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小寨路街道办长安大学崇业路社区成为封控区。魏日萍,一名64岁的退休医务工作者,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入户、登记、排查、宣传,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筑牢疫情防控的一线。
“各位居民朋友,现在是非常时期,大家尽量不要下楼,更不要聚集……”疫情期间,每天随叫随到,在长安大学崇业路住宅区北院,总是能看到一位身穿防护服、戴着红袖章的老人,在小区进行志愿巡查。魏日萍作为16号楼的楼长,负责78户,164人的防疫动员工作。当楼长三年多来,她一直和群众打交道,许多人都认识她,都愿意和她交流。她利用人员熟、面孔亲的优势,建立起群众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长安大学社区作为重点监测点,一共做了34次核酸。每次核酸检测前,魏老师都要详细统计人员,登记姓名、房号、体温、身体状况等。由于年龄大,对电脑使用不熟悉,统计软件不会用,登记工作只能是笔抄手写,耗费时间。但魏老师不厌其烦,从医30多年严谨认真的态度,促使她一加班,就到凌晨,不弄完、不弄清,绝不睡觉。核酸检测时,她早早做好准备,拿着小喇叭,逐楼宣传动员,负责维护采样队伍秩序,解答现场群众疑问,守护社区平安稳定。核酸采样过程中,对于一些不会使用APP扫码的老年人,魏老师耐心引导、细心登记、专心问询,确保不漏一人。社区马齐飞老师的母亲,瘫痪在床,张不开嘴,做核酸困难。得知这一情况,魏老师与社区其它工作人员积极联系,上门服务,并号召大家尽己所能,提供物资、帮助老人。
志愿者魏日萍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或多或少能帮些忙。”平时她对楼内基本情况和人员熟悉,减轻社区工作人员负担。”关键时刻站出来,“退休不退色”。在工作服务中,好学的魏老师和年轻人学会了微信小程序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她通过微信群、张贴通知等形式,了解到各家具体情况。帮助居民买电、买水、买气、买药。一张张水电卡、一个个气卡、一盒盒药品、一句句问候,传递着她和邻居间的温暖情意。独居老人那荣华,今年84岁了。封闭期间,手机出问题,与儿女无法联系,焦急万分。魏日萍联系社区青年周杨,积极调试,努力修复,终于在一周后把那老的手机修好,让她激动不已,连连感谢。疫情期间,魏老师帮助社区群众的事例不胜枚举,作为“逆行者”,她勇于担当、不惧疫情、不辞辛苦、不怕危险,还主动为隔离户倒垃圾、送爱心菜,真正变身为社区“生活管家”。
魏老师的腰不好,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很多社区志愿者担心她劳累过度、旧病复发。都劝她不要这么认真,不用每次都亲力亲为。她婉言谢绝,表示自己不会因为身体而放下责任,不会因为退休而放下使命。她始终有“医者仁心”的大爱,有“勇往直前”的觉悟。魏日萍作为家属,她是疫情防控过程中,一名平凡的志愿者,志愿者中一名平凡的老人。这位“夕阳红”志愿者说:“我的家人们都很支持我的志愿工作。能够为这个城市出一份力,我觉得很值得。”封闭期间,魏日萍的家庭,除了老伴儿,还有一个6岁的孙子。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一线抗疫,本来在家照顾孙子的魏老师,每次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准备出门的时候长安区团建,孙子都问:“奶奶您什么时候回来?我要您陪我!”魏日萍安慰孙子,扭头去工作,心中的不舍与内疚油然而生。其实每次她也不知道得工作多久,几点能回家。有几次紧急工作,使得她彻夜未眠;还有几次,回家已凌晨,孙子早已入睡。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魏日萍是千千万万抗击疫情日夜奋战、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中的一个缩影,她是舍小家顾大家,秉承医者初心长安区团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老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担当的长大人。她虽逆风而行,却向阳而生、绽放光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tuanjian/2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