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坤
高工16级本科生,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朋辈讲师。
曾获国家奖学金、人民特等奖学金、中天钢铁奖学金、优秀三好学生等。
录取:
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杜克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含奖学金)、密歇根大学(含奖学金)、伊利诺伊香槟大学、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等等
待定:
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
昨天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录取难度,留学申请 | 答疑解惑篇(下),我们推出了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李学长是如何处理留学申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
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01
1.有什么渠道可以获取留学方面的消息?
多找一些DIY或半DIY过来的前辈,平时多留意“寄托天下”论坛、一亩三分地、申请方(这三者都可以下载APP)的讯息。如果没有很多前辈作为消息来源时,可以学一下以前的我,多去找几个中介机构的老师聊聊申请,听听他们的说法,是否签约以后再说。这个“伎俩”能够帮助你对美国留学情况以及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很粗略的参考范围,同时由于货比三家、降低被无良机构忽悠的概率。
2.自己是先有心仪学校后再去申请、还是先提升成绩后选学校?
我是先提升成绩后选学校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我大一上学期的绩点(< 3.4)不太理想,不是从高考强省出来的我在大学起跑阶段本来就不如别人,所以当时的心态也比较自卑,属于哪个学校要我就去哪个(包括保研的学校);后来大二开始慢慢摸到了学习的门道和节奏,经过三年努力才终于把major GPA拉到3.9,这时候我开始觉得有希望冲击好学校,于是针对一些我特别想去的学校进行了信息搜集和调研。
选学校切忌以排名作为唯一指标,而是应当从学习氛围、地理位置、研究水平、选课自由度、就业环境、专业认可度等多个维度综合考虑,因此放弃名校、去一个排名和名气更低的学校在很多时候反而是个更加明智的选择。具体的还请各位有留学想法的大一、大二的同学可以提前上学校的官网查找信息了解一下。
另外,关于“水项目”的判别,拿录取率或录取人数说事的方法是极其不科学的。首先,“水项目”是相对的,对于有更好的offer的大佬来说某些项目的平台并不能满足其野心、从而将其定义为“水”,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这个平台足够你去发展了,因此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影响你的学校质量的判断,这个项目到底好不好,只有咨询了在那个项目读过的学生才能知道(俗称“毕业生反馈”)。那种听起来名字很好,但让你学不到什么东西、无法带给你除了学校牌子以外的任何好处的项目,才是真正的水项目。
3.语言成绩一般考多少分合适呀?
学校官网的部分会给出具体要求。语言成绩一般过线就行,但托福110+,GRE 330+将会成为你申请中的亮点。在这个申请者水平年年水涨船高的大环境下,个人认为托福100+/雅思6.5+、GRE 320+左右的成绩是必要的,否则不太容易适应美国大学的全英文教学环境;对于想申请美国top5的同学,应尽可能取得托福105+ /雅思7+,GRE 325+的成绩,这可保证自己的语言成绩不会成为申请短板。当然,如果你的文书很出众而又独特、能拿到的业界大牛的推荐信、手头已有数篇一作或二作的SCI文章/会议论文时,那低一点的语言成绩可能并不会有很大影响。
另外,博士项目和硕士项目的对申请者的审核所侧重的部分是不一样的。硕士项目的审核偏向于看重你的语言成绩和GPA(简称“三维成绩”),建议申请硕士的同学把语言成绩考到比门槛要求超出至少5分的成绩;博士项目的审核偏重于你的科研经历、文章发表情况和推荐信质量,GPA相对不那么高要求,语言成绩更是达到门槛即可。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在于:硕士项目时间较短,因此学校希望录取者能够在无语言障碍地高质量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博士项目时间较长,因此学校希望录取者具有可观的学术潜力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去产出高质量成果。
4.绩点(GPA)多少合适呀?
这和语言成绩不同的是,学校官网部分对绩点的要求往往是都比较低,完全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因为那是针对美国本科学生设定的。
一般来说,美国对GPA的判断是以4.0作为满绩的。中国大陆学生申请美国top50高校的GPA的档次分为3.9+,3.7+,3.5+这三个大档,top30高校里面又基本分为3.9+,3.8+,3.7+,3.7以下这4个小档。一般来说,3.7+的GPA不会成为你申请top30的短板,3.8+的GPA会是申请中的优势和亮点,3.9+的GPA可出门左转申请斯坦福和耶鲁(巨佬你好),4.0的GPA可出门右转申请MIT(大神你好)。
按照我科在中国高校的档次、往年我校材料大类专业的录取情况来看,往届申请者条件大致如下(学校合作项目与预科班不在讨论范围):
(1)被录入top 30的, GPA > 3.6,Major GPA > 3.7;
(2)被录入top 15的, GPA > 3.7,Major GPA > 3.8;
如果你三年下来的 GPA低于3.6的话,申请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了,不能保证是否能申请上top30的学校。出国用到的成绩单会将每一门课的成绩(包括所有选修课)一并算入GPA的计算中,因此请务必认真对待大一到大三所有课程的学习与考试,选修课一定不要轻视。
另外,不要为了刷高绩点而选一堆和专业一点都沾不上边的水课,招生官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被他发现你的成绩单包含一堆水课,可能就会认为你在混学分,因而把你的录取优先级排得很靠后,甚至干脆不录取你(尤其是想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的同学,请务必要注意课程匹配度这个问题,日后尽量少选与专业无关的选修课)。
5.社团活动、志愿者经历、保研加分的竞赛对理工科申请作用帮助大嘛?
以上三者在理工科申请中的直接作用很小,因为理工科申请看重的是你的绩点、语言成绩、科研项目经历,那些竞赛获奖在申请中能起到的直接作用比不上一个发明专利、一篇期刊文章/会议论文等成果。如果参加过国际知名的竞技比赛,则可以成为你的加分亮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赛获奖率太高了,因此除非是获得0奖和F奖,或者申请金融、数学、数据分析等专业以外,美赛对于大部分项目的申请作用很有限)。
总的来说,申请留学的同学如果对保研已经无所谓的话,尽量多进实验室或课题组做项目、发论文、申专利(我当初参加的竞赛且周期比较长,以至于自己来不及在申请季前打磨出一篇SCI二区起步的一作论文,成为申请博士项目时的一个大短板,相关录取到现在都是待定状态)
6.如何定位自己的选校范围与实力?
一般是参考往届被录取的学长学姐的背景实力来判断,但也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的中介所得到的信息来间接判断(但注意别被说着说着就马上签约了,大脑一定要清晰)。根据我与多家中介接触的经验,自己能申请上的学校的档次平均会比传统大中介所给出的排名高上10名左右,因为大部分中介的前提是保证你“有学上”,而“有好学上”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因此在定位上偏向于保守和稳妥。
学校档次划分上,依然把学校分成“冲、稳、保”这3个档次,但大家心里要明白的是,留学申请其实不存在0%和100%的成功率这一说:即使这所学校是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你也可能会惊讶地收到它的录取通知书;即使这所学校在你眼里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你也可能会很郁闷地收到它家的拒信。这种玄学情况在博士项目的申请中尤为常见,被藤校录取却又被综合排名50开外的大学拒绝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我建议大家能尽量多申不同的学校和项目,不要过于在乎申请费的数额。你会发现,这笔钱比起你日后留学的开销真的不值一提,反而由于选校数目过少而带来的选择权上的限制,会让你没机会享受“甜蜜的烦恼”甚至懊恼。
同样一个学校,不同项目的竞争激烈程度是不一样的。就拿申请博士项目为例,冷门专业比如环境工程、食品科学等,即使你没有文章产出,也照样能够录取到顶级学校;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CS)等,一般要求你本科有一作的会议论文发表。据说卡耐基梅隆CS博士项目的申请者中,有人已经达到可以直接申请教职的条件了。
此外,申请博士比申请硕士的难度要大很多,因此选校上要适当降低自己的预期。国外博士是由教授本人出钱,发的钱能免掉博士期间几乎所有的的学费和生活费(也就是“全奖”),因此每个教授都想聘用最适合、最优秀的候选人,对申请者的条件要求非常苛刻;硕士项目和国内研究生情况类似,自费为主,一小部分学校会在录取信中附加一笔小数额的奖学金,但大部分只能通过进课题组实验室做科研或在学校做助教才能领取一定金额的补助。
即使都是申请硕士,不同项目之间录取难度也不太一样,比如 of (MS)和 of (Meng),两者虽然都是硕士项目,但是前者相当于国内的学硕,比较适合接着继续读博;后者类似于国内的专硕,适合毕业出来找工作。所以一般来讲,MS的申请难度要大于Meng。
申请博士项目的同学建议看重课题组和老板,将 “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两个这比重靠后放。有很多优秀的课题组并不在名校里,因此在美国,放弃藤校的课题组而去一个综排较低的课题组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7.推荐人该如何选择呢?
推荐信数目上;一般需要提交3封推荐信,组合是“1封校内+2封校外(含国外)”或“1封校外+2封校内”是最常见的组合。
推荐信内容组合上,既要有科研/项目导师推荐信,也要有课程推荐信。但即使这样,我还是建议同学准备4-5个推荐人,尤其是当你的推荐人名单里有校外老师或国外教授时,很有可能出现“交了一半学校后就不想再交”的情况!
推荐人最好是专业领域内的大牛或专家,而非行政职位高的人(老外其实不怎么关心官位的高低);还可以试着寻找与意向申请院校有联系的老师,比如该老师与该院校的某课题组有合作关系,或者曾经在该课题组读过博士、做过博士后工作等。一般来说,理工科申请中推荐信的质量排序一般是这样:
(1)科研/项目导师推荐信 > 工作实习推荐信 > 课程老师推荐信;
(2)美国高校的推荐信 > 非美国的境外高校的推荐信 > 清北、中科院、港校的推荐信 > 校内推荐信;
(3)业界大牛强推 > 非大牛教授强推 = 业界大牛弱推 > 非大牛教授弱推;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同学想方设法傍大腿,因为这种做法风险比较大。大牛会十分在意自己的声誉,推荐信是不会轻易写的。要想打动大牛,你不仅要有强大的能力和独特的品质去给所在领域的大牛留下良好的初步印象,还要在他们课题组做东西期间产出一定的成果(比如贡献了一篇论文、改进设备等),才有可能获得他们的青睐。否则,大牛就会在推荐信中把你写得平淡无奇甚至有很显眼的缺点,对你的申请反而不利了。
非大陆高校的老师,比如香港学校或者国外的大学,是不会给你看他给你的推荐信内容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录取难度,因此一定要了解你的推荐人会给什么程度的推荐信,即会给强推还是弱推(这里再次感谢清华老师为了让我去斯坦福而给我强推,虽然还是没去成)。
8.DIY过程容易出现什么失误?
我个人觉得容易犯的失误有:错过截止日期、文书材料交混、寄送语言成绩不及时、推荐信提交过晚等。出现第2、3条情况时可以向小秘发邮件说明情况,沟通好后一般会给你一定期限的宽限;推荐信一般只要在截止日期后的2周内补交上,问题也不大。最需要小心的是错过提交网申的截止日期,要时常检查选校列表的DDL。我当时做完表格后看得不勤快,结果一不小心错过了12月1号麻省理工学院的申请截止日期,挺令人郁闷的。
9.联系暑研的途径有哪些?
最方便的是走我科国际处的项目,但如果你想去更好的学校做暑研,只能自己去发邮件单独联系教授,或者到你感兴趣的学校的官网里面查找是否开设 或者 这类官方项目。哈佛、麻省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这3所每年都会提供官方的暑期研究项目,但长年被清北本科生与其他部分C9院校“垄断”了,除非你的背景很突出(比如有文章发表、英语和绩点很好等),否则申请的成功率真的非常低。
大部分国内学校的同学还是发邮件单独联系各国外教授来找到暑研的,一般在大三上学期11月就要开始发送邮件和教授联系了(以下简称“套磁”)。我去年3月份才开始联系,时间已经非常晚了,坑位基本被占完了,因此发了300来封邮件给美国、新加坡、香港的教授后只得到10封回复的邮件,只有2个课题组愿意接受我去自费做暑研,最后依然因为签证问题而选择去香港做暑研,并很幸运地找到了港科大的官方暑研项目:
如果是在国内做暑研就方便多了,基本上发邮件给老师就行。我们学校既然身处帝都,毗邻清华、北大、中科院,就应该利用这天然的地理优势,想办法约到和这些学校的老师面谈的机会,也许过程中觉得你条件不错、鼓励你来读他的研究生呢。这里给大家提供西湖大学的官方暑期研究项目:
有用的信息链接
02
传统大中介(部分)评估或“打黑”:
联系国外暑研或博士导师的套磁邮件写作心得贴:
检查和完善文书语言的网站:
文书和CV写作指导:
可接受截止日期后更新的学校(以学校官网为准,仅供参考):
GRE学习方法:
选校指南(以学校官网为准,仅供参考):
提取码:51y0
名校奖学金申请书写作指南:
提取码:346j
▼●▼●▼●▼●▼●▼
希望这篇干货满满的《答疑解惑篇》
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也希望大家都能申请到心仪offer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谨以共勉
学习有困难
欢迎来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
我们在图书馆301,学活230
咨询电话: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masheng/20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