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 of )的前身是上海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
1993年上海中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年合并原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止2013年11月,学校设有29个本、专科专业(方向),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建有有14个二级学院及部门和中心,3所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0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13个研究中心。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
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2名两院院士,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60名中上海市名中医。1999年,我校首批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评估,并于2007年再次被评为“优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
学校有18个直属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0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15个研究中心;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有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是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生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7309人,其中博士生483人、硕士生1736人,本科生3706人,专科生458人在职中医药大学,留学生926人;全日制在校生中港、澳、台地区学生123人。此外,成人教育学生3400人。每年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1000余人次。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在2010年的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在职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药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有20个本、专科专业(方向),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等专业。学校还有12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学校设有两个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中英合作药学、中英合作护理学项目。
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及中医骨伤科学,另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学科数居全国中医院校第二、上海地方高校之首。有38个中管局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中管局重点研究室。在2012年的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
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不重其大,重其优;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坚持“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外向型”的办学定位,是一所专业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闻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
在职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一:学校简介
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2006年经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学校建有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16个本科专业。学校下设6个二级学院和9个系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
全校系统教职工31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0余人。现有本科以上在校生8000余人,其中留学生1000余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职中医药大学,1个国家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基地-现代中药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5个省部级科研医疗中心在职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制剂中心和制药厂。
学校出版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天津中医药》、《中医脑病杂志》等学术刊物。
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以针灸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现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在国内同类院校处于先进水平,对外开放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88号
·网址:点击查看
在职中医药大学,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入学后会怎么上课?
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在入学后是以不脱产的方式进行上课的,这种上课方式比较适合在职人员,能让在职人员的工作和学习两者互不耽误。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上课模式和上课班型在职中医药大学,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入学后会怎么上课?,帮助考生了解入学后的学习方式。
一、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入学后会怎么上课?
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采用不脱产的学习模式,这是为了满足在职人士的学习需求,允许他们继续工作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学历,并且还能让两者之间互不耽误,上课所利用的时间都是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不脱产的上课模式允许学生保持工作,避免了因学习而中断职业生涯的困扰。这一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在职研究生教育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二、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上课班型设置
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上课班型分为三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选择合适的班型。
(1)周末班
周末班通常在周六和周日进行上课,每周安排较长的学习时间,适合那些工作日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安排周末学习的学生。这种班型的优势在于学习时间较为充足,适合深度学习和课程安排。
(2)集中班
集中班将课程安排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通常是在假期或特定周末进行在职中医药大学,允许学生集中时间深度学习。这种班型适合那些工作较为繁忙,无法每周都抽出时间学习的学生。
(3)晚间班
晚间班的课程安排在工作日的晚上,通常在下班后进行。这种班型适合那些白天工作较忙,只有晚上有时间学习的学生。晚间班为他们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机会。
浙江中医药大学提供多种上课班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和生活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上课方式,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学业。
三、课程设置
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专业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升综合素质,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学习中医药、中药制药、中药材、针灸推拿等专业课程,还是学习管理学、统计学、公共关系等综合素质课程,学生都将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一些选修课程,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上课模式和上课班型设计合理,为在职人士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选择。无论是周末班、集中班还是晚间班,都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即将入学的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tongdengxueli/hubzyy/20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