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读博士后,国内博士后究竟有多坑?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随着国内博士点数量的逐渐增加以及考博热的兴起,目前我国博士生在读人数和毕业人数均屡创新高。但有的导师会让博士后全天在家人所开的公司里面打工,完全不做科研相关工作。国内博士后,坑在哪儿?但与此同时,现在又有很多高校热衷于推出师资博士后的相关岗位。

撰文:momo

排版:

审核:林奇

随着国内博士点数量的逐渐增加以及考博热的兴起,目前我国博士生在读人数和毕业人数均屡创新高。然而,从目前高校教职的情况来看,大学老师“博士后化”现象越来越普遍。

图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很多博士毕业后被迫找博士后职位进行过渡。然而,很多在工作的博士后普遍反映,国内的博士后虽然表面看起来不错,但实则是大坑。

国内博后为何是“坑”呢?如何尽可能“避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意见。

图源:知乎

来自国内博后的吐槽

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A博后(985博士,中科院博后)

“我23年博士毕业后,为了进入211高校单位工作,所以选择到导师师兄的团队继续做博士后。起初谈的待遇还不错,并且可以帮助申请市级的人才称号。

然而,等到真正入职以后却变卦了。工资基本对半砍,而且福利待遇也跟不上。更可气的是工作量还翻了一倍,平常带硕士、博士的任务都压到了我一个人的头上,合作导师完全放羊不管,不是在去机场的路上就是在飞机上,全国到处飞。

图源: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我连青年基金都没有时间写,只能是晚上回去抽空写。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如果学科方向允许的情况下,还不如到大厂卷966,起码收入会高一些。”

出站要求年年变化

B博后(211博士,985博后)

“入职之前学院内部说的很明确,只要有两篇SSCI就可以申请出站。结果进站第一年,学院说现在博士后太多,要提高要求,对两篇SSCI分区做出了要求。这让很多博后最后一年准备出站的同事措手不及。

到了我的博后第二年,学院再度提高要求,声称必须有一篇SSCI一区或学院B类以上杂志才能出站。如果延期出站将会在原有的待遇基础上进行减免。

这的确非常荒唐,因为自始至终没有文件传达,全靠QQ聊天记录。同学院最长的一个博后到第五年才出站,堪比第二个博士。”

永远不要相信口头承诺

C博后(海外博士,新一线城市双非师资博后)

“23年中旬,我从加拿大答辩完之后便开始联系国内的高校。因为考虑到家庭原因,最终选择了离家近的双非。因为该校引进的海外博士人数非常少,所以当时学校也承诺会给一定的优待,以及职称晋升上的便利。

结果入职之后,学校不仅没有兑现奖励,甚至连最基本的工资发放都非常困难。申请的基金花费完之后要半年多才能报销,信用卡长期处于欠款状态。不仅如此,对于师资博后来说还需要兼顾大量的教学任务。

图源:网络

最可气的点在于,师资博后对于学院来说只是临时工,一旦价值被榨干,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和损失,就会直接被踢出局。”

导师人品大于天

D博后(211博士,211博后)

“之前总觉得博后就是一份工作,如果导师不好的话随时跑路就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博后的导师相当于一段工作经历的雇主,雇主的评价对于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但有的导师会让博士后全天在家人所开的公司里面打工,完全不做科研相关工作。甚至拉一堆和科研无关的项目,事后不闻不问,只管最后坐等收钱。

不仅如此去美国读博士后,国内博士后究竟有多坑?,还有的导师会让博士后帮助家里的孩子做项目,声称要参加科创竞赛。

所以即使是找博士后导师,也一定要擦亮双眼,否则就会成为导师家里的廉价‘家政’”。

国内博士后,坑在哪儿?

考核要求高,出站困难

随着博士后学历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会将博士后作为必备的经历和阶段,这让博士后越来越像博士学位一般不可或缺。

但与此同时,现在又有很多高校热衷于推出师资博士后的相关岗位。所以国内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博士后需要兼顾教职和博士生的双重身份,要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考核。

从完成在职教师考核的角度来看,需要在站博士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并且发表足够数量的高水平论文。

从博士生的日常工作视角来看,还要帮助组内大老板完成课题组的日常管理工作,直到达到相关要求才能出站。更有甚者会因为延迟出站而被克扣相关的福利待遇,这让很多博士后工作期间战战兢兢,精神压力较大。

图源:知乎

学校政策朝令夕改

如果说出站要求高,但是在入职之初就与学校达成协议其实也并不是大事,毕竟是个人选择。但是现在很多单位朝令夕改,不仅包括出站要求,还包括待遇和去留问题。

之前认识的一个Top2博士,选择到中科院做博后,本来去之前被告知青年基金+一篇一区即可出站。该博士本身就有几篇工作在博士期间完成并未发表,所以果断同意该要求。但是等到入职之后,研究所屡次提高要求,导致最终险些难以准时出站。

无独有偶,还有的高校在招聘之初会承诺应聘者留用机会很大,但这其实仅仅是宣传的噱头,等到入职之后才会说录用比例很低,需要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能正式录用。这种朝令夕改的模式让广大博后纷纷望而却步,却让高校和学院占尽了压榨年轻人的甜头。

图源:知乎

入职后待遇往往大打折扣

目前很多高校所给出的博士后薪资待遇非常诱人,甚至远超本校的副教授待遇。

然而,真正能够兑现这些待遇的高校少之又少。通过小科跟身边的朋友交流发现,很多高校“挂羊头卖狗肉”,明明最后只能发下来15万,但是在招聘的过程中却可以写上税前30万的薪资待遇。

还有的高校明面上说会给博士后发20多万的年薪,但实际上其中80%都是由政府人才计划所出,高校只需要付一小笔钱便可招聘到一个博士后。这让很多博士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证。

图源:某大学人事处官网

图源:知乎

杂事占据主要时间

博士后需要承担一部分导师职责,还需要帮助导师共同完成科研任务,师资博士后甚至还有学院所派发的教学任务。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博士后们的主要工作时间都是被杂活所充斥,还有的博士后不禁吐槽,“每天写表格的时间都远超看论文的时间,压根做不了科研”。事实上,这些杂活才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所以经常会听到身边的博后吐槽去美国读博士后,生活总是身心俱疲。

图源:知乎

写在最后

虽然国内的博士后大部分有坑,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良心学校和导师,按时发放工资和福利,绝不拖欠。因此,小科建议广大博士毕业生如果有进站博后的计划,一定要提前多打听,可以询问意向课题组的同学,或是询问一些已经毕业的同学院的博后,了解实际情况并且考虑清楚之后再做出相应决定。

去美国读博士后,在美国做博士后【已发表】

本文已由《科技导报》“走向职场”栏目刊登。

链接:

美国是盛产博士后的科技大国。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接着做博士后,也有些是从其他国家到美国做博士后。对于当今理科博士来说,要当上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助理教授或者被国内一流大学引进为教授、副教授,一般需要有博士后经历。本文从申请博士后、科研生活和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做些介绍。

美国的博士后是导师直接招收的。申请者可根据职业理想和专业兴趣,通过查阅论文、浏览课题组网页、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找到导师信息,然后发电子邮件询问有无空缺,并附上简历。有的导师回信说没钱,有的干脆不回信。这时不要灰心,要继续“撒网”。有时导师正好申请到新的项目,或者组里的博士后另谋高就使得导师急需找“替补队员”,那么机会就增加了。如果导师对你感兴趣,会积极回应并索要推荐信。

国内不大重视推荐信,但国外很看重。《 : in 20 a Day》一书给我们看一封推荐信的片断:“ Bryan her work on time and it . She is a lab and is with ways to test . She has some of the , which has been .”这封推荐信看似不错,但其实有气无力、锦里藏针!此外,中国人常用good来形容一个人,但是在老外眼里,good就是一般,、、、才是好!因此,申请者应认真梳理简历,多与推荐人沟通自己的业绩、优点和理想,以获得强力推荐。

如果申请人在美国,可以参加面试:做报告介绍自己的科研,参观实验室去美国读博士后,在美国做博士后【已发表】,与教授、组员代表分别面谈,并就餐。面试是双向的,既是雇主考察申请人,也是申请人考察雇主。可以向导师询问指导风格、科研课题、工作范围、文章发表和工资待遇等问题,观察实验室的设备、科研氛围和组员互动,并让组员介绍这个城市、这个组、日常工作、就业和经验教训。如看到怪异行为或听到牢骚怪话,应仔细回味。

美国有各种导师。从指导风格来说,“微观管理者”把你当作“有手的工具”,让你做这做那;“撒手不管者”坐在办公室里从事文案工作,很少去实验室;大多数导师每天到实验室晃一下,问是否有新结果,并主持小组讨论。从学术水平上来说,有的导师把“藏宝图”给博士后,结果一锄头下去就能掘到金子;有的“生产队长”不停地催交数据,却不知道要做什么后续实验才能“点石成金”;更有甚者,不懂的人指挥懂的人,掐着下属做“聪明”的点子,往往事倍功半。这些都应事先从侧面打听,以免误上“贼船”。

一旦“上船”之后,就开始倒计时了。即便你在博士生阶段发了不少文章,将来的用人单位也不知道究竟是你厉害,还是你的博导厉害,还只是运气好。因此,做博士后时还得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A PhD is Not 》一书说,要避开那些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课题,避开编软件、搭仪器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差使,而要做一些“短线课题”,得到“看得见的成果”。不要做“拼命三郎”,而要注重科研方法,合理安排时间。

在美国做博士后会遇到很多科研。比如导师让某博士后主抓一科研项目,美国学生见习去美国读博士后,结果该美国学生主动向导师邀功,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再比如你发明了一系列样品,并证明它有优异性能,隔壁实验室的人闻风而动向你索要样品和配方,然后快速做了后续实验,抢着发表。博士后不能成为“不粘锅”,而要多留心,并锻炼沟通协调能力。

国外很多中文网站充斥着负面新闻和无谓争论,切不可沉湎于此。建议可以读一些教育、科研伦理、英语、写作、管理、心理学和励志方面的书,如《 the Right Moves》、《At the Helm: A 》、《Eat That Frog !》、《The of Total 》、《The 7 of 》、《101 You Know, But Keep 》等,不但能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修养、开发潜能。外出旅游也能开阔视野。

导师往往很少关心博士后的就业,而很多博士后习惯于每天做实验、上网、吃饭、睡觉的“世外桃源”般生活。应勇于冲出“安稳区”,用心开展职业发展,比如训练自己科研写作和做报告的能力,思考将来独立后要研究什么课题,参加学术会议,看关于简历撰写和面试的书,向别人了解行业信息和求职经验,在网页和报刊杂志上寻找招聘信息,准备应聘材料,参加面试等。

在美国找工作需要合法身份。博士后持J-1签证,或者没有名额限制、可以随时申请、专门给科研院校的H-1B签证。如果跳槽到美国其他地方做博士后,或者在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找到固定工作,可以一边持新单位给你申请的J-1或H-1B签证一边申请绿卡。如果去工业界工作,则需持绿卡或者有名额限制,每年4月1日起开放申请的H-1B签证。往往一开放申请,该签证的配额就被用完了,因此很多博士后要等到拿到绿卡后才能去美国工业界。

给科技人员的绿卡主要有两种:EB-1和EB-2(NIW),分别针对有固定工作的特殊技能人才(如助理教授)和符合“国家利益豁免”标准的高学历人员(如博士后)。前者可同时递交I-140和I-485表。而后者要先递交I-140表,批准后,再等排期递交I-485表,前后花费数年。也有不少博士后没有申请绿卡,而选择“海归”。不过,现在“海归”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得要一定数量的高档次论文、优良的学术潜质并且符合学科发展需求才能被国内一流大学引进。

有的人把博士后当作崇高的职称,有的人把博士后当作英雄的称号,还有的人挖苦说“工作找不到,只好做博士后”。其实,在美国做博士后并不是一条铺满鲜花和荣誉的道路,而是一种选择、一种经历、一种现实存在。虽然每年收入几万美元,但也面临着科研、生活、家庭、签证和求职等方面的压力。如果有科研激情并以教育、科研为职业理想的话,那么在美国做博士后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sanxiao/209396.html

(0)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