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培养国际MBA,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推出双博士、“定制”跨学科培养方案(一)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港科大(广州)怎么把学生从单一学科背景培养成跨学科人才?01港科大(广州)对于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和模式是什么?港科大一直都有与别的学校联合开设双博士的经验,我们也希望通过港科大(广州),让学生有机会兼修传统学科和跨学科。双博士制度的学生会有两位导师,分别来自清水湾和广州,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合力将学生培养好。08如何确保港科大(广州)老师具备交叉学科培养的能力?

访谈简介

7月3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校长面对面访谈直播成功举办,累计收看人数超过3000人次,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重点解答了交叉学科培养计划等16个热点问题。

港科大(广州)和港科大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双博士计划?港科大(广州)怎么把学生从单一学科背景培养成跨学科人才?港科大(广州)其中两位副校长分别肩负什么重任?一文带你看懂这些问题!

01港科大(广州)对于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和模式是什么?有何创新之处?

交叉学科是大势所趋,全世界主要高校多年来都在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但一直没有做的很好。一方面是资源分配的问题,传统的学科架构使得资源分配成为零和游戏,很难达成有效的合作;另一方面是人的问题,招聘来的老师大多只专精一个领域,很难找到同时是多个领域专家的老师,且评估考核时大都只承认本学科的成果。这两个问题不改革,很难把跨学科做成功。

港科大(广州)目前设立了四个枢纽(Hub)和十五个学域(),用这些新的称谓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学科藩篱。枢纽就宛如一个飞机场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培养国际MBA,我们欢迎各个学科在里面来来往往。四个枢纽包括了以硬科学为主的功能枢纽;软科学或者说信息科学为主的信息枢纽;结合硬科学和软科学就能建立系统,所以有系统枢纽;科技服务社会,我们还有更贴近社会需求的社会枢纽。我们欢迎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学生加入港科大(广州)。

02港科大(广州)是否会应对社会需要,对交叉方向做出相应的调整?

科技进步和社会变化很快,港科大(广州)将保持四个枢纽的架构不变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培养国际MBA,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域,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非一成不变。

03港科大(广州)选址广州市南沙区,将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几十年里飞速发展,但是当前也面临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而香港虽然拥有好几所水平出众的高校,却缺乏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以及市场。因此,港科大(广州)将会连结香港、港科大的人才优势与大湾区的丰富资源,促进自身和地区的发展。

04港科大一直很鼓励知识转移,港科大(广州)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划和举措?

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培养国际MBA

当前制度下大部分导师还是更看重学生发文章的能力,创业也并非一个适合所有人的事业,但是知识转移形式多样,比如给别人技术授权也是一种转移的形式。港科大有着浓郁的创业氛围,我们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当然包含了大疆,开设创业指导的课程,举办创业比赛,不少毕业生也受此鼓舞投身创业。

港科大(广州),依靠大湾区的资源优势,我们一向非常注重知识转移,将会有一位副校长专门负责,给师生提供培训、资源、支持,让师生更好与投资者、企业界合作,走更少的弯路。

05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将推出双博士培养计划,请问倪校长可以介绍详情么?

港科大(广州)法人独立、财政独立,与港科大清水湾校园地位平等,“港科大”三个字是共享的。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希望达到学术、科研和知识转移的互补,做到一加一大于二。学生可以选择两个校园的课程,两个校园的师资、招生标准、毕业标准水平一致。港科大两个校园都会给教室配备相应的设备,来保证我们的课程都可以满足mixed mode(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的要求。港科大一直都有与别的学校联合开设双博士的经验,我们也希望通过港科大(广州),让学生有机会兼修传统学科和跨学科。

双博士制度的学生会有两位导师,分别来自清水湾和广州,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合力将学生培养好。双博士的学生将会两年在清水湾,两年在广州,分别于两校园注册,两边的导师也需要分别给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双博士的学生要同时满足两边的课程要求,通过两个校园的博士资格考试,但是最后只需要提交一份论文,不过这份论文要同时满足两个学位的博士贡献要求。最终满足要求的学生将获得两个博士学位。

06除了双博士培养计划,学生是否可以兼修两校的课程?如果可以,是否为网课呢?是否会有往来内地和香港的签证?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网课来保证兼修两边的课程;如果有时候上一些需要实验的课程,可以通过交换生的身份来往两地。其次,我们正在与广州市、大湾区积极磋商,寻求让我们的师生更方便来往两地的方法。

07港科大(广州)建成后,师资规模与水平如何?

第一期规划(即前五年)有400位左右的终身制老师,到2022年9月开学时,预计约有150位老师可以到位。此外,我们还有约两百位教学或研究为主的老师。给大家一个参考,港科大清水湾校园目前终身制老师是500位左右。第二期以后,我们期望可以达到700-800位终身制的老师。我们希望在稳定状态时,港科大(广州)有大约10000名学生,其中4000本科生,6000研究生;前期先以研究生为主,估计是4000名研究生。同样用清水湾作为参考,目前清水湾约有2000名博士生与500名研究型硕士生,而港科大(广州)4000名研究生里大概有3000名博士生,1000名研究型硕士生。总的来说,港科大(广州)第一期的体量大约与清水湾校园相当。

08如何确保港科大(广州)老师具备交叉学科培养的能力?

交叉学科的老师非常难找,举个例子,我们要找金融科技的老师,金融、科技专精的老师都好找,两个都懂的很难找到。我们在考虑把老师的考核延长一年,积极鼓励他们在第一年去学习自己不懂的学科,跳出舒适区,这样才能做好对学生跨学科的培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7756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0日 下午5:04
下一篇 2023年8月10日 下午5: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