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一年摄制的纪录片《寻味贵辣》,于昨晚(2月5日)19:30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上集,今晚(2月6日)19:30将播出该片的下集,继续讲述贵州辣椒背后的“秘密”。
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 苗岭、地势壮丽起伏,这里是贵州。
三月下旬,临近春分,大地迎来新一年的播种。
辣椒种植专家余常水带着村民也开始了新品种播种试验。
扶贫对象杨仙菲走出家门,今年她承包了十几亩辣椒田。
往西,彝族的村民们也开始了当地特产皱椒的种植。
东南,黔东南的苗族侗族椒农也播下了当地特色辣椒的种子。
整个贵州高原,在如期而至的春雨的滋润下,辣椒开始了一年新的生长。
不同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生活方式与饮食文化,辣椒之路也是如此。
辣椒,中国南方一些地方俗称“海椒”,一个“海”字暗含着它的来源之意。
它本是原产美洲的植物,进入中国的路径之一是中国商人从东南亚经海路将其带回,登陆的省份是浙江与广东。因为叶绿果红,所以在传入之初它是被当作观赏植物与药物。
根据记载,辣椒转化为食材,第一次尝试可能就发生在贵州。这一切与盐相关。
贵州自古缺盐。为了弥补盐的不足,黔人发明了很多代盐的方法,比如酸汤。
而辣椒的进入,以辣代盐,几乎成了很自然的选择。清康熙年间”土苗用以代盐”,这一次相逢,开启了中国人与食物的一场火热碰撞。
5月,飞越大地,红、黄、紫、白、绿正待成熟的各色辣椒竞相生长,珠型、锥型、指型、线型、草莓型各型辣椒千姿百态。
15—30摄氏度之间的气温, 1100—1300毫米之间的降水量,300到2900米的海拔高度变化,有利的温度,宝贵的湿度,优良的空气质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 “海椒之国”,景色呈现。
辣椒进入中国四百年,开辟一条独特的料理之路。这是自然选择和人类驯化的共同结果。
在世界的“中餐”食谱上,有道著名的美食。这道菜漂洋过海,到达美国。这就是:宫保鸡丁。美国人称为Kung Pao ,认为这是道“美国”的中国菜,而山东人将其归为“鲁菜”,四川人定其为“川菜”。
而追根溯源,却是源自贵州织金。
贵州西部的织金县,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闻名天下。“宫保鸡丁”的“宫保”即指清代名臣织金人丁宝桢。辣椒,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是丁宝桢的家乡菜。丁宝桢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加上丁宝桢又曾在四川为官,久而久之, “宫保鸡丁”就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源自四川的名菜。正统“宫保鸡丁”却是来源于贵州的“辣子鸡”,灵魂在于辣椒。
修文,龙场,心学大儒王阳明的悟道处。青山绿水,钟灵毓秀。自然的生态让放养的跑山鸡呈现原生状态;
张之胜,曾经的电视台主持人,将贵州的辣子鸡推广出去,是他退休后一直在忙活的事。今天,他又来到龙场选择一年生的跑山鸡。
辣子鸡制作,比宫保鸡丁更为直接简单。
辣是什么?辣列五味中,却并非味道。实际上,辣是化学物质刺激细胞,产生灼烧的微量刺激的感觉,再激发出大脑中的快乐反应。
而贵辣追求的却不只是刺激,它融入了鲜香。
2厘米见方的鸡丁贵州特色面条,贵州以香味著称的花溪辣椒,遵义辣椒以不同香度辣度在锅中交融,辣椒中的蛋白质成为鲜味来源。肉汁,焦香,辣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7月,辣椒的收成季节到了。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饮食口味上已经形成了3个辛辣味层次区,即:长江上中游重辣区,北方微辣区,东南沿海淡味区。而贵州正在长江上中游重辣区,辛辣指数在151至25左右。
长江支流——乌江,赤水河,自西向东,流出一片辣域。这里是辣椒优质出产区:子弹头、小米辣、指型椒,满天星、皱椒、灯笼椒、珠子椒、二荆条等等,种类纷繁。黔北的遵义,种植面积达十三万公顷,产量占到全国的8%,居中国7大辣椒主产区首位。
在辣椒城的辣椒交易区,每天凌晨四五点已是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中国辣椒交易总量的四成在这完成。这里发布的“辣椒指数”成为引导辣椒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胡广芬,一个辣椒酱的生产者,一早就在交易场所进行选择。新鲜的辣椒进入工场中,开始加工。各种新鲜干制的辣椒与酱料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清人徐珂《清稗类钞》称:”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
辣,是贵州美食的图腾,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把辣椒的特质发挥到极致。
高原上的古镇村落,是篆刻在黔人文化里的记忆符号。叠嶂峰峦,老屋古井,守护着一方传承。
青岩古镇,通衢要地。
周家嘉,几代世居于此。祖传的厨艺一直在其手中传承。
清代滇黔两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赵以炯自幼在青岩生长。光绪十二年进京赶考。因贵州人出门离不开辣椒,其母为赵以炯带了一坛亲自烹制的佐餐法宝。这坛神奇的酱料助他状元及第,这就是黔人厨中的重要家常——鸡辣椒。
收成的新鲜辣椒为周家嘉提供展现的机会。辣椒捣成糍粑状,将子公鸡去骨,剁成花生米粒大小。鸡肉粒与糍粑辣椒交融,再进行炒制。昨日的耕耘,今日的收获与明日的期望熬制在一起。半成品置于室内一角,时光流逝,直到变为棕红色。这是时间的仪式,不徐不疾贵州特色面条,贵州辣椒“辣”么火!央视“火辣”播出《寻味贵辣》,“秘密”揭晓……,自然从容。浓厚的辣椒与油料保证了鸡肉不会变质,同时保有辣椒特有的鲜香。
鸡辣椒的主要功用就是伴食米饭,贵州人行走江湖要靠这味道为伴。一坛妈妈的鸡辣椒,瞬间就可以把人带回久违的故乡。
这是贵州人的乡愁。
如果将辛辣指数地图和中国地图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重辣区和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热量低于110千卡的地区基本重合,还与年日照时数在1800小时以内、冬季1月份相对湿度在70%以上、平均气温4到8度的地区重合。
于是,为应对冷湿、日照少、雾气大的天气,黔与辣相遇,辣椒素让身体血液加速,汗腺张开,热感上升。长此以往,辣椒便成为在高原人们的必须,最终变成生活一部分。吃法也被细分。
大约七千年前,华夏先民收获了第一粒稻种,大约四千五百年前,第一粒小麦种子落地中国,从此也奠定了“南米北面”的饮食格局。这格局在餐桌上也进一步细化为“南粉北面”。
水城,清晨的餐堂,卢文琴又开始一天的忙碌。她做羊肉粉已经有20多年了。
同样的时间,在遵义虾子镇,另一位羊肉粉的制作者,苟朝军也开始自己的操作。
羊肉粉,羊肉与稻米共舞的美食,这是一个在贵州从南到北,从东往西都通行的美食符号。300余年的历史,在这片高原上遍地开花。
羊是在高原放养的黑山羊。乌蒙大草原天然优势,生态化羊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粉有各种粗细选择,雪白光滑,弹性十足,汤药专门熬制,加入专门的调料包,获得口感和滋味的平衡。
辣椒是羊肉与稻米滋味交融的连接者。一勺熬制得当的红油辣椒是羊肉粉的秘密。
香料,洋葱炸制的热油,再与辣椒共舞,香味从热辣中喷薄而出,弥漫开来。香得透彻,辣得正好。
羊肉粉端上来先撒一把花椒粉,小口啜饮,热乎的羊汤从嗓中灌下,一扫睡眼惺忪的倦怠,如同运动员起跑前热身。接下来,口腔里的热辣香味刺激下丘脑中的多巴胺分泌,惬意的滋味油然而生。
辣椒一路行走,一路演化,一切在食物中得到印证。“南粉北面”,意指南方人爱吃粉,北方人爱吃面。而辣椒的加入,让这格局,也发生转变。
贵阳。黄昕本是一个金融业的从业者。二十多年前,他选择辞职,为了一碗面。
每天早上,黄昕的门店,门庭若市,热气弥漫。一碗油汪鲜辣的面条打开了早上出门奔波的人的味蕾。
这,就是肠旺面。贵阳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特色小吃。“肠”即猪大肠,“旺”则是猪血,加上面条,三者相和,相得益彰。血嫩、面脆、汤鲜、辣香。“色、香、味“三绝”。“肠旺” 谐音 “常旺”,寓意吉祥。
香料包的制作与辣椒熬制的红油是成败的关键。
汤滚了,下面迅速烫熟,加入红油,浇上肠旺,香味与辣味的分子碰撞交融,构成味觉和嗅觉的迷宫。看着孩子吃得满头大汗,黄昕知道这味道已成为了孩子的美好食物记忆。不经意中,弥漫着细碎的温暖。
辣椒的滋味在高原上一路飞奔。六盘水,这曾是中国三线建设的重镇。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来自天南海北的三线人把故乡留在记忆,把青春奉献于此。并形成了新的文化,这其中包括美食。
周锦是三线人的后代。今天她将在自己的店里,为三线的长辈举办一次相聚的盛宴。这场盛宴将动用自己店内一个巨型的食具——烙锅。
烙锅,是贵州人独特的饮食方式。始于清代,至今有300多年历史。传说平西王吴三桂调兵贵州粮草不足,官兵们取来瓦片和土坛片架在火上,将食材置于上面烙熟后充饥。一个行军造饭的无奈之举,创出今天独到的美味。
王增荣,一直坚持手工打造砂锅的非遗传承人。技艺是祖先们的智慧沉淀,绝不能让它失传。
烙锅使用的砂锅是专门制成。经过筛土、和泥、捏坯pi(一声)、成型、上釉、晾晒,窑烧、冷却。一只砂锅由此制成。
砂锅是陶的一种,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陶器出现后,人类能更从容地烹饪,甚至将烹饪的过程移向餐桌。
这种食用方式或许粗放,却恰好能让我们隐约看见人类从生食到熟食的印迹。是见证人类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火,带来光和热。热能快速地通过砂锅表面传导给食物原料,在石板的炙烤下,油分子在高温下起舞,氨基酸蛋白质能与糖分快速作用,油汁包融,焦化酥脆,美拉徳反应快速产生。
盛宴开始,辣椒登场。不同的烙锅制作者各有不同的秘制调料手段。花生,花椒,与辣椒混合, 在传统的舂臼里接受石器的冲击摩擦,辣椒中的香味物质溢出。
当辣椒粉末与刚刚煎熟的食材相遇,刺痛与麻木冲击着口腔,香气与油温刺激着鼻腔,气味热烈奔放。一如这些三线人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远古到今天,时光更迭,人群聚散,风味交融,造就多彩的饮食风貌,每一次的食物的寻根之旅,也在感念生命的生生不息。
随着手法变换与时间的转化,辣椒造就不同的风味传奇。苗家的酸汤辣与酸碰撞与融合,世代传承的味觉符号;侗家的尝新节,幸福的礼赞、丰收的积雪在大歌声升华。这是辣之路,将之辛、酸之歌,是流传舌尖的色彩与乡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guizhou/16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