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被称为新课改,它的目的是在二十一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汉语言文学是拥有深厚历史的一门学科,由于中国古典文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汉语言文学也越来越火爆。在新课改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做出相应改变,本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创新
一、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与创新
新课改对于课程的结构要求非常明确,着重解决学科太多不能整合的问题。相关要求明确提到,相关课程结构需要遵循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人才多样化的因素,不同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有不同期待,所以让课程有更多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增加了综合性非常强的内容和模块,还特意强调老师并不仅仅是在按照固定模式讲课,而是可以开发一些新的课程或课堂模式。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没有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缺少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授,思想和理念对于课程的创新是有很大限制的。在专业课程当中,缺少具有研究性和综合性课程的应用汉语言文学考研学科教育语文,这样不利于课程和书本的开发与结合;不仅如此,教育是需要实践的,这类课程也极度缺乏,如果将相关实践课程加入必修课中,则课程结构会更加完整。
二、课程实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程实施中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非常关键,这也是教育专业课程创新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能将其运用到最终的课堂当中,那么一切的创新和改革都会前功尽弃。课堂中主体从老师转变成了学生,因此在汉语言课堂中要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创新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关键点,同样是新理念的主旨。
(二)发挥学生主动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也已经有了创新,但是依旧只是少数的创新,依然没有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例如,一些师范学校中文系学生依然在“中规中矩”地学习,在课堂上听、记,下课背,考试前突击,这些所存在的模式依然束缚着大多数学生。这种恶性循环是课程模式导致的,灌输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极为被动,所以,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实现课堂教学理念与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对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中文师范生在课堂中切实感受到师生角色和教学方式的变化。要做到这些,需要把握好亮点:第一点汉语言文学考研学科教育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创新探讨论文,需要老师理解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以此带动课堂教学实践;第二点,老师在课堂中要做到精讲课程核心内容,其他方面要适当放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分析、思考、研究、讨论自己对于课程的认知。这样做才能达到课程创新的效果,让学生带动课堂教学。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评价应注重发展功能
从现在的教育状况看,该专业的课程评价功能研究具有很大局限性。首先是内容上的局限,“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非常严重;其次是评价方法上的局限,评价过程的不重视,仅仅以最终笔试作为评判结果;再次是评价主体上的局限,老师是评价的权威,学生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最后是评价功能的局限,其功能只能是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方面得不到体现。这些方面的缺陷是影响课程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需要重视起课程评价的改革,以此建构起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要让评价观念的改变带动功能的改变。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老师需要理解并运用发展性的评价观念,除此之外,在课堂中向学生传达这一观念也十分有必要。
(二)要改变评价内容单一的现状,要全面评价学生,不能再让学习成绩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其内容上应该包含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思想道德、身心状况等,综合性的评价才能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
(三)避免以卷面作为结果的评价方法,不同课程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因此评价方法也要灵活多变。例如,理论知识需卷面考察,而动手能力则需要实践操作,除此之外,可以加入论文、答辩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四)在新课改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点并不能只表现在日常课堂当中,更要在评价体系当中表现。老师往往在评价时所得出的结果是片面的,而学生眼中的同学或许会更加全面,从社会、同学、老师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才更有效,更能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程在向“需求”改变,这种需求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模式和课程结构很难再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汉语言文学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因此其教育专业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人才,课程创新的局面已经慢慢打开。本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几个创新的关键点,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学科教育,20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类学科语文考研,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经验贴
关于专业课:
南师大学科语文考两门专业课,分别是333和864。
333是指教育综合,官网没有给参考书,但根据往年真题可以看出命题人主要参考了一下五本书: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陈琦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王道俊的《教育学》、冯建军的《现代教育学基础》。南师大十分喜欢出教原和教心的题目,所以这两门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我虽然本科是师范专业,但说实话我看到这五本书的时候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我前期把五本书都看了一遍,但是抓不住重点,所以我就报了网课的,能使我更清楚南师大老师的风格以及对南师大的出题规律有着更为深切的把握。3月到6月,我跟着网课的基础班又过了一遍五本书,还自己按照科目各列了一份框架。我也是在备考的时候才意识到框架的重要性,无论是复习哪一门科目,把握住框架才是最重要的教育类学科语文考研,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经验贴,要学会提纲挈领,这样之后在复习的时候先想大标题,再想每个大标题下的小标题,总之,框架大法好。到了暑假,我就着手背诵333复习资料了,高分笔记上的内容很全,完全是按照南师大的命题规律编写的,质量很高,重点也很突出,而且还列好了每章的框架以及有哪些知识点是之前考过的,这时候我只需要结合自己在基础班的笔记还有高分笔记进行背诵就可以了。可以说网课的复习资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让我更加清楚南师大的命题重点,提高了我的复习效率。除了背诵复习资料,我还跟着强化班进行学习,强化班是老师带着你理清思路以及突出重点教育类学科语文考研,我整个暑假学完基本上觉得333在理解上没有问题了,只需要花时间背诵。我其实从暑假开始就在背333了,从7月10号到8月19号完成了第一遍背诵,虽然欣途已经给了我一份详尽的复习资料,但我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添加了一些内容,所以从8月19号到9月初就是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笔记还有框架图,之后的日子就是不断地背诵,我已经记不清自己背了多少遍了,考333的那天我还是早起背书了。说实话,背书的过程是十分枯燥的,有段时间我一直在自我否定,为什么连书都背不下来,状态很差,我就选择休息了几天调整一下,之后再接着向前冲。所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备考的时候要学会让自己眼前的知识变得有趣味起来,他们不是死板的,特别是我们学的333,这些都是和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所以我们可以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联想,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而不是整日埋头死记硬背。还有,觉得太累的时候可以在网上看一些教育类的纪录片或者书籍放松一下,在娱乐中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864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文学理论教程》两本书,我虽然是中文系的但看到这两本书尤其是《文学理论教程》的时候还是很头疼的。《文学理论教程》是一本偏理论性的书,但是它本身的框架非常明确,从目录就可以看出,主要探讨关于文学活动的几方面问题,所以在复习这本书的时候重点在于理解,一定要理解知识点,不能盲目地背诵。《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知识点很碎,虽然按照三个十年划分,每个十年也按照小说、戏剧、散文等独立成章,但是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是十分琐碎的,所以我建议在复习这本书的时候要写把整本书过一遍,了解清楚框架后再一点一点地掌握知识点。这门专业课我也是跟着网课学习的,但是我前期都是把书过了一遍之后再看视频的,看视频的时候重点把握整本书的框架还有自己之前在学习的时候一些不懂的地方。从3月到9月,我跟着欣途的基础班还有强化班做笔记以及梳理知识,我个人觉得关于这两本书的学习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书本,一些名家的论文还有文学著作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我在复习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点,论文还有作品看的很少,只顾着看书了,很吃亏,所以大家注意一定要多读作品多读论文,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们考研虽说是带有应试的性质,但同时也是考你是否具有学术研究的潜质的,所以,读书真的很重要,不要只局限于参考书,要多看多思考,这点一定要注意!除此之外就是要好好背诵了,总之,不到进考场绝对不要放弃背书。
关于专业课:
南师大学科语文考两门专业课,分别是333和864。
333是指教育综合,官网没有给参考书,但根据往年真题可以看出命题人主要参考了一下五本书: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陈琦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王道俊的《教育学》、冯建军的《现代教育学基础》。南师大十分喜欢出教原和教心的题目,所以这两门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我虽然本科是师范专业,但说实话我看到这五本书的时候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我前期把五本书都看了一遍,但是抓不住重点,所以我就报了网课的,能使我更清楚南师大老师的风格以及对南师大的出题规律有着更为深切的把握。3月到6月,我跟着网课的基础班又过了一遍五本书,还自己按照科目各列了一份框架。我也是在备考的时候才意识到框架的重要性,无论是复习哪一门科目,把握住框架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提纲挈领,这样之后在复习的时候先想大标题,再想每个大标题下的小标题,总之,框架大法好。到了暑假,我就着手背诵333复习资料了,高分笔记上的内容很全,完全是按照南师大的命题规律编写的,质量很高,重点也很突出,而且还列好了每章的框架以及有哪些知识点是之前考过的,这时候我只需要结合自己在基础班的笔记还有高分笔记进行背诵就可以了。可以说网课的复习资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让我更加清楚南师大的命题重点,提高了我的复习效率。除了背诵复习资料,我还跟着强化班进行学习,强化班是老师带着你理清思路以及突出重点,我整个暑假学完基本上觉得333在理解上没有问题了,只需要花时间背诵。我其实从暑假开始就在背333了,从7月10号到8月19号完成了第一遍背诵,虽然欣途已经给了我一份详尽的复习资料,但我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添加了一些内容,所以从8月19号到9月初就是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笔记还有框架图,之后的日子就是不断地背诵,我已经记不清自己背了多少遍了,考333的那天我还是早起背书了。说实话,背书的过程是十分枯燥的,有段时间我一直在自我否定,为什么连书都背不下来,状态很差,我就选择休息了几天调整一下,之后再接着向前冲。所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备考的时候要学会让自己眼前的知识变得有趣味起来,他们不是死板的,特别是我们学的333,这些都是和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所以我们可以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联想,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而不是整日埋头死记硬背。还有,觉得太累的时候可以在网上看一些教育类的纪录片或者书籍放松一下,在娱乐中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864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文学理论教程》两本书,我虽然是中文系的但看到这两本书尤其是《文学理论教程》的时候还是很头疼的。《文学理论教程》是一本偏理论性的书,但是它本身的框架非常明确,从目录就可以看出,主要探讨关于文学活动的几方面问题,所以在复习这本书的时候重点在于理解,一定要理解知识点,不能盲目地背诵。《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知识点很碎,虽然按照三个十年划分,每个十年也按照小说、戏剧、散文等独立成章,但是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是十分琐碎的,所以我建议在复习这本书的时候要写把整本书过一遍,了解清楚框架后再一点一点地掌握知识点。这门专业课我也是跟着网课学习的,但是我前期都是把书过了一遍之后再看视频的,看视频的时候重点把握整本书的框架还有自己之前在学习的时候一些不懂的地方。从3月到9月,我跟着欣途的基础班还有强化班做笔记以及梳理知识,我个人觉得关于这两本书的学习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书本,一些名家的论文还有文学著作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我在复习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点,论文还有作品看的很少,只顾着看书了,很吃亏,所以大家注意一定要多读作品多读论文,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们考研虽说是带有应试的性质,但同时也是考你是否具有学术研究的潜质的,所以,读书真的很重要,不要只局限于参考书,要多看多思考,这点一定要注意!除此之外就是要好好背诵了,总之,不到进考场绝对不要放弃背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jiaoyu/20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