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专业课是不是必须要做笔记?”
“老师,第一轮复习就要做笔记么?”
“老师,笔记怎么做才好?”
“老师,我的笔记是不是没有其它同学做的好?”
关于“专业课笔记”,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今天,心意给大家详细梳理下 “教育学专业课笔记”。
一轮入门——标记式笔记
一是关键句和词的圈画:
从整段内容中拎出重要的词句,用下划线画出句子,圈圈标出词组。
例如,中教史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第三节“学校萌芽的传说” 里面的“成均”和“庠”,属于关键词,在关于“成均”的表述中,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关键词“乐教”或关键句“实施乐教之地”;在关于“庠”的表述中,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关键词“养老”或关键句“敬老养老行礼之地”;这样,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盲点的圈画或记录:
把自身感觉难理解的词句内容划出或圈出后,在旁边顺手画上“?”。不是所有的内容在第一遍学习时都可以搞定的,即使有很认真的听课或看书,特别是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不少概念,都需要反复听课才可以慢慢get。不管是哪一科,在一开始觉得困惑的地方,做好标记,“酝酿效应”可以解决一小部分,大部分的解决是靠自己通过中外史、教原、教心和教研整体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学素养后,再回过头来二轮学习解决的,还是解决不了的就需要跟辅导员沟通解决。在解决后,要及时把之前的“?”划掉,或加上一个“√”。这样,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是内容的提炼或补充:
通过自己看书、听课,对所看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补充到讲义上的相关知识点旁边。或通过自己的了解,可以提取出段落的关键词,记录在旁。
标记式笔记,很明显适用于大部分跨专业和少部分本专业没有那么扎实的同学的第一轮复习,直接记在讲义上即可。因为对于跨专业来说,对各科的整体内容基本一无所知,第一轮应该把精力放在对各科内容的“知晓”上,在“知晓”的过程中,“理解”和“标记盲点”,
二轮内化——梳理式笔记
一是列出框架体系:
教育学专业课涉及的五个科目:中外教育史的内容体系相似,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各国的教育发展。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相似,都是按照章节来呈现内容,各章节内容相关性不大。
因此,最需要做“宏观框架体系”的是中外教育史,因为内容庞杂。做的话,基本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把内容整合。以外国教育史为例,在近现代教育史中,是把各个国家放到不同的时间段来论述,学起来很乱。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各个国家单独拎出来,按照时间轴,去整理一个国家不同时间段的教育发展,可分为教育概况和教育思想,教育概况又分为不同阶段的教育发展。以英国近代教育发展为例:
中国教育史相对于外国教育史来说,稍微清晰些。可以按照朝代来梳理,基本每个朝代再按照教育制度(文教政策)+教育思想来整理。
其它三科的话,就无需这样大的框架整理。可以就每一章节的核心概念进行内部框架体系的构建。
这样的笔记不难做,需要花时间,需要关键内容的提取,不需要大段落的摘抄,因为“框架”是服务于“思维的清晰”。后期背诵时,仍然要以背讲义内容为主。
可以选择白纸来做大的框架,对作图能力要求不高,就是大括号后跟小括号,比起电脑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在白纸上做框架,更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毕竟在最后的考场上,是“手动答题”。另外,在手写的时候可以加强记忆。
二是形成专题内容:
框架帮助清晰思维,思维清晰后,还是要回到内容,需要在内容的理解上下足功夫,从各科内容上来看,可以拎出各种各样的“专题” ,拿中国教育史来说:
这是我们在第一个阶段的教材精讲课就拎出来的三个专题,形成专题后,能够更好的将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除了这样的“大专题”外,还有很多“小专题”。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教育史时,会发现每个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里都有对“人性”的论述,且不同思想家论述的有相似也有不同,经常会发生混淆。这个时候,就可以停下来,把“人性”拎出来,做成一个小专题,如:
这个专题不好整理,需要对各科各部分内容特别通透,属于笔记的最高境界。在学习过程中量体裁衣,做不出来的,就尽自己能力的去消化单一的知识点,在5月开始的心意SVIP学员在线互动直播课上,老师会带学员梳理各科全部的专题。
梳理式笔记,可以放在开始背诵前的二轮复习。通过列出框架,构建清晰的外部框架体系,通过形成专题,可以更好的加强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好的扫除一轮复习中的盲点,做到从外到内的“内化”,为背诵打好坚实的基础。
背诵开始后——内容式笔记
一是做题笔记:
1. 细节的记录。
开始背诵时,便开始做题。311的考生会做大量的选择题,因为没有关注到细节而做错的情况居多,这个时候需要做好错题记录,并把细节知识点,详细地记录在纠错本上,这是把握细节很好的方法。自命题的考生也可以记录名词解释中涉及的次重点内容。
2. 思路的整理。
辨析题和论述题是各个题目里比较困难的两种题型,通过自己的练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能过慢慢形成做题的感觉,这个时候要及时整理自己思路。
二是拓展笔记:
1. “专业课干货”的整理。
心意公众号会在每周进行“荐读”,给大家精选好文,帮助大家培养对教育学的兴趣,拓展视野。也会在每周分享“教育热点”,在大家进行一段时间的知识的储备后,也会带大家分析考点和拓展阅读,总之会有满满的干货。如果有精力,可以成为一个“有心人”,在碎片时间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先整理到自己的拓展笔记上,在后期可以集中地回归,进而把公众号上的内容变成自己肚子的内容。
2.“优美词句”的整理。
对于我们教育学考研来说,不仅仅是考查知识,也是对“教育素养”和“文笔”的考查。同样一道熟悉的“论述题”,有的可以拿到25分,有的只能是15分教育学考研能做什么,这“10分之差”就在于平常的练习和积累。在考前,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论述题,有些论述题的答案表述得非常好,是我们自己写不出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专门的“答案整理”,将“完善的表述”变成自己的。
内容式笔记,一般就是在开始背诵后开始进行,一直持续到考前。这个笔记,往往很少有同学去做,因为开始背诵后,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背书上,很多细节就关注不到。但是,内容式笔记关乎与我们之前说的“得高分所需要的智慧”教育学考研能做什么,教育学考研如何做笔记,一旦成为有心人,想着去做的话,就有可能拿到除背诵之外的分数。
心意温馨提示
1. 清楚“笔记”的性质——“思维建构的产物”
它不是抄书,是服务于自己在某个阶段思维的清晰,简单来说,能够让自己对某一部分知识更清晰,扫清继续学下去的思维障碍。
2. 把握“做笔记”的原则——“哪里不清楚,整哪里”
不是非要做,做的话,也不是从头做到尾。对于简单的、很容易学明白的内容无需做笔记。
3. 拒绝形式主义
白纸黑笔就OK,顶多再配一个红笔,真的不需要搞得五颜六色。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简写,如最多出现的一个词“教育”,可以换成“E”,自己后期能看懂就行。
会画大括号就行,不需要延伸出那么多的“枝芽”,你的笔记是帮助你理解和思考,而不是去参加 “思维导图”。
4. 拒绝攀比心理
笔记是个人思维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标准,具体的格式,完全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来做就好,完全没有必要去攀比。只要你通过做笔记,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那你的笔记就是最棒的。
如果,如果有些同学真的不擅长也没有太多时间整理笔记,那就不用纠结,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听课和理解上。资料的话,心意各个阶段提供的纸质版资料很全面,消化透彻也足够。
谢谢你喜欢教育学
311教育学考研网,三年念念不忘的考研梦,311教育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必须要考研?
可能是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吧311教育学考研网,三年念念不忘的考研梦,311教育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也可能是自己不甘心。我还记得,17年考研成绩出来后,我得知自己没希望了,气急败坏的把资料全都卖了,而到去年九月份,想到考研,心里又是蠢蠢欲动,想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今年,终于一梦成真。
第一次考研,由于我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大三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选择,而我,一向的“积极向上”,也混入了考研大军,由于自己本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妥妥的一枚理科女,受够了数学和C++,数据库等科目的三年折磨,很想逃离,但又不知道哪些专业适合自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也没有好的规划,就这样,一个小白就开启了自己的考研之路。
第一次考研,我没有勇气跨专业,虽然自己不喜欢数学,但每天还麻痹自己,相信自己有底子,努努力,可以的。然而,从考场出来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自己这一年,肯定没戏了。结果和预料的一样,大四,毕业了,也失业了。
毕业以后,就在家乡找了一个辅导机构,由于有数学背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位数学辅导教师。而这份工作,点燃了我的教师梦。
终于我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术研究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果自己没有百分百的喜爱,读研也是一种痛苦,因此我决定不论如何,也要考取教育学的研究生,为实现自己的教师梦铺路。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我下定决心考研的那段时间,每天工作学习都一切按计划进行,当时自己还加了很多qq群,查阅资料,由于自己的资金并不充足,看到教育学的那五本书要二百元左右,再三考虑,就在群里买了一套二手的教育学考研资料,也没有报班的计划。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凯程教育,看到书皮上印着徐影老师的名字,感到很陌生,并且仅仅有一本应试题库,并没有宝典。那位卖我资料的同学说,她一直用徐影老师的资料,不过她不考311,而考333,因此买的311资料就不要了。看到题库,想着每天坚持做几页,应该会好起来,可是没有坚持几天,工作生活一地鸡毛,自己的考研计划也落了空,并且自己又想考教师资格证,就把考研放在了后面,还暗自安慰自己说,教师资格证里也有教育学,心理学,正好和考研内容差不多。
然而,我的自作聪明,必然会给我带来恶果。我记得十一月初就考了教师资格证311教育学考研网,随后的日子里,工作一直不顺,考研的书便蒙上灰尘。圣诞节去参加了考试,基本裸考,失败是必然的。
那时,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身体上的“勤奋和忙碌”根本弥补不了大脑的偷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又风风火火的开始准备当地的招教,然而一心两用,学历经验平平,怎能脱颖而出?所有的考试都以失败告终,那段时间,自己也慢慢的抑郁,掉入了习得性无助感里,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工作稀里糊涂,生活乱七八糟,感情磕磕绊绊,痛定思痛,我决定离职,专心备考研究生。
2017年9月,我背起行囊,到同学所在大学的周围,租了房子,开启了我的备考之路。
由于自己对凯程已经有所了解,便到天猫旗舰店买了凯程宝典、应试题库、真题汇编这三本书;英语方面,张剑的黄皮书一直是我的最爱;政治部分,肖大大的精讲精练和一千题、随后的八套卷、四套卷,早早在网上预订好了。
制定了计划,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满打满算,120天,我没有时间看课本,每天凯程宝典就是我的枕边书,时不时的看看徐影老师在公众号中的文章和建议,给自己充充电。
由于我的政治底子还可以,当时大部分时间给了专业课和英语。
英语
英语每天两篇阅读,我的速度不快,做完以后,全文翻译,单词整理,题型分析,关键考虑自己当时做的时候思路是怎样的,答案给的分析思路是怎样的,不同题型,自己下次要如何思考。真题我从2007年的开始做,做到2017年的。看起来仅仅十套,但整理出来的内容却是厚厚一本。接下来还做了黄皮书阅读150篇,基础版的感觉比考研简单一些,但也有易错题,要十分注意。后期又刷了两遍真题,保持题感。
英语作文部分从十月中旬开始,每周默写一篇范文,后期买了黄皮书系列的作文辅导书,可以将自己写的发给老师批改,因此在后期就是总结模板,不断修改。
311专业课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九月初到十月中旬,每天坚持看宝典,然后做题库,选择题还好,看到大的论述题,自己心里就打退堂鼓,更别说背下来,但是自己回顾自己曾经的失败,硬着头皮,坚持再坚持,考研之路,没有哪一科是轻而易举得到高分的。
看到身边学法律的同学,每天就在大厅里边走边读,边走边背,谁也不知道未来怎样,前途怎样,起初自己感觉对教育学很有兴趣,但真正接触到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研,看到从苏格拉底到夸美纽斯,从赫尔巴特到裴斯泰洛齐,这一串串的名字,一串串的研究成果,我在怀疑,自己真的喜爱这个专业吗?
从小历史朝代表都背不下的我,看到了中教史里的校、序、庠到齐国稷下学宫、从孔孟荀到王守仁、朱熹,从九品中正到科举再到现在的新课改,自己感觉脑子不够用了。翻到外交史,曾经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我,要了解斯巴达、雅典、罗马、还有美俄日英法德的各国教育发展以及各个政策,让我焦头烂额。后来看了徐影老师的中外教育史的视频课程,跟着徐影老师从历史时间顺序,画了时间轴,外交史从地图上知道了西方国家的变迁,才慢慢有了头绪,让我受益匪浅。
一直关注着凯程的维信公众号,看到徐影老师分享的免费直播课,也会守到手机的小小屏幕前,等待徐影老师亲切幽默的分享。
过了十月中旬,题库基本做的差不多了,每天背诵时间不断增加,以前忽视掉的小细节,慢慢加进来,便开始做真题,错的部分,对应宝典,找知识点,然后背诵。真题一定要按着考试时间认真对待,本来感觉考试3个小时,绝对够用,做了真题才知道,自己还差的很远,三个小时对于311考试根本不够用!永远不要轻视你的对手,也不要太自以为是。
十一月中旬,宝典已经系统的看了四五遍,真题题库基本完成,我就开始搜集其他一些辅导机构的资料和预测卷,包括高教版的题库,在后期我也在刷,只有多做题,才能知道自己复习的漏洞在哪里,不过凯程的资料一直是我做题的主旋律。预测卷,后期的掌中宝,押题必备我都没有少,尤其是押题必备,对我的论述答题有了很大帮助,之前看着宝典背,很没有感觉,我就直接背题库、真题、预测卷后的大题,有了押题必备后,主攻押题必备。直到进考场前,押题必备一直随身携带。
政治
最后说说政治,政治是我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科,由于自己有基础,只做了八套卷、四套卷并且每个大题都背的滚瓜烂熟,最终政治67分,不算太高,但我已经心满意足,政治就相信肖大大,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相信上天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灵魂,而我终于经过三年的沉淀,明确了自己的方向,褪去浮华,俯身前行,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你看到的喜悦,背后可能有不为人所知的苦楚。
调剂
然而命运还是和我开了一个玩笑,走出考场,感觉一切都很顺利,盼着日子出分数,2月3号,成绩下来我考了340分,英语61,专业课212、政治67,并不算高,但对比往年成绩,应该可以考上我的一志愿院校,然而,结果并没有我预想的那样顺利。
我的一志愿院校今年考试扎堆,可能连复试都进不去了,我就发动身边的关系,联系导师,但都石沉大海,是啊,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跨考生,别人为什么会垂青于我?我知道调剂很难,但过程比我想象的跟辛苦。我就开始上网不断寻找自己有意愿调剂院校的导师和学长学姐,但很多都是官方回答,等国家线!给研招办打电话,通常是正在通话中,打不通或者没人接,就算接通也是等国家线!那种提心吊胆心情,让我夜不能寐的感觉,真的很煎熬。
终于3月16号国家线出来了,A区320分,想想自己,还好,有希望!3月23号凌晨调剂系统开放,自己之前加入的调剂群,每个学校的教育学院qq群都有上千人,里面大家都在焦灼的等待,盯着那稀有的调剂名额。我还是抱有一丝希望,希望自己能被自己喜欢的调剂学校看上,调剂系统开放,我填了两个调剂志愿,但到了第二天,第一个志愿被拒绝,第二个志愿虽然是被查看状态,却一直不动了,没有任何复试通知,自己便乱了阵脚,填了很多B区的学校,但竟然也没有学校要我!而群里很多小伙伴都收到复试通知,开始风风火火的订票准备资料去调剂院校了。
而我,如同一根草芥,可有可无的存在着,后来听说XX师范大学不要跨考生,XX大学只要211/985、双一流调剂生、XX大学不收333自主命题生,XX大学只要5个人,却让30个人去复试,新疆XX大学,石河子XX大学、齐齐哈尔XX大学早都收满了,没收到复试通知的基本没希望了。
确实,错过了调剂的黄金36小时,还有什么希望呢?看着自己的付出没有任何结果,家里人同学都清楚我毕业两年了,一直在考研,最终还没有考上,自己心态便受不了了,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大哭,好几场,感觉整个人掉入了一个无底的黑洞,没有人帮助,没有人需要,自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同学告诉我说,不要着急,调剂才刚刚开始,很多学校到最后都录不满,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关注一些院校复试时间,有很多学生参加了好几个学校的复试,但最终他只去一个,因此肯定有名额空出来,我知道同学是在安慰我,但我也不能就此放弃。
第二天,眼泪还挂在眼角,便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战,后来在3月27号,我收到了第一份复试通知,是辽宁一所大学发来的,我很感激这一份复试通知,让我确定了自己的心得方向。考研是为了什么?为了以后好就业,而读怎样的大学才能好就业?当然是名校!这所学校最终我没有同意复试,因为我知道,我高考的错误选择,让我人生永远摆脱不了普通二本这个出身,而再次选择一个普通二本的研究生,对我的未来帮助甚微。这一次,我看清了自我,我不愿将就!
这一路,我坚强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很多事情可能不是努力就好了,关机时刻,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后来我在找工作的路上,收到了华东师大的非全研究生的复试通知,便坐了一夜的火车,3月30号上午六点,一夜未眠,站在了上海站前,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并且一个人!我简单在车站洗手间梳洗化妆,跟着百度地图找到华东师大,7点30分出现在复试地点,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一所名校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气质上的熏陶,无形的滋润,简单休息,8点30分开始复试。
这一天,出奇的顺利,上机考试,中文面试、英文面试一切都结束了,自己也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儿,听他们的考研、调剂故事,都是满满的感动。原来,大家都很努力的活成自己心中的样子。有毕业四五年的考生,也有应届的学生,大家都为了一个考研梦,默默地付出。
华东师大的效率很高,复试结束,不久便出来结果。自己有幸被录取,但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欢喜雀跃,为了这一个结果,要承担的苦痛和压力,只有自己清楚。可能,这个结果,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
终于,在考研这场持久战中,我没有做逃兵,我坚持到了最后。
复试结束后,我寄存了行李,独自去了东方明珠,看着黄浦江水缓缓前流,外滩上游客一张张喜悦的笑脸,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眼下的快乐与舒适,都是要熬过多少个不眠的夜才换回来的。而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我们只有放下面子,放下虚荣,放下攀比。
是的,我可能被同龄人抛弃了很远,他们或事业有成,或家庭幸福。而我,两袖空空,只为读一个研究生,但我不后悔我过去的岁月,我走的很慢,但我一步一步的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现在,我又踏上招教之路,我明白,教师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但我愿意为之付出,我知道,自己只有不断积累,才有能力配得上那三尺讲台。
我也明白了,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一劳永逸,成人的世界里没有轻轻松松,徐影老师说过,考研,是成人以后,自己对自己的一次负责任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艰难的时候,不论你在哭,还是在后悔,抑或是在彷徨怀疑自己想放弃,就请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自己的初心是什么?虽事事不能尽如人意,但是你努力的时候,真的是你最美的样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jiaoyu/20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