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GMAT、GRE,可以申请商科专业吗?相信许多小伙伴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今天华小夏就来给大家推荐个不需要GMAT、GRE的商科专业,最重要的是——这是双学位硕士项目哦!
铛铛铛~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与英国肯特大学商学院合办课程:金融数学理学硕士专业(MF)MSc in !
图源:网络
金融数学理学硕士
MSc in
▶ 专业介绍:
金融数学理学硕士(MF)是以数学方法为工具从而解决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的新兴学科。分析师需要运用金融、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管理及经济理论等相关工具处理各类问题。此专业主要学习内容包括:风险管理、金融管理、固定收益市场、金融衍生品等。
该专业为未来商业和金融专业人才所需的金融数学、金融法则以及各项技能提高坚实全面的基础训练英国肯特大学硕士,不限背景、不要“双G” 的金融类专业来啦!英国+香港双学位!,通过系统性框架去培养学员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感知力、灵敏度。
▶ 学习模式:
专业学制为1.5年。每年九月入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将在英国肯特大学学习金融市场方面的商学课程英国肯特大学硕士,第三学期将在香港浸会大学学习金融数学的专业知识。
▶ 颁授学位:
顺利完成课程后的学生将会得到两个硕士学位:
图源:网络
▶ 课程设置: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风险管理、金融管理、固定收益市场、金融衍生品等。
✔ 第一学期:衍生市场、数量方法、金融基础、风险管理
✔ 第二学期:固定收益市场、金融数据模拟、投资与投资组合管理、金融工程的法律规制与道德
✔ 第三学期:概率论与随机过程课题、计算金融学、时间序列分析、数学金融、衍生工具2
图源:网络
▶ 奖学金设置:
有两次可以获得奖学金的机会☟
图源:网络
▶ 就业前景:
1)Risk :主要负责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比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并通过使用交易金融工具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损失风险。主要岗位包括风险分析师、风险助理、信用分析师、风险建模师等,就业比较广泛,商行/投行/基金/金融等都有这个岗位。
2)Quant:大部分金工/金数毕业生都会去的岗位,但要求会比较高,主要是用统计/定量方法预测市场,用编程工具制定策略,需要掌握编程语言+统计分析工具。
3)Asset :负责个人资金管理,根据特定的既定目标或投资风格通过股票、债券和/或现金等价物进行管理,相关岗位包括投资组合经理、合规官、合规分析师、股票分析师等。
4)/ :分析市场数据、财务报表和宏观经济指标等信息,利用量化模型、统计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等工具,评估资产价值和风险,制定交易策略和投资决策。
图源:网络
▶ 申请要求:
图源:网络
以上就是今天华小夏为同学们整理的香港浸会大学与英国肯特大学合作项目 金融数学理学硕士MSc in 双学位专业的介绍啦~马上开申,你准备好了吗?
英国肯特大学有哪些专业,肯特大学的专业都有哪些? 入学条件是什么?
肯特大学创建于1965年,坐落于英格兰的东南部,是一所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科大大学和欧洲大陆的100多所学校紧密合作,在这里求学的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校区环境和人文环境。学子就读不同的专业,毕业之后往往要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一般家庭的学生一定要谨慎的选择相关专业。肯特大学的专业都有哪些?一起来看一下下文的回答。
肯特大学的专业都有哪些
肯特法学院
· 法学(刑法) – LLM, PDip
· 法学(人权法)- LLM、PDip
· 法学(知识产权法)-LLM、PDip
· 法学(国际环境法与政策)- LLM、PDip
· 法学(国际刑事司法)- LLM、PDip
· 法学(国际法与国际关系)-LLM, PDip
· 法律(国际商法)- LLM、PDip
· 法学(国际法)- LLM、PDip
· 法学(法律与健康)——LLM、PDip
肯特大学的专业之肯特商学院
· 项目管理 -MSc(需相关背景)
· 项目管理+一年行业实习-MSc
肯特建筑与规划学院
· -ARB Part3 – PDip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国际冲突分析 – PDip, MA
· 国际关系- PDip, MA
·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 PDip, MA
· 安全与恐怖主义 – PDip, MA
医疗护理与健康学院
· 医疗保健(高级牙科临床实践)-MSc
· 儿童护理- PCert, PDip, MA
巴黎艺术与文化学院
· 创意写作- MA (无特殊背景要求, a of )
艺术史与哲学- MA (无特殊背景要求)
· 电影学- MA
肯特大学的要求
学术入学要求:
2:1的专业:要求本科均分至少70(如果是211/985/双一流大学)或至少75(如果非211/985/双一流大学)
2:2的专业:要求本科均分至少65(如果是211/985/双一流大学)或至少70(如果非211/985/双一流大学)
语言要求:
大部分课程需要雅思总分6.5,并且阅读和写作不低于6.0, 听力和口语不低于5.5
同时我们也接受其他国际认可的英语成绩直读,包括但不限于:
线下语言考试:
PTE (直读要求总分62,每项不低于60)
TOEFL iBT (总分90, 并且至少阅读22; 写作21; 听力17; 口语20)
CAE/CPE(总分176,阅读和写作不低于169,听力和口语不低于162)
线上语言考试:
TOEFL iBT Home (总分90, 并且至少阅读22; 写作21; 听力17; 口语20)
NUCK Test (总分6.5,并且阅读和写作不低于6.0;听力和口语不低于5.5)
ESOL or SELT (B2 High Pass,单项不低于33)
Test (总分7,并且阅读和写作 不低于6;听力与口语不低于5)
IDP第84届世界名校招生咨询会
2023年10月20日-2023年11月23日
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北京、重庆、杭州、武汉、成都 9城
英、美、澳、加、新、爱 6国
获得个人留学方案指导/掌握24年名校招生一手信息/先人一步牵手Dream
说好了,2023,就在您的城市,IDP秋展与您不见不散!入场券预约通道>>
通过阅读上文,现在大家应该对肯特大学的专业有基本的了解了吧。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英国肯特大学有哪些专业,肯特大学的专业都有哪些? 入学条件是什么?,决定去国外的学校深造。出国留学的确能够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高学历。不管是留在当地还是回国就业英国肯特大学有哪些专业,对自己的帮助特别大。而要想在第1次申请的时候顺利拿到offer,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学校以及专业,建议学生最好请IDP留学,IDP留学有多年的一线服务经历,可以帮助每个来咨询的学子量身打造留学计划。
英国肯特大学本科,碳中和国际研究中心
碳中和国际研究中心由首席科学家闫勇院士牵头,汇聚了一支包括院士、长江、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在内的科研人才队伍。团队在碳中和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实力,已经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重点研究“光伏与储能技术”、“排放治理与环境气候”、“碳测量与计量”、“碳政策与管理”四个方向,每个方向由一个学术带头人负责。
光伏与储能技术研究方向
孙艳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学院。长期从事有机光伏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纤维网络调控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相分离的新策略。这一策略目前被普遍应用于高效率有机光伏器件的制备中。在Nat. , Nat. Mater., Nat..,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等杂志上发表 SCI 论文 180 余篇,论文被 , 等杂志他引 20000余次,多篇论文引用超过 1000次。2013 年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2018 年度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2023年连续5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1-2023年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17 年和 2018 年分别受邀作为客座编辑在传统高分子杂志 . Rapid Comm. 和国内新能源杂志 J. Chem. 上组织“未来青年科学家”和“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专刊。担任 Adv. . Syst., . Chem. Phy., Adv. ., 等杂志的编委。
张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副教授。现任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副秘书长英国肯特大学本科,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Nano 》副主编,《Cell 》顾问编委,《》、《》和《 》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of 》和《》青年编委。致力于无机新能源材料研究,重点开展了新型高容量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锂-空气电池电催化剂和柔性锂-空气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功能导向设计、可控构筑和构效关系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并实现了构建缓冲空间策略,有效抑制了电极材料体积膨胀所带来的电子导电网络的衰变,提升了锂/钠离子电池电极的循环寿命;基于催化剂位点活性与电极导电性的协同调控,提升了锂-空气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锂钠-空气电池及柔性锂-空气电池。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Chem、Nat.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dv. Mater.、Chem、Chem. Soc. Rev.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入选2021、2022、2023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8)、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4/6)等奖励。
刘大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导,入选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主持科技部863计划专项经费一项,长期致力于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围绕多级次微纳结构可控制备、表面和界面结构的精准控制,催化剂应用的变革性性能等瓶颈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在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锂/钠离子电池等体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多项具有原创性科学成果,以第一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Mater.、Adv. Funct.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应邀为多个期刊撰写综述性文章,如、Nano 、等。
排放治理与环境气候研究方向
陈龙飞,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硕士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和清华大学车辆工程双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系。担任国际民航组织排放标准委员会SAE E31工作组成员和欧盟车辆排放PMP工作组成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流动编制项目主任,参与下一代国际航空与机动车颗粒排放法规制定;任中国内燃机学会航空内燃机分会秘书长和《内燃机工程》特邀编委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污染物检测、微纳多相流测试与表征、航空环境与气候等。面向高温污染源PM2.5数目浓度精确检测国际难题,摒弃对高温样气先冷却再检测的传统路径,提出采用“变温度效应”的非理想溶液包裹纳米颗粒,实现高温原位测量纳米颗粒数目的新思路,研制出国际首台宽温PM2.5数目浓度检测仪,将纳米颗粒数目检测从常温拓展到高温,推动高温颗粒多相流理论发展。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研制的颗粒检测样机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风汽车公司等单位成功示范应用。荣获中法团队合作创新研发奖,中国内燃机学会史绍熙人才奖,中国内燃机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奖一等奖。
开设的留学生课程获评“北航来华留学英语授课精品课程A类”,荣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建设突出贡献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北航凡舟教育奖励基金”。牵头申报并获批中英、中法两项国家基金委全额资助的“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主持教改项目“《航空发动机原理2》双语教学模式探索”,参编全英文著作 。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牵头获批北航理工交叉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航空-环境”领域交叉人才。培养多名博士生前往麻省理工、牛津、剑桥、南洋理工等海外顶尖院校深造,培养毕业生投身国防院所的比例达60%以上。
徐征,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副教授。本硕博毕业于北航,于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英国肯特大学本科,碳中和国际研究中心,入选中国内燃机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航空动力、航空排放与适航、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应用技术与环境影响等,长期从事新能源航空动力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研制,近5年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自然重点项目民航联合研究基金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获得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大赛银奖、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大赛优胜奖、中国内燃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奖一等奖、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等,担任中国内燃机学会航空分会副秘书长、高原分会委员,SCI期刊《》、《》特邀编委等。
朱美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SCI期刊《》客座编辑、《推进技术》青年编委、中国内燃机学会航空内燃机分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高原内燃机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排放与环境气候、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建模与仿真技术、多变量鲁棒控制方法、航空发动机排放检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军科委项目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探索项目、北航博士卓越学术基金各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两机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委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 18篇,EI 17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航空领域权威期刊4篇)、EI论文8篇;出版“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第3作者);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受理发明专利17项;参与制定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首个国家标准(第5起草人);荣获中国内燃机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5完成人)、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奖一等奖(第4完成人)、ASME Gas and the ASME IGTI &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设立,全球每年奖励20名)、第六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第1完成人)、全国博士后揭榜领题优秀方案评选银奖(第5完成人)、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大赛优胜奖(第5完成人)等。
潘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副研究员,硕导。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主要开展零低碳燃料、先进发动机燃烧、绿色航空、大气扩散等方面研究,负责并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入选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在 and Flam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ASME ICEF等国内外重要会议发表20多篇论文,曾获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IPS等奖项。担任中国内燃机学会航空内燃机分会委员、国际燃烧学会会员等,并长期担任、Fuel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
钟生辉,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副研究员,本博均毕业于天津大学,隆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燃烧和多相流过程的基础试验与高保真数值模拟,特别是通过AI for 的方法探究能源转换利用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已在Proc. . Inst., . Flame, Int. J. Heat Mass .和Phys. 等燃烧和流体等领域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或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和JKW专项等。担任中国内燃机学会航空内燃机分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结冰与防除冰分会青年委员,国际燃烧学会会员。
常刘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副教授。202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22年至2024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航空排放纳米颗粒物检测技术、低碳航空动力、航空碳烟产生机制与控制方法、微液滴动力学等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JKW、中航工业等课题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等7项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 & 、 IEEE 、Fuel等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已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8项。出版英文专著(& Group)1部,以前4完成人编制国家标准2项和团体标准1项,获得了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一等奖(排名7/15)、中国内燃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4/15)等奖励。担任中国颗粒学会第四届青年理事,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CCAR 34部建议稿编写组专家成员。
李光泽,男,北航国新院碳中和中心副教授,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培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动机排放颗粒物测量及表征、多相流传热传质。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及受理国家技术发明专利8项,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获得了中国内燃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1/15)、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一等奖(排名9/15)、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优秀论文奖等荣誉奖励。担任SCI特刊客座编辑,中国颗粒学会第四届青年理事。
马晓燕,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碳中和国际研究中心准聘副教授。2020年获得巴黎萨克雷大学(é Paris-)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纳维尔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加入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研究领域包括:多孔介质多尺度传热传质,纳米流体微液滴相变强化换热,航空排放颗粒物检测及微观表征等。研究成果应用于能源利用与低碳减排技术、绿色建筑/生物基材料热湿性能预测,航空适航排放测量系统等。已发表SCI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内外科研项目4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法国核安全研究所(IRSN)及欧盟合作项目等。主编及参编传热理论与技术应用、颗粒物检测领域英文著作2部。曾获奖励: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一等奖,国际会议最佳参会报告、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优秀博士毕业生代表等。学术职责包括:中国内燃机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 Heat and Mass 审稿人, 客座编辑,两次担任国际能源与材料大会(,)组委会成员。
莫超杰(准聘副研究员):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毕业后先后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研究所/先进模拟技术研究所和西班牙巴斯克应用数学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介尺度流体数值模拟方法、微生物/微纳米机器人游动力学、射流稳定性与雾化等方向的研究。在光滑耗散粒子动力学的框架下开发了固体浸润过程与膨胀耦合模型,流动与固体侵蚀耦合模型,柔性体大变形与粘弹性流体耦合模型,提出了预测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液体结构的类HNC闭合关系。通过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固液萃取、复杂流体环境中的微纳米机器人游动行为等方向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科学成果。截至目前,共发表SCI论文22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Phys. Rev. E, Phys. , J. Food Eng. 等期刊发表论文12篇。获中德博士后奖学金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
碳测量与计量研究方向
闫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并留校任教。曾任英国肯特(Kent)大学工程学院科研主管、测控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兼职包括国际测量联合会(IMEKO)能源测量委员会(TC20)副主席,国际火焰研究学会(IFRF)理事,国际燃料与能源研究协会(FERF)理事,《: 》期刊主编,《》期刊副主编,《仪器仪表学报》外籍编委等。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3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二氧化碳封存链中的检测技术、多相流检测技术、燃烧过程检测技术、智能仪表与状态监测。在静电传感器、数字成像监测、智能仪表等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并完成了由英国政府、中国政府、欧共体、皇家工程院、皇家学会和工业界等资助的30多项大中型科研项目。已发表SCI期刊论文240余篇和国际会议论文300余篇,其中有60多篇发表于顶级学术期刊IEEE仪表与测量会刊《IEEE on and 》,h-index 55,论文被引用一万多次。曾获2011年英国测控协会亚历克•霍夫-格拉斯比奖,2012年IEEE仪表与测量大会工业应用奖,2017年IEEE仪表与测量学会最佳应用奖,2022年英国科技部知识转换一等奖。
碳政策与管理方向
范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导、北航低碳治理与政策智能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首批文科实验室)、北航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领军人才,获得1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入选科瑞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长期从事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经济学、能源金融、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等。在能源-环境-经济系统建模、预测与政策分析、能源市场模拟与风险管理、气候政策与碳排放权交易、复杂系统分析与建模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科研任务,以及国家各部委、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委托课题8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200余篇,编著15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多份政策咨询报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kente/21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