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特色鱼粉,武昌古城“十佳最汉味小吃”新鲜出炉,你最好哪一口?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日前,“2021武汉非遗过早节·武昌古城十佳最汉味小吃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想知道2021武汉非遗过早节·武昌十佳最汉味小吃究竟花落谁家?此次入围“2021武昌古城十佳最汉味小吃”的既有知名的传统经典口味,也有新潮汉味小吃。

武汉特色鱼粉

武汉人将吃早餐称为“过早”,将一顿早餐上升到与“过年”“过节”“过生日”同样重要的地位。

作为第一批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过早”一词最早出现在清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著名作家池莉在作品中浓墨重彩地描述武汉早点,美食家蔡澜先生也给武汉冠上“早餐之都”的美名。

热干面、豆皮、汤包、鲜鱼糊汤粉、面窝、重油烧麦、蛋酒……武汉更是有着“吃一个月不重样”的传说,由此而来的武汉过早习俗更是入选第一批武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武汉特色鱼粉

日前,“2021武汉非遗过早节·武昌古城十佳最汉味小吃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集合了武昌古城四条老街老巷里的29家汉味小吃,将通过“线上投票+线下品鉴团打分”评选,邀请全国游客、广大市民、各地网友一起为自己心中的十佳最汉味小吃投票。

▲点击视频,看“十佳最汉味小吃”商家视频▲

4条美食街道,29家汉味小吃。

不同门派高手各显身手,在美食江湖比划招式,只为统辖一方食客的心,争得“最汉味小吃”美誉。

想知道2021武汉非遗过早节·武昌十佳最汉味小吃究竟花落谁家?

武汉特色鱼粉

此次入围“2021武昌古城十佳最汉味小吃”的既有知名的传统经典口味,也有新潮汉味小吃。

位于户部巷的老谦记是创建于1918年的百年老店,其传统豆丝制作技艺2017年入选第六批武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这次老谦记参与评选活动的,便是其最负盛名的牛肉枯炒豆丝,酥脆可口。

武汉特色鱼粉

而位于粮道街的赵师傅油饼包烧麦则自带“网红”气质,独创将烧麦包在油饼里的做法,将两种武汉特色小吃结合武汉特色鱼粉,武昌古城“十佳最汉味小吃”新鲜出炉,你最好哪一口?,呈现出独特滋味。

据悉,自2018年起,武昌区每年都举办武汉非遗过早节,本次已是第三届。

与往届不同的是,参与活动的汉味小吃商家范围从户部巷扩展到了武昌古城的户部巷、粮道街、大成路、水陆街等4条老街老巷,覆盖面更广、小吃品种更丰富。武昌致力于将过早节打造成具有武汉特色的品牌文旅活动,通过把武汉过早文化更立体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武汉特色鱼粉,使“过早”成为人们了解武汉的一扇窗口。

///

武昌的“过早”地图

不仅让武汉土著们魂牵梦萦

也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们慕名而来

看到这里

你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

那还等什么

贴心奉上武昌美食地图

快快叫上小伙伴一起

到户部巷、粮道街

大成路、水陆街一一试吃打卡吧!

武汉特色鱼粉

来源 | 一部手机游武昌

监制 | 詹诗晗

编辑 | 朱晨曦

武汉名小吃街

美食打卡粮道街溜达溜达,吃吃吃!(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狐狸的玫瑰屋”)

武汉名小吃街

美食点评大片来袭

武汉名小吃街

经历漫长的封校,小狐和小狸终于等来了解封的好消息。

于是出校浪浪回来的我们决定开一期武汉粮道街美食推荐与点评。如果你还没有去过粮道街或着没有逛个尽兴,那么这份攻略你必看不可!

粮道街

粮道街

地理位置: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司门口和中山路螃蟹甲之间的道路,紧邻胭脂路、后补街、民主路、小东门,拥有粮道街中学、武汉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院校。邻近的还有昙华林,黄鹤楼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等。

(向下滑动)

街道两边分布了大量的网红小吃店,奶茶店,书店,人文内涵丰厚,风景优美,建筑古朴与现代化结合,置身其中会不经意间放慢脚步,欣赏布置或精致或充满民俗气息的街边小店,买上几样小吃,坐在长凳上看人来人往,生生不息,是一个吃饭打卡和拍照的好去处!

粮道街美食之多,多到小狐和小狸吃了一天还未及其十之一二,经过我们的精心挑选与品尝,挑出了这几个有名但并不全都名副其实的美食,方便大家种草与避雷。

酸奶大麻花

推荐指数:⭐⭐⭐

网上盛传外表酥脆内溢酸奶,一定要品尝的的酸奶大麻花是我们品尝的第一个。

首先分量足,一根大致有人小臂那么长,外表裹上面包糠炸至金黄,口感酥脆,麻花面粉部分香软清香,酸奶量没有网传的爆浆效果,但口感不错,搭配油炸的麻花更加凸显酸奶的酸甜浓稠。

但是由于分量较大,吃过多易感油腻,且小狸感觉只有酸奶部分不错,其余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人均:5元

豆皮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推荐指数:⭐⭐⭐⭐⭐

非常有名的许飞豆皮,店面虽小但味道极佳武汉名小吃街,粮道街美食觅食行动,作为十几年的老字号,许飞豆皮果然配得上其盛名。

将面粉和粘米粉混合,加凉水拌成比较稀的面糊,鸡蛋加点盐打成蛋液,最终将面糊放在粘有少许食物油的锅上煎烙,待面糊成固态时将火调小,加上事先准备好的熟糯米,炒好的豆干丁,萝卜丁,瘦肉丁等等,淋上特制汤汁,盖上锅盖再焖上几分钟,底部面糊煎上了金黄脆香的锅巴,糯米软糯,辅料浸上鲜美浓郁的汤汁,简直就是人间至味!然后趁热分切成小块……在早上买一碗热气腾腾的豆皮那才叫一个满足!

口感极好,分量适宜,价格实惠,小份6元,大份8元,建议买买买!

人均:6元

东坡才子豌豆黄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推荐指数:⭐⭐⭐⭐

网红美食豌豆黄主打糕点甜品销售,种类不多,但门庭若市。全都是糯唧唧的好吃的~

小狸和小狐主要品尝了他家的招牌商品驴打滚,还有麻薯和清明必吃的青团。

招牌驴打滚是用糯米粉制成,盘成蚊香状,软糯香甜,一盒大致八个左右,有原味和芝麻味两种,外面还裹有黄豆粉防止粘连,黄豆粉炒得很香,颗粒感十足,芝麻味很浓,饱腹感强。

麻薯和百草味品牌的麻薯味道差不多,有牛奶味,芒果味和抹茶味几种,其中芒果味较淡,牛奶味较浓。内部果酱较多,会爆浆哦!可以尝试!

青团艾草味较淡,内部包有红豆沙,分量很足,有点齁甜,作为甜食爱好者的小狸也觉得过于甜腻了……

人均:15元

泰国红豆酥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推荐指数:⭐⭐⭐⭐⭐

位于十字路口的小店泰国红豆酥在拥挤的街头显得更加热闹了,显然很多人都是冲着招牌红豆酥去的,大大的红色招牌上写着“买10元送5元”,柜台上堆着许多长条状,圆状,椭圆状的糕点。

红豆酥层次感十足,分为五层,两层红豆和三层酥皮,咬上酥脆焦香,酥皮香脆,红豆甜软,吃上了根本就停不下来!即使红豆很多但是丝毫不显得过分甜腻,甜度正好,不喜甜食的也可尝试哦~

并且十块钱能买到半袋子红豆酥,十分物美价廉!

人均:10元

马路边边串串香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推荐指数:⭐

如果你逛街逛累了,想要找一家店坐着悠闲进食,那么一定不要走进这家店!(两个大怨种在线哭泣……)

店内人不少,但是之后的体验甚至让小狸怀疑这是不是他们请的托儿……

主要以涮串串为主,先点锅底,四十几至五十几不等,大多为四川成都风味(非常辣!)还有冰粉,红薯粉,小酥肉,蔬菜套餐等等,除了小碗冰粉稍稍解除了我的不满之外,其余口感都一般,辣椒很多,简单粗暴啊!锅底像是火锅底料兑水……(晕厥.jpg)然后就是自选串串,种类不少,有荤有素,自选自涮,计价按每根签0.1元来算!但是关键就是有的一串居然插了不止一根签!看到长长的签,签上小小的肉,看到这儿小狸就知道咱俩是踩雷了!

算了,不多说,不要来就对了!口味一般且价格不菲,达咩~

人均:60元

公安锅盔

武汉名小吃街

推荐指数:⭐⭐⭐

街边小店里的小吃,在粮道街众多小吃中其似乎并没有什么突出优点,就是普普通通,本本分分的锅盔味道,但是阿姨放料十分大方!我们尝试的梅菜扣肉味里面包满了馅料,饼皮烤得焦黄酥脆,梅菜香味诱人,洒在表面的白芝麻散发着原始的香味……

可以一试,一个足矣!

人均:6元

大连铁板烤鱿鱼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推荐指数:⭐⭐⭐⭐

打开手机,你可以看到全是推荐大连铁板鱿鱼的狂轰滥炸。于是,我们搓着小手手,在长长的队伍里充当了队尾。果然没有辜负期待,卖相诱人,浓浓的酱汁裹在犹豫上香喷喷,味道温和,恰到好处鸭~不过鱿鱼的腥味还是有一丢丢的,有点影响嗅觉体验哇。

人均:4元

烤苕皮

武汉名小吃街

推荐指数:⭐⭐⭐⭐⭐

烤苕皮是美食界新晋网红,我们当然要去尝尝鲜鸭~于是,额,我们又排起了长队(真的是爆款哇哇),看了看微信余额,发现我们能量不足了呀,于是我们买了最便宜的一款,加的酸萝卜丁,加些小葱、香菜裹在里面,不喜欢香菜的小可爱可以不用添加哦,再刷上老板秘制的辣椒酱,好吃到跺脚脚!

人均:8元

恋恋不忘

到这里武汉名小吃街,我们这期的美食推荐就快要结束了,除了以小吃闻名的粮道街之外,几百米之外的昙华林是个拍照散步的好去处。

武汉名小吃街

“昙华”二字:传乃印度梵文译音,“林”即“居士林”简称。郭沫若先生曾在其著作中提过这一街名可能与佛教有关。

街道上没有拥挤阻塞的车流,而是悠悠漫步的人们,拍照留念的年轻人,坐小鹿车的孩子,去得早的话甚至可以看到跳舞打太极的大妈大爷,小街装饰得十分具有复古风情,保留许多民国欧式建筑,这里中西结合,有高雅格调的咖啡厅,挂着十字架的基督教堂旧式建筑,也有古朴斑驳的辛亥革命老建筑,门前长满鲜花的纪念品小木屋,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大部分名人故居、公馆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分布于昙华林正街、戈甲营、花园山北麓和螃蟹岬南麓的建筑密集地带,见证了各阶层当时的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反映了历史街巷的结构形态和基本骨架,形成了昙华林颇具特色的古韵街巷建筑文化。

武汉名小吃街

武汉名小吃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hubei/15427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日 下午4:08
下一篇 2024年3月2日 下午4: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