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上课多少次,在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壮丽航程中一往无前——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海事大学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大连海大毕业生全力服务国家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积极投身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学校近5年为我国航运事业“国家队”输送人才近2000人,他们奔赴七大洲八大洋,为学校赢得了“航海家的摇篮”美誉。首次派学生赴国际海事组织、中国—东盟中心等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实习。

扬帆远航正当时,接续奋斗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海事大学(简称大连海大)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突出航运特色,强化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迈上双一流建设高校新平台。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服务辽宁省和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

把定航向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统筹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推进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连续5年获评交通运输部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曾获得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入选首批辽宁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5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其中3个已通过验收。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学院党委入选辽宁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9个党支部入选辽宁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其中2个已通过验收。学校34个基层党组织先后获得市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10名党员获得市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学校党委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努力完善并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逐步明晰和形成“2+4+1”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略,即加快实现发展模式从专业建设突出向学科专业并重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绩效化转变的“两个转变”;形成以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为总目标,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强化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框架体系;用好“一个机制”,即建立完善督察督办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落实环节的精细化管理,确保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海大向着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宏伟目标迈进的每一个步伐,都是中国海事教育和海事科技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上课多少次

立德树人 创新航运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学校坚持“特色求发展、质量求生存”专业建设思想,从“海事产业链”全过程谋划专业布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健全、协调发展的海事与海洋特色专业框架,切实符合学校肩负的使命,培养出了一大批海事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创新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海事教育发展。航海类专业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形成了有利于航海类人才履约要求的特色化培养体系。学校现设本科专业54个,其中海事相关专业占比超过八成;航海类专业年招生规模保持在1200人左右,约占全国航海类本科招生数量的四分之一。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了社会一致认可,在国内主流的第三方机构专业排名中,航海技术等5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另有交通运输等13个专业被评为A级专业(全国排名前10%);包括三个航海类专业在内的1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面向全国航海类院校,积极开展师资培养、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输出等工作,代表中国独立主持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的修订工作,代表中国海事院校通过欧盟海事局审核,致力于研究解决海事教育前沿问题。

大连海大毕业生全力服务国家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积极投身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学校近5年为我国航运事业“国家队”输送人才近2000人,他们奔赴七大洲八大洋,为学校赢得了“航海家的摇篮”美誉。近年来,学校有就业意愿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作为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组长单位,学校协调航海类院校和航运企事业单位就业工作、组织编写行业就业教材,为航海类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2年有2名学生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

优化布局 构建具有海事特色学科集群

作为行业领先高校,大连海大的学科建设一直瞄准国家及行业重大战略需求。学校围绕海事产业链、创新链,以海洋运输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聚焦海洋运输安全与保障技术、高效海运物流系统与运营管理技术、船舶污染防控与节能技术、智能船舶开发及运用技术、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海事规则与海法创新等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强化内涵建设,统筹协调各学科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具有海事特色的学科体系。

学校创新组织模式,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完善学校、学院、学科和教授四位一体三级组织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一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管理新模式,深化学科体系建设工程。借鉴国际一流学术机构的管理方法,构筑人才引进特区。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学术大师为核心、创新团队为主力,构建“大师+团队”的队伍组织模式,聚焦卡脖子技术和其他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给予政策大力扶持与条件有效保障,推动人才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促进有特色的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产生,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海大整体学科实力的进步有目共睹。“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一级学科博士点由5个增至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由17个增至21个,博士后流动站由4个增至7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排名进入前30%,其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进入前20%,4个一级学科被纳入辽宁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在国际学科排名中,工程、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近5年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上榜学科由3个增加到10个。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上课多少次

科技创新 为国家和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和行业、地方发展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科教融合和创新协同,努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截至2021年年底,学校科研项目层次不断提高,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项,其中杰青、重大或重点基金项目12项;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9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28项;获国家社科基金8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5项,实现多项零的突破。

科技产出质量不断提升。新增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特等、一等奖60项;以大连海大为第一作者单位累计发表论文数量同比增长300%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上课多少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5篇;出版学术专著259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17件,同比增长近10倍。

学校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围绕双一流重点领域,布局并形成了特色鲜明、装备精良、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科研基地集群。新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普基地等7个国家级科技平台,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0余个。截至目前,学校拥有10个国家级科技平台、79个省部级科技平台。

学校科研团队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团队培育机制和技术攻关机制,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团队协同攻关模式,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高服务和支撑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新增科技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团队、省级创新团队16个。

学校与国内近百家政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先后注册海大华锐、海大智龙、遨海科技、海大智船等4家高科技公司,航海模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电子海图系统在2000多艘船舶上应用,岸船空基海上油膜监测识别技术及装备成果在大连“7·16”溢油事故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

面向行业需求,牵头成立国际海底工程研究联盟、东北亚北极通航研究联盟及综合交通运输、无人船等协同创新研究机构。配合交通运输部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事务,提交提案109个,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订任务,参与国务院“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研究。创办了内部刊物《海事大学专家建议》,多次获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批示。选派一批教师参与亚丁湾护航、北极通航、南极科考、航母辽宁舰航行安全论证及舰员培训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开放办学 海事教育输出取得突破

学校不断推进具有海大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新格局建设,力争成为国际海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高层次文化交流基地。

学校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156所院校、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事教育输出取得突破,斯里兰卡海外校区拓展硕博层次招生,实现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本硕博多层次多学科输出;厄瓜多尔校区正式开始运行,中国海事教育在南美落地生花。与瑞典世界海事大学合作开办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项目”,在教育部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中两次获评优秀等级;与美国休斯顿大学合作创办的大连海大休斯顿国际学院成为辽宁省首个理工农医类4+0、双学位的中美合作办学机构。《IMO示范课程1.07雷达导航(操作级)》经国际海事组织正式审议通过。航海类专业通过欧盟海事局“船员教育、培训和发证体系”审核。交通运输专业通过《华盛顿协议》框架下的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志着该专业获得国际工程界的权威认可。

学校先后承担政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8项,承担各类国外企业委托项目共45项,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获批“111计划”国家创新引智基地2项。创新外专工作机制,国家级外国专家项目、外专经费连年增长。

深化与国际组织合作,校长孙玉清以最高票当选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亚太及大洋洲地区代表、执委会委员。参与发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交通研究与教育联盟,并以创始会员身份与亚太经社会秘书处首次合作举办港口智能化建设与管理国际培训班。首次派学生赴国际海事组织、中国—东盟中心等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实习。

学校的留学生工作不断加强,留学海大成为品牌。累计培养留学生2600余人次,生源国达到96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历生达到1811人次,比例进一步提高。学生结构实现了学历生、汉语进修生、专业进修生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局面。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上课多少次

文化传承 构筑蓝色文化建设高地

学校传承发扬大连海大百年名校、航海家摇篮的文化底蕴和办学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海大风格的大学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航海文化内涵,引领航海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学校在蓝色海洋文化传承创新中的辐射作用,打造中国特色海洋文化传承创新平台。

大连海大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蓝色文化和气质,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全面加强半军事管理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上课多少次,使半军事管理成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海类学生方队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列队展演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航海类学生代表队在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屡夺桂冠。

学校构建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蓝色海洋文化教育、绿色国防文化教育、彩色国际文化教育的“四色”文化体系。打造“海大讲坛”文化品牌,创新开展“激情大课堂”“情景党课”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脑入心。

近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辞官从教、不离不弃、爱生如爱子的全国“时代楷模”曲建武;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成学生心目中的“招牌课”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贾凤姿;带领当地群众致富,演绎了海与山的故事的挂职干部韩震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学校在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文化、航海文化建设等领域产出一批高水平的文化建设成果,建成了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传播与创新平台,推动了航海科普宣传、海洋知识普及、海权意识提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增强蓝色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获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个以艺术传承和海洋科普为内容的文化教育基地。学校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第一届辽宁省文明校园、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新时代,新航程。大连海大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格局、更博大的胸怀,在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壮丽航程中一往无前,在新时代的崭新画卷上书写出海大人的历史之作、现实之作、未来之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上课多少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shuobo/16271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上午3:10
下一篇 2024年4月14日 上午3:1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