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勒阿弗尔诺曼底大学,在澳门大学的法国印象派大展继续「无问西东」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一半是阳光,一半是海水——从法国印象派到澳门风景画大师原作展》

正在澳门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一半是阳光,一半是海水——从法国印象派到澳门风景画大师原作展》,其实就是之前在国内巡展的“诺曼底油画展”,上一站深圳美术馆的我也写过了。

不过这次到了澳门,展览深深地打上了李军老师的印记。李军原来是央美的教授,当年那个“无问西东”大展就是他策划的。现在他到了澳门大学任教,去年澳门大学也成立了艺术博物馆,这个诺曼底油画展算是首个引进的国际展。展览除了来自法国的展品,还加上了十件澳门本地的藏品。然后在展览章节和文字内容方面则有很多李军老师的特色,包括一再强调的“无问西东”,即东西方的相互影响。

澳门的展览是免费的,澳门大学艺术博物馆设在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里,在门口简单登记一下就能进去看了。而澳门大学并不在澳门的地理范围,而是在珠海横琴的一块飞地,但还是得从澳门坐公交经一个隧道进去。

这里补充一下澳门站新增的展品,后面会加上深圳站的内容。

乔治·史密罗夫《南湾及主教山》,1945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水彩画。乔治·史密罗夫是俄罗斯建筑师、画家,作品是他1944年到澳门躲避战乱时画的,看得出深受印象派影响。

乔治·史密罗夫《玫瑰堂》,1945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玫瑰堂是澳门的巴洛克风格教堂,现在还在,从议事亭前地走去大三巴都要经过的。

路易士·迪美《大三巴牌坊》,1945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路易士·迪美在澳门出生,是乔治·史密罗夫的学生,移居葡萄牙后曾任波尔图高等美术学院教授。

乔治·史密罗夫《月光》,1944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木板油画。玻璃反光太严重了。

谭华牧《赏景》,1950年代

谭华牧是广东台山人,曾赴日留学,回国后曾在广州、上海任教,抗战时期流寓澳门。

吕寿琨《海滨》,1957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吕寿琨是广东鹤山人,他将写意山水与西方表现主义融合,开创了新水墨风潮。

奥托·埃格劳《澳门(九)》,1963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奥托·埃格劳是德国艺术家法国勒阿弗尔诺曼底大学,1963年曾到访澳门。

谭智生《妈祖阁》,2001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谭智生是广东云浮人,1949年移居澳门。

郭士《市政厅前地》,1980年代,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郭士是广东潮安人,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校,1960年代定居澳门。

郭士《渔港风情》,1964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非常印象派的一件作品。

以下是重发深圳站的内容:

《印象新生——法国诺曼底油画写生与影像展》是深圳美术馆新馆的开馆展之一,我仔细比对了一下,展品跟2021年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有近半是一样的,不过那个展门票要上百块,而深圳这个则是免费,再次感叹深圳的“钞能力”就是好。

以下简单说说新见的展品,重复的除了几个大名家就不说了,有兴趣可以去翻旧文。

莫奈《艾特勒塔》,约1864年

莫奈喜欢在固定的“机位”画同一景观不同时间的光影效果法国勒阿弗尔诺曼底大学,在澳门大学的法国印象派大展继续「无问西东」,在这个法国海边的“象鼻山”也一样。上次北京的展览也有一件,但是打竖的构图。我觉得这件画得更好,特别是天空中的霞光和云彩,仿佛在流动,油画的这种色彩和光影效果只能在现场感受,照片容易失真,文字也难以尽述。

泰奥多尔·席里柯《泥瓦匠的马》,1822-1823年

席里柯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他33岁就不幸坠马早逝,他对复杂姿势和戏剧性光线效果的运用启发了德拉克洛瓦等其他浪漫主义画家

古斯塔夫·库尔贝《诺曼底海滩,暴风雨天》,约1871年

这件上次有。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绘画的领军人物,他惊世骇俗的《世界的起源》不是谁都能接受的。

卡米耶·柯罗《特鲁维尔附近的峭壁》,约1825年

柯罗的两件也是上次见过的。他是较早户外写生的画家,深受康斯坦布尔和透纳的影响。他属于巴比松画派,但同时又是印象派的先驱。

卡米耶·柯罗《池塘边的放牛人》,约1863年

这幅其实已经挺印象派了,是柯罗晚年作品。

欧仁·布丹《特鲁维尔图克河上的桥梁》,1881年

欧仁·布丹是莫奈的启蒙老师,他与巴比松画派来往密切,以柯罗为榜样。这件作品的油彩已经比较厚重,他和莫奈两个人之间可能互相都有影响。

欧仁·布丹《特鲁维尔的退潮,捕虾人》,1879年

诺曼底就是欧仁·布丹的家乡,所以展览中他的作品相对较多。

欧仁·布丹《特鲁维尔:涨潮时的码头》,约1888-1895年

欧仁·布丹出生于水手世家,这也是他热爱描绘海洋和港口的原因。展览中他还有两幅作品是上次有的,就不说了。

约翰·巴托尔德·容金德《河边的洗衣女》,约1862年

容金德是荷兰画家,也是莫奈的良师益友之一。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出容金德继承了荷兰风景画的传统,又有户外写生的光影效果。

夏尔·弗朗索瓦·杜比尼《风景》,年代不详

夏尔·弗朗索瓦·杜比尼是巴比松画派风景画家,也被认为是印象派的先驱之一,莫奈也受其启发,曾借他的工作船在塞纳河写生。

夏尔·弗朗索瓦·杜比尼《烈日下的维勒维尔港》,约1873年

海浪部分的颜料非常厚,杜比尼对水的研究让他成为巴比松画派中最擅长画水的画家。

保罗·于埃《诺曼底风景》,约1820年

保罗·于埃多用水彩画草稿,令画作呈现极微妙而生动的视觉效果。

保罗·于埃《特鲁维尔摆渡人的小屋》,约1851年

压抑的风景,国旗上的红是唯一的亮色。

路易·亚历山大·杜布尔《滨海维勒维尔的防波堤》,约1862年

杜布尔是翁弗勒尔人,经常描绘诺曼底美丽的海岸风景和海滨浴场的人群。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尔斯《普伊的峭壁》,1862年

卡尔斯的作品曾与莫奈、德加、毕沙罗等人的作品一起展出,有“灰色的印象派画家”之称,这件作品就很能体现他喜欢使用灰色、棕色的特点。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尔斯《信》,1877年

画的是一个在看信的男子,但脸部模糊,五官都看不清楚。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尔斯《翁弗勒尔女子肖像》,1877年

看着倒像清末的外销油画。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尔斯《纺织女》,1877年

又是模糊不清的人像,光倒是多了些。

弗兰克·迈尔斯·伯格斯《翁弗勒尔港景象》,约1881年

伯格斯是活跃在法国的美国印象派画家,作品描绘的是夜晚的港口。

阿尔伯特·勒布尔《鲁昂普雷奥卢普码头》,1880年

勒布尔是印象派画家,一生创作了近两千幅风景画。

阿尔伯特·勒布尔《鲁昂的塞纳河风光》,1886年

解说牌说河面上的是阳光的反射,我看着不太像。

提奥多·巴塞·德·朱利蒙《鲁昂大钟街》,1824年

水彩加水粉画。

让·埃蒂安·卡奈克《鲁昂港》,约1900年

罗伯特·安托万·潘松《鲁昂附近的塞纳河风光》,约1918年

潘松是后印象派风景画家,这里画的是塞纳河夜景。

阿道夫·弗利克斯·卡尔斯《翁弗勒尔的日落》,1875年

翁弗勒尔在塞纳河河口南岸。

保罗·艾利·格涅兹《翁弗勒尔的桥》,1913年

让·雅克·莱内《勒阿弗尔的圣阿德雷斯》,年代不详

勒阿弗尔则是塞纳河河口北岸城市,莫奈的《日出·印象》画的就是这里。

雅克·埃米利·布兰奇《迪耶普海滩的暴风雨天空》,1934年

欧仁·弗兰克·拉米《圣马洛,夏多布里昂之墓》,约1883年

夏多布里昂是法国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拿破仑时期曾任驻罗马使馆秘书,波旁王朝复辟后成为贵族院议员,1848年去世。

弗朗索瓦·路易·弗朗塞《河边的洗衣女》,约1850年

弗朗塞1834年迁居枫丹白露,于1836年与柯罗成为密友,受到柯罗很大影响。

阿道夫·马莱《牛群和牧女》,约1904年

维克多·斯坦尼斯拉斯·莱比纳《风景》,约1890年

远处有冒着浓烟的工厂,表现了工业化时代的乡村景观。

保罗·艾利·格涅兹《德兰格夫人肖像》,约1912年

这件有点点彩派的味道。

加斯顿·普吕尼耶《港口日落时的印象》,约1904年

除去左边的轮船,右边挺有莫奈《日出·印象》的感觉。

安德烈·汉堡《圣莱昂纳尔前的翁弗勒尔码头》,约1946-1948年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是10幅安德烈·汉堡的作品,安德烈·汉堡是法国现代海军画家,参加过法国抵抗运动,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色彩搭配层次鲜明,算是继承印象派传统的现代画家,几位印象派大师的风格都有一些。

安德烈·汉堡《正午的帆船课》,1980年

安德烈·汉堡《九月的特鲁维尔海滩》,1971年

非常夸张的大太阳。他的作品就看这三幅吧,另外展览中还有一些早期的黑白摄影作品,就不多介绍了。

●《一半是阳光,一半是海水——从法国印象派到澳门风景画大师原作展》

展期:2024年2月2日—2024年5月5日

地点:澳门大学艺术博物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nuomd/207248.html

(0)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