰地揭示了商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主要趋势。全球(亚太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中澳洲在「管理」和「影响」方面推动总分上升,反映出特定地区在特定 ESG 要素上的发展重点与成效,为其他地区和企业提供了借鉴方向。
在机遇与挑战的天平两端,BSI指数系列同样精准呈现出商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复杂态势。诸如大湾区企业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面临挑战,上海和深圳需完善ESG策略等,这些信息有助于企业提前布局应对,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政策优化的着力点。
(企业代表获颁发嘉许证书,表扬其企业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表现)
从更为宏观、深远的视角审视,对于中国内地企业和行业而言,BSI指数犹如一面可供参考的镜子。中国内地企业可以通过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企业在指数中的对比,发现差距与不足,积极学习先进的ESG管理经验与实践模式。例如中国内地酒店业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可借鉴中国香港酒店在与政府合作、整体 ESG 运营管理方面的长处。
而对于传媒行业而言,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的深入推进,传媒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关键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到ESG进程中。传媒企业可通过自身的传播优势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证书,加大对ESG理念、优秀企业案例的宣传报道力度,提升社会公众对ESG的认知度与关注度,同时在自身运营中践行ESG理念,如减少办公资源浪费、传播正能量社会信息等,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独特的传媒力量。
我们满怀期待与憧憬,在未来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心(CBS)持续更新迭代的BSI指数中,能够涌现出更多中国内地企业尤其是传媒企业的活跃身影,共同书写全球商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香港大学 中国商业学院,东西问|回归25周年,香港如何“由治及兴”?
(东西问)回归25周年,香港如何“由治及兴”?
中新社北京7月1日电 题:回归25周年,香港如何“由治及兴”?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孙晓波
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进入“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近日,中新社“东西问”就此采访多位港澳问题研究专家,多维度解析香港“由治及兴”的背景与原因。
7月1日早晨,香港特区政府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升旗仪式在金紫荆广场举行,分别悬挂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的直升机编队飞过维港上空。中新社记者张炜 摄
国安法和新选制助香港焕然一新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香港国安法实施两周年,还是以“爱国者治港”为根本原则完成新特首选举的开局之年。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灵桂日前表示,随着国安法实施及完善选举制度,香港已焕然一新,未来五年是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
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民表示,坚持在基本法的框架内处理香港的国家安全问题,充分表现出中央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坚定承诺。香港国安法是最低程度、最低标准的“保命法”,有助于“一国两制”恢复常态、行稳致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指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修补了困扰香港多年的国家安全漏洞,让香港摆脱国家安全“不设防”状态,促使香港局势由乱到治,香港发展重回正轨。他称香港大学 中国商业学院,东西问|回归25周年,香港如何“由治及兴”?,香港国安法立法的初衷,就是为了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弥补国家安全法律漏洞,它实现了香港由乱到治,也为香港由治及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护。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全面准确地落实“爱国者治港”,弥补了“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漏洞,将“一国两制”发展成有机统一的制度整体。
6月29日,香港有渔船挂上庆回归标语于维多利亚港巡游,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爱国者治港”启香港良政善治
在多位香港学者看来,香港国安法实施两年来,新选制落地一年多来,香港开启了良政善治的新局面。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指出,今日之香港,爱国爱港力量空前团结,社会各方面都聚焦于香港未来的发展路向和深层次问题。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阎小骏表示,完善后的新选举制度,让香港社会对政治的讨论回归到了以管治程度和治理效果为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王灵桂指出,中央在香港实施《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在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下,为香港民主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对繁荣稳定有深远影响。他认为,香港目前已有条件推动各项社会民生建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香港以前没有政治条件来解决民生问题,现在已经有了,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新选举制度的落实,“爱国者治港”的政治条件已经成熟。
在他看来,“爱国者治港”原则充分落实后,香港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一国两制”下国家安全以前基本上没有抓手,现在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有了抓手;其次,在培养国家认同上,整个的教育文化系统,现在可以实质性推进了;更重要的是,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是两种政治制度的转变,香港从以前的激进民主,现在走向更符合香港文化、阶级结构、社会结构形式的民主。如今的香港,是“再出发”了。
资料图: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将港珠澳大桥映射得格外迷人。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大湾区与“十四五”促香港再次璀璨
香港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活力的迸发。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的排名从去年全球第七位升至第五位。在年报的四个竞争力因素中,香港继续在“政府效率”和“营商效率”取得良好排名,在“经济表现”和“基础建设”的排名也有所上升。
香港特区政府称,香港竞争力有赖“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包括法治和司法独立、资金自由进出、自由的贸易和投资制度、简单低税制、良好营商环境,以及高效率的政府。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认为,香港彻底恢复稳定,商业基因回归,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助力,香港必然加速发展,更加繁荣。
谈及香港未来发展,不少学者都提到了两份重要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田飞龙说,2019年初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际上提供了一个香港怎么样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具体战略指引;而“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既包含了香港原有的国际地位里面的固有优势,又叠加国家新战略条件下的发展优势,为香港的转型发展,抓住新一轮全球化的发展机遇香港大学 中国商业学院,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基础和政策引领。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有自己无可替代的优势和作为特别行政区的独特价值。有观点指出,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独立关税区和经济体,它的国际化与开放程度,能为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对外交往、法治与城市治理等提供独特支持。
可以说,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既有“一国”之便,又有“两制”之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十四五”规划的推进,是香港的巨大机遇。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香港能够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拥有700万人口的“东方之珠”再次璀璨只是时间问题。(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xgdxsy/21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