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友人帐已经更新了六季了,第七季似乎还遥遥无期。在这个作品中有许多不同的妖怪依次登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以下是我为这个作品设计的妖怪角色,这些妖怪都居住在北海道,因此有些妖怪会融合一些北海道的风格。至于与这些妖怪相关的故事,我水平有限恐怕是写不出来。
1、白色的中级妖怪,设定很简单,参照普通的中级妖怪。如下图:(图片来源于网络,下同)
左边的两个就是中级妖怪
2、猫头鹰妖怪
形象:是一只身高两米的猫头鹰,准确的说是一只毛腿渔鸮(现存最重的猫头鹰北海道移民,《夏目友人帐》——北海道的妖怪们,濒危物种,北海道是它们最大的栖息地之一)。不过鉴于毛腿渔鸮的长相与典型的猫头鹰有所差别,所以猫头鹰妖怪的形象可以再参照一下经更新了六季了,第七季似乎还遥遥无期。在这个作品中有许多不同的妖怪依次登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以下是我为这个作品设计的妖怪角色,这些妖怪都居住在北海道北海道移民,因此有些妖怪会融合一些北海道的风格。至于与这些妖怪相关的故事,我水平有限恐怕是写不出来。
1、白色的中级妖怪,设定很简单,参照普通的中级妖怪。如下图:(图片来源于网络,下同)
左边的两个就是中级妖怪
2、猫头鹰妖怪
形象:是一只身高两米的猫头鹰,准确的说是一只毛腿渔鸮(现存最重的猫头鹰,濒危物种,北海道是它们最大的栖息地之一)。不过鉴于毛腿渔鸮的长相与典型的猫头鹰有所差别,所以猫头鹰妖怪的形象可以再参照一下其他的猫头鹰。
毛腿渔鸮
这个是雕鸮,更具有猫头鹰的典型特征
猫头鹰妖怪的颜色设定为苍灰色。在阿伊努文化中,毛腿渔鸮被奉为村庄的保护神。因此,在这里它也是正面的角色,类似于保护神,出没于村庄附近和城市郊外等。有时它会用翅膀替人遮风挡雨,但是自己却常常被雨雪淋湿,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但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妖怪。
3、火神
这个妖怪的设定主要参照在原著中登场过的妖怪——石尾海
在动画里是很厉害的妖怪
火神的设定与石尾海有一定的对称性,她的形象设定为与石尾海形象同龄的小学生(女性)。居住在石狩平原北部。可能是穿校服或者橙黄色的衣服吧。实力与居住在山里的水神石尾海相当,尤其擅长对付使用纸的法术。例如各种符咒、纸人什么的,只要她愿意可以轻松的一烧了之。自然系的妖怪,是否有人信奉对它们的力量影响不大。但是在北海道这个寒冷的地方,人们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对火、火神有一种敬意。(后面的一些设定是我自己编的)
4、本文中关于北海道妖怪种群的一些设定
北海道的妖怪密度相对于其它地方要低一些。北海道的妖怪中有一部分是原本就居住在北海道的,也有一部分是“移民”、“迁徙”过来的。北海道并没有除妖师这个职业,既没有除妖师的组织,也没有单个的除妖师。不过不排除某些与妖怪有缘的人会某种形式的法术,但仅此而已。
5、miku(初音未来)
公主殿下
初音未来是来客串的,在这里她的角色是一只居住在札幌城里的高级妖怪。我这么设定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据说miku的出生地就是北海道札幌,她也曾经在札幌举办过演唱会。据说miku喜欢在城市的街头唱歌,尤其是当人们由于某些事情而不得不停下来排队时。如果你发现有婴儿在认真的听着什么,好像很高兴的样子,那有可能就是miku在附近唱歌。根据夏目友人帐中的设定,普通人在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也听不到妖怪的,但是法力高的妖怪可以让人看到它们。miku也可以让人看到她,她有时会混入漫展或活动中唱歌。
6、雪女
雪女是传统的日本妖怪,虽然这种妖怪的传说发源于本州岛的北部,并不在北海道,这关系不大。本文中雪女妖怪的设定与原本传说中的形象是有区别的。本文的设定如下:高级妖怪,是某一座山上的山神。可能是迁徙过来的妖怪,但这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可以控制下雪或者雪停。形象为17、18岁左右的女性。本文的设定中不存在雪童子。
先写到这里吧,我计划再设计几个妖怪,如果感觉有意思的话就写写。要是感觉设定的很无聊的话就干脆不写了。
大槐树移民,“华人老家”洪洞大槐树:数万移民后裔的乡土记忆
常言道,老家就是越老越想回去的地方。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常言道,老家就是越老越想回去的地方。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中新网太原2月11日电题:(新春见闻)“华人老家”洪洞大槐树:数万移民后裔的乡土记忆
作者刘小红
常言道,老家就是越老越想回去的地方。2019年春节期间,素有“天下故乡,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内处处彰显着老家年味儿大槐树移民,“华人老家”洪洞大槐树:数万移民后裔的乡土记忆,在外漂泊许久的八方游子们终于“回家”大槐树移民,阖家团圆、守岁祈福……
2019年春节期间,素有“天下故乡,华人老家”之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内处处彰显着老家年味儿,在外漂泊许久的八方游子们终于“回家”,阖家团圆、守岁祈福……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的大槐树是很多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是亿万移民后裔心中“家”和“根”的象征。春节期间,这里人流如潮,每一个人都在诉说着他们的思乡情。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此间,洪洞大槐树景区推出第十三届洪洞大槐树民俗中国年活动,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非遗更能彰显老家年味儿。在景区民俗村里,随风旋转的五彩风车、金黄剔透的糖画、惟妙惟肖的面人,已不多见的非遗手工艺品总是能让游客久久驻足,让孩子们新奇不已,家长们倍感亲切,“这是童年的记忆,老家过年的味道”。
在景区内的院落里,土坯墙、神祗画、灶台土炕、织布机、农具、老粗布、草编筐、剪纸等,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景区茶楼处给“连手”们带上一份来自老家的礼物,让游子们将老家的记忆留在心底。
在景区民俗村里,随风旋转的五彩风车、金黄剔透的糖画、惟妙惟肖的面人,已不多见的非遗手工艺品总是能让游客久久驻足,让孩子们新奇不已。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来自山东的周斌先生激动地告诉家人:“来回穿梭的梭子、咔咔作响的机杼,奶奶坐在灯旁脚踩踏板,两只手来回投梭接梭,这是我做梦都想的儿时场景!”
在洪洞老家,祭祖祈福是家家户户必有的仪式。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里,“寻根、祭祖、祈福”是不变的主题,也是海内外游子回家之时为先祖送上的最庄重的礼仪。古大槐树处,终于回乡的游子为先祖请香、点灯祈福;大槐树旁,人们将写好心愿的祈福带悬挂周围祈盼心想事成;献殿内,传统《祭祀》中的饮福受胙让游子们体验参与分享着祭祖后的供品;祭祖堂前,孩童用心在祈福牌上书写下新年祈愿……
在景区内的院落里,土坯墙、神祗画、灶台土炕、织布机、农具、老粗布、草编筐、剪纸等,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来自福建的刘先生表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带着最朴实的乡土记忆,一菜一汤都飘散着最亲切的家的味道。
据了解,元末明初,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如今,大槐树移民子孙繁衍遍布中国各地,并辗转迁徙海外。因此,每年回乡祭祖的移民后裔络绎不绝,形成了丰富的移民传说和悠久的祭祖传统。记者11日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了解到,春节期间,洪洞老家接待海内外游客近9万人,同比增长7.53%;门票收入近300万人民币,同比增长6.35%。
山西洪洞的大槐树是很多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是亿万移民后裔心中“家”和“根”的象征。 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摄
听乡音识乡亲、叙乡情忆乡愁,处处散发着浓郁老家民俗风情和独特根祖文化气息的洪洞老家,总是能让弥足珍贵的根祖亲情镌刻在每一位奔波在外的家人心底,让古槐后裔们坚守着的初心。
记住回家路,莫忘根祖情。(完)
明朝移民大迁徙,600年前,明朝大移民,812个姓氏从洪洞大槐树下出发,看有你姓没
600多年前的明朝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移民,这次移民的起点是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下,总计有812个不同姓氏的古人从这里出发,迁移到全国各地,不知道在这些姓氏中有你的没。
恢复生产,迁移人口
洪桐大槐树下为什么会有这次由明朝政府主导的大迁移行动呢?这还要从明朝的建国背景开始讲起。
元末战乱历经了30余年后,朱元璋才再次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帝王业,可之前连年的战争已经让天下变得“遍布伤痕”。此外,像之前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山东等地已经没有了百姓居住。
史书有载,元末农民起义在山东遇上了元军,双方在此僵持了一年。最后是以元军攻破了山东益都的城门为战事的收尾,元军在进城后还将此地的起义军全都屠戮殆尽。
见此惨状的百姓纷纷逃离了山东,所以,这就造成了在朱元璋建立了新朝后,国内各地的人口数量不均等的现象。山东、河北大多都是无人问津之地。
除了百姓流落各地外,元末战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明朝的人口基数明朝移民大迁徙,600年前,明朝大移民,812个姓氏从洪洞大槐树下出发,看有你姓没,就像一直被金人欺负的南宋还有着八千多万的人口呢!可是,明初却只剩下了六千多万的人口。
所以,为了恢复国内的农业生产,带动经济发展,朱元璋就制定了移民政策。
表里山河,来此避难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偏偏要让山西洪洞县的百姓搬离此地呢?这是因为元末的难民都逃到了此地。
山西,自古以来都有着“表里山河”之称,这个词语说的是山西的外界有着大河,内界又分布着群山。
所以,山西就能以险峻的山河当作天然的地理屏障易守难攻,元末百姓才会选择来到此地避难。
此外,这洪洞县位于临汾市内,此处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和煦,适合人居。
对于受尽战争摧残的百姓来说,听闻山西是这样的一个“世外桃源”,他们就纷纷赶到了这里。这就导致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中原土地上人迹罕见,但山西却是熙熙攘攘的状态。
当然,明朝的政府在制定这项移民政策之前他们也是对全国的人口进行了一下粗略的统计,山西人口占天下人口的6.8%,但是山西的占地面积却只占了明朝国土1.5%。
从这个对比上也能看出,山西的确是“人满为患”。
迁出山西,迁往各地
对于明朝政府来说,他们是怎么让这些已经定居在山西的百姓再次离开“家乡”的呢?首先,朝廷将这些移民定性为了三类,第一类是身无分文的流民,第二是有地有宅的富民;第三类是犯人。
比如说在1370年第一次的移民中,朝廷就将那些没有土地的来自河北的百姓迁往了安徽凤阳。
针对流民,政府还会给他们分发银钱。等到他们去到了该去的地方后,就能利用这些钱去购买农具和种子明朝移民大迁徙,并在此开荒耕种。
但对于富民来说,他们在山西原本就有地有钱,根本不想去到别的地方再度安家。而这个时候,朝廷就会安排士兵来“护送”他们迁移,说是护送,实际上就是将他们强制押送过去。
而最后一类犯人,他们原本就是有罪之人,自然就是朝廷让他们去哪他们就得去哪,否则就会收到一纸处决的文书。
于是,在明朝的史书中就出现了大量关于移民的记载,就比如说在《惠氏族谱》中有写道“洪武元年,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奉旨迁徙河南省南阳府东唐河县”。
还有《段氏族谱》中的“迁移冀、鲁、豫三省”的记载,而且朝廷还强行拆分了段氏族人,所以就有了族谱中的“奉命分手”四个字。
据统计,明朝以洪桐县大槐树下为起点的移民行动中,迁移了812个姓氏不同的家族,有张、李、刘、陈、赵等姓氏,不知道其中有你的没。
而对于那些移民来说,虽然他们在新的地方,可是他们的心中仍旧牵挂着山西,尤其是原本的山西富民。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在这些移民的看来,大槐树还是他们的故乡。
人口迁移,社会发展
那么,这些迁移有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吗?在元末战乱过后,河南省内人烟稀少。但到了洪武十四年后,河南省内登记在册的人口数量达到了189万人。
尽管这个人数还是不够,毕竟河南也是个平方公里大省,但相较于明初还是增加了很多的,这也是明朝迁移的成果。
除了将人口迁移过去外,朝廷也设立了专门管理移民的机构,担任这类机构的官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诱户口有增”。
明朝的移民政策,在全国范围下重新分配了人口,让各地都有着人住。如此一来,各地的农田也就有人可耕,政府也就能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外,其实还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出于经济政治考量下的行动。由于山西靠近内蒙古一带,内蒙古是元朝的发家之地。
明朝初年,元朝旧势力还存在于世,朝廷还未能将其彻底清除。如果元朝贵族想要在中原安插眼线的话,他们可能会选择山西,一来山西靠近内蒙,二来此地易守难攻。
假如能够夺下山西,元朝是不是就又能东山再起了呢?
因此,对于明朝统治者来说,将山西境内的百姓迁移到全国各地,这样也就能切断山西可能与元朝残部存在的一切联系。
无论是出于军事政治还是经济目的,明朝都在迁移之后国家变得富强了起来,这对于明朝统治者来说才是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yimin/19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