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传保研er大家好!咱们的公益带读计划(挑选前沿、经典、优质、应试的新传专业书籍,为大家整理笔记,减轻备考负担)又来啦!
这次,师姐从一众国际传播书籍中,挑选出一本,为大家整理精华笔记,通过文字带大家学习国际传播,拓展学科视野。
《“国际传播”国际化》是一本论文集,由著名华人传播学者李金铨教授主编。
反思国际传播领域方法和理论的主要路径,尤其是整个传播领域如何“去西方化”。本书主要利用来自美国和西欧以外的文献,在当下“本土化理论创新”被提上重要议程的新传学界,这个视角和切入点是会让你的答题更有格局的。
该书缘起于李金铨在香港城市大学邀请跨世代著名学者的“南北对话”,这些名家星光闪烁,来自美国、英国、印度、阿根廷、以色列、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等。
他们以最严肃的态度发表真知灼见,大到“国际传播国际化的新起点 ”“国际传播研究及其知识生产” “国际传播研究的文化性”,小到“好莱坞的生命力:“帝国冒险”类型与《阿凡达》” “媒介首都”生成的条件——全球媒介的地方情境” “新闻业的专业模式:在同质化与多样性之间 ”,从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智慧交锋的火花,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高端视野讨论国际传播学领域的大问题,而不纠结于具体琐碎的小课题。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丹尼尔·哈林对这本书的评价为:“本书汇聚了一批耀目的学术权威,共同反思国际传播领域方法和理论的主要路径,尤其是整个传播领域如何‘去西方化’……平心而论,《“国际传播”国际化》允称一部独特的书。”
论文集主编
李金铨
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期间,创立传播研究中心(2005)和媒体与传播系(2008);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期间,创立中国时报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1989)和国际中华传播学会(1990)。2014年获颁国际传播学会费雪导师奖,2018年获颁国际中华传播学会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选国际传播学会会士,同年获颁中国新闻史学会卓越学术奖。
中英文著作包括《媒介帝国主义再商榷》(1980)、《大众传媒与政治转型》(1991,与陈韬文合著)、《全球媒介奇观》(2002,与陈韬文、潘忠党、苏钥机合著)、《传播、舆论与中国全球化》(2013,与李立峰等合著)、《超越西方霸权》(2004)、《文人论政》(2008)、《报人报国》(2013)及《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2019)。先后主编四本英文论文集,成为中国媒介研究领域的奠基文献,包括《中国之声》(1990)、《中国传媒,传媒中国》(1994)、《权力、金钱与传媒》(2000)、《中国传媒,全球情境》(2003)。
论文集作者
罗德尼·本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博士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博士,那么多书要看,新传保研国际传播,我推荐这一本|文末领带读笔记,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与传播系系主任。曾在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挪威等国任访问教授。出版专著《形塑移民新闻法国与美国之比较》( News∶A – ,,2013),在比较媒介体制和场域理论等领域发表数十篇论文。与马修·鲍尔斯( )合著《公共媒体与政治独立》(2011),与艾瑞克内维尔(Erik Neveu)合编《布尔迪厄与新闻场域》(2005)。目前的研究聚焦商业、公共和公民社会媒介所有权的运作逻辑。张赞国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教授。曾获得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国际传播分会杰出贡献奖(2005)。先后出版三本学术著作,并在《传播研究》《国际舆论研究学刊》《新闻/政治国际学刊》《传播学刊》《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新媒体与社会》《政治传播》《舆论学刊》等英文学刊发表数十篇论文。迈克尔·柯廷( )加州大学厄圣塔芭芭拉分校电影与媒介研究系全球研究讲席教授,卡西-沃尔夫中心媒介产业项目负责人,曾任《中华传播学报》( of )联合主编。
先后出版或主编《美国电视产业》(2009)、《重新定向国际传播》(2010)、《中国影视业的全球化》(2007)以及国际电影产业丛书等。彼得·达尔格伦(Peter )瑞典隆德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荣休教授。研究致力于从晚期现代社会与文化理论视角审视媒体与民主,探讨民主参与与数字媒介的关联。活跃于欧洲学术网络,曾在欧洲和美国多所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出版著作包括《政治网》(The Web)、《媒介与政治参与》(2009),合编著作有《年轻人、信息传播科技与民主》(2010)。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校聘教授,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荣休教授。学术生涯著述丰富,包括《电视的终结》、《媒介事件》(与丹尼尔·戴杨合著)、《意义的输出》(与塔玛·利比斯合著)及《个体影响》五十周年纪念版(与拉扎斯菲尔德合著)等。曾获得根特、海法、蒙特利尔、巴黎、罗马、布加勒斯特、魁北克和西北等多所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保罗·曼西尼(Paolo )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制度与社会学系教授,传播学专业和社会与政治理论博士项目负责人。曾任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研究员。
英文著作包括《政治、媒体与现代民主》和《比较媒介体制媒体与政治的三种模式》(与丹尼尔·哈林合著),并与丹尼尔·哈林合编《超越西方世界的比较体制》。朱迪·波伦鲍姆()美国爱荷华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教授(2012—2013)。曾接受过报章报道、杂志新闻和摄影新闻等领域的训练,研究兴趣包括当代中国新闻业、表达自由、媒体与文化互动。阿尔温德·拉贾戈帕( )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与传播系教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电视之后的政治》(2001),主编《印度公共领域》(2009)等著作。《电视之后的政治》荣获亚洲研究学会库马拉斯瓦米图书奖(2003)。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博士,也曾担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研究员。目前撰写专著《去殖民化殖民印度全球化的文化政治》。扬·瑟韦斯(Jan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系主任、讲座教授,曾任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传播与可持续社会变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席教授。英文学刊 and ()主编,“传播与发展和社会变迁”“传播、全球化与文化认同”丛书主编。
在国际与发展传播、信息传播科技与媒介政策、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参与与社会变迁、人权和冲突管理等领域著述众多,包括《传播可持续性、参与与文化理论与实践》(2012)。科林·斯帕克斯(Colin )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博士,曾任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英文学刊《媒介、文化与社会》创刊主编之一。在传播政治经济学、国际传播等领域著述专年,近年的研究聚焦转型社会媒介体制的比较研究。亚普·范欣内肯(Jaap van )曾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国际学院及传播系长期担任副教授,目前定居南法尼斯。研究和写作横跨两大领域,一个是国际传播和电影产业,相关著作包括《理解国际新闻》(1998)和《荧幕上的差异》(2008);另一个是群体心理学和动力机制,相关著作包括《群众、心理学与政治》(1992)、《集体行为与舆论》(2003)、《大众运动》(2007)、《情绪传染》(2013)和《西方领袖的政治傲慢》(2014)等。西尔维奥·卫斯博德( )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曾任《新闻/政治国际学刊》和《传播学刊》主编,著作包括《重新发明专业主义:全球视角中的新闻与新闻业》(2013)、《重估媒介社会学》(2014)、《传播:后学科》(2019)等。
张隆溪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在比较文学等领域著述丰富,中英文著作包括《道与逻各斯》(The Tao and the Logos)(1992)、《强力的对峙:从两分法到差异性的中国比较研究》( ∶From to in the Study of China,1998)、《走出文化的封闭圈》(2000)、《中西文化研究十论》(2005)、《不期的契合跨文化阅读》( ∶ ,2007)等。
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研究生,意大利比萨大学Umberto Desideri教授来所学术交流
2023年10月18日,意大利比萨大学 教授应金红光院士邀请访问研究所,并作了题为“ d for the ”的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由刘启斌研究员主持,金红光院士出席,研究所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共60余人参加。
是意大利比萨大学能源、系统、领土及建筑系热力机械方向全职教授、系主任。曾担任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工程系主任。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能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担任 期刊副主编, 、 and 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会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
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在全球能源格局过渡时期,可再生能源面临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挑战展开,他首先分析了全球化格局下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最终形态,然后以意大利为例分析了当前典型能源系统中多能互补的现状与挑战,包括供需平衡、时空匹配,技术与经济的协调性等。最后,教授总结了完全采用可再生能源时,能源系统的弹性、容量与经济性情况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研究生,意大利比萨大学Umberto Desideri教授来所学术交流,展望了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多种能源互补的可编程、高弹性能源系统。
报告之后,教授与参会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就未来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研究生,并就研究生的提问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回答,特别是在科研及职业规划上,针对未来全球能源行业发展的趋势与突破口,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好吗,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赴意大利3个月进修感悟
郑州市骨科医院呵护骨骼健康!
2017年11月,我有幸被选派到意大利佩鲁贾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在3个月的国外学习生活中,目睹了意大利先进的医疗技术,体会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我深深的震撼,我想把意大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我的医疗同行共勉。
2017年11月2日,经过13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在意大利当地时间早上9点我们一行12名团员终于到达意大利。我所在的佩鲁贾医学中心位于意大利中南部美丽的佩鲁贾城。这里是地中海气候,雨量充沛。佩鲁贾大学是一所意大利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有幸到佩鲁贾大学最大的附属医院 学习,导师是著名的骨外科专家教授,在意大利骨外科界享有很高声誉,是意大利骨外科协会委员、翁布里亚大区骨外科协会主席。
初次见面,教授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学识渊博、儒雅的意大利医生,在第一次与他查房时,他热情地向意大利医生、病人介绍我是中国来的骨科医生,在意大利与他们共同交流医疗技术和学术问题。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说中国的医疗技术这些年发展的非常快,有些技术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说我们之间应该是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他的一席话和谦虚好学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是佩鲁贾大学医学中心的一所附属医院,以优雅环境、先进的医疗技术和高档的医疗设备、先进的管理模式著称。该院有床位800张,Staff(正式医生)有580人、护士1100人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好吗,另外还有轮转的 (住院医生)、(住院医师结束后,进入专科医师培训经历,一般3~5年),再就是其他服务人员。
驻足医院大厅,注视着医院各大楼位置的提示信息时,一位穿红色礼服的礼仪小姐主动走过来,一句“Can I help you?”让我顿感轻松和倍感亲切。当她了解我的来意后,取出医院的简易地图,指划着及指引我要去的科室,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医院工作人员的主动热情的服务。医院信息咨询中心主要是为了方便患者就医而设,同时也为来院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信息与指引,但主要服务主体还是患者及其家属。当我第一次迷路找不到手术室时,问了一位医生,他放下手头上的工作,亲自带我到手术室门口,然后才返回,这让我很受感动,深深体会助人为乐的真谛。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走进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随处可见,合理规划的楼宇分布,布置科学的行走路线,优美整洁的舒适环境,醒目详细的温馨提示,还有各种操作流程、各种方便患者措施、细节之处尽显关怀。无论是病房门诊,还是大厅走廊电梯,只要有患者经过的地方,都有各种相关的提示和健康宣传资料。
在这里,无论是医师、护士还是工友及保安,均以关爱病人为己任,处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每家医院都可以看到义工,他们协助医院做各种辅助性工作,帮助咨询、指路、看护患者,尽其所能的为患者提供方便。每家医院的输液治疗不多,用药比较简单,着重点是基础护理如各种管道的护理、有效排痰的护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口服药准时送到床前,协助患者把药即时服下,定时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他们的护理工作质量质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围绕一个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健康,以病人为中心绝对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渗入各个细节和行动。
意大利规定医务人员的上班时间是上午8时至下午2时,每天约7小时,可是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经常是提前上班及推迟下班,医生的平均工作时间约每周35小时左右,可见,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是很强的。他们每天在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各个岗位人员各司其责,似乎就凭自觉性在工作,履行各自岗位的职责,每项工作都在有序高效地进行着,似乎每个人都在快乐地享受工作,富有激情。是什么力量让医务工作者具有如此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也许他们已形成了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也许是对医学的热爱和对病人的怜悯;也许是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认可;也许他们从从医中看到希望;然而,也许最关心的是他们追求从医的服务理念—— First。
先进的诊疗技术
在去意大利学习之前,我就把国内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整理出来,到意大利后去了解意大利医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抱着这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和教授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尽快提高英语口语,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和他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教授总是笑着说:Dr.zhang非常爱学习,他是非常优秀的骨科外科医生。记得刚到医院第一周,在和他查房过程中,我说在中国工作时经常遇到膝关节置换过程中有关节松紧度调整的问题。教授见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第二天专门给我找了相关技术指标和影音资料让我学习,并且给我排了手术一助,在手术台上亲自教我如何穿完成技术的操作。在意大利为了严格保证手术质量,很少允许外国进修医生上台的,我能享受到这份殊荣,我想一方面是教授格外关照我,另一方面也是我自己勤奋努力争取来的吧。
作为教学医院,每天的讲座很多。只要你肯学,就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医学院则固定在每周举行全院的讲座,周一以基础研究为主,周五则是临床内容,几乎每天都能接触许多国际最新的知识、技术和新的学术观念。所以在意大利学习的三个月里,每天早晨7点半出门,晚上6点半回家,披星戴月,虽然很累,但是感觉自己很充实。
进修的同时,我也看到了我们骨科医院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科室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在我所学习的骨科专业中,关节病科I在邹士平主任和司文腾副主任的齐心协力推进下,完成了由一刀切式的治疗理念向骨关节病阶梯治疗和保膝治疗的转变,放弃单一的膝关节治疗方式,而意大利一直沿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病。
意大利的医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因为病人的数量少,很多基本操作没有机会做或是做得很少;医生在培训中能够见到的病人、病种不多,能够积累的临床经验就少于中国。还有医疗器材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极其惊人。在医疗中,也存在着过度医疗,比如每天重复做若干的血液检查,胸片的常规复查等。
在意大利3个月多的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虽然不能说是满载而归,但还是颇有收获,感触满深。然而,收获最大的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好吗,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赴意大利3个月进修感悟,还是“ First”的倡议及真正实施,让“ First”指导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将使工作高效,使我们自豪,没有怨言,使病人获益,造福病人,为我院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年已到,祝愿我院、我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愿各位骨科同仁新年快乐,工作顺利。
关节病科I 张帆
郑州市骨科医院位于郑州市陇海中58号
(乘B5、Y822、82、63、256、1路到陇海路淮北街站下车)
门诊预约电话 -(上班期间)
住院预约电话 -(24小时)
急诊电话: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plj/21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