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19年博士,2015年度来访学者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2015年度来访学者信息2015年5月14日,高研院举办“英国文化与转型”南京大学-约克大学英国史学术交流会。2015年6月15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郭岱君研究员来访,并作演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台湾经济转型的故事”。

2015年度来访学者信息

一、美国耶鲁大学 C. 教授

2015年1月6日,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讲座教授 C. 来访,并作演讲“The of : Power”。

二、法国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 )教授

2015年3月6日-9日,法国著名哲学家、巴黎蓬皮杜文化发展中心主任贝尔纳·斯蒂格勒( )教授来院访学,与哲学系及高研院学者座谈,并作演讲“逃离人类纪”。

三、本大学文理学部小浜正子教授

2015年3月10日,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教授小浜正子,并作演讲“日本的中国性别史研究”。

四、清华大学王宁教授

2015年3月13日,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教授来访,并作演讲“比较诗学、认知诗学与世界诗学的建构”。

五、英国伯明翰大学Ross 博士

2015年3月18日-19日,英国伯明翰大学健康服务管理中心研究生事务主任Ross 博士来访,并作主题为“英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英格兰医疗卫生政策的解析”的两次演讲,本次活动由历史系刘成教授主持。

六、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主席Peter 教授

2015年3月19日,历史系邀请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主席Peter 来访,并在高研院作主题为“'s to Mass ”学术讲座。

七、北京大学陆扬教授

2015年3月26日,北京大学历史系陆扬教授来访,并作演讲“陈寅恪的文史之学以及与胡适之关系”,本次活动由中文系童岭副教授主持。

八、察哈尔学会柯银斌研究员

2015年4月17日,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研究员来访,并作演讲“‘一带一路’与中国公共外交”,历史系刘成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狄宇宙( Di Cosmo)教授

2015年5月11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狄宇宙( Di Cosmo)教授来访,并与高研院学者座谈。

十、英国文化与转型南京大学-约克大学英国史学术交流会

2015年5月14日,高研院举办“英国文化与转型”南京大学-约克大学英国史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英国约克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来自两校8位学者就相关主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十一、英国伦敦大学拉什(Scott Lash)教授

2015年5月15日,英国伦敦大学哥德斯密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拉什(Scott Lash)来访,并作演讲“马克思三个批判”。11月16日,拉什教授来访并作演讲“生活形态:文学、社会、生物政治学”。12月15日,拉什教授受聘“南京大学薛君度讲座教授”,作主题为“生活形态:文学、社会、生物政治学”的报告。

十二、复旦大学社郭苏建教授

2015年5月15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郭苏建教授来访,并作演讲“从社会控制到社会治理:中国治理模式的转型”,驻院学者李里峰主持了本次讲座。

十三、首届全国高等院校高研院联席会议暨南大高研院十年庆会议

2015年5月16日,高研院举办“首届全国高等院校高研院联席会议暨南大高研院十年庆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11所高校高研院的院长或代表出席了此次联席会议及庆祝活动。本次大会是全国首次高研院院长的联席会议,同时也是南大高研院十年庆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面向校内外嘉宾进行的一次高研院十年以来的工作成果展示。

十四、马克思哲学青年对话会(2015)

2015年5月16-17日,高研院举办“马克思哲学青年对话会(2015)”,参加此次对话会的20余位青年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马克思与唯物主义”、“黑格尔、费尔巴哈与马克思”、“阿尔都塞基本问题与概念反思”以及“阿尔都塞在当代”等主题,与会青年学者展开了激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十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艺术史系Mark 教授

2015年5月18日-19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艺术史系Mark A. 教授,与艺术学院学者座谈,并作主题为“颠倒西方风景”和“抽象艺术的过去与未来”的演讲。

十六、西班牙摄影在中国及西班牙当代摄影工作坊

2015年5月20日,高研院举办“西班牙摄影在中国及西班牙当代摄影”工作坊,邀请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艺术史博士苏珊娜·桑兹、西班牙摄影家卡洛斯·塞巴斯蒂阿参与研讨,本次活动由西语系张伟劼老师主持。

十七、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教授

2015年6月1日,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教授,并作演讲“中国现代美学与儒家心性之学的联系”。

十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一行

2015年6月2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一行三人来访,与高研院周宪院长、从丛副院长座谈。

十九、古林大学-南京大学学术研讨会

2015年6月5日,高研院举办“古林大学-南京大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和美国古林大学( )的30余人展开研讨。

二十、社会变迁、文化研究与身份学术研讨会

2015年6月7日,高研院举办“社会变迁、文化研究与身份”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美国著名文化研究学者、美国文化研究领军人物 教授做关于身份的主题发言,并邀请哲学系张亮教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周韵教授、社会学院闵学勤副教授、杨德睿副教授、艺术研究院周计武副教授、哲学系殷曼楟副教授等学者参与讨论。本次会议由艺术研究院童强教授主持,艺术研究院周宪院长参加了会议。

二十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 教授

2015年6月8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传媒研究杰出教授 作演讲“ , ”。

二十二、《原生艺术》杂志艺术总监郭海平

2015年6月10日,当代艺术家、《原生艺术》杂志艺术总监郭海平来访,并作演讲“原生艺术:精神修复与治疗”。

二十三、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教育领事梅燕女士

2015年6月12日,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教育领事梅燕女士来访,参加第三届法语精英班结业典礼,并向结业学员颁发证书。

二十四、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郭岱君研究员

2015年6月15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郭岱君研究员来访,并作演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台湾经济转型的故事”。

二十五、美国莱斯大学白露(Tani )教授

2015年6月17日,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史、性别研究专家、: East Asia 杂志创办人兼主编白露(Tani )教授来访,并与高研院学者座谈。

二十六、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Robin Lovin教授

2015年6月18日,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Robin W. Lovin教授来访,并作演讲“美国的宗教与政治”。

二十七、欧洲科学院院士Svend Erick

2015年6月25日,欧洲科学院文学和戏剧研究分会主席、院士Svend Erick 来访,并作演讲“比较文学的新范式”。

二十八、文化引领青年成长论坛

2015年9月26日,高研院承办“文化引领青年成长”论坛,邀请“文明对话音乐协会”和“全球文化网络”主席梅里·马达沙希(Mehri )、著名作家毕飞宇、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院长托马斯·威德肖温( )、中央美术学院赵力教授、源正禅师、青年作曲家钢琴家龚天鹏、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学生雅妮纳·费多索娃( )、探索亚太电视网制作与开发副总裁魏克然( )等嘉宾作主题演讲。

二十九、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徐琴美教授

2015年9月22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徐琴美教授来访,并作演讲“未来学习可能是什么样的?”。

三十、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教授

2015年10月11日,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教授来访,并作演讲“艺术史研究的经济学视角:拉斐尔及其赞助者们”。

三十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国际学术会议

2015年10月16日-17日,高研院举办“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国际学术会议,会议邀请哈佛大学艺术史系汪跃进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历史系葛兆光教授作为主题发言人,他们分别以“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化”以及“文艺复兴在东亚思想与学术中的影响”为题发表演讲;会议还邀请了浙江大学沈语冰教授、中央美院李军教授、中国美院张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平教授、佛罗里达大学邹晖教授、清华大学刘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丁方教授等就“西方文艺复兴在中国的接受”,“文艺复兴艺术史编纂中的身份问题”,“中国绘画史中的风格问题”等展开讨论;除此之外,会议还有来自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高校的博士及青年研究者,他们就中国的文艺复兴学术史、以及文艺复兴在中国建筑、绘画领域的影响发表论文。

三十二、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2015年10月21日斯坦福19年博士,2015年度来访学者,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文化社会学中心主任 F. 教授来访,并作演讲“ of Life”。

三十三、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校长弗朗索瓦·马观( )教授

2015年10月26日,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校长、法国文学教授弗朗索瓦·马观( ),并作演讲“批评的兴起——几个讨论的切入点”。

三十四、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邢安德(Arndt Sinn)教授

2015年11月10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邢安德(Arndt Sinn)教授来访,与高研院及法学院学者座谈,并作演讲“抗制药品安全犯罪:现状与未来”。

三十五、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

2015年11月1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来访,并作演讲“对国家语言能力的思考与研究”。

三十六、美国哈佛大学李诺(Lino )教授

2015年11月16日,美国哈佛大学诺曼语言与文学系李诺(Lino )教授来访,并作演讲“但丁与我们的生命之旅——过去与现在”。

三十七、挪威北极大学教授

2015年11月17日,挪威北极大学教授来院讲座,本次活动由何成洲教授邀请并主持。

三十八、韩国成均馆大学宋载邵教授

2015年11月18日,韓國成均館大學宋載卲教授来訪,并作演講“朝鮮實學派文人的中國觀”。

三十九、社会转型与视觉文化高层论坛

2015年11月21日-22日,高研院举办“社会转型与视觉文化高层论坛”,与会学者近40人围绕“视觉文化研究之学理”、“社会转型与视觉”、“技术与视觉”、“城市景观”、“视觉主体”这几大问题对我国当代转型期的“视觉性”建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四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心理学研究院Kate 教授

2015年11月25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心理学研究院Kate 教授来访,并作演讲“ in ”,驻院学者刘阳阳副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讲座。

四十一、美国杨百翰大学韩大伟(David B. Honey)教授

2015年12月1日,美国杨百翰大学文学院韩大伟(David B. Honey)教授来访,并作演讲“中、西经学史比较:宗旨,方法和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十二、美国加州大学贺萧(Gail )教授

2015年12月2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历史系主任贺萧(Gail )教授讲座“1950年婚姻法没有告诉我们的关于性别和社会变迁的那些事”,陈蕴茜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

四十三、德国哥廷根大学史彼得(Peter- Stoll)教授

2015年12月2日,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教授、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德方所长史彼得(Peter- Stoll)教授来访,并作演讲“国际投资法中的若干新进展”。

四十四、美国加州大学陈小眉教授

2015年12月8日,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陈小眉教授来访,并作讲座“作为演出事件的样板戏研究”。

四十五、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

2015年12月9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教授赵毅衡斯坦福19年博士,并作演讲“元语言冲突如何引出解释漩涡”。

四十六、复旦大学历史系仇鹿鸣教授

2015年12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系仇鹿鸣教授来访,并作演讲讀者還是觀眾——石刻景觀與中國中古政治,文学院童岭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斯坦福19年博士,9位北大校友获得2019年斯隆研究奖

近日,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P. Sloan ) 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奖(Sloan )获奖名单。据初步统计,在126名获奖者中共有19位华人,其中有9位北大校友:蔡洋(2004级信科)获得计算机科学奖,程修远(2005级数学)获得数学奖,冯小峰(2003级物理)获得化学奖,林松(2004级化学)获得化学奖,王博潼(2002级数学)获得数学奖,王海梁(2003级化学)获得化学奖,夏岩(1998级物理)获得化学奖,尤明旭(2004级化学)获得化学奖,周鑫(2006级硕,数学)获得数学奖。

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科技大奖

斯隆研究奖素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旨在奖励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本届奖项获得者分属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8个领域。

此次斯隆研究奖获奖的126名青年学者,代表目前最有前途的一批青年科学研究员。此次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他们独立研究的质量、创造力、潜力选出各研究领域的明日之星,希望通过斯隆基金会资助这些职业生涯早期的青年学者成为未来的学术领袖。

作为“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迄今为止,已有47位该奖项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7位获奖人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69位获奖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8位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蔡洋

蔡洋(Yang Cai),现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系,主要研究理论计算机,算法博弈论,以及机器学习。蔡洋于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智能科学系。同年赴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深造,并于2013年获博士学位。2013至2014年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任教至2018年底。曾获 (2016), – (2015), 麻省理工 M. 优秀博士论文奖及ACM 优秀博士论文奖。

程修远

程修远( Cheng),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于2005-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计算专业),2013年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计算与应用数学项目获得博士学位。2003-2015年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2017年于美国耶鲁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项目担任吉布斯助理教授。研究兴趣为高维数据分析,应用调和分析,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中的分析与计算问题。

冯小峰

冯小峰( Feng),中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2007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2009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201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系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初加入斯坦福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化学催化和能量转换,包括二氧化碳转化、氨合成、甲烷转化等。曾获得美国材料研究学会研究生奖,美国真空学会研究生奖和表面科学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

林松

林松(Song Lin),康奈尔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08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和2013年在哈佛大学化学系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他的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多功能氢键给体催化体系下不对称反应的开发和相关机理的研究。2013年获博士学位后,基于对催化化学浓厚的兴趣斯坦福19年博士,9位北大校友获得2019年斯隆研究奖,他选择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hris Chang教授课题组开展博士后阶段研究工作。博士后期间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可调控分子材料的设计,例如开发新型的共价有机框架( )并将其运用于二氧化碳的还原的电化学催化体系。2016年,他加入康奈尔大学开展他独立研究工作。目前课题组的研究兴趣主要涵盖三个方向:有机电化学催化反应的开发,金属配合物催化自由基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有机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开展独立研究后,林松博士已经获得了包括NSF 奖, of Naval Young 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王博潼

王博潼( Wang),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系助理教授。2006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在普渡大学数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在鲁汶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王海梁

王海梁( Wang),耶鲁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07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获得经济学辅修学位),2012年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4年期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夏岩

夏岩(Yan Xia),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02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麦克马斯特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陶氏化学基础研发部门工作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了短暂的博士后,于2013年夏天成为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利用高效精确的合成方法来开发具有独特性质的高分子和有机材料。

尤明旭

尤明旭( You),麻省大学分校化学系任助理教授。2008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在佛罗里达大学获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师从中科院院士谭蔚泓教授。在康奈尔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后,2016年加入麻省大学分校化学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核酸探针设计及其在生物分析和成像上的应用。曾获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成就奖(NSF Award)。

周鑫

周鑫(Xin Zhou),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 助理教授。2002-2006年在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学习获得学士学位,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学习获得硕士学位,2008-2013年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斯坦福19年博士,2013年进入伯克利美国数学所(MSRI)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于2014-2016年期间在麻省理工大学(MIT)担任讲师,2018-2019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IAS)做访问学者。

斯坦福19年博士,世界顶尖教育学院: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 of ,简称“斯坦福教育学院”)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教育研究与教师培养的学术重镇。

根据2016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好的教育学院”排名,斯坦福教育学院力压哈佛大学,排名全美第一,2018年排名第二,2019年排名第三。多年来,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在排行榜上大多处于第二,居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之后。具体专业来看,斯坦福教育学院在教育政策领域处于美国第一,教育心理学领域排名第三,课程与教学和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域排名第四。

斯坦福教育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891年的“历史与艺术教育系”( of the and Art of ),它也是斯坦福大学最早成立的21个系之一。1916年,它授予了第一个哲学博士学位(PhD)。1929年,教育学院授予了第一个教育学博士(EdD)。

爱尔伍德·帕特森·克伯莱临危受命,出任教育系系主任。在克伯莱初到斯坦福大学时,当时的校长戴维斯塔尔·乔丹告诉他,如果由教授会议做决定的话,教育系早就被取消了。乔丹希望聘用克伯莱使教育成为大学中受人尊敬一门科目。克伯莱对创立教育科学可谓雄心勃勃。他的到来使斯坦福大学教育系的重点转向实际问题。克伯莱小心翼翼地展开教育系的建设工作,所以整体系的教育阵容相对较小,全职教师只有十来人。其间,逐渐有若干著名教育学家加盟。

1917年,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系发展成为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克伯莱开始担任院长。在克伯莱于年退体之前,斯坦福大学教育系已经成为北加州学校管理人员的主要培训基地。克伯莱不惧其他学科教授的怀疑与轻蔑,在其学术生涯中始终在为争取教育学的尊贵地位而进行不懈努力,最终使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声名鹊起。

1954年,奎伦(I.James )首次招募了社会科学家,自此开启了教育学院的跨学科研究。1956年及其以后,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陆续成立了10个全国著名的研究中心。2010年,斯坦福教育学院收到吉姆·约瑟夫基金会(Jim )1200万美元的捐赠,这是该院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赠。2013年,为了更好地反映学院的高级研究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更名为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

斯坦福教育学院现有60余名教师,400余名研究生。教师中有高居美国教育学影响力前三的从事教师教育的琳达·哈蒙德教授,另外的著名教育学教授还有从事课堂教学的拉里·库班、教育经济学的埃里克·汉纳谢克、马丁·卡洛伊以及卡罗琳·霍克斯比、教育伦理学的内尔·诺丁斯等比较有名的教育学者。在这400名研究生中,50%是博士生,50%是硕士生(其中一半是培养K-12 教师)。斯坦福教育学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Carl ,2001年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这使得该院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学院。另外,学院教师的学科背景极其多样化,包括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教育政策、环境科学、历史学、语言学、数学/科学教育、神经科学、组织行为学、哲学、物理学、政治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和教师培训等。

斯坦福教育学院的重要使命,那就是尝试采用全新的、更好的方法,以为所有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师与学生一道从事具有开创性和创造性的跨学科教学与学术研究,告诉人们如何学习,如何去理解教育,如何去实践。通过这种前沿研究以及全球教育者的合作,教育学院将致力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智慧和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毕业后担负起提升全球教育的领导职责。

斯坦福教育学院按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三大块:课程研究与教师教育(CTE)、发展与心理科学(DAPS)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跨学科教育政策研究(SHIPS)。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博士学位项目主要按照学术领域来划分,也主要有三类。

一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跨学科教育政策领域。在这个领域,提供两种不同的路径:一是发展学科传统的专业知识,包括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语言学、组织研究、哲学与社会学。二是就教育的重要议题建立专业知识,包括教育政策、高等教育、国际比较教育以及教育中的种族、不平等和语言问题。另外,学生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

二是发展与心理科学领域。在这个领域斯坦福19年博士,世界顶尖教育学院: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主要提供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一是发展与心理科学,二是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这两个项目都强调对与学习和教学议题相关的人类心理功能的理解。教师与学生研究的重心是学习心理与动机、教学、测量与发展过程。所有的学生都被期望掌握发展与心理理论、研究方法论的知识与专业判断力,并形成极高的科学、专业和道德标准。

三是课程与教师教育领域。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领域在以下方向提供博士学位:基础教育斯坦福19年博士,文化、语言与英语教育,历史/社会科学教育,数学教育,科学与环境教育,教师教育。这个领域主要研究和解决一些基本的教育问题:应该教什么,教谁,目的是什么?教育内容如何安排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学生发展?如何才能使教师与政策制定者理解学校的优势与不足?

在美国,大学内外对教育学的态度是不同的。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我们有一句旧话一个大师不是没有荣誉的,但必须在它的本国以外。这话恰说着了现在大学里的教育学教授。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教育教授所能得的荣誉,都在它的大学以外。什么讲习会,教育会,甚至毕业典礼,社会团体,都找着它讲演,指导。那种欢迎与尊重,有时叫它受宠若惊。但在它自己大学以内,它却似一个没有成长的人它的教授会同列,有时哀怜它而当它一个弱弟兄,却不会恭维它做一个匹敌。它所谈的什么教育问题,它们看的是真正教育家所决不会关心的守旧些的教授们,多少有些厌恶它。只历为外界有教育研究的要求,明知大学内设了教育学科或教育学系,必降低全校学术的标准,却也只得宽容他而已。

正如拉格曼所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虽然教育领域实际上在大学内部被视为地位较低,但在大学之外,据说它为学者们提供了高于教师的地位。而且,由于在大学内部受到同事的蔑视,学者们可能更倾向于对教育领域的同行们持有较高的看法”。从历史发展来看,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的解散就是一种生动的说明。美国大学存在的“反教育学”倾向的传统认为学生经过文理学院四年的学习以后,再去中小学经过一年的实习就能够成为一名教师了,教育学院的存在没有价值,教师的培养应该是全大学的共同事业。所以,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也纷纷利用各种校长论坛、教育改革、教育规划来出谋划策,积极和实践相结合,扩展自身影响力,否则面临的结局可能就是院系不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sitf/211295.html

(0)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