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湾华侨公墓,深圳墓园里的港人故事:港政要名人长眠于此(图)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而深圳主要服务港澳台胞及华侨的大鹏湾华侨墓园,清明节期间更接待近30万人流,其中大部分为港人。不少名人长眠华侨墓园全国首座安放海外先人的墓园——深圳大鹏湾华侨墓园位于沙头角东部大小梅沙侧的特区管理线内,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香港船王包玉刚,著名演员鲍方等政要名人都在此长眠。”崔爱民回忆说,“墓园最初的安葬对象只及港澳百姓,后来扩大至在海外的华侨。

深圳墓园里的港人故事:港政要名人长眠于此(图)

2007年04月06日 09: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深圳大鹏湾华侨公墓

来深圳拜山的港人,多是一家十几口人,共同追思先人。(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4月6日电 无论年代多么久远,“清明”仍是中国追思亲人的时节。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今年清明期间,有数以百万计的港人经深圳北上,返回珠三角祭祖。而深圳主要服务港澳台胞及华侨大鹏湾华侨墓园,清明节期间更接待近30万人流,其中大部分为港人。

5日最低温度只有10度左右,冷风拂面,清雾缭绕。早上8时开始,两地牌的大巴和私家车就在大鹏湾华侨墓园排起了长龙。不少港人一家十几口,提着祭奠品拾级而上,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清冷的空气中,黄土带愁,杂草含烟。

深圳市民政局殡葬改革办公室负责人崔爱民表示,香港年年都有一批清明大军集中在3月中旬至4月清明的二十来天北上深圳,今年恰逢清明节、复活节长假,大量港人结伴返乡扫墓、踏青。上个周末,港人包乘的返乡祭祖巴士在深圳大鹏湾华侨墓园门口一字排开,一直排到了二线关口。吉田、报恩、宝山等几大墓园也上演了同样的场景。

不少名人长眠华侨墓园

全国首座安放海外先人的墓园——深圳大鹏湾华侨墓园位于沙头角东部大小梅沙侧的特区管理线内,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香港船王包玉刚,著名演员鲍方等政要名人都在此长眠。

“上个周末是港人来祭拜的最高峰,预计有10万人次。”墓园办公室主任赖锐文介绍,每年3-4月清明期间,墓园要增加数百人手,近几日更动用了数十名特检站武警和公安、交警在园内维持秩序。

据介绍,墓园面积广达748亩,规划5万个墓位,从香港直往华侨墓园交通十分方便,背山面海风水极佳,福荫后人。

大鹏湾华侨墓园成立初衷,是为满足东江纵队老战士等海外华侨落叶归根的心愿而设立。“70年代末深圳大鹏湾华侨公墓,深圳墓园里的港人故事:港政要名人长眠于此(图),东江纵队老战士联名写信给当时统战部副部长廖承志,要求落叶归根,百年之后安葬于大陆。后经过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批覆,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作筹建。”崔爱民回忆说,“墓园最初的安葬对象只及港澳百姓,后来扩大至在海外的华侨。该墓园也是深圳唯一一家有权进行骨灰及遗体安葬的墓园。”崔爱民称深圳大鹏湾华侨公墓,香港船王包玉刚的包氏家族在上世纪80年代便在此购有墓地。

墓园办公室主任赖锐文称,正是一句“落叶归根”,使得很多香港名流都选择在此长眠。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2000年秋天追随亡妻在此安葬。此外,还有著名演员鲍方等。

“四二六”空难者合葬地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在深圳大鹏湾华侨墓园022段有一个特殊的墓碑,从墓碑上先人的照片看,每个人年龄各异,甚至国籍都不尽相同,旁边栽种的柏树已经有三、四米高。

赖锐文称,在这里长眠的是1982年“四二六”桂林空难的40多名美国和香港的罹难者。当年,墓园港方投资人梁先生免费为这些罹难者提供了几十个墓位,并无偿帮助罹难者家属支付交通、餐费近百万元。(熊君慧、曾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beijing/12278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7日 上午11:05
下一篇 2023年10月7日 上午11: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