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出国劳务,延边州对韩跨国劳务输出现状及影响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二、延边州跨国劳务输出带来的影响延边州政府应该对跨国劳务输出经营公司及中介机构加以整顿,在提升其业务能力的同时,保障出国务工人员的就业安全。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延边州跨国劳务输出的接受大国,韩国的外籍劳务体制政策对延边州的劳务输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韩国自身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为延边州的跨国劳务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吉林省延边州国际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随着延边州跨国劳务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出国就业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目前吉林省共有24家出国中介机构,而仅延边州就达到了14家,占到50%以上。到2011年8月末,延边州办理出国证照量已经达到了10万以上,据估计全年可以突破13万人次,而主要的流向大约有80%都是去往韩国,仅有4%去往俄罗斯,3%去往日本,2%去往朝鲜。在出国务工的人群中,前期妇女占据了大多数,近几年来男性比例也有所增加。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多数中国人在韩国从事的都是被称为“3D”的职业,即最脏、最累、最危险的行业,这使得国人在韩务工具有了相当的风险。

二、延边州跨国劳务输出带来的影响

从总体上来讲,大量的劳务输出对于延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延边州的跨国劳务输出给延边州带来了数额巨大的外汇收入同时也对地方财政收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内需,成为了拉动延边州经济的持续增长的积极因素。

2.延边州跨国劳务输出使延边州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人均8-10万元的收入水平使很多延边人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与当地的人均工资水平相比,延边州的人均消费水平相对过高。

3.延边州劳务输出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多数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后,充分运用好积攒的资金和学到的技术,给延边州带来的不仅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更有第三产业的逐步兴起。同时,与劳务输出相关的各项技能、语言培训等行业也纷纷兴起,不仅拉动了就业率的增长,更对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对外劳务输出给延边州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各项指标的持续增长,更拓宽了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视野。与韩国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和特殊的民族特质,使延边州政府始终保持着更为宽广的发展思路,也使全州的经济建设始终保持着蒸蒸日上的势头。

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延边州跨国劳务输出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的同时,仍暴露出来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延边州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从经济运行的宏观角度看,延边州的劳务输出仍过多倚重于国际经济局势,这就使得全州经济在面临经济风险的时候缺少足够的抵御能力,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外汇的贬值使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大幅缩水,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赴韩国劳务人员的实际劳务收入比2008年的收入下降了40%;国外企业的破产也使得跨国劳务合作受到极大的影响和挑战,劳务纠纷数量显著增加。

2.从延边州跨国输出劳动力结构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服务业、渔业、农业、建筑业和中小型加工业等行业。这些行业通常被称作“3D”职业延吉出国劳务,即最脏、最累、最危险的行业。“3D”行业的劳动强度大,压力大,风险也大。回国以后原外出务工人员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在劳务过程中,工人的非正常死亡每年达几千人,这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体系也是很大的挑战。

3.从跨国劳务输出对务工人员的家庭角度来看,一方面,家庭中一方出国造成的长期两国分居导致离婚率的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父母出国务工,忽视了子女的教育。这就造成了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小幅上升的不良后果。因此,无论是留守子女还是单亲家庭的教育对延边州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来说,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三、延边州跨国劳务输出的对策及前景展望 (一)问题解决对策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利用了地缘战略优势,也为延边州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在“十二五规划”中,延吉市更是将劳务经济作为壮大经济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将制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以推进对外劳务合作平台建设。

针对在跨国劳务输出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延边州政府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将具有延边州特色的跨国劳务经济引上正轨。

1.延边州应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生产投入力度,以减少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依赖,使全州经济能够合理发展。

2.延边州政府应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并适用于多国的政策法规,从政府的层面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并形成良性运转机制。

3.延边州应不断完善跨国劳务输出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一方面在出国前提升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语言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帮助其摆脱对具有高危险性的“3D”职业的依赖。

4.延边州政府应该对跨国劳务输出经营公司及中介机构加以整顿,在提升其业务能力的同时,保障出国务工人员的就业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劳务派遣管理办法》将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办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需存储不少于50万元的初始备用金,用于被派遣劳动者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及支付罚款、罚金等。劳务派遣单位存储初始备用金不得少于50万元延吉出国劳务,每开展一项劳务派遣业务,须从用工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服务费中提取5%作为补充备用金存入专用账户。这一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就保证了劳务输出人员的用工安全。

5.延边州政府和学校应对留守子女以及因家长外出务工而离异的单亲子女的思想动态关注,不仅从学习上,也要在生活上对其加以关注,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对因此而造成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加以关注,努力将其引入正途。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延边州跨国劳务输出的接受大国,韩国的外籍劳务体制政策对延边州的劳务输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韩国自身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为延边州的跨国劳务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表明:200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据韩国总人口数的7.3%,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1%。老龄化导致的对于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对延边州的劳务输出产业来讲,是巨大的机遇。同时,无论是产业研修生制度,还是雇佣许可制度,对原本就占据语言优势的延边州朝鲜族人来讲,都是很好的机会。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无论是出于经济亦或是政治上的考量,韩国政府都不可能完全开放本国的劳务市场。中韩两国作为在经济贸易上相互依赖的两个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向韩国进行劳务输出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承认,我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在《权力与相互依赖》中认为,敏感性和脆弱性就是“某种政策框架之内,做出反应的程度,即一国变化导致另一国家发生有代价变化的速度多快?应付出的代价多大?”所谓敏感性,就包含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个是“某种政策框架内”,即在已有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上各国国内政策及其相关国际制度的安排;第二个则是“变化”;第三个是“代价”,就是由于他国发生了变化而对本国利益产生的影响。而脆弱性的概念在于“可以定义为行为体因外部事件(甚至是在政策发生变化之后)强加的代价而受损失的程度”。

就敏感性角度而言,韩国的外籍劳务体制政策的变动,对中国,特别是延边州的跨国劳务输出产业来讲,都起到了巨大的连带作用。而从脆弱性上来看,中国如果能够积极调整对跨国劳务输出产业的政策、体制导向,那么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脆弱性则会大大降低。

若是探究两国之间在劳务合作上这种敏感性和脆弱性产生的根源,就不能不提到国际政治上权力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的问题。中韩两国在历史积淀、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均有所差异的前提下,并不能够完全依靠自己本国的力量,满足自身对权力资源的需求。而正是这种相互依赖的状态,使中韩两国之间产生了敏感性和脆弱性的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韩两国之间劳务市场的缺口和中国国内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可以互相满足、相辅相成,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够掌握稀缺资源。朝、日甚至东南亚等国的劳动力人口依然可以成为中国劳动力的替代力量。

因而,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形式面前,种种准入机制成为了对延边州的劳务输出产业的巨大挑战。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韩国技术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因而对赴韩务工人员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水平要求。而一方面韩国各产业对从业者的工作要求之高与国内大不相同,另一方面毕竟身处异国他乡,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也给外出务工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延边州政府应该在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出国前的技术培训、心理疏导之外,在他们出国后根据其就业、生活情况,通过合理的途径予以关注。

(二)发展前景展望

延边州跨国劳务产业在取得了良好的起步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面对着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延边州跨国劳务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朝鲜族自治州同韩国在民族上的亲缘性和语言上的互通使延边州特别是朝鲜族劳动力赴韩具有了天然的优势。延边州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本身就具有政策上的自主性和倾斜性。因此,必须打开思维的局限、灵活转变观念,制定有利于延边州对外经贸合作的政策,才能更好地保持独特的优势,开创国际劳务输出产业的新局面。

2.完善跨国劳务输出产业链。一方面增强劳务合作经营公司实力,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完善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为跨国劳务输出提供便利和支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跨国劳务输出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仍需要不断提升实力,完善机制,才能真正成为能够持续拉动延边州经济增长的马车。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政府各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推动延边州跨国劳务输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O., S.Nye.Power and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吴伟平.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辨析[J].社会科学,2010(4):21-25.

[3] 李海玉.延边州国际劳务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D].延吉:延边大学,2004.

[4] 杨云母.中国对外劳务输出分析[J].人口学刊,2006(6):40-43.

[5] 武萍.韩国外籍劳务体制改革对我国劳务输出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8(7):87-91.

[6] 李宁,管延江.东北亚经济互动中的延边劳务经济[J].东疆学刊,2009(1):101-105

[7] 沈万根.延边地区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北方经贸,2003(8):124-125.

[8] 高吉俊.吉林省延边州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011

[9] 宋思颖.吉林省延边州国际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姝(1991-),女,本科,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echan.xtucq.com/geditechan/11445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7日 上午9:06
下一篇 2023年9月17日 上午9: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