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留学基金委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得主
201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最佳博士论文奖得主
迄今为止已正式发表SCI共15篇
本期,我们有幸请到了学术大拿殷学长和大家介绍学术之路
学长简介
Y学长,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现将赴美国化学领域圣地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
在博士的五年期间,Y学长共发表了15篇sci,其中jacs和angew等顶级期刊5篇。2015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最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
作为一个刚刚博士毕业的过来人,我想给有志于读博士或者还在犹豫是不是要出国读博士的同学们分享一下经验,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在美国读博士的情况。以下会分为四个部分来详细介绍:
A.博士和博士后在学术道路上的意义
B.博士项目在培养哪些素质
C.博士毕业后的出路
D.招生时教授比较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对即将申请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开 始
一、博士和博士后在学术道路上的意义
现代的学术研究和十八世纪完全不同,已经发展的非常职业化,如果说大学和研究所里的教授是科研的正式员工,那博士和博士后就相当于是学徒。所以说PhD项目就学术上而言,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学术的职业道路做准备。
一般化学系的PhD项目需要上一年的理论课,从第二年开始正式进入课题组开始做研究。除了自己课题组的导师平常能够给予直接的指导外,每个学生还需要找几位教授组成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起着a)定期考核学生科研进度的作用,每年有,报告每年的进度b) 由于委员会的教授背景不同,还能从不同专业领域角度指导学生,c)并且最终有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毕业的权利,这也是保护学生的一个机制,以防学生由于和导师产生矛盾而无法顺利毕业的情况。
在美国读博期间会面临两次比较重要的考核,一次是 exam,一般在第一年末或者第二年,完成后就成为PhD ,正式地向着博士学位努力了,每个学校和专业的考核方式不同,比如宾大的化学系现在以答辩的形式来考核,宾大的材料系则是考试加答辩来考核;第二次重要的考核就是毕业论文答辩,再以宾大为例,毕业答辩包括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开报告加州理工博士后,之后需要和委员会进行闭门答辩,委员会投票通过后就能拿到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如果决定继续走学术道路的话,绝大部分的人会选择换一个实验室/学校做一轮到两轮的博后,读博士后的目的一来是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使自己在未来独立研究的时候更驾轻就熟,其次换一个实验室做博士后也是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的重要手段,为将来独立做创新的研究铺路。大家试想,如果学生在博士毕业后直接找教职,没有经历博士后的阶段,那很有可能会选择博士时期一样的研究方向,这岂不就演变为和自己博士导师抢饭碗了吗?所以现今化学领域的博士毕业后一般会换一个研究领域,换一个实验室做博士后最后找教职的时候会结合之前两个领域的知识,最好是做一个全新的的交叉领域,这样做的内,容才会与众不同。这是我所理解的博士和博士后经历对于想走学术道路的同学的意义。
二、博士项目在培养哪些素质
当然读博的过程也不仅限于学术能力的培养,我觉得读博对于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提升,大大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授会给学生一个研究方向或者问题,学生的任务则要通过实验,理论计算等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读博士不可避免的是看文献加州理工博士后,足迹:宾大博士、加州理工博后的学术之路(上),而且是大量的看文献,这不仅是学习相应的知识,培养对领域的了解程度,也是锻炼自己提炼升华的能力,在大量的文献和专利中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寻找有用文献的能力在博士项目中非常受重视,比如宾大化学系的博士项目第一年有相应的图书馆课程,学习如何检索文献,寻找自己所需要信息的方式,这个必修课程也是宾大化学系博士毕业要求中的一项,可见很受重视。有时,导师也会让学生参与写文献综述,一般一篇小的10页的综述往往要网罗上百篇文献,一个大综述,比如chem 可能要近千篇文献,这样的练习更考验学生的检索,提炼还有整理,总结的能力。
其次,则是需要学生去设计实验或者做理论计算去获取数据,然后解读所得到的结果。
最后,需要将整个研究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成paper,还要以报告的形式讲出来。清晰,准确的表达这些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做PPT的能力,这对于将来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很重要的能力。
我认为读博所培养的更重要的一项素质是维护自己的研究和观点的能力。大家知道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叫做,博士生写完毕业论文交给委员会,委员会可能提出各种问题来挑战你的结论,这时候就需要你能找到足够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和发表文章也是一样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他们可能会从各个角度对这个文章的观点进行质疑,然后就需要更多的论证,甚至更多的实验来反驳他们。这种素质的培养对于最终走学术道路的人而言可谓至关重要。
加州理工博士后,微信讲座:宾大博士、加州理工博后的学术之路
2015年中国留学基金委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得主
201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最佳博士论文奖得主
迄今为止已正式发表SCI共15篇
本期,我们有幸请到了学术大拿殷学长和大家介绍学术之路
Pivot学术留学特邀北大化院校友分享博士-博后学术道路的心得体会;想了解博士项目的同学,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小朋友,欢迎参加,搞不好过两年学长拿教职了,就可以抱学长大腿咯!
讲座嘉宾
殷学长,北京大学化学本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博士。毕业将赴美国化学殿堂院校加州理工进行博士后工作。
讲座内容
1. 真实的博士五年时光到底什么样加州理工博士后,博士项目在培训哪些素质?
2. 博士毕业的出路有哪些,毕业时需要做哪些准备?
3. 博士后工作在学术道路上有什么意义?
4. 教授在招生上比较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对即将申请的学弟学妹们的一些建议。
一支手机,一个微信号,就能听大牛分享
讲座时间:北京时间 7月4日(本周一)上午10点
讲座方式:微信群讲座(将建立微信群加州理工博士后,微信讲座:宾大博士、加州理工博后的学术之路,讲座嘉宾将在群中以图文或者语音方式进行分享)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并发送“姓名+学校+专业+年级”即可报名讲座
快和需要的小伙伴分享,一起参加吧!
系列讲座预告
8月14日下午15点(暂定): 博士申请与暑期科研:手把手教你和老师套磁
讲座嘉宾:吴振宇,曾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奖博士录取。现Pivot学术留学联合创始人。
Pivot学术留学,是一家站在学术/职业发展高度为学员提升专业背景的学术型留学咨询机构。我们做最专业的留学申请教练,当面亲授,在懂学术的基础上辅导学员完成最优化的申请。
因为学术,所以专业
专注于欧美名校高端硕士/博士申请
预约电话:
短信预约:
咨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津国际公寓写字楼10层(近清华南门)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博士后,ICCM特别篇 | 了不起的华人女数学家们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的华人女数学家们
自1994年起,国际数学联盟为纪念伟大的女数学家诺特,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设立了专门的诺特报告,报告人仅限于女性,中国著名女数学家胡和生院士应邀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诺特报告。而早在1986年,华人女数学家张圣容教授(Sun-Yung Alice Chang)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学术报告”,是华人女数学家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而生于香港的华人女数学家杨丽笙(Lai-Sang Young)教授受邀在201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全会报告。
张圣容教授
胡和生院士
杨丽笙教授
在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获奖的华人女数学家们
邬似珏
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数学系教授
2001年ICCM数学奖银奖获得者
2010年ICCM数学奖金奖获得者
邬似珏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赴美留学,于1990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纽约大学、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马里兰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多所大学工作。
邬似珏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微分方程,她是非线性水波方程的世界级领袖,因解决任意维数水波方程,2001年获得晨兴数学银奖,2010年获得晨兴数学金奖。她不仅是首位获得ICCM数学奖的女性数学家,更是迄今唯一一位将ICCM数学奖金银两项大奖(原晨兴数学金奖和银奖)收入囊中的华人女数学家。
第五届ICCM数学奖颁奖典礼上大会主席
丘成桐院士(左一)为邬似珏(中)颁奖
在获得金奖的颁奖典礼上,邬似珏表示,与男性数学家相比,“能力上看差不多,主要差别不在智力上”。她以自己的两个学生为例解释了男女数学家的差别:男生即便得不到认可也仍然会做,“错了就是错了,还是要去做”。但女生则不会这样,“女生如果不懂就不去做了,她们比较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邬教授不是这样,她有一种别人难以企及的探索精神,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拗。也许就是这种不服输的钻研精神和巾帼不让须眉的志气,才铸就了今天这一金奖的荣誉。
刘秋菊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
2007年ICCM数学奖银奖(原晨兴数学银奖)获得者
刘秋菊教授本科就读于台湾大学数学系,1997年于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并于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师从世界知名数学家丘成桐。
2005年5月,刘秋菊在博士后出站离开哈佛前,丘成桐赋诗赠高足:“刘季兴汉,提三尺剑,创百世功,大丈夫是也;秋菊似锦,读万卷书,传千秋业,一妇人而矣。”
2007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刘秋菊上台接受晨兴数学银奖,左为其博士导师、哈佛大学丘成桐教授
2007年,因其在开戈罗莫夫-威腾(-)不变量的定义、拓扑顶点的数学理论以至广义相对论中拟局部质量新定义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荣获晨兴数学银奖。而她也是当年7位获得2007年晨兴数学奖的数学家中唯一的女性。
李小青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
2007年ICCM数学奖银奖(原晨兴数学银奖)获得者
李小青副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副教授,师从解析数论大师H. ,并获美国罗格斯大学( )博士学位。李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解析数论,自守形式的谱理论,迹公式,L-函数和纲领。她对于高阶群上的自守形式理论尤为感兴趣,曾在 of 等顶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13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博士后,李小青获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数学银奖。
李文卿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数学系教授
2010年陈省身奖获得者
李文卿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数学系教授,台湾新竹理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数学组主任)。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深受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影响,1974年获博士学位,以哈佛大学 助理教授开始其学术生涯,是哈佛大学数学系聘任的首位女教师。研究领域涉及数论、自守型、表示论以及在编码理论、谱图论和纳米技术等方面的应用。2010年荣获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陈省身奖。
在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学术报告”的女数学家们
在今年6月9日-14日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博士后,ICCM特别篇 | 了不起的华人女数学家们,共有33位数学家入选大会邀请报告人,受邀作“一小时学术报告”,其中7位为华人女数学家,她们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黄篮萱(Lan-Hsuan HUANG)、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李文卿(Wen-Ching LEE)、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李雪梅(Xue-Mei LI)、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刘秋菊(Chiu-Chu LIU)、清华大学教授单芃(Peng SHAN)、清华大学副教授曾惠慧( ZENG)、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唐云清( TAN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jzmtlwfx/21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