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他是北大的数学天才,北大数学学院“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留学生。
在美国获得了一系列成绩之后,他被聘用到了美国犹他大学当客座理论教授。在那个时候,国人纷纷高呼“才子竟在国外”。
但不久之后,他又重新接受北大邀请加盟北大数学学院,入职了教授一职。“天才数学家”回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可是在回国六年后,他再度返回了美国。
他叫许晨阳,是北大天才的数学天才,在回国的6年后却再度返美,离开时曾留下了三句话引得了社会各界深思。
那么,许晨阳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的三句话又是什么呢?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北大天才”许晨阳学成回国
2018年,一则消息涌现了出来且震惊了学术圈: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再度接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返回了美国,并且被聘请为全职教授。
在六年之前,许晨阳从美国回到了家乡,但多年后的他出尔反尔。
因此这件事情在中国的数学界和学术圈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质疑许晨阳学术和人品的声音纷纷涌现了出来:“北大培养了他,他竟然去国外教书,这简直就是白眼狼的行为”“人家许晨阳是高级人才,知道自己适合哪里,肯定是在国内受到了委屈。”
网络上一波又一波的声音都在分析许晨阳归国再赴美的这件事情,但面对众人的质疑和留恋,他毅然决然地收拾了行囊回到了美国。
也有网友胸有成竹地分析:“他肯定是在国内的学术圈受到了排挤,不然人家怎么可能放弃高薪、高位去美国呢”?“肯定是美国那边给的待遇更好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咱们都知道的道理,人家北大数学天才能不知道吗?”
正如这位网友所揣测的那样,对于许晨阳来说,美国的确是他的高处,不然他也不能留下那著名的三句话。
1981年,许晨阳出生于重庆普通人的家中,虽然家里的情况一般,但是父母很愿意在许晨阳学习这件事情上下功夫。
在许晨阳上小学的时候,父母便为他请了额外的辅导老师,让他们辅导儿子的数学。由于打的基础非常深厚,所以许晨阳进步非常快,在上初中的时候,他便展露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由于很早就接触了奥数,许晨阳在学习文化课本上知识的时候总比旁人快一大截。
1998年,已经在学校小有名气的许晨阳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全国的数学大赛,在这之前,他曾经在校内参加了数个比赛,每次都是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拿下金牌。
不得不说,许晨阳是一个十足的神童。当其他的孩子还在纠结于简单算术方程式的时候,许晨阳已经开始琢磨微积分了,因此,去四川省参加数学大赛的他信心满满。
在比赛的赛场上,全国的选手共聚一堂,大家摩拳擦掌,都不敢轻视对手。可是许晨阳年纪轻轻却云淡风轻,似乎“打败在座的各位不在话下”。
果不其然,在比赛结束之后,许晨阳斩获了大赛的金奖,成了当时赛场上年龄较小拿下奖牌的人之一。
在看到孩子在数学方面展露了较大的成绩之后,许家的父母开始为儿子的未来做打算,究竟是按部就班的高考,还是进入以特长录取的少年班,许晨阳有些犹豫。
还没等他做出决定的时候,第二年的他已经成功入选了国家数字集训队,这个队伍里全部都是全国各地头脑发达,智力灵活以及非常出色的数学天才,许晨阳在这里面则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学好数学的愿望,在集训队里,许晨阳永远是最努力的一个,他知道,凭借着自己的天赋是走不远的,因此他成了许多老师们眼中最勤奋最刻苦的学生。
也正是有了这份努力,许晨阳成绩非常突出,在加入集训队之后,他屡次在全国的数学大赛上获得奖牌,所以,他也得到了来自北大数学学院的邀请。
北大数学学院创建于1952年,它分设了数学系、力学系和概率统计系统等等。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的教师有119人,其中包含着7个中科院的院士,国家的青年学者更是有24人,如此阵容十分豪华。
如果许晨阳前去,那自然是能如鱼得水,他的潜力和天赋也能被进一步地激发出来。因此在和父母商量过后,这个天才的数学少年便进入了北大数学学院。
1999年,正值国家大力发展科技事业,许晨阳的前途必定会一片光明。在北大的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上责任有多重,因此,他在学校里刻苦努力、用功非常。
二、科研大佬的成长历程
北大、清华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里面人才济济,高级教师更是数不胜数,有了他们的栽培,许晨阳进步得很快,因此他用三年的时间就修完了本科四年的所有课程。
2002年,这个天才少年走出了北大的国门,他以光辉的成绩毕了业。只不过许晨阳并没有如其他的高材生一样到社会上找工作,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
他在学术上的追求不想仅仅局限于本科,因此他继续留在了北大学习。有这样一个天才少年的加盟,北大的研究生院也是非常欢迎,2004年,修完了所有硕士课程的许晨阳获得了硕士学位。
能进入北大就足以说明他们本身的才能,在毕业那年里,他一手拿着硕士毕业证,一手拿着硕士学位证,他的导师还为他奉上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在世纪交接之初,我国的科技还需仰赖于发达国家的带领,所以,当时有很多的清华、北大的留学生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去往外国学习。因此许晨阳也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他去了美国普斯林顿大学。
许晨阳更是遨游到了知识的海洋里,他精通英语、德文,并且擅长数学和计算,所以即使身在异国他乡,许晨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008年,许晨阳获得了博士学位,当他将这一消息告诉妈妈和导师的时候,他的亲朋好友都非常高兴,并且都希望他能够回国来发展为国家出一份力,尤其是许晨阳的导师屡次邀请他:“北大需要你,中国的学子也需要你”。
许晨阳很开心,自己所做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此刻,他本就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高材生,自然要用自己的学识来回报祖国和家乡。但是许晨阳虽然有如此学识,但他犹嫌不足,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进一步发展。
在博士毕业之后,许晨阳致电自己的导师:老师,我博士毕业之后还想再进一步,美国麻省理工有一个博士后学习的机会,我想去。
看到自己的学生如此知道努力,在北大的导师也非常高兴,“既然你想去那就去吧,千万不要忘了,你是咱们中国走出来的学生”。
因此,许晨阳再次深造,在麻省理工里,许晨阳认识了世界上的一众数学大佬。他们个个都是顶尖的世界级人才,许晨阳自觉自己追不上他们,于是便学习得更加努力。
在麻省理工的那些年,许晨阳的学习几乎是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优质的学术环境,前沿的教育理论以及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这些都让许晨阳兴奋不已。
在学习了一年之后,许晨阳学业完成,麻省理工的导师们也对他抛出了橄榄枝:“Dr .Xu,希望你留在这里”。
但是许晨阳记得父母和导师的要求,他还有家乡的学弟学妹需要帮扶,因此许晨阳微笑着说,“no,thank you”,然后坐上了回往北京的飞机。
那时候的许晨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天才了,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界的大佬,手中握有众多的资源,而且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北大的数学院自然要将他像国宝一样对待,2012年,北大数学学院为许晨阳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并且邀请他加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做教授。
作为教授,许晨阳自然要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因此,他在北大里频繁地活动着,他一面要给学生上课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一面要进行着自己的科研事业。
他在北大任教期间曾经带出了数个全国性的数学冠军,也带出了许多不少的数学优秀人才,而且他自己也获得了很大的荣誉。
当一切都顺风顺水地进行下去时,许晨阳却做出了一个决定。
三、许晨阳留美前的三句话
时间来到2018年,那时的许晨阳已经在北大待了6年之久,按理来说他应该对这片土地有十足的留恋之情,但是他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再次返回美国,并且在麻省理工学院全职担任教授一职。
当这个消息被放出来时,北大的论坛炸了锅,“什么?许老师要去美国了!他不是刚从美国回来吗?难道他在国内发展得不好吗?”
北大的学子们纷纷表示不理解,许老师是国家的尖端人才,他应该在数学领域有长足的发展,为何又要去美国呢?
要知道许晨阳在之前获得的荣誉并不少,国家给他的丰厚奖励也非常的多。2014年,他被评为了北大长江学院的特聘教授,2015年,他又获得了高等科学研究所的优秀成果奖,2016年,他再次入选了我国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奖,而且在2017年进入了庞加莱研究所,他是唯一一位进入这个研究所的中国青年科学家。
如此荣誉加身,许晨阳还是要走,因此,他的美国之行让众人议论纷纷。
在有一次记者采访的时候,有名记者问出了国人心中早就想问的问题:“既然你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接受过美式教育,为何在回国六年后执意赴美呢?”
面对着万众期待的目光,许晨阳咳嗽了一声,他侃侃而谈:“我觉得在我国,像我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拿过很多的奖项,也有很多的经历,但是这样的青年学者想要继续发展必须拿到足够的科研经费。可是现在的研究经费下放得非常困难,很多的项目无法开展,比如我就因为年纪轻、资历浅,拿到的经费非常少。”
当许晨阳说完这句话时,记者频频点头。他又继续说:“现在做科研的人很多都是想要评职称,他们忘了做科研是为了全球事业的发展,是为了科学事业的进步,利益化的科研不符合科研的本质,在这片土壤中很难孕育出来纯粹的科研精神。”
“来到这里之前,我是信心满满的,但是真正的当我进入到学术圈之后,我才发现学术造假的问题太多了,这是我无法忍受的。很多科学家终其一生研究出来的成果就那么几个,却被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抢了去,也有很多的科学家一生碌碌无为,但是手中却握有很多的c刊,这让我很难理解,或许他们是花钱买来的,但我认为这并不符合做科学的本质。”一席话说完,学术圈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的人纷纷为许晨阳叫好,有的人则恼羞成怒称——他是留美的托词。
值得一提的是,许晨阳所说的这几条确实是现在中国学术界存在的情况。
前几年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学术妲己的事情层出不穷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北大天才”许晨阳,回国6年后再次返美,3句话揭露人才流失原因,许晨阳作为学术圈中的人自然对其了解甚多,或许正是因为知道其中的问题无力改变,所以许晨阳去寻找了适合他的土壤。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做科研是为了全世界的人民。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他难道不能够适应下国内这样的生活环境,苦心孤诣地做出科研成果吗?
或许这是一个伪命题,也或许是一个悖论。
许晨阳的留美说明了一件事情:我国的学术圈的确需要整顿,如果再不出台措施,去伪存真,恐怕这会影响那些真正有报国之心的学术圈大佬,也会寒了那些学子们的心。
如今许晨阳已经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去追求他的真理,而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仍在以“他是个白眼狼”为理由指责他。
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许晨阳的去留是他个人所做的决定,旁人无权置喙,但值得深思的是,他那三句话留下了真正含义,论资排辈、学术造假、科研经费少的确是科研界存在的问题,如何革除弊病,让学术圈焕发新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哈佛最年轻华人正教授:美国再不好,我也不回国! 他是个什么人?
“祖国确实培养了我,但是现在无论美国有多混乱,我还是没有回中国的打算,我更喜欢国外的科研环境。”
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华裔教授尹希面对媒体采访时,坦然地说出了这句话。
少年成名,23岁获得哈佛博士学位,31岁成为哈佛大学物理系正教授,打破哈佛历史上华人最年轻教授记录,各种奖项更是拿到手软。
有这样闪光的简历,尹希绝对是我国最顶尖的人才。
那他为何选择离开祖国,加入美国国籍,还决心“再不回国”呢?
少年天才,31岁成哈佛最年轻正教授
1983年12月,尹希出生于河北保定。尹希自幼他便展现出了超高的智商,再加上父母都是地质大学高材生,很懂得尊重、引导儿子的教育问题,让他有着十分优秀的成长空间。
父母允许尹希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允许他劳逸结合。尹希小学就会举一反三,就连读的书籍都是父母的《微积分》、《量子力学》等有关书籍。
图源知乎
天赋加上合理的规划,在9岁半时,尹希便进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实验班。尹希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学科上,他总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
而在12岁时,他更是再创纪录,以572分的高分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成为了中科大最小的学生。
五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学习,也让他在物理学、数学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将来的学术研究之路埋下了伏笔。
图源知乎
在毕业前夕,他申请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
而他优异的成绩,超高的天赋,以及年龄上的优势,都让他受到了这些大学的青睐。
哈佛大学减免了尹希所有的学费,还承诺给他两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物理博士学位。
除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同样也向他发出了学习深造的邀请。
最终,他选择了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物理系博士。
从中国最好的平台到世界最好的平台,尹希充分利用起哈佛大学优质的教授资源,超广的思维视角,他在弦理论、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等科学前沿领域颇有建树。
为了能够留下这样一位天才的物理科学家,多名校内的知名物理学教授联名向学校施压,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不仅破例允许他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更是在短短的2年后便将尹希聘任为物理系的助理教授。
2015年,31岁的尹希晋升为正教授,这也是哈佛大学中华人最年轻教授的记录。
尹希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成就,无疑是天赋与努力的结果。
加入美国国籍,“不会回中国”
当一些媒体询问他是否会回国发展时,他给出的答复却是“暂时不会考虑回国”。
尹希在美国的十几年间,不仅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还娶了一位美国太太,生了可爱的宝宝。
他拒绝回国的原因却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国内的科研环境无法与国外相提并论,在哈佛有着顶尖的物理学家,更能够互相交流”。
学术环境决定了一名科学家的去向
无论外界如何纷纷扰扰,尹希始终坚持一个态度,没有回国的打算。他只希望能在自己所处的物理研究领域有所突破。
他之所以选择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科研条件更适合他。哪里有好的环境,他就在哪里扎根。至于名利金钱其它,都不重要。
在他眼里,科学的理想已经超越了国界。
许晨阳临走时,指出了中国学术界的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学术界造假过于严重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哈佛最年轻华人正教授:美国再不好,我也不回国! 他是个什么人?,如论文造假,学术造假现象太多。
第二,国内学风过于浮躁,人们过于急功近利、追求功名。
第三,论资排辈的观念难以改变,青年科学家的研究经费得不到保障,对于年轻人的扶持力度不够,很多时候只看年龄不看水平。
这番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哗然一片,而学术界内许多人也发出深思:许晨阳这样的决定,实则反映出国内学术界的现状。
许晨阳返美的理由之一,是国内学术界对于基础学科不够重视。
至于与他并称“北大数学院四大天王”的恽之玮、张伟和朱歆文亦是如此选择,纷纷留在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高校任职。
留学生:不想卷生卷死地活着
近年来,我国人才外流的现象日益突出。
美国政策智库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发布了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提到,影响国际生毕业后去向的,主要有三大因素:工作机会、移民规则以及个人和文化因素。
当移民限制较少,在本国工作前景不理想,与本国社会纽带联系较弱时,毕业生更有可能选择留在美国。
有利益相关的网友分享说,中国给人才精英的待遇还无法与西方相比;
同时中国对顶尖人才的排斥也非常突出:体制内收入低,体制外则要面临35岁“被退休”的困境。
对于为什么近两万清华毕业生留在硅谷,知乎网友这样总结:
国内给不了硅谷能给的薪水,降不了房价,“996”工作制泛滥成灾,上升渠道不合理,对员工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做得也极其欠缺。
还有更多的知友表示,自己说到底只是一个普通人,留在美国,只想好好地生活,而不是卷生卷死地生存。
最后,毕业后留下≠永久留美。
许多刚刚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出于工作机会、经济状况,以及继续学习深造的想法,会选择毕业之后暂时留在国外,等做出一定的学术成果,累积了一定的资产,再寻求合适的机会回国。
另一方面,在承认国内大学与国外顶级大学的差距的同时,也更重视这些科学家强调的“科研环境”。
打破国内科研环境的桎梏,留住人才是新的挑战。
我们无法过多批判尹希们的选择。
毕竟,每个学者的学术研究黄金时间,不过一二十年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选择更适宜成长的环境,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是无可非议的。
许晨阳曾说,“数学是基础理论的学科,你做出任何东西都是对人类知识的进步。不管我走到哪里,我做出来的工作,别人都会认定是一个中国数学家做出来的工作。”
当然,尹希也并未彻底堵死自己的回国之路。
他也曾表示:如果要回国,也会带一个祖国的物理学家回国。
END
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待遇,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在山一大科技创新“特区”,PI们能
03:19
张书平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看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创中心面向全球招募人才的启事后,他第一时间回国来到这里,成为了一名PI(课题组长)。
这里吸引他的不仅是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待遇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待遇,更是PI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PI拥有独立的实验室,根据校(院)学科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的科研兴趣开展工作,有明确的科研任务和目标,独立申请科研项目,独立管理研究团队,赋予最大自主权,最大限度调动激发科研活力。可以说,科创中心是山一大科技创新的“特区”,是体制改革的“创新试验田”。
同时,科创中心引入PI管理“非升即走”的考核机制,突出目标导向,以形成良性科研竞争,打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创新性提出引育结合的新模式,现有科研人员转换身份之后进入科创中心,享有和引进人才同样待遇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待遇,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在山一大科技创新“特区”,PI们能,很好解决了不同体制和新旧人才政策的衔接问题。
目前,科创中心I期即将投入使用,占地1万平方米。提供40多个满足不同需求科研团队使用的标准实验室及相关配套设施;初步建成拥有价值近亿元,50多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平台。目前已经有20多位领军、拔尖人才签约入驻。科创中心II期项目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具备为150个PI科研团队提供实验空间的能力,预计2021年完工并交付使用。
策划:兰传斌 王桂利
记者:鞠杰 梁开文 刘芝杰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masheng/21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