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点点的月光在窗口萦绕,
地平线下“着急”的太阳还未露面,
或许那是路灯的光亮照进梦乡,
又或许是信念的光叫你起床。
凌晨4点,天未亮,整个城市还很安静,此时,赵金云和往常一样醒来看一眼身边熟睡的老伴曹发便匆匆起身,准备起他当天要卖的200个驴打滚儿。
早上7点,太阳渐渐洒着光芒,街上的早点摊已经飘出了香味,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曹发装好赵金云做好的驴打滚儿,回头,和她相视一笑,开始了这25年不变的行程。
“驴~~~~打滚儿!驴~~~~打滚儿!热乎的驴打滚儿!”
叫卖声从城西边叫响,穿过熙熙攘攘的街,每一声都伴随着甜蜜的情感。
曹发每天都身穿白大褂、头戴一顶白色卫生帽,推着电动车穿梭在承德的每一条街巷。电动车后座上,一个半米见方的玻璃柜,上面写着“承德名吃 驴打滚”。
“祝你平安、幸福”,这是每一位买过曹大爷驴打滚儿的顾客都会收到的一句祝福。二十多年来,曹大爷每天送出的“祝福”不下几百次,大街小巷都有他的“粉丝”,多少承德孩子都是伴随着老人的祝福和点心里不变的味道长大。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驴打滚儿中饱含着妻子披星戴月的辛劳和曹大爷不畏酷暑和冰寒的坚持。
驴打滚儿又称豆面卷子,是满洲以及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缘起于承德,盛行于北京。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爱吃粘食,“驴打滚儿”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成为一种风味小吃。
“驴打滚儿”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用糯米夹馅卷成长卷,下铺黄豆面,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
制作“驴打滚儿”看似不难,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处处都是讲究。驴打滚儿是用糯米夹馅卷成长卷而成,主料糯米要先泡上20个小时才能上锅蒸,蒸好的糯米面揉匀擀成片,选上好的红豆沙均匀抹在上面,然后从头卷成卷,在最外层裹上一层黄豆面和芝麻,再用刀切成小段,一份好吃的“驴打滚儿”就出锅了。做好的“驴打滚儿”外层粘满金黄色的豆面,豆香扑鼻。咬上一口,红豆沙甜而不腻,糯米粘牙绵软;豆面虽干,但嚼上俩口就口舌生津,一点也不糊嘴。让你既想小口慢嚼细细品味,又忍不住想大口咬之吞进肚子。
“每天起床就在不停地重复着这些工序,二十多年了,好像中断一天就浑身不自在。”赵金云退休之前是塞北春酒楼的特二级糕点师,曹发1992年下岗后,夫妻俩就开始卖驴打滚儿。“没想到这一卖就是半辈子。”
曹大爷的驴打滚儿卖出了名堂,本该发家致富了,可夫妻俩却有了更多的困惑。
豆沙买最贵的,白糖要最好的,芝麻不够了宁可不做也不偷工减料。这样下来,一块驴打滚儿的成本要1块3、4,曹发只卖两块钱。
“别人家一斤就卖20多块钱,多贵呀,那就是为了挣钱,可我偏不。”曹大爷这股宁劲儿,也让赵金云心里生出了几分赞赏。
这几年粮油、芝麻等原材料的价格逐年提高,他们的制作成本也大幅增长,“我当时就跟老伴儿说,咱们不能涨,这是咱的良心”。直到今年,2元/块的价格实在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成本,无奈下,老人将价格提高到3元/块。
“老伴儿每天摸黑起床,忙活到我出发,她就在家洗衣服做饭,这些看似简单却重复零碎的活儿其实一点儿都不轻快,为了尊重老伴儿的辛苦,也为了不赔钱,我们才商量着提了价,希望大伙儿也能理解。”
曹大爷每天的线路几乎是不变的,从家出发,沿着广仁大街到早市绕一圈承德必吃,再到竹林寺绕一圈,路经二条胡同后直奔桃李街,最后绕南园路回家,差不多就能把200个驴打滚儿销售一空。
只要看到有人闷闷不乐,曹大爷就会跟人说“祝福你,祝你幸福”。有人专门等着曹大爷,就想听他说句祝福话。“看着别人高兴,我自己也高兴。”
这些年,曹大爷驴打滚儿已经成了承德大街上的一道风景,更是一张承德旅游的名片,是许多外地游客来了必吃的承德特色小吃之一。
“自从我的驴打滚儿被多家媒体宣传后,许多外地游客人还没到承德就给我打电话预定,等他们到了,我就把老伴儿刚做好的驴打滚儿给他们送去。”曹大爷说,现在很多想吃驴打滚儿的人都有了他的电话,只要他们打电话预定,他就会约好时间送货上门。
“我希望把我的祝福送给每一个人,让承德人最质朴的情感传承下去。”曹大爷表示,承德作为旅游胜地,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符号,每一个举动都能影响承德的形象,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争做文明承德人,才能让更多人看到美丽承德。
曹大爷电话:
“驴打滚儿还有吗?”
“卖光啦!想吃提前给我打电话!”
“好嘞!大爷!”
“祝你幸福、平安!”
夕阳向西承德必吃,承德的曹大爷驴打滚。(给曹大爷送祝福咯!),春风缕缕,暖意照人心。
骑上车,满脸笑意驶向那回家的路,因为有人在等你。
(丸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chengde/16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