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在中国内地的广东、四川、北京、福建、云南、广西、湖北、河南、内蒙古、陕西1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2025年学校扩大招生省份规模,首次面向上海招收本科学生。
2020年初, 香港城市大学与东莞市政府、东莞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于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内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港城大(东莞))。
港城大(东莞)将在未来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移等方面起领头作用。在借鉴港城大优势学科、国际联系和师资的基础上,强化两校在学科领域内相互支撑、深度互动,满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港城大与港城大(东莞)关联的核心是一致的学术素质,两者将通过学术规划、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研究及成果转化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符合学位授予资格的港城大(东莞)毕业生将同时获得港城大的学位。
香港城市大学
自1994年成立以来,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始终秉承“教研合一”的原则,以创新精神专注于研究与专业教育两大领域,致力为全球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推动有益社会的转变。
港城大现已在香港以至全球的专业教育及研究领域收获卓著声誉,在大学国际排名中节节上升亚洲城市大学上海,位列 [QS] 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第62位、[U.S. News] 2024-2025全球最佳院校排名第79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第82位,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获评为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港城大正发展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教研合一、两校一质、创新无限”——港城大(东莞)将以此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将港城大先进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的教学方法等世界一流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内地。
港城大(东莞)在前期将结合大湾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进行学科规划,逐步建立一个开放式跨学科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的合作平台;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培育高端人才,实现两地优势资源互补,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汇聚高端人才、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做出积极的贡献,逐步发展成为致力于创建卓越科研和教育的世界一流高等学府。
港城大(东莞)招 生 政 策
※招生范围: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在中国内地的广东、四川、北京、福建、云南、广西、湖北、河南、内蒙古、陕西1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2025年学校扩大招生省份规模,首次面向上海招收本科学生。
※报考方式:高考统招,本科普通批次
※选科要求:物理+化学
※外语要求:不对外语单科成绩做出限制
※开设本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费、住宿费、奖助学金政策:(仅供参考,具体以最新政策为准)
学费:11.5万人民币/学年;
住宿费:四人间两人住1200元/学年
奖学金:
1️⃣入学奖学金
凭高考成绩:排位达到一定位次
凭学科特长: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获奖者
2️⃣优秀学科奖学金
高考单科或多科成绩超过特定分数
3️⃣国际优才奖学金
国际优才生源基地学校推荐
个人申请亚洲城市大学上海,首次在沪招生!要求物化双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招生信息了解一下~,排位达到一定位次
为什么选择港城大(东莞)?
创新人才培养
入学不分专业,大一学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四个专业中选择,各专业无名额限制,大二有两次转专业机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就读期间满足要求可获得港城大保博保硕和港城莞保硕资格。
国际化
引进港城大世界一流专业:结合国家新兴领域与重点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大学在计算机科学、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等四大前沿交叉学术领域的专长,推出一系列前瞻性的学术课程。专业课程83%的师资力量源自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70%的教职人员则来自全球35个国家及地区,为学生营造一个英文授课的国际化教学环境。
重探索求创新课程设置
第一年:通过更具学术挑战性的课程,为大学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三年:积极参与充满科技创新元素的课程。
第四年:通过实习或与工作相关项目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多元化发展
1. 本科期间香港校区交流交换的机会,毕业后可获两年香港IANG工作签证。
2. 「HK Tech 300」斥资6亿港币,亚洲首创,旨在3年内助城大学子及校友创立300家初创企业,提供多元教育机会,转化研究成果为实际应用。
3. 来自前沿龙头企业、国家级实验室的多元化实习机会。
亚洲城市大学上海,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首次在沪招生,物化双选要求速看!
导读
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在中国内地的广东、四川、北京、福建、云南、广西、湖北、河南、内蒙古、陕西这1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到了2025年,该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将招生省份范围延伸至上海,首次在上海招收本科学生。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C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城大(东莞)(CityU(DG)),是一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东莞市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深化粤港两地关于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港城大于2020年年初,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东莞理工学院就合作办学事宜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松山湖共同申办成立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港城大(东莞))。
港城大(东莞)将在未来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移等方面起领头作用。在借鉴港城大优势学科、国际联系和师资的基础上,强化两校在学科领域内相互支撑、深度互动,满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港城大与港城大(东莞)关联的核心是一致的学术素质,两者将通过学术规划、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研究及成果转化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符合学位授予资格的港城大(东莞)毕业生将同时获得港城大的学位。
香港城市大学
自1994年成立以来,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始终秉承“教研合一”的原则,以创新精神专注于研究与专业教育两大领域,致力为全球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推动有益社会的转变。港城大现已在香港以至全球的专业教育及研究领域收获卓著声誉,在大学国际排名中节节上升,位列 [QS] 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第62位、[U.S. News] 2024-2025全球最佳院校排名第79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第82位,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获评为全球最国际化大学。27位学者获选为科睿唯安[2023年最广获引研究人员],位列全球第44、亚洲第十及香港第二。若以港城大的教研人数与获得该殊荣的人数计算,比率更是香港第一。港城大正发展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港城大(东莞)将在未来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移等方面起领头作用。在借鉴港城大优势学科、国际联系和师资的基础上,强化两校在学科领域内相互支撑、深度互动,满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港城大与港城大(东莞)关联的核心是一致的学术素质,两者将通过学术规划、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研究及成果转化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符合学位授予资格的港城大(东莞)毕业生将同时获得港城大的学位。
“教研合一、两校一质、创新无限”——港城大(东莞)将以此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将港城大先进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的教学方法等世界一流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内地。港城大(东莞)在前期将结合大湾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进行学科规划,逐步建立一个开放式跨学科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的合作平台;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培育高端人才,实现两地优势资源互补,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汇聚高端人才、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做出积极的贡献,逐步发展成为致力于创建卓越科研和教育的世界一流高等学府。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招生政策
一、招生范围: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在中国内地的广东、四川、北京、福建、云南、广西、湖北、河南、内蒙古、陕西这1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2025年学校扩大招生省份规模,首次面向上海招收本科学生。
二、报考录取模式:在本科第一批或一二本合并后的本科普通批次按照普通高考录取模式,完全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录取。
三、录取要求:物理+化学
四、外语要求:不对外语单科成绩做出限制
五、首届招生开设的4个本科专业如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六、学费、奖学金
学校学费为11.5万元/学年。
奖学金:
为什么选择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一、创新人才培养
入学不分专业,大一学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四个专业中选择,各专业无名额限制,大二有两次转专业机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就读期间满足要求可获得港城大保博保硕和港城莞保硕资格。
二、引进港城大世界一流的学科
港城大(东莞)的学科规划结合了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前期引入港城大世界一流学科,让两校师生在学科领域内深度互动、相互支撑亚洲城市大学上海,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首次在沪招生,物化双选要求速看!,实现双校资源共享,相辅相成。
三、多元化发展
1. 本科期间香港校区交流交换的机会,毕业后可获两年香港IANG工作签证。
2. 「HK Tech 300」斥资6亿港币,亚洲首创,旨在3年内助城大学子及校友创立300家初创企业,提供多元教育机会,转化研究成果为实际应用。
3. 来自前沿龙头企业、国家级实验室的多元化实习机会。
四、以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今天的科技为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学生将比以往更快速地获取知识。相比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更重要。港城大(东莞)将打破课室壁垒,跨越地域限制,突破传统讲座和辅导等教学方式,衔接理论与实践,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互动性与创新性,帮助学生为可持续的终身职业和未来做好准备。
五、重探索求创新课程设置
第一年:通过更具学术挑战性的课程亚洲城市大学上海,为大学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三年:积极参与充满科技创新元素的课程。
第四年:通过实习或与工作相关项目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yacd/20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