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咸宁名优特产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选题考量
根据市委、市政府“六大”活动安排,我们围绕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这一主题,选取咸宁名优特产为切口开展调研,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1.咸宁坐拥农特资源“富矿”。咸宁是农业大市,农特资源分布较广,种类较多,且各有特色,恰似一座“富矿”,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值得深度发掘。
2.咸宁名优特产企业“力微势弱”。名优特产资源富集,但时至今日,渐成气候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处于小打小闹、缓慢发展状态,个中原因值得思考。
3.发展名优特产产业可以“以小博大”。名优特产虽然是个“小行当”,但其原料产自本地、加工落在本地、用工来自本地,对于发展种养殖业、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增收致富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可以取得“以小博大”效果。
课题选定后,我们走访了咸安白水畈萝卜公社、崇阳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通城麦市豆制品厂等6个县(市、区)13家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实地察看生产车间、加工作坊,与企业家、职工和村支部书记、村民代表座谈,查阅相关资料,对咸宁名优特产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二、资源现状
(一)名优特产资源状况
咸宁素有“四乡六业”之称(茶叶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咸安苗圃、嘉鱼蔬菜、赤壁猕猴桃、通城生猪、崇阳雷竹、通山水果六大支柱产业),农特资源丰富。就其分布来看,可谓县县有特产、个个有特色。如咸安的贺胜鸡汤、白水畈萝卜风味独特、声名远播,嘉鱼的簰州鱼丸、嘉珍藕带因水而生、品质地道,赤壁的莲子、菱角品种优良、个大味美,通城的麦市干子、紫苏原料自产、工艺独特,崇阳的众望麻花独创一绝、远销海外,通山的麻饼、包坨乡风浓郁、文化久远。就其发展来看,主要表现为企业数量少,据粗略统计,全市特产加工企业不足60家,最多的为鱼丸加工企业5家,最少的如通山包坨仅1家(通山九宫乡人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平均每类特产加工企业不到3家;企业规模小,八成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仅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企业不足10家,过亿元的仅崇阳众望麻花1家;生产水平不高,小规模企业基本处于作坊式的手工生产阶段,成本高、效率低,半自动化生产企业占比不到五成,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为崇阳众望麻花,自动化率达80%以上。
(二)名优特产主要特点
1.乡里乡气。名优特产是“会说话”的产品,或承载着历史文化,或体现了风土人情,或反映了饮食习惯。如通山包坨外形圆润,象征着团团圆圆,用韭菜入馅代表长长久久,用豆腐入馅寓意清清白白,是通山人逢年过节必备的“吉祥菜”,如今包坨已成为当地的餐饮文化“符号”,不管是来通山还是离开通山的,都会吃上一碗包坨或带走一份包坨,品味浓浓的咸宁味道。
2.土里土气。咸宁属亚热带大陆湿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物产丰富,既有水里游的(活鱼、龙虾),也有地里长的(萝卜、雷竹笋),还有树上结的(桂花、枇杷),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加工工艺,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咸安白水畈萝卜干是将鲜萝卜直接切片晾晒而成,不添加任何调料和色素;通城麦市干子是用当地七里山矿泉水浸泡有机大豆,经泡、磨、压、调、晾等工序制作而成,做出来的干子口感纯正、柔而有韧。
3.小里小气。咸宁名优特产大多属于“小不点”产品,如嘉鱼一粒鱼丸、赤壁一片鱼糕、通城一块干子、崇阳一根麻花、通山一个麻饼,产品单体小,包装成袋成盒后方便携带和储存。相对于其他即食快消品,价格也很实惠,如20根装的麻花每盒仅4元,麦市志敏腐乳每瓶才8元,是人人都消费得起的产品。
4.爽里爽气。咸宁名优特产以其材质真、货品实、口感好、味道美,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比如,在今年“市长带你看咸宁”抖音直播带货活动中,仅嘉鱼嘉珍公司的系列藕产品(泡藕带、泡藕片、藕夹、纯藕粉)就销售10万余件。
三、成长烦恼
(一)产品愁“市”
受小富即安思想、传统营销理念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我市名优特产企业总体发展不快,市场规模不大。除崇阳众望麻花产值过亿、通山麻饼产值过5000万元,产品畅销国内国际市场外,八成以上产品销量少,仅在市内及周边地区销售,如通城干子主要销往岳阳、长沙、九江,年销售额400—500万元;通山包坨刚刚打开咸宁市场,年销售额200—300万元;赤壁的莲子、菱角基本是自产自销。
(二)产业缺“链”
我市大多特产企业处于成长初期,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如咸安白水畈萝卜年产4万吨,九成以上萝卜直接销往市场,仅有不足一成加工成萝卜片、萝卜丁。就产品价值来讲,10斤土萝卜最高卖30元,但做成萝卜片后可卖到50元,深加工成即食的萝卜丝后可卖到上百元。湖北联创公司(嘉鱼)莲子七成向广州、香港等地食品企业供料,每吨2万元,但做成莲蓉馅后每吨可卖到3.5万元,价值增长75%。同时,我市特产还处于单一发展阶段,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才刚刚起步。
(三)企业少“贷”
特产企业属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咸宁土特产,加之企业经营者大多是本地村民,自有资金有限,对贷款的需求十分迫切。由于特产企业抵押物少、征信不高、营利能力不强,加之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服务不优,导致特产企业贷款“先天不足、后天难补”。如湖北联创公司(嘉鱼)疫情期间积压莲子1000多吨,资金缺口2000多万元,由于新建厂房尚未办证,库存货物、产品订单不能作为抵押物,虽然多次申贷却杳无音讯。通城麦市豆制品厂现有抵押贷款50万元,尚需贷款150万元,因缺少新的抵押物而无法申贷。
(四)品牌偏“弱”
受小农意识和市场观念等因素影响咸宁土特产,【调研报告】鄢文军:让“小特产”成长为大产业,大多特产企业经营者品牌意识较弱,加之政府引导不够,对创什么品牌、怎样创品牌、为什么创品牌等缺少专业认知,特别是面对品牌创建所需付出的经济成本,不少经营者觉得“划不来”“没必要”。目前,全市农特产品注册中国驰名商标仅2个,湖北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仅6个,与我市特产资源优势完全不相匹配,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增值空间。如咸宁享有“桂花之乡”美誉,桂花产量和品质在全国独占鳌头,但由于缺乏知名品牌,不仅价格低,市场占有率也远低于南京桂花糕、峡阳桂花糕。
四、对策建议
(一)坚持多层化规划,解决“谁来引”问题
1.编制产业规划。要按照分层分类、科学布局要求,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产业现状,以县为单位编制名优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和布局,为今后5—10年的发展指明方向;以镇或村为单位,编制特色产业专项规划,对资源富集、企业较多的产业(如嘉鱼鱼丸、藕带等),可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基地集中的思路,科学编制规划;对企业少、规模小、分布散的产业(如通城豆制品、紫苏酱等),坚持长短结合、因企施策,实行宜稳则稳、宜改则改、宜扩则扩,既满足当前需要,又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2.形成配套规划。要树立全产业链思维,按照就近、集约、降本、增效要求,结合特色产业生产流程和运作模式,科学编制集种养、收储、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配套规划,着力构建原料进厂近、集中收储便、产品出厂快的生产流通体系,加快提升产业的集中集约度。如咸安向阳湖盛产莲子,且南临京广铁路、107国道,北接京港澳高速、蕲嘉高速,其生产加工和储藏园区可规划在向阳湖与南北交通呼应的中间地带;如嘉鱼簰洲湾属鱼丸主产区,且北靠武汉,临近武深高速,可依托武汉的交通和冷链物流优势,配套合作、抱团发展。
3.加强政策规划。要以县为单位,成立名优特产发展办公室,建立专项发展基金,出台科技、人才、品牌等扶持政策,按照建龙头、带企业、强产业的思路,集中政策、项目和资金等要素,着力培育1至2家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若干基础较好、产值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催生一批经营灵活、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推动形成大中小兼顾、优势突出、功能互补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
(二)坚持多元化融资,解决“谁来投”的问题
1.信贷融资。要打通融资“关节”,针对特产企业资产轻、抵押少的实际,加强支农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授信增信服务,放宽申贷条件,赋予企业土地、厂房、应收账款、产品订单等抵押权,解决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要畅通融资“经络”,按照简便、快捷、高效原则,加强银企对接,建立“绿色通道”,实行承诺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米”,为企业送上信贷“及时雨”。
2.基金注资。要综合运用政策调控、政府补贴、市场机制等手段,引导产业扶持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基金投向特产企业,支持风投机构、公益基金等注入特产企业,鼓励同类特产企业实行资产重组和联合并购,畅通外来“输血”渠道,提升内在“造血”功能,形成“输血”与“造血”互为促进、良性循环的格局。
3.招商引资。要将特产资源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大盘子”,成立特产资源招商专班,明确招商任务,采取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等方式,引导省内外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入驻咸宁,借助其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带动特产资源规模化开发,构建集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企业得发展、农户得收益、政府得税收的多赢局面。如嘉鱼县引进的湖北嘉珍生态农业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设了莲藕种植基地、现代工厂和农业观光园,年产值4000万元,带动农户种植藕带2000亩、莲藕25000亩,实现就业80人,人均增收8000多元。
(三)坚持深度化开发,解决“有卖点”问题
1.延链。要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校企联合攻关等方式,对特色资源的食用、药用、健身、美容等价值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论证,选准深度开发的产品种类和价值点位,解决“有链可延”问题;要围绕市场消费需求,结合特产资源的特质和功效,加强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产品品类的研发,努力生产出适销对路、质优价美的产品,解决“怎样延链”问题。如莲子全身都是宝,莲叶可入酒、做饮料,莲心可做茶,莲壳可作为种植香菇的底料,在全产业链开发、循环化利用方面大有可为。
2.增值。要为产品赋能,按照“1+N”(食用+保健、美容、活血、健脾等)的思路,加大产品保健、药用等功效的开发、营销力度,真正形成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品优势。如大畈枇杷、闯王砂梨具有止咳、化痰、润肺功效,其药用和保健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要为商品赋值,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结合市场消费习惯,将六个县(市、区)的产品进行优化组合、捆绑销售,发挥1+1>2的增值效应。如可以推出“咸宁八珍”“香城宴品”“水乡三宝”等品牌,将咸宁美食美味集中呈现在消费者眼前。
3.融合。要围绕旅游经济“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将我市名优特产嵌入“吃”的环节,通过开发即食品、特色菜、伴手礼、纪念包等产品,让游客吃在途中、吃在餐中、吃在家中(产品带回家),扩大产品的受众面和消费频次。要把握全域旅游、大众旅游的时代机遇,大力发展工业景区、民俗景点,引导研学游、亲子游、户外游等游客进基地、进工厂、进田间,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工业文明,增加生活阅历和成长经历。如咸安区高桥“萝卜小镇”,集萝卜风情、自然风光、户外风尚于一体,成为全市田园旅游的示范项目;黄鹤楼酒业集酒酿造、酒窖藏、酒品鉴、酒文化于一体,成为全市工业旅游的龙头项目,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坚持精准化营销,解决“往哪卖”的问题
1.聚焦重点区域和特定群体营销。要在全面分析各类产品性质、特点和价格水平的基础上,把产品放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进行考量,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能力,确定各类产品营销的重点区域和特定群体,及时跟进调整产品序列,为不同消费群体打造“量身定做”产品,全面抢滩新的国内国际市场,着力构建立足咸宁、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产品销售体系。如江浙人喜好海味,可重点销售海苔味小麻花;湖南、四川人口味偏辣,可将两地作为麦市辣干、辣酱的重点销售地区;“本草天香”茶油品质好、可养生、价位高,可率先打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
2.借助专业团队营销。要采取委托代理、合同采购、订单生产等方式,与专业营销团队结成产销联盟或合作伙伴,发挥专业营销团队体系全、市场熟、运营活、成本低等优势,积极拓展新的消费市场,加快构建市内自销、市外专营的新模式,提高产品营销的总体效能和效益。
3.开展线上线下营销。要巩固线下销售,通过引导企业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建立专卖店、专卖柜,入驻大型商超和景区景点,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产品的销售面和交易量。要扩张线上销售,充分发挥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受众面大的优势,通过设立特产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淘宝网店、抖音号,建立销售微信群、QQ群,开展“市长带货”“网红带货”等直播带货活动,打造“互联网+”线上销售新模式,推动名优特产销量实现爆发式增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hubei/16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