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什么学科门类,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从何处着眼

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在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打破财经类专业课程以西方学术概念、学术话语、学术大师为主导的现状,构建中国特色的经管学科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创新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摆在相关实践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内容设计上,做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双维度。

在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打破财经类专业课程以西方学术概念、学术话语、学术大师为主导的现状,构建中国特色的经管学科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创新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摆在相关实践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通过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构建整合式财经课程思政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改进方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与职业道德。

内容体系如何构建

整合式财经课程思政体系的顶层设计要义在于,科研驱动型教学与实践驱动型教学双融合,打造“知行合一”的财经一体化课程思政育人循环,构建系统集成长效教学机制。其中,“双融合”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内容设计、内容层次和内容组织3个模块。

内容设计上,做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双维度。一是培养高级财经专业人才和设立职业道德目标衔接,课堂创新要求与社会服务宗旨衔接。二是知识传播秉承线上和线下联动。打造“课程思政云平台”,将形式多样的育人资源固化,配合实体教学。三是秉承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复合。按照集成化理念,在积累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形成思政体系。

内容整合上,做到宏观和微观双层次。宏观层次的教学内容秉承“底线思维—解读市场—制度自信”三重境界:一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适应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二是正确解读资本市场,明确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增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度自信。微观层次的教学内容秉承“职业道德—科学精神—财经素养”三重内涵,全面塑造职业道德、弘扬科学精神、陶冶财经素养。职业道德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规划每个章节的知识内容讲解时均须强调职业道德。

内容组织上,做到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全考核“四全”思政保障。课程思政覆盖教学全流程,即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学案例开发—教案课件编写的所有教学流程;贯穿于教学全链条,即点—线—面的知识积累链条;体现于教学全方位,即线上(学习资源和基础)线下(课堂教学)—学术(科研论文讨论)—实践(资本市场实践)多种教学。思政效果则检测于教学考核全过程,即在课堂提问、案例研讨、读书笔记、期末测试、财经知识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所有考核环节对思政效果进行检查。

教学改进如何设计

考研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推进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于建立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可以通过构建“一二三四五”整合式思政教学改进体系,系统解决5个关键问题,从而实现一体两翼、双体互动、三重解释、四项融入、五类提升。

一体两翼,即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体阵地,以实践教学和线上MOOC(慕课)教学为两翼。线下课堂教学着力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把课程思政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实践教学和线上教学两翼则构成一个辩证互动的关系结构,组织优势资源向系统性的课程思政迈进,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效益。

双体互动,即强调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受到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的影响,经济实践与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发展,推动了财经专业知识的更新与迭代。教师虽然具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的优势,但在对新的经济活动与实践的接触和理解上考研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什么学科门类,并不具有绝对权威。很多时候,学生对于互联网下新经济的理解和体会,甚至比教师还要丰富。因此,“引导者—追随者”的角色分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模糊的,用“互动”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更为贴切,这是新经济时代的“教学相长”。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互动。信息经济时代,不同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切入问题的角度大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播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该互相交流,进行思想和知识的碰撞。

三重解释,即从“基于财经看世界”“结合财经看世界”到“跳出财经看世界”。从知识解释、理论分析到实践拓展,能培养财经专业人士观察世界的三种视角:第一种是“基于财经看世界”考研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什么学科门类,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从何处着眼,即从财经专业初学者的眼光观察和理解经济活动与事项,如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种是“结合财经看世界”,即以系统性的财经专业知识去分析经济活动,如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种是“跳出财经看世界”,即不仅能在知识解释和理论分析之间游刃有余,更能理解财经知识与经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如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对专业财经人才能力的最高要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深入解读财经问题。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以“常人视角”看待经济活动,理解经济活动对企业运行和社会运作的影响。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学生超越“常人视角”,以财经专业视角和理念,运用财经理论理解经济活动的结果与相互作用。

四项融入,即将科学精神、财经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国情怀融入财经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践者需要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当融入道德规范、职业素养、人文情怀,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卓越人才。再其次,教师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等手段,将上述要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最后,教师还要从视域和视野两方面扩展家国情怀这种至高至远的博大情怀。

五类提升,即“听”专家的课程思政分享,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输出有益的思政和教学内容;“看”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资源,了解和追踪最新的课程思政建设前沿内容;“诊”团队成员的教学问题,如对交叉学科教师进行微格教学诊断,打造体验式、实操性课程思政工作坊等;“改”课程思政需完善之处,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练”就教学团队的思政理念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处长[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4年01月15日第6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zhengzhi/16908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上午1:28
下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上午1: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 人人都清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话没错,但须知一旦选定之后,那就是努力比选择更重要了。无论考生选择何种学习方式如自学还是报班,面授还是网授,此机构或彼机构,那都是你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后作出的你当时认为是最优的选择。一旦选定之后,那就请你不要再在“选择”这个环节上纠结,别总惦记着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更好地课程和教材、更好的班次等等,牢牢树立“自己选择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这样的概念,用则不疑、疑则不用!如果选定之后,还这山望着那山高,动不动就改弦更张、另起炉灶,那就会把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选择上,除了让你感觉心累之外并无别的好处。所以,一旦选定了如何学习的道路,剩下的就是如何努力的连滚带爬的跑完它,姿势如何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6353713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xtucq5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乡土传情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