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与荷兰蒂尔堡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官网,金融学院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任投资系主任,教授。孙艳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现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丽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招生通知】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招生

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开始招生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血脉通,增长才有力!”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高金融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备受欢迎。“金融+科技”型人才、“金融+管理”型人才……越来越多的金融复合人才成为职场宠儿!

如何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如何实现“本专业+金融专业”的跨专业发展?

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新文科”“新工科”建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开始招生啦!

2021年9月1日之前报名本项目并缴费可享“早鸟价”!三人集体报名缴费,可享优惠价!

【项目优势: “双一流”财经院校,优质金融师资力量】

1.项目介绍

为适应新时代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满足校外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习经济、金融学知识,掌握投融资基础理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利用我校金融学科传统优势和优质师资力量,从2021年开始开设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经我校教务处批准,招收校外在读本科生及本科毕业生(含在读研究生)修读。项目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坚持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理念,加速专业升级和改革创新,致力于为国家建设培养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金融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积累了多年培养金融学人才的经验。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国际化水平高,在金融业界和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声誉。

2.教学计划

1、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采用学分制,共要求4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24学分,选修课16学分。

2、必修课包括:微观经济学(3分)、宏观经济学(3学分)、货币银行学(3学分)、国际金融学(3学分)、银行管理学(3学分)、金融市场学(3学分)、投资学(3学分)、公司理财(3学分)。

3、选修课包括: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中国金融史

32

行为金融学导论

32

银行会计学

32

中央银行学

32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

32

金融数据处理技术(SAS)

32

金融税收

32

世界金融史

32

风险投资与创业管理

32

10

量化投资导论

32

11

大数据金融导论

32

12

金融科技前沿

32

13

公司治理

32

14

兼并与收购概论

32

15

证券技术分析与交易

32

16

房地产投资

32

17

金融衍生工具

48

18

固定收益证券分析

48

19

财富管理

48

20

财务报表分析与估值

48

21

投资银行学

48

22

证券投资组合管理

48

3.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学者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个人1人、科技创新个人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获奖得者3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1人,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金融学终身成就奖”“金融学杰出教师奖”各1人。

项目部分优秀任课教师介绍:

吴卫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教学课程《金融衍生工具》。主要从事金融数学,金融计量,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家庭金融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 of 》、《 》、《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论文《IPO管制溢价与资源配置效率》获得2017年第九届中国决策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同时获得2017中国金融学术年会首届“新结构金融学”最佳论文奖。论文《政治风险与银团贷款定价—-来自我国金融机构牵头银团贷款的经验证据》获得2016年中国金融管理年会征文一等奖。

邹亚生,金融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银行经营与管理、投融资理论与实务、碳金融,主要教学课程:《微观经济学》。在国内外《 》、《金融研究》、《统计与决策》、《改革与探索》、《中国金融》、《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先后获得鸿儒基金会”金融学杰出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教育现金工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教学标兵等奖项。

王天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课程《金融计算》、金融建模》。主要从事金融计量,实证金融,高频数据分析,波动率建模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 》、《 》、《 of 》、《管理科学学报》、《浙江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主持并参与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一般项目等。

王茂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司金融、公司治理、中国资本市场、社会网络与金融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课程《权益证券估值与投资分析》、《证券估值与投资分析》、《实证金融》、《实证公司金融》。在国内外《-Basin 》、《 》、《 of 》、《金融学季刊》、《金融研究》、《南方经济》等期刊发表多篇优秀论文。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等。

张海洋,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2013至2014年在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兴趣包括数字金融、金融科技、金融中介等领域,曾主持多项金融科技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科项目研究,并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教学课程:《微观经济学》。

殷剑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课程《宏观金融学》。主要从事比较金融体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与经济周期、金融危机与宏观审慎监管、货币金融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金融评论》、《世界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主持并参与了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项目、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人民银行项目、财政部资产评估协会、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家开发银行、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项目等。先后荣获中国社科院优秀对策信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社科院优秀对策信息一等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

郭红玉,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金融学会理事、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理论与实践,主要教学课程《货币银行学》。在国内《金融研究》、《金融科学》、《光明日报》、《国际金融时报》、《当代金融家》、《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等。担任北京金融学会理事,国家开发银行专家,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与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宋国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与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与兼并收购、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证券投资与证券基金、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证券市场监管与证券法律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课程《投资银行学》、《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外《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证券日报》、《中国经济导报》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自律与监察委员会 专家委员、北京仲裁委员会 仲裁员、国际商事仲裁员、担任相关政府部门金融与法律顾问或金融机构顾问、独立董事等。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奖项,《投资管理》获教育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优秀奖等。

陶利斌,香港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任投资系主任,教授。主要课程《金融衍生工具》、《金融经济学导论》。主要从事资产定价、行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银行监管与并购等领域的研究。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2018年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论文奖,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两项,分别为“著作论文奖一等奖”和“青年成果奖”。2012年获第一届中国金融博物馆“青年金融学者奖”。2020年指导研究生获第八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论文奖”。曾在《 》、《 of 》、《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数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课题负责人相继主持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基金项目。

孙艳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现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2017.12-2019.4)、英国伦敦大学访问(2011.1-4),并在国务院研究室借调工作(2012.9-2013.8)。主要课程《公司金融》、《投资组合管理》。主要从事资产定价、公司金融,媒体与金融、行为金融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经济研究》、《管理世界》、《 of 》、《 & 》、《 of 》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课题负责人相继主持并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人才培养项目、新进教师项目、创新团队项目等。

何丽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家庭金融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课程《金融市场学》、《金融学》。在国内《管理世界》、《科学决策》、《中国金融》、《国际金融报》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论文《中国家庭负债状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获得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主编的《中央银行学》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谢海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科技系主任。主要从事金融计量、资产定价、风险管理、预测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课程《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学》、《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管理》《计量经济软件与应用》、《 Risk 》。在国内外《 》、《 of 》、《数理统计与管理》、《管理科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统计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优秀论文。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科青年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校级优青培育项目等。先后获得国家自科项目结项绩效评估优秀、校级优秀论文指导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金融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邓军,阿尔伯塔大学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风险管理、资产定价、数字货币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课程《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在国内外《国际金融研究》、《中国科学》、《 and 》、《 China 》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组织并参与第18届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年会、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金融工程与量化金融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会议、金融工程学年会等。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比特币衍生品的风险度量研究、中国期货业协会场外期权定价研究项目等。 论文2018年获得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2018年)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9第十届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青年论坛优秀论文奖、2020年获得优秀系主任,应用随机过程和金融数学本科、硕士教学前10%。

冯晓琦,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司治理、风险投资、宏观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负责的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司治理》、《风险投资》在国内《江西社会科学》、《时事报告》、《经济研究参考》、《开放导报》、《国际商务》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宫迪,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学博士。挂职于北京市大兴区金融办副主任。现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银行管理系,系主任。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金融监管、货币银行、公司金融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课程《商业银行》、《货币银行》。在国内外《管理评论》、《 of 》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他所教授的《银行经济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院前10%,所开发的案例获评金融教指委全国优秀金融硕士教学案例。入选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委组织部主办的“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五期”;获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优秀青年学者(2019年—2021年)。

席丹,金融系主任,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宏观金融,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教学课程:《国际金融学》、《宏观经济学》。在国内外《世界经济》、《金融研究》、《 of Post 》期刊发表数篇优秀论文。主持并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 项目等。

肖欣荣,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员中央财经大学与荷兰蒂尔堡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官网,《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国际金融研究》匿名审稿人,2020年惠园杰出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资产管理、行为金融与机构投资者、网络与资产定价、投资思想史,主要教学课程:《投资学》。在国内外《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基金报》、《 of 》、《金融科学》等期刊发表数篇优秀论文。主持并参与教育部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项目等。

王珏,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金融系联合培养博士生。现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司财务、资本市场投资、资产定价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课程《公司理财》、《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与估值》。在国内《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论文《劳动保护能促进企业高学历员工的创新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9年)评选中获论文类优秀奖。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心动啦,快来关注下方的报名须知吧!

【报名须知】

1、项目招生对象

在京全日制高校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京的本科毕业生。本科或研究生所学专业应为非金融类专业。

2、颁发证书

从入学起两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学分,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及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审查,成绩合格方准予结业。项目结业证书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和金融学院联合颁发。

3、招生规模

本届招生人数不超过200人。

4、项目学制

两学年,不允许延期结业。

5、结业学分要求

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采用学分制,共要求4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24学分,选修课16学分,选修课程从上述金融学院开设的选修课程中任选。

6、学费及交费方式:

本项目的学费为500元/学分,总计40学分中央财经大学与荷兰蒂尔堡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官网,共20000元(此费用不含书费、材料费等),学费需一次性缴纳。

2021年9月1日之前报名本项目并缴费,可享“早鸟价”18000元。三人或三人以上集体报名,可享优惠价18000元。

如上述一门或多门必修课程在主修专业中已经修读,可以替换本项目必修课学分,但需要在选修课中增加相应学分,学费不予减免。

☆备注:假期期间缴费方式

银行汇款收费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开户银行:北京银行和平里支行

银行帐号:0 2010 5474 948

汇款须知:注明学生姓名,及“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学费”

7、报名流程:

(1)报名时间: 2021年8月1日至9月15日

(2)报名方式:现场报名

(3)报名地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903室

(4)报名材料:1.报名登记表(见附件;纸质版现场提交,电子版命名“姓名+身份证号后四位”提前发至联系邮箱:);

2.本科期间成绩单;

3.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到同一页纸上);

4.在校生报名需提供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5.毕业生报名需提供本科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

注:集体报名需提前电话登记,并需在邮件正文中注明集体报名全部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后四位”方可享受优惠价。

(5)录取标准:本项目需先修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类知识点的数学课程(可为名称不同但包含上述内容的课程),项目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已修数学类课程成绩择优录取。

注:如本校、本专业未曾开设上述数学课程,则根据其它已修读课程成绩择优录取,且该类别考生录取后需在我校补修《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四门课程,我校收费标准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规定为准。

欢迎各位同学积极踊跃报名!!!

咨询电话:(010), /

联系老师:史老师/刘老师

联系邮箱:(邮件咨询时请使用 “金融学复合型人才项目咨询”为标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8072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2日 下午9:08
下一篇 2023年8月12日 下午9: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