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华侨共享《罗汉》.txt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与导演陶华侨分享了不一样的生活感受。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华侨去看他,中秋那天,华斌又被人偷袭,送进了医院,他们准备报复。导演陶华侨的自我阐述“中国的小县城,有这样一些人,‘混混’、‘流氓’或者是‘黑社会’,他们真实的存在。而陶华侨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拍摄及制作班底,也很难讲能有资格和制作精良的作品相比较。同陶华侨交流的过程中,不时能体会到影片拍摄过程中的不易与艰辛。

华侨共享《罗汉》“中国的小县城,有这样一些人,‘混混’、‘流氓’或者是‘黑社会’,他们真实的存 在。我,曾经是他们的一员,今天,我早已脱离他们的世界,但过去,又常让我难以忘怀。” 2010 日,作为“齐放”民间电影讲坛系列的第二场活动,几十名纪录片爱好者欢聚一渡堂艺术空间,欣赏了一部用 摄像机独立拍摄完成的纪录片作品《罗汉》,并且 与导演华侨分享了不一样的生活感受。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以展 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艺术形式。但是作为以娱乐为手段,以商业为目 的的电影院,是很少放映纪录片这种电影门类的。我记得去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得主张经纬曾 与我说过这样一段经历,他在与香港某戏院商谈《音乐人生》公映时,院方老板建议将片名改 为《XX 传奇》,甚至不愿对外公布该片为纪录片。其中原因,不言即明,在商人的生意逻辑里, 一部叫做《音乐人生》的纪录片,是很少有人会花钱去电影院观看的。换句话讲,在电影的世 界里,一般观众更喜欢虚构的存在,而非真实。 其实在中国,尤其是当下的中国,喜欢纪录片的观众越来越多,而投身于创作纪录片的作 者也越来越多。

之前十年间中国独立纪录片运动所积累下来的能量,正在当下这个时代酝酿爆 炸。独立电影社恰恰聚集了一批不少的纪录片忠实观众,他们尤其热衷于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 实生活的独立纪录片电影。 关于独立纪录片《罗汉》 2009 年,《罗汉》获得第六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的年度十佳纪录片。 影片讲述了在中国,无数的小城镇,生活着这样的年轻人,他们被称为混混、黑社会,在江 西,还有个称呼,叫“罗汉”。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 华斌和华侨是高中的好朋友,华斌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江西都昌,开始了“混”的生 活。华侨喜欢李小龙,学了几年截拳道后回到家乡,开始学习绘画,考美术学院,而华斌是他最 好的朋友,他们离不开彼此。过了几年,华侨在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快毕业了,华斌又是刚 从监狱出来。华侨去看他,中秋那天,华斌又被人偷袭,送进了医院,他们准备报复。2008 年11 日,华斌被抓进了监狱,关押至今,杳无音信。2009年11 导演陶华侨的自我阐述“中国的小县城,有这样一些人,‘混混’、‘流氓’或者是‘黑社会’,他们真实的存在。 我,曾经是他们的一员,今天陶华侨,我早已脱离他们的世界,但过去,又常让我难以忘怀。

拍摄此片,也许只是一种自我寻觅。关于我要讲述的,也许只是‘华斌’,也许还有‘华 侨’,也许并不清楚,但有一点很清晰的,‘我’和他们一样,一日日在生活,一日日在消逝,永 远只能接受,正常也好,疯狂也罢。” 活动现场与观众反响 在地铁里与陶华侨相遇的一刹那,他笑眯眯的表情,很难与手持刀具、混迹社会的所谓不 良青年对上号,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他是个单纯开朗且脑子里装满奇怪想法的小伙子。到了 一渡堂艺术空间的放映现场,他就开始忙着调试设备,准备用硬盘里的原始数据进行播放,为 争取更加清晰的播放效果。 观众陆续地到场,彼此寒暄。遗憾的是,硬盘数据过大,很难以常规速率播放,最终还是不 得已采用了 DVD 压缩格式。《罗汉》制作水准并不高,犹如家庭录像的直接拍摄和剪接方式, 没有充分考虑构图与光线的影响。在故事的讲述技巧上,导演有意在开头加入了一些虚构的剧 情,用以表现年轻时放浪不羁的青春,加上侯孝贤影片式的配乐,一幅台南街景彷佛移到了大 陆江西的小县城。当影片主角华斌与其同伴出场时,观众才真正被影片的题材所震动,一种不 同于主流社会的特殊群体的独特体验,就此展开  通常在电影里,大多数观众对于黑社会的观赏体验,都是来自于香港电影的黑帮片和古惑 仔类型片。

不得不说,那是一种被浪漫化的江湖恩怨、兄弟情义,相比于真实,它很遥远,只是 对此充满想象。而《罗汉》不同,活生生的社会暗面的真实图景,客观地呈现,不加修饰地还原, 隐藏着一种无政府主义的失序与不安。影片放映结束后,观众很明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意见。 对于不喜欢它的观众来说,《罗汉》从拍摄到制作,都显得很业余、很粗糙,故事的讲述平 淡无起伏,只是一些生活场景和访谈的大段复现。我很能理解这些观众的感受,看惯了炫酷、 浪漫、甚至英雄主义气息弥漫的港产黑帮片之后,再来看这部《罗汉》,确实找不出什么亮点, 而陶华侨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拍摄及制作班底,也很难讲能有资格和制作精良的作品相比较。 相反,对于喜欢它的观众来说,《罗汉》的题材犀利,视角独特,以一个旁观者和参与者的 双重身份,介入拍摄了一个对外部隐秘的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与境遇。在放映之后的Q&A 环节 里,有一名男观众站起来表明,影片里所呈现的内容很真实,与他对黑社会的了解吻合,一些情 节甚至让他联想到了他的个人经历。还有一名女观众认为《罗汉》打破了她对黑帮人物先入 为主的负面、消极的印象,而主人公华斌更是让她觉得他是一个积极的、对生活有明确目标的 对话陶华侨撇开两方面的不同观感,客观去讲,《罗汉》确实有太多不足之处,甚至粗糙之极,而恰恰 这些“明目张胆”的糙点,也是影片的灵性所在,粗粝如石,肌理清晰,既不张扬,也不矜持。

在 同陶华侨交流的过程中,不时能体会到影片拍摄过程中的不易与艰辛。 问:影片中并没有出现真正斗殴的场面,在拍摄的素材中是否有这部分的内容呢? 陶:有一点,但画面抖动的很厉害,没有放进去。 问:难道真是因为画面的原因,是否还有其他出于对被拍摄者保护的考虑,担心留下证据 什么的? 陶:你说的对,这也是一个问题。无论是对华斌还是对我都会有些不利的影响。在整个拍 摄过程中,其实我一直都是很矛盾的,究竟我是一个旁观者,还是一个共谋者,我也一直在游移。 问:整个拍摄过程你觉得危险吗? 陶:因为我和他们都很熟,所以愿意让我来拍。不过整个拍摄过程只有我一个人在操作, 有些场面我是一只手拿刀,另一只手拿摄影机拍摄的。当时真是有些担心,因为仇家随时有可 能冲进来,我也要有点防身自保的准备。 问:像华斌这样的人,大学毕业,本可以在县城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但他却选择了黑社会, 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陶:我想还是性格的原因吧,他就是属于坚持要“混”的那类人。他走到今天这一步(指被 判入狱)和这多少也有些关系。其实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洗白,流行点讲叫转型,可是他没 有。我以前和他是一样的陶华侨,要不是现在考上了美院,转型有了艺术这个目标,或许现在的命运和 他是一样的。DHC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huaqiao/7630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9日 下午6:03
下一篇 2023年8月9日 下午6: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