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介绍
香港城市大学是中国香港的一所亚洲前列和国际化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是教育部国家重点高校之一。城大位居QS 2020年全球最佳大学排名第52位,“建校未满50年全球最佳学府”第4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最国际化大学”全球第1位,2019年亚洲最佳大学第15位。城大商学院是获得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和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双重认证的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商学院之一,学院位列UT 全球商学院2019年学术研究贡献排名第27位,亚太区第1位,US News 2020年全球大学经济与商科排名第60位,亚洲第4位。
港大校园
国家会计学院成立于1998年7月,教学管理依托清华大学。学院后来更名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现为财政部所属事业单位,是中国顶尖CFO的摇篮。学院现设有会计、审计、税务和金融四个硕士研究生学位项目,是国内首批开展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单位,国家会计专业质量认证(AAPEQ)A级成员单位,并与美国天普大学合作举办了中国首个IT审计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校园
项目概况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亚洲城市大学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 香港城市大学 智能会计与金融科技应用理学硕士学位,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各行各业发生巨大变革,金融行业深度革新方兴未艾,智能财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应运而生,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财务与金融行业的高级从业人员及管理者具备专业相关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的应用能力。
经教育部【教外函(2020)7号】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编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智能会计与金融科技应用理学硕士学位项目(简称“MScAF”),将会计、金融与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汇集国际顶级学术资源,立足当下,引领未来,致力于培养专业型、管理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成就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CFO。
成就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CFO
New CFOs in Era
专业深度 · 思维广度
立足当下 · 洞见未来
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MScAF项目是融合会计、金融、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的跨学科专业化课程,旨在适应智能会计和金融科技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和金融知识的深度融合,促进财务与金融行业的高级从业人员及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强化、管理能力提升和创新思维拓展。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各行各业发生巨大变革,金融行业深度革新方兴未艾,智能财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应运而生亚洲城市大学学,MScAF项目立足当下,引领未来,致力于培养专业型、管理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成就“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CFO”。
中国实践 · 全球视角
全球认证 · 国家认可
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两所著名学府强强联合,立足中国实践,放眼全球,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典范课程。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是中国顶尖CFO的摇篮,国家重要的财经智库,香港城市大学在学术上享誉全球,计算机科学、会计、金融等专业常年均位列ARWU、QS、TIMES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50。
学员毕业后将获得香港城市大学颁发的理学硕士学位证书( of in and with AI and )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颁发的高级学习证书,硕士学位与在香港城市大本部学习获得的硕士学位具同等效力,获得全球认可,并可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学历学位认证。
培养目标
夯实会计财务和金融基础,系统学习前沿知识,促进知识优化、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
探索智能会计和金融科技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促进新兴技术与传统会计和金融知识的融合,洞察财务与金融转型的时代发展脉络;
掌握新政策新思路新方法,理解如何从战略管理角度制定财务金融方案;
通过交叉学科的系统学习完成数字经济时代个人能力的转型升级,拓宽职业晋升空间和发展路径。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校园
课程设置
MAcAF项目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未来CFO核心能力,共开设19门以专业实践为导向的核心课程,合计30学分,包含财务与会计类课程7门、经济与金融类课程7门、信息科学类课程5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各负责50%的授课任务。
师资队伍
合作双方甄选出了具备强大的相关学术背景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师资力量,共同负责本项目的授课工作,他们既通晓世界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和专业技术,又深入掌握国家战略层面的方针政策,同时深谙国内外的商业实践和经济发展大势,可谓更懂世界,更懂中国。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拥有一支精通理论前沿兼具实务经验的专家师资队伍,深度参与财政部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及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及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与推进。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拥有超过150 位来自19个不同国家的教授,其中98%拥有博士学位,拥有多位在智能会计、金融科技、信息数据科学领域颇具国际影响力的专家。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教授团队
秦荣生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会计学家、审计学家。
马永义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会计系教授、政府会计研究中心主任
张庆龙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
李旭红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税务系主任
朱克实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税务系教授、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战略研究所所长
贺颖奇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会计系主任
谢军蓉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金融系主任
香港城市大学 教授团队
金正本 / 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系讲座教授、会计学系主任
巫丽兰 / 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马跃 / 香港城市大学金融学系讲座教授、经济金融学系主任
李涛 / 香港城市大学金融学系教授、金融工程硕士项目主任
方钰麟 / 香港城市大学信息系统学系教授、信息系统学系主任
余伟图 / 香港城市大学信息系统学系教授、信息系统学系副主任
赵建良 / 香港城市大学信息系统学系讲座教授、国际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学历学位证书颁授
学员修完所有的课程学分,将获得:
香港城市大学颁发的智能会计与金融科技应用理学硕士学位证书( of in and with AI and ),该学位证书可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学历学位认证;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 香港城市大学在职硕士学位项目-教育部批文
招生计划
面试时间:2021年6月、7月、8月
开学时间:2021年11月
项目学制:2年
学习形式:在职兼修制,一般每一个月集中授课2-3天
课堂组织:集中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移动课堂等
教学语言:中文(普通话)
学费标准
学费为人民币25万元,报名费600元。学费包括听课费、教材和讲义费、课程翻译费、管理费等费用。
申请条件
会计和金融等相关专业学士学位;
具有6年或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注:如非会计和金融相关专业,申请者需完成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提供的网络专业基础课程。
招生要求
项目实行自主招生,采用申请审核制,重点考察申请人的专业基础、从业背景和学习潜能,择优录取,无须参加全国统考。
申请材料
报名申请表;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扫描件;学位证书完成学位网认证;成绩单;成绩单完成学信网认证;
身份证/护照扫描件、港澳通行证;英语水平考试证书;成就/奖项证书;CPA、ACCA证书等其他补充性文件;
报名费转账证明。
读了亚洲城市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引进优秀人才翟卫欣副教授联合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同济大学等多位研究人员利用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DMSP-OLS和NPP-VIIRS)和重新定义的自然城市边界识别和预测了全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口)收缩城市(图1)。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城市间人口迁移趋势及其对大城市潜在的积极效应。最后提出了收缩城市应对策略,以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11(SDG11)的实现。
图1
收缩城市通常以显著的人口流失、经济衰退和空间破败为特征,并已成为全球的普遍现象。已有研究较多关注过去和未来全球城市增长的变化趋势,忽视城市收缩现象。当前缺乏全球范围内统一口径的城市人口普查数据,难以准确判读全球收缩城市的过去发展和未来演变。此外,现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均基于快速城市化背景提出,而收缩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合理有效应对收缩城市现象读了亚洲城市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将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研究发现,1992–2000、2000–2012和2013–2018年三个历史阶段的全球收缩城市数量占比分别为9%、16%和27%(图2);且三个时段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逐渐从东欧和中亚扩散到北美、西欧和亚洲的部分国家。预计到2050年,收缩城市总数将达7166个,占所有城市的37%。收缩城市从相对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蔓延读了亚洲城市大学,从小规模城市向大、中城市蔓延(图2)。
图2
为揭示收缩城市人口迁移规律,研究借助百度慧眼数据描绘了中国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结果证实收缩城市的人口流出,进一步加剧了大城市的集聚(图3)。此外,收缩城市与大城市的长期共存,有利于均衡生态环境,提高公共资源的公平性和使用效率,这也有助于推动SDG11的实现。此外,当前多数国家已提出的城镇化战略对于应对收缩城市并无显著影响(图4)。
图3
图4
研究基于量化模型提出了应对收缩城市的可行性方案。1)收缩城市空地再绿化。这将有利于保护绿地,改善局地热环境,扩大陆地碳汇,适应气候变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建设紧凑型城市。这将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福祉和降低公共服务支出。
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和规划师提出因地制宜的收缩城市应对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持。
上述成果以“全球收缩城市夜光遥感监测及其应对策略”( of on the globe and )为题,于2022年6月17日在国际期刊 (Cell子刊)在线发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yacd/20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