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两年的考研初试“落榜生”中,不乏分数远超国家线却依然调剂无望的考研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僧多粥少。
“落榜生”们扎堆涌向了一些还算不错的接受调剂生源的院校,导致许多高校的调剂分数都攀上了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度。
例如在传媒届颇有名气的浙江传媒学院,在2023年招收的新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中,绝大多数初试分数都在400分以上,仅有一名为386分。
图源:浙江传媒学院官网
如此之高的调剂分数线无疑让许多考遗憾止步,因此即使大多数考生愿意参与调剂,也无法调剂到自己心仪的院校。
筱筱参加的是22年的考研,据她回忆,当时她的目标是某西部985的新传专业,初试也拿到了386分的高分,在21年时是可以进入目标院校的复试的,可惜22年竞争非常惨烈,该院校新传专业的初试分数线涨了14分。
虽然有些遗憾,筱筱还是满怀希望地参加了调剂。她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想要调剂到不错的学校,千万不能等国家考研调剂系统开放,而是要关注接收调剂生院校官网公布的考研调剂报名时间,先去填写各大院校给出的调剂报名表。
筱筱依言“抢跑”,先后填报了自认为有希望被录取且实力还不错的院校,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先后填报的兰州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院校公布的进入调剂复试的名单上都没有她的名字。
“我一开始难以置信,明明我的分数也不算低。”筱筱说,“但是就是没学上。”
的确,近年来考研的赛道上人满为患,通过调剂上岸的难度自然也节节攀升,放弃调剂也是能理解的选择。
不过考研这条路上也不乏非情校不上的“犟种”考生,他们则是紧盯目标院校,即便是要二战、三战、四战也不愿意参与调剂。
阿辉就是这样的“犟种”,他认为,在自身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后,如果就为了去拿一个研究生文凭,就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目标和理想,是绝对不甘心的。
况且,既然取得的成绩都足够调剂上岸,那说明考得也没有那么糟糕,有了第一年的经验积累,二战说不定更好。
有的考研人也有阿辉这方面的坚持,不过他们更“现实”一些。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并不执著于某个特定的院校,但还是非常介意院校的层次。
尤其是本科就读于985等重点院校的同学,他们考研时往往选择的院校都是同类高校。
如果选择调剂,那么能供他们选择的大多是不如本科的院校,心里难免会有落差。
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同学可能会选择准备二战,至少考到不必本校差的院校,或者直接工作。
这下,终于能理解了,为何从出国家线后,考研人们辗转反侧、睡不好觉了。毕竟,有这么多要考虑的……
2调剂上岸后的考研人:有人心安,有人难眠
而调剂成功的考研人们,有人因能脚踏实地而倍感心安,有人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
NO.1
985调剂到双非
她用三年青春为梦想买单
学雅本科就读于上海前三的985,她从大三就开始备考北大研究生,并为此放弃了实习和秋招,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学习。
大四那年,由于班上排名靠前的同学选择出国就业新传专业考研分数线,她意外获得了保研本校本专业的资格。然而学雅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保研资格,因为在当时的她看来,本校本专业并不算强,并且自己为考研北大已经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她一战失败了,当时春招已经过半,在没有实习经历的情况下学雅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于是学雅选择了二战。但时运不济,二战当年她所选择的专业招生名额又缩减了将近一半,初试成绩公布后,她的排名距离进入复试差了4名,如果没有缩招,她恰好可以进复试。
更令她难过的是,北大初试压分严重,自己虽然排在第九位,分数也将将比A区国家线高出一点。
“想到每年有两三百人报这个专业,却都没办法调剂,就觉得心酸。”学雅在分享贴文中写道。
由于三年来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学雅身心俱疲,实在无力再战,因此选择了调剂。但是由于初试分数太低,学雅只能选择调剂到双非院校。
“回顾两年历程,从放弃本校保研到目标院校缩招,从自以为能进复试到二战失败,我觉得自己真的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学雅感慨道。
而好在,学雅的考研之路终于结束了,在长达两年的高压备考中,学雅近乎抑郁,尽管最后进入了一所远不如本科学校的院校,她还是为自己能够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感到安慰。
“我这两年备考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自己是真的喜欢学术,以后想读博,所以虽然是双非院校,但是学科评级是A-,在这里我能找到更好的导师和学术资源。”
在双非院校读研的日子,学雅终于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安心感。
NO.2
接受调剂后又退学,
他戳破随波逐流的“上岸”泡沫
不是所有人选择调剂后,都对结果满意,或者即便不满意,也坚持读了下去。
小霖高考成绩优异,顺利进入了一所211大学,然而进入大学后的他十分茫然新传专业考研分数线,国家线出分在即!就算高分过线,也不一定卷过调剂?,每天在寝室打游戏、睡觉,一路玩到了大三。临近毕业,才随大流报考了一所985。
一战失败在小霖的意料之中,为了避开就业压力,他接受了考研调剂。虽然最后只调剂到了一所双非院校,他却没有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在当下的考研热潮中,逆向读研已经算不上稀罕事,“双非院校硕士报考人数猛增”这类新闻也不鲜见。
真正让小霖感到痛苦的是读研。由于他是跨考生,在上手做科研时缺乏专业基础,繁琐的实验过程令他手忙脚乱。
小霖在日复一日的挫败中心灰意冷,终于生出了退学的念头。
于是在导师给出延毕的建议后,小霖终于鼓起勇气提出了退学。
“如果要用心理健康为代价换取硕士文凭,我觉得不值。”小霖说。
而为了稳住家人,在退学这件事上小霖撒了谎。为了不露馅儿,小霖还特意在网上定制了假学位证书。
后来,小霖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还算不错的工作,并告诉父母,原来杭州那家公司在上海发展新业务,自己被派到了上海分公司。
也许小霖的选择在他人看来不算明智,甚至需要用谎言来让家人安心。不过从他的角度,能够有勇气正视自己当初“随波逐流”的逃避性选择,接受实在读不下研的现实,且努力承担退学带来的种种后果,努力争取人生的更多可能,或许也是不错的解法。
调剂的过程是让人五味杂陈的,调剂后的读研生活也是多种多样的。选择怎么过,过成什么样,有外在的因素,更多,还是要倾听内心的声音。
3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适合自己的决定
实际上,是否调剂取决于考研人们的动机和对未来的规划。只有当我们明白内心真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出选择。
在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同学选择考研并不是真的想走学术道路,而是单纯为了能够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有网友表示,起码读研后的薪水能比本科毕业直接就业高出一截。
这种基于现实的考虑并没有错,更无需在意他人的评价。
如果真的只是想提升文凭,并且无论在哪个院校就读,家里都愿意继续提供两三年的经济支持,那么即使会被调剂到低于预期的院校,也不妨坦然接受,积极搜寻调剂信息,提高“上岸”的概率。
而对真的热爱学术,想要通过读研深造,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考研人来说,调剂到的院校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自己未来的发展,就至关重要了。
所以,在决定是否调剂之前,同学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想,二战、工作和调剂哪一项更有助于实现自己当初的目的?
很多时候,带给我们烦恼和纠结的并非境遇与抉择本身,而是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绘制了太多理想化的憧憬和预设。
我们不需要美化那条未走过的路,也不需要后悔遗憾曾经的选择。
人生还很长,没有哪个选择是绝对正确的答案,有的,只是当下相对合适的决定。
如此不管上不上岸,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回头看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脚下的路正是理想中的旅途。
参考资料:
[1]极昼工作室-211男孩逆向考研后退学求职,带张假毕业证回家
[2]知乎问答-考研到底要不要接受调剂?
[3]豆瓣用户磕磕磕学雅-985本科放弃保研考研top2调剂双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zaizhikaoyan/fushi/20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