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色首饰,【弘时教育】艺术考研——北京服装学院珠宝设计考研最全信息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于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下设的珠宝首饰方向。珠宝首饰设计方向是在我校装饰艺术设计方向为基础发展而成,至今已有二十年多年。

北京特色首饰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于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下设的珠宝首饰方向。本专业以设计美好生活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珠宝首饰及日常装饰产品的设计创新规律、工艺技术以及前沿发展趋势,具备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珠宝首饰产品创意设计研发能力。

导师介绍

邹宁馨

教授

北京特色首饰

职务:全国第3/4/5/6届首饰设计大赛评委。44届技能世赛中国技术专家组长。2010获’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称号获奖成就:国际钻石高阶会议钻饰大赛2011金奖(蔣喆邹宁馨)

学位:硕士

学习经历:1996年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院和圣卢卡斯美院,硕士,精通法语英语。99年至今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中国地大客座教授,川美客座教授,深职院客座教授,北工大耿丹学院客座教授。

潘峰

教授

北京特色首饰

科研项目: ①玉的宝石学研究,北京市组织部②软玉的宝石学研究,北京服装学院、③ 彩色宝石颜色色差定量分级的研究(北京市科技面上项目),北京市教委④宝玉石琢型款式的设计与开发(北京拔尖人才项目),北京市教委

学位:博士

学习经历: 1991.9-1995.7,桂林工学院,地质与矿产勘查,大学本科、学士学位1998.9-2000.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宝石学,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2002.9-2006.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宝石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

高伟

副教授

北京特色首饰

科研项目:

服装柔性设计与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 北京市科委重点研发计划2018“珐琅釉料制备工艺研究”暨北京市教师创新团队项目2017基于广西民族服饰文化旅游的数字化体验与应用 国家科技部2016

学位:硕士

学习经历: 2009-2012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金属艺术专业 硕士1994-1998年 北京服装学院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本科

赵祎

副教授

北京特色首饰

科研项目: 2009年主持完成山西地区汉族首饰文化研究与再创造2016年主持校内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学位:硕士

学习经历: 2003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首饰设计专业,师从唐绪祥教授,学习期间对中国传统首饰文化有浓厚兴趣,同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北京服装学院首饰设计专业副教授2007年受邀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短期访问2009年继续赴该校做访问学者2011年受邀赴荷兰珠宝画廊国际营学习主要从事传统文化在当代首饰形态中的应用、中西艺术首饰教育比较及学生自我意识形态在首饰上的客观表达。

宋懿

副教授

北京特色首饰

科研项目: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Plant 身体植物园”首饰作品发布会,先后被北京电视台、Vogue杂志、芭莎、Cosmo杂志等媒体报道;北京市数字时尚与空间视觉设计创新团队主要参与人;北京服装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支持计划“首饰数字化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教学创意资源的整合与转化模式研究”重点教改项目负责人;拥有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发明专利1项目;

学位:硕士

学习经历: 2000.9-2004.6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本科2004.9-2007.4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硕士同年留校任教2019.10-2020.10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时尚设计专业访问学者

胡俊

副教授

北京特色首饰

科研项目: 深圳迪娜林饰品研发材料化学实验与首饰设计相结合的探索教学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资助项目首饰作品《你中有我》获首届“金都杯”黄金首饰设计大赛三等奖。(2003.4)三件首饰作品《汉字系列》,参加“从河姆渡走来——第二届中国现代漆艺展”, 获三等奖。

学位 :硕士

学习经历: 1993-1997于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学习金工首饰设计,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2004于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学习金工首饰设计,获文学硕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当代首饰学院做访问学者

就业前景

本方向研究生的培养着重以艺术设计带动工艺技术。在全面掌握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对现代首饰设计方法、规律及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研究现代国际珠宝首饰设计发展趋势与现代首饰多种材料与工艺技术,掌握现代珠宝首饰设计方法与规律,研究传统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工艺,研究宝石学、材料学以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理论、传统民族图案纹样等。

培养方向与目标

方向简介

珠宝首饰设计方向是在我校装饰艺术设计方向为基础发展而成,至今已有二十年多年。多年来本学科一直坚持以设计与实践相结合,以民族、民间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现代金工技术相结合作为办学理念,艺术融合工艺、设计引领时尚。近十几年来本专业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已逐渐成长为我院乃至全国高校中的特色专业。珠宝首饰实验室的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居首位。1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内设有首饰工作室、珐琅工作室、宝玉石琢型工作室、金属工艺工作室、玻璃工艺工作室、传统工艺工作室、宝石鉴定工作室、雕刻与3D打印工作室、激光焊接与打印工作室以及电动设备间等。教学与科研设备齐全,不仅有大量的各类常规设备,还有较尖端进口设备仪器。

珠宝首饰设计研究充分发挥学院资深专家学者的优势,发掘借鉴兄弟院校的跨界资源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实践。同时一直借鉴日本及欧洲先进的办学经验,聘请多位具有专业声望的外籍教授。多年的不懈努力使本专业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具备了较强的师资力量与较高的学术及科研水平,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专业多名教师参与完成了《现代首饰工艺与设计(共六集)》全国高教精品视频课程;策划举办2013、2015、2017年了 “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双年展),并举办国际教育论坛。2017年首饰展盛况空前,来自45个国家与地区300 多名首饰艺术家的1600余件作品参展,发起成立了“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在全国高校珠宝首饰艺术设计专业中,起到了带头和引领作用。

研究领域

该专业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现代珠宝首饰设计规律研究、珠宝首饰设计趋势研究、数字化技术在珠宝、金工设计和制作中的应用研究、“一带一路”文化与传统珠宝首饰研究、国际珠宝首饰品牌及其营销战略研究、高定珠宝和金工陈设品设计研究、首饰佩戴方式与现代服饰语言、及珠宝衍生品的研究、现代首饰设计语言研究、现代首饰原创设计方法研究、工艺与现代首饰形态研究等。

师资情况

现有研究生导师教授3名、副教授3名。导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经验,同时具有国外学习与教学交流、考察的履历与经验。承担过多项市级与校级的科研项目,并在艺术设计领域及首饰行业兼任多项职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招生与录取分数线

北京特色首饰

初试科目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设计专业招收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在初试阶段的区别主要为学术硕士考英语(一)和专业硕士考英语(二)。其他科目及题目一致。

614专业基础为设计类统一命题,近3年的题型均为给定主题,撰写3000字左右的论文。

目的:考查学生是否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专业设计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具有独立客观的判断、分析和设计批评能力,

内容: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相关设计理论对设计作品、设计现象,以及设计观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考核形式为简答或论述,以主观题为主,

要点:一是设计发展趋势、未来和可能性等的评述,二是对设计作品、设计师和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批评,

参考书目

北京特色首饰

主要参考用书为:《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中的设计》等。

其他参考书: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日]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加]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北京特色首饰,【弘时教育】艺术考研——北京服装学院珠宝设计考研最全信息,2011[美]威廉·斯莫克( Smock)著、周明瑞译:《包豪斯理想》,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沈从文著《中国服饰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杨成寅、林文霞:《雷圭元论图案艺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503专业设计目的:考查学生在相关设计领域的是否具有良好、熟练的表现技巧和方法,掌握设计创意实现的相关基本专业技能。

内容:主要考查学生专业技能,包括对字体、图形、装饰、空间、立体、运动等多方面的设计思维和表现技能。

要点:一是创意设计思维,二是专业设计表达。

复试内容

考试内容

2022年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包括面试、业务水平审核、英语口语测试三部分。面试成绩占50%,业务水平审核成绩占40%北京特色首饰,英语口语测试成绩占10%。

复试成绩 = 面试成绩 + 业务水平审核成绩 + 英语口语测试成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beijing/16693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7:24
下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下午7: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