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在美国,在美国,本地人已经不愿意做博士后了?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对于有出路有选择的美国本地人来说,博士后似乎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没有吸引力的选项[1]。要知道,2021年到2022年,整个调查中科学领域的博士后总数一共才减少了516人。Doctorates)显示,美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博士毕业生中,寻求博士后岗位的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工业界。

图源:

撰文丨张天祁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的最新数据,在美国博士后这一学术界的中坚力量正在流失。一些PI表示现在博士后的招聘越来越难,科研项目不得不推迟,尽管经费在缩水,大学迫于压力仍开始考虑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近期发布的《2022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及博士后调查》( of and in and , GSS)数据,2022年秋季,美国机构雇佣的科学、工程和健康(, and ,简称SEH)领域博士后人数为62,750人,比前一年下降了约1%。

这个变化看起来不大,但美国博士后人数从2019年达到顶峰之后,已经出现连续多年的下滑。2020年至2021年间,NSF此项调查涉及的机构博士后人数一共下降了2,353人,下降幅度达到3.6%。自2019年以来,博士后人数减少了2,033人,下降幅度达到5.2%。

一旦按照国籍对博士后群体进行分类,其间的差异便显得尤为突出。从2021年到2022年,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选择做博士后的人数从29,755人下降到27,289人,下降了8.3%,这一降幅是自1980年该调查开始以来年度降幅最大的一次。与此同时,持临时签证的博士后人数却上升了5.6%,从33,573人增加到35,461人,与2020年的水平大致相同。对于有出路有选择的美国本地人来说,博士后似乎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没有吸引力的选项[1]。

的一项调查,从研究人员的角度印证了博士后流失的现实。当时他们联系了100多位美国研究人员——他们在科学协会的招聘网站上发布了博士后职位的招聘广告。有37位研究人员回复了记者,其中四分之三都表示在招聘方面遇到了挑战。“今年的情况让我很难接受:……我们的招聘信息完全没有得到回应。”其中一位写道。“申请人数比 2018到2019 年少了10倍。”另一位写道。

这些遇到招聘困难的学者涉及 STEM各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化学、环境科学、人类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一些学者表示,不仅博士后申请数量不足,申请质量同样下降了。一位学者写邮件给表示他已经做了两轮招聘,花了半年时间才招到合适的候选人,而过去他只需要用一个月的时间[2]。

博士后“出逃”最严重的领域是生物和生物医学科学。2018年至2022年间,生物和生物医学科学以及临床医学领域的博士后数量分别下降了9.0%(1,948人)和5.6%(933人)。2021年至2022年间,临床医学领域的博士后数量相对稳定,增长了0.4%,而生物和生物医学科学领域的博士后数量持续下降,下降了3.3% (660人)。

要知道,2021年到2022年,整个调查中科学领域的博士后总数一共才减少了516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博士后下降都来自生物和生物医学科学领域的,同时农业和兽医科学博士后增加了110名(6.9%)博士后在美国,在美国,本地人已经不愿意做博士后了?,自然资源和保护博士后增加了47名(5.3%)。要不是因为这些学科博士后略有增长,博士后流失的总数还会更高。

这个数据还得到了NIH调查的印证。在NSF的调查对象中,75.7%的生物和生物医学博士后以及 88.3%的临床医学博士后都有NIH的资助。最近NIH报告说,2022 财政年度与 2018 财政年度相比,其支持的博士后人数下降了 3.6%。

生物医学领域博士后的流失已经成了一个日益明显的问题。NSF去年发布的《博士学位调查》( of )显示,美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博士毕业生中,寻求博士后岗位的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工业界。

这项调查显示,从上世纪 90 年代末到 21 世纪初,美国获得生命科学博士学位的毕业生,获得学术界工作的比例都占40%到50%,去业界工作的的只有20%到30%。但到了2019年,两者所占的比例对调,去业界的比例占到40%以上。2021年,调查显示只有 26.9% 的博士生致力于学术界,而打算进入商业或者工业领域的博士生是这一数字的两倍多 (54.1%)[3]。

博士后和产业界的待遇差别实在太大。生物医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进入产业界后,起薪中位数预计在 10.5 万美元。与此相比,博士后的起薪中位数只有 5.3 万美元,待遇实在相差太多。而且生物医学行业还在蓬勃发展,2012 年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年度风险投资金额约为 50 亿美元,而到了 2021 年这一数量增长到了 380 亿美元[4]。

生物和医学领域博士后的流失已经引起了NIH的注意。NIH是美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关键的资助机构,近年来美国科学、工程和卫生领域的研究生持续稳定增长,但博士后的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倒退,因此NIH成立工作组着手寻找解决方案。

在 2023 年 2 月至 4 月期间,NIH举办了四次公众听证会,并发布了一份信息征求书邀请社会各界参与。NIH的一个咨询小组收到了近 3300 份反馈意见,其中近 70% 来自研究生和博士后,近 90% 的意见都和薪酬福利相关。

因此,在咨询小组向NIH提出的6点建议中,第一点就是增加博士后的薪酬和福利。他们建议NIH应该根据通货膨胀调整每年增加薪酬,到2024年NRSA博士后津贴至少提升为 70,000 美元。另外还有提高福利待遇以及增加职业发展支持。这些改革无疑有利于留住博士后,虽然NIH还没表态是否以及如何执行这些改革措施[5]。

美国全国博士后协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汤姆-金比斯(Tom )认为这些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改革措施抓住了(博士后)数量下降问题的根源博士后在美国,我们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得到实施[6]。”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浏览)

1。 of and in and (GSS) 2022 | NSF – 。

2., K。 (2022, June 13)。 to as calls for in 。 。

3。 of (SED) 2022 | NSF – 。

4.Wosen, J。 (2023, July 25)。 ‘The point is ’: of young life is up 。 STAT。

5。美国学术界罢工潮之后,博士后起薪涨至七万美元?《知识分子》

6., K。 (2024, March 25)。 Fewer U.S。 are , new data show。 。

美国博士后几年,美国仅15%博士后有望获得教职,但大部分人仍不愿转行

博士后是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自然》首次发起的博士后调查反映了博士后对职业前景的担忧和疑虑。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

撰文 Chris

当 Wu 思考前程时,她下定决心要留在学术界。她说:“我不想让我的技能白白浪费。”她是新加坡眼科研究院的癌症免疫学博士后。她能同时确定的第二件事是,她不想再做一轮博士后了。她目前在做第二轮短期合同的博士后,她不想再继续这种没有尽头的科研“训练”,“我有朋友做了好多轮博士后”。

Wu 面临的现状对全世界的博士后来说都不陌生:接下来要怎样?《自然》对博士后的第一次调查涵盖了来自 93 个国家的 7600 名受访者,调查包括和职业前景相关的一连串问题,职业前景也是这个阶段的研究者最主要的焦虑和不确定性来源。

作为受到良好训练和良好教育的群体,博士后在把临时职位转变为更加稳定的全职职位的道路上面临着艰难险阻。而由于新冠大流行,这个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 Monkc

虽然许多人对学术岗位的减少感到灰心,但一些人却对世界愈发依赖科研能力感到乐观。(这项调查的前几篇文章讨论了全世界博士后的概况、疫情的影响,以及博士后的生活质量,见“《自然》的博士后调查”。)

位于德国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职业发展顾问 -Graf 认为,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各个领域的博士后有理由保持乐观。她说:“他们的职业前景很可观,学术界显然竞争激烈,他们也担心自己不太了解其他部门,但其实他们是有能力胜任的。”

《自然》博士后调查:2020 年 9 月,《自然》公布了关于新冠对博士后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前途的看法的。该系列的文章探讨了全球博士后的现状。的主题是博士后的生活质量,包括精神健康,受到的歧视以及骚扰。最后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受访者对职业前景的看法,这对这个群体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议题。这项调查是和伦敦的市场研究公司 Shift 联合举办的,相关广告在 、施普林格·自然数字产品以及邮件中展示。调查语言涵盖英语、中文、西班牙语、法语和葡萄牙语。数据可在 / 查阅。

前景不明

整体而言,博士后群体对他们的未来感到忧虑。稍多于四分之一(28%)的受访者对自身前途有积极的看法,56% 的人有消极看法,其中 17% 对未来的看法“极为悲观”。和男性(53%)相比,女性(58%)受访者对职业前景的看法更为悲观。-Graf 指出,大部分在 EMBL 寻求求职服务的博士后都是女性,这说明女性正在把担忧转化为行动。

-Graf 是位于德国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职业发展顾问。她认为博士后通常不知道学术圈之外的发展机会。来源 :Kinga /EMBL

在天文学和行星科学领域,悲观情绪尤其普遍,27% 的受访者对职业前景存在极为消极的看法。在生态和演化领域,这个数字是 23%,情况也差不多。生物医学研究者在受访者中占很大的比重,他们也透露了担忧:55% 的受访者对前途存在消极看法,只有 28% 的人感到乐观。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中 11% 的受访者对前途感到“极为乐观”,这个比例是所有领域中最高的。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他们做科研的时机不太巧。四分之三的人表示,他们的前途比前几代研究者黯淡,37% 的人认为他们的前途比前辈们“差很多”(见“学术理想”)。只有 7% 的人表示他们的前途比前几代研究者要好,只有 1% 的人认为“好很多”。值得注意的是,23% 的非洲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前景比前几代研究者要好,这说明非洲大陆的乐观情绪在增长(见 , 143–145; 2019)。

许多受访者的悲观不无道理。在被要求罗列个人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时,64% 的受访者指出他们的领域缺乏科研资助,45%的人表示职位不够,40% 的人提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待在学术界的理想是他们踌躇不前的部分原因。

找不到终身教职的博士后常常要做另一轮博士后研究。正如之前报道的那样(见 , 505-508; 2020),超过 30% 的受访者已经做了两轮博士后,一些人甚至做了六轮。显然,本来被视为“训练期”的职业阶段成了许多人的长期状态。

学术理想

虽然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获得长期科研职位的希望愈发渺茫,但 63% 的受访者还是希望留在学术界。26% 的受访者不确定是否要留在学术界。男性(68%)比女性(59%)更希望追求学术道路。

是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癌症研究博士后。她表示,她总在学术界和其他地方找工作这两个选项间摇摆,“这是很艰难的抉择,很难放弃那个(学术)梦想。我喜欢指导学生,考虑宏大的问题。”但是,她不确定自己是否具有有竞争力的实验技能,而且还担心有了自己的实验室的话,她的生活是不是只剩下了科研,“如果我能有自己的实验室,我不确定会不会开心。”

耶鲁医学院的结构生物学家 对自己的前景有更清晰的展望,“我在申请教职。”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她曾在辉瑞工作过。她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大学们纷纷鼓励她申请教职。她决定先通过博士后研究增长技能和收获履历,但她从未放弃组建自己实验室的终极梦想,“我认为这是值得追求的,我想要在这个道路上更进一步。”

关于成功留在学术界的博士后数据十分稀少,部分原因在于博士后群体的定义模糊,统计不足。根据 2018 年的一项报告,美国约 15% 的博士后有希望获得助理教授职位(S. C. al. , ; 2018)。

英国的最大科研资助者英国研究与创新部的人力总监 Rory 表示,在英国长期教职僧多粥少,“英国大学有大约 4 万名博士后,但是教职却没有这么多。我们想要帮助那些拥有高度和多种技能的人才,科研和创新生态圈对这样的人求才若渴。其中一些博士后会留在学术界,但大多数人会去其他部门工作。”

耶鲁医学院结构生物学家 想要组建自己的实验室,她正在申请教职。来源: Smith

-Graf 估计,EMBL 有 30% 的博士后能获得教职,这个比例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她表示,大约 60% 的博士后把学术视为理想职业,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博士后要另寻出路。

疫情期间,大学的招聘计划停滞,这让那些想留在学术界的人的希望更加渺茫(见“想不通为什么有人想留在学术界”)。不过,疫情的影响仍不明确。2020 年 10 月的一项对学术职业的分析指出,和 2019 年同时期相比,美国可供申请的教职岗位下降了 70%(见 /)。

“想不通为什么有人想留在学术界”

《自然》对全球博士后调查的自由评论部分显示出受访者对职业前景的担忧。清晰简洁起见,以下评论经过了编辑和翻译。

• 我国研究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职业的巨大不确定性。我的合同今年年底到期,但是我不知道之后我是会失业,还是再获得一个合同,好让我在学术圈再待一年。我总是在考虑不得不放弃学术的情况。来自西班牙的物理学家。

• 我每多做一年的博士后,我对非学术圈单位的吸引力就下降一点。来自爱尔兰的化学家。

• 印度的博士后不会得到导师的支持。关于未来何去何从,他们从不会得到导师的建议。来自印度的生物医学家。

• 科研我真的爱,真的擅长,但是我希望做科研不要这么可怕,不要这么孤独。在学术界混如果没有职业前景,这真的很吓人。来自加拿大的生物医学研究者。

• 在职业前景这一点上,客观来说,想不通为什么有人想留在学术界。如果博士后这个阶层想要提高待遇,整个系统都需要变革。来自英国的生物医学研究者。

• 大学一有机会就会迅速对渴望全职教职的求职者关上大门。他们也乐于剥削那些短期合同的科研人员。在花了人生中一大段时间来获得博士教育后,你得到的却是短期的合同,没有稳定的保证。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

• 我觉得博士后被困在了这个职位里,他们没有得到拓展职业前景所需的能力。进步不仅来自努力,还在于运气,获得大发现的好运,或认识能介绍下一个工作的人的好运。来自美国的化学家。

• 博士后的职业前景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我第三轮博士后的薪水比第一轮还少美国博士后几年,美国仅15%博士后有望获得教职,但大部分人仍不愿转行,然而我的经验实际上更多了。来自加拿大的生物医学研究者。

• 如果中国研究者愿意回国的话,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巨大投资让博士后对职业前景有着积极的看法。在中国有大量的工作机会,包括博士后或教职。这让我感到安心,我对未来很乐观。来自韩国的天文学家。

• 教职数量比博士后的数量少得多,这就导致激烈的竞争。想要获得教职的话,女性博士后不敢生孩子也不敢放假。来自美国的生物医学研究者。

• 我的实验室未来两年的经费充足,对我来说很棒,我可以完成我的项目,然后找新的工作,或许留在学术界,或许去业界。两种选项我都行。我有信心在未来找到工作。来自美国的生物医学研究者。

寻求指导

在这样的不确定性之下,职业指导对许多博士后来说是有益的,但是他们并不总能获得帮助。在被问及谁提供了职业指导时,70% 的受访者表示支持来自其他博士后,67% 的人表示来自导师。 表示,对于科研来说博士后非常珍贵,因此一些导师可能不愿意出手相助,“导师想把人才留得越久越好。要让这些处于过渡期的人得到应有的发展,这需要另一方有相当的良知。”

-Graf 表示,在 EMBL,职业发展和指导是重中之重。她表示,EMBL 有两位职业辅导员,他们对该所的 500 名博士和博士后提供训练和指导。如果她遇到想要留在学术界的博士后,她会提供一些能增加成功几率的具体建议,“我尽量不直接打击他们的信心”。但是如果博士后表示他们接受其他可能,她就能提供很多建议,“我们会讨论其他选择,对其他出路他们其实知道的不多。”

-Graf 发现,许多博士后的首要动机是好奇心,这样一来其他很多职业都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比如业界,期刊编辑,政府管理等等。她说:“离开学术界的人想要寻求能满足好奇心的行业,我希望他们也能考虑上面这些工作。”

Amar 曾在加州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做过两年的病毒学博士后研究,这段经历成了他的跳板。8 月开始,他成了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的显微镜师和生化学家。PNNL 是美国政府的科研机构。和其他人不同, 从来没想待在学术界,“我留在学术界的希望不大。”

其他选择

在 PNNL 贴出职位前, 曾经在一些生物科技和制药企业申请过病毒学的职位,但是一无所获,在 PNNL 工作“与其说深思熟虑不如说是巧遇”。在国立研究所工作并不是他的长期打算,但看起来他很适合。他是少数能够接触到顶级冷冻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者,“这是你能接触到的最牛的实验仪器”。他的打算是成为该器材的“超级用户”,比如制备样品或进行数据分析。对他来说,这种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能保障前途,“我打算在这里待上一阵子。”

Brian 还在哈佛大学做医学化学博士后期间参与了本调查,他现在要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入职。来源:Brian

Brian 还在哈佛做医学化学博士后期间参与了本调查。几个月后,他收到了波士顿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入职函。现在他要在业界工作了,“这里的工作机会不错,我不想搬家。”

和许多科学家一样,他也带着组建自己实验室的梦想做博士后研究,但是渐渐的他接受了这样的想法:专注于科研,不要管教学或其他义务。他认为,博士后研究让他对未来做好了准备,“我获得了博士毕业时没有的许多技能。”

并非所有人都感到自己获得了该有的技能。在被问及自身弱点时,48% 表示缺乏计算机技能,47% 的人希望能善于使用具体的实验技能,37% 的人对缺乏统计能力感到苦恼(见“接下来怎么办?”)。

但是 -Graf 表示,如果博士后能开拓视野,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能力有用武之地,“许多博士后没有了解过科研之外的工作,他们在意的总是学术界,制药行业或生物科技公司”。她说,机会其实挺多,博士后要看淡非学术职位的缺点,多考虑那些高回报的工作。她说:“医药,生物科技或医药器材有许多销售岗,如果你和他们说这个,许多博士后连考虑都不考虑就会马上回答‘不要’。”

考虑再三后,Wu打算留在现在的地方。她说其实她从没想过组建自己的实验室,她在业界申请的工作也没有得到回音。现在她希望在目前的实验室成为专职研究者,“我的导师需要有人帮她,我要在这里待好长一段时间了。”

Wu希望其他博士后在遇到短期的困难时,能够心怀希望美国博士后几年,“不顺利的时候不要太悲观了,世界需要我们。”

原文以 for 标题发表在 2020年12月1日的《自然》的职业特写版块上

博士后在美国,关于在美国做博士后的一些信息【已发表】

问:常听人说“(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做博士后。”能否谈一下为什么做博士后,做博士后有什么意义?

答:做博士后指的是博士毕业后在科研院所从事临时性学术研究工作,美国也有少数工业界博士后职位。这里要说明一下:如果希望去工业界或者商业企业工作,那么能直接去那些单位就直接去,没有必要做博士后。不同的人做博士后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在美国的博士毕业生暂时没找到工业界工作(这也许是因为那个专业不好找工作,也可能没把心思放在找工作上或者不熟悉求职方法),只好通过做博士后过渡一下。这样,暂时留在了美国,每年还有几万美元收入。有的人尚未想好将来究竟要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工业研发,因此想先做博士后,把选择留到将来。还有的人博士毕业后留在课题组做博士后,或许是想延续博士期间的课题以多发些论文,或许习惯了大学“象牙塔”的氛围,或许是等待尚在本校读博士的爱人。也有些人梦想着进入学术界,做自己喜欢做的科研,那么做博士后是有帮助的。首先,做博士后可以涉足新的研究课题,在研究中学到新的知识、实验技能,并在新的课题组环境下锻炼与导师和同事相处、带研究生、写项目申请书的技能,为自己成为独立的科研者打下基础。其次,做博士后期间你将更加明确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并为以后独立申请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国内很多项目申请书都要求写上前期工作基础,并列出相关的发表论文。如果博士后做得出色,那么这有助于申请到科研项目。再次,做博士后是参与学术共同体活动、积累人脉、逐渐走向学术舞台的过程,这些对将来在学术界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最后,做博士后是证明自己独立科研能力的一个过程。近年来很多国内外科研院所招聘广告都表示优先考虑有博士后经历者,这是因为招聘方害怕新人入职后不能出成果,因此想招那些读博士和做博士后阶段都突出的人才。

问:在美国做博士后需要几年?签订合同后可不可以中途退出?

答:和国内相比,在美国做博士后的年限更长,且灵活机动。一般正常情况下,合同一年一签,也有根据课题经费到位情况而几个月一签的。签了合同,导师一般不能提前赶你走,除非你严重违反实验室规章制度、出了安全事故或者被警方逮捕了,但你找到了工作可以在导师同意的前提下提前离开,一般提前三个月告之,以便导师招新人。想取得些科研成果并且整理成文投稿,一般至少要做两年博士后。当然,一些导师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或者对博士后的表现不满意,就可能合同到期就赶人。导师对博士后的表现满意,又有足够科研经费,那么就能续签合同。有的科研院所规定博士后最多只能做4-5年,但是导师可以通过把博士后的职称换成研究助手、研究专家等方法规避这些限制。这些都是设立在课题组内部的职位,由导师的科研经费出钱,当导师退休或者科研经费紧张,这些职位也不保。

问:在美国做博士后可能会遇到那些问题?

答:如果夫妻在美国同一所大学读博士,一先一后地毕业,难免会两地分居,这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还有的人在家里待业带小孩,靠丈夫的工资养活全家。即使双方都在一个城市找到工作博士后在美国,关于在美国做博士后的一些信息【已发表】,幼儿园、小学放学都很早,需要错开工作时间接送小孩。有的干脆把小孩送到国内让父母带。从国内出发去美国做博士后,也会遇到类似的家庭和事业的矛盾。还有些问题涉及导师:有的导师科研思维混乱,让博士后做做这个实验,做做那个实验,最后没有一个成的;还有的博士后做出了实验,导师也不及时修改论文,压着论文不发。这真是进退两难:如果继续博士后研究,看不到希望,在课题组呆着很难受;而想撤离,在国外换课题组或者找工作都要推荐信,就怕导师写不好推荐信或者不写推荐信。博士后的职业发展也是个问题。导师总是催着要实验数据,很少关心下属的职业发展。而申请教职需要时间写申请材料,专心做实验则很难投入申请材料的准备中。有些导师以自己的学生成为教授为荣,而有些导师害怕自己的博士后出站后在美国学术界和他竞争,于是就不好好写推荐信。还有的导师希望博士后在组里多呆一会,确保顺利完成课题,而当他科研经费用完时则撒手不管。做博士后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科研成果,于是希望做博士后的时间长一些,多出些成果,但在做的过程中并不知道未来的工作在哪里:美国的研究机构很少把博士后(尤其是留学生)留下来转成固定编制的雇员,而在国内找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这种感觉很茫然。

问:能否介绍些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情况?

答:美国国家实验室不属于高等教育机构,而属于政府部门。不能招收博士生,只能招收博士后、访问学生和访问学者,不像大学那样充满青春气息。不仅从事基础科学研究,还从事针对美国政府特定需求(如能源、环保、核安全)的技术研发,并且为其他科研院所提供公共测试服务。国家实验室资金投入充足,科研硬件条件好,新建了大批研究中心,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比例高。在我做博士后所在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有各种规章制度和培训体系,注意保障安全和休息权益,不要求周末工作,博士后每年除了节假日外有额外的十多天带薪休假,拿的工资也比在大学做博士后的工资高。研究员申请到的科研经费有相当一部分要上交,并支付自己和博士后的工资,生存压力大。和大学相比,国家实验室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利益之争,等级观念更强,并且更注重团队合作。华裔研究员在美国国家实验室生存博士后在美国,不但要搞好自己的科研,而且要给美国同事创造资金、项目和论文方面的机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sanxiao/210683.html

(0)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