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市华侨中学,佛山三水:领略“侨”文化,感受“侨”精神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三水有着丰富悠久的华侨历史文化资源,让我们一起领略“侨”文化,感受“侨”精神。三水“红头巾”作为一群特殊的佛山华侨,远渡重洋,在异乡艰苦奋斗,为三水人民留下了一段特殊的侨文化印记。三是将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的突破,以“文化+”产业融合为特色,培育一系列华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产品、新平台,吸引粤港澳、华侨华人文创产业落户三水,为三水高质量发展厚植侨的优势、作出侨的贡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通讯员 吴成平

图/麦国培提供(除署名外)

“清明节是追思故人的日子,之前因受疫情影响回不来,今年终于回家了,我们要多回佛山三水看看,无论走多远,‘根’永远都在故土!”近日,美国华侨李国斌带领海外亲友一行踏上返乡探亲祭祖之路。

华侨精神源远流长

三江汇流的广东佛山三水孕育传承了独特的人文根脉,“侨”无疑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三水有着丰富悠久的华侨历史文化资源,让我们一起领略“侨”文化,感受“侨”精神。

不久前访华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在新加坡国庆的演讲时提到,建国的那一代新加坡人是刚强勇猛、吃得苦中苦的人上人,“红头巾”便是其中的一分子。李显龙总理是这样形容“红头巾”:“她在工地里,从早到晚,年复一年,做的是非常粗重的工作。挑着一桶一桶的水泥和沙,当时没有电梯,她必须弯着腰,把这些材料一步一步搬上楼。王奶奶和她那一代人,便是如此一瓦一砖,把今天的新加坡建起来的。”

三水市华侨中学

“红头巾”在新加坡从事的多是建筑泥水等重体力工作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供图

“红头巾”,是早年新加坡对当地从事建筑粗工的三水籍华侨妇女的称谓,后来又成为新加坡人民对这个群体包含尊敬的昵称。在新加坡有一座牛车水原貌馆,这是新加坡唯一的以原实物再现早期华人移民生活场景的展馆。牛车水是当年“红头巾”抵达新加坡之后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牛车水原貌馆内,珍藏着许多“红头巾”用过的物品、来自家乡的信件三水市华侨中学,以及与她们有关的照片。

三水市华侨中学

新加坡三水会馆内保存的红头巾实物

家乡的人们也没有忘记她们。2007年,三水开始启动非遗申报工作,“红头巾”成为第一批区级非遗名录。2018年,“红头巾”入选“三水十大文化名片”。2020年,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领衔主演的现代粤剧《红头巾》正式面世。2022年,以“红头巾”为背景而创作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星岛女孩》正式出版,“红头巾”的传奇,在人们的演绎和传说中永不飘逝。

三水“红头巾”作为一群特殊的佛山华侨,远渡重洋,在异乡艰苦奋斗,为三水人民留下了一段特殊的侨文化印记。

大型现代粤剧《红头巾》入选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该剧讲述了百年前三水妇女“下南洋”谋生养家的往事

侨捐汇聚彰显故土情深

一纸侨批,满腔家国情。19世纪中叶至上世纪70年代,海外华侨正是通过一封封侨批,把用汗水换来的钱银和对家国深深的惦念传回大洋彼岸。纸纸侨批,寄托着三水侨胞浓浓的乡愁。其中,有对家人的牵挂,有对家乡的眷恋,更有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希望。在2022年,广东省档案馆专题拍摄了一辑广府侨批宣传片,其中第一集《广府侨批|广府侨批业的中心》、第三集《广府侨批|三水巴拿马村》都记录了三水侨批历史。

三水市华侨中学

1952年泰国航空侨批,背面印有三水侨领韦少伯创办的“二天堂药行”眼药水广告

三水市华侨中学

1947年缅甸仰光寄回三水西南牛圩“联和牛栏”的侨批子封,汇款国币2万元

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岗头村委会岗头村西侧的原梁士诒生祠(海天书屋),集园林、祠堂、书舍于一身,文化气息浓厚,是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海天书屋用墙垣上的沟壑,向世人展示岁月的雕琢,在见证了兴衰荣辱之后,仍旧伫立原地,向世人述说着历史的故事。

三水市华侨中学

梁士诒生祠(海天书屋) 三水区文广旅体局供图

情系故乡、回馈桑梓是侨胞的优良传统,他们为祖国的强盛、乡梓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年来,三水旅外华侨、港澳同胞秉持着深厚的爱国爱乡情怀,纷纷为家乡建设捐资出力,助力家乡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水华侨中学是历史最早和影响较大的侨捐项目。三水华侨中学创办于1985年,是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当年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知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及广大港澳同胞、海外乡亲捐资700多万港元兴建。

三水市华侨中学

1984年三水华侨中学奠基典礼(资料图)

发挥“侨”优势助高质量发展

据资料记载,1978年因战乱大批越南华侨被迫离开越南,2600多名来自越南的归侨被安置在南山镇的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如今,幸福新村、和谐新村、天桥新村3个自建点,归侨们纷纷建起了二至三层高的自建房三水市华侨中学,破旧危平房摇身一变,成为靓丽安居房。从一片荒芜的农村景象,到如今的“平地起高楼,城市换新颜”,越南归侨在这片土地上生动阐释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

三水市华侨中学

20世纪80年代迳口华侨农场漫江区天桥队归难侨村旧貌(资料图)

三水市华侨中学

现时统一规划的天桥村归侨安置点 三水区文广旅体局供图

三水区侨联主席凌霞表示,将突出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将三水侨联工作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发挥“红头巾”等华侨精神,挖掘时代价值。三水区将把“红头巾”等华侨精神作为团结和引领海内外侨胞的精神灯塔,增进加快家乡发展的情感认同。二是以侨乡文化建设为主脉,深入挖掘三水华侨历史文化资源,夯实华侨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讲好侨胞文明互学互鉴的中国故事。三是将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的突破,以“文化+”产业融合为特色,培育一系列华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产品、新平台,吸引粤港澳、华侨华人文创产业落户三水,为三水高质量发展厚植侨的优势、作出侨的贡献。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geditechan/8417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5日 下午4:06
下一篇 2023年8月15日 下午4:06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