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路过曾经熟悉的工业遗迹,老首钢人都会有万千感慨。
十余年来,镌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工业奇迹已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在调整产业结构、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首钢完成了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园的三次蝶变,绘就了一幅城市更新与复兴的精彩画卷。
从山到海:“十里钢城”迎转机
在河北曹妃甸渤海湾,一座钢铁“梦工厂”屹立已有十余年。从石景山到渤海湾,从老首钢到新京唐,首钢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时间拨回至2010年。当年12月19日,首钢老厂区产出最后一炉铁水,次日产出最后一炉钢,昔日“十里钢城”钢花四溅、钢水奔流的场景,定格在了首钢人的记忆中。
时间轴再向前拨动。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首钢在北京只能维持800多万吨生产能力,水资源和土地短缺制约着企业发展,工业企业的性质也不再符合首都定位。首钢把眼光投向了河北曹妃甸。2005年2月,首钢搬迁调整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首钢逐步关停石景山厂区钢铁产能。
一场从山到海的搬迁后,曾经机器轰鸣的首钢老厂区日渐沉寂。这片8.63平方公里的区域何去何从,摆在了首钢人面前。
2011年,段若非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毕业归国,成为首钢园一名规划设计师。他的工作主要是梳理工业遗产,后来参与改造三高炉、精煤车间、香格里拉酒店等多个项目。
“拆除还是保留,这是当时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他回忆道,还有人甚至说“拆掉盖房子就完了”。首钢工业设施大多为钢结构,容易发生锈蚀,存在安全隐患,但工业遗存同样是城市遗产的一部分,如果一刀切全拆了,园区就会变成一个没有血肉的空壳,整体风貌就失去了灵魂。
规划设计团队决定尊重历史和文化,新旧织补,保护好、建设好首钢人的精神家园。
建筑设计师周婷见证了首钢园的改造进程。“北京的城市更新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怎么样,赋予首钢新的功能和定位。”周婷在图纸上圈点,细数着工业遗存的前世今生。首钢园在保留工业区原有肌理脉络的同时,融合新元素、新功能,既能延续“素颜”工业之美,也让工业遗存有了新的使用功能。
从火到冰:冬奥唤醒了这座城
“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这是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新首钢地区的定位。规划引领下,首钢园重新焕发活力。
当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怎么样,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十里钢城 璀璨蝶变,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了首钢园。“夏奥休眠了一座城,冬奥又唤醒了这座城。”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商中心副主任苗芳说。从“火”到“冰”,沉寂多年的首钢园区自此悄然苏醒。
园区的第一个改造项目便是西十筒仓,这里原本用来存放炼铁原料的筒仓和料仓有巨大而独特的空间,成为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区域。
李红继成为了这片办公区的安保主管。他曾经当过炉前工,从手拿铁锹大锤到手握对讲机,从只盯着高炉铁水的“出铁一招鲜”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安保多面手”,他的工作因冬奥而彻底转型。现如今,李红继的职务又是首钢园区服务公司文旅事业部品质主管,经常向参观游客讲述首钢服务冬奥的故事,讲解到激动处他还会唱起《炼铁人之歌》。
在园区服务公司,百余名首钢职工成功转型冬奥保障服务人员,在制冰扫冰、场地维护、安保物业等新岗位上再出发。一线首钢人的职业转换,正是首钢从“火”到“冰”产业转型的缩影。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首钢滑雪大跳台见证了各国运动员逐梦的场景。蓝天白云下的“大烟囱”前,运动员起跳腾飞,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大烟囱”就是老厂区已停用的巨大冷却塔,这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疯狂的烟囱很酷!”各方的积极评价既出于赛事现场的视觉震撼,也是对独特城市复兴模式的由衷赞叹。美国自由式滑雪选手尼克·戈珀甚至说:“这感觉像是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在一个电子游戏里创造出来的。”
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雪季,大跳台人气“沸腾”了,这里举办的“冰雪汇”活动吸引冰雪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自去年3月对外开放后,作为“双金福地”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园区热门打卡地,超过100万人次游客到这里参观。
如何利用好冬奥遗产,延续新的首钢故事?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副总经理郭晓民介绍,大跳台的赛后利用主要围绕举办世界级赛事、打造专业运动员训练场地、开展商业文化娱乐活动等,带动首钢园乃至京西地区体育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按照计划,首钢滑雪大跳台、冬训中心、极限公园等场馆设施将开展体育消费季等活动,拓展体育培训项目,推动体育服务场所向文商旅体展综合体转变,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火热场景持续在首钢园上演。
从厂到园: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嘱咐“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冬奥会后的首钢园,除了冰雪运动,还有服贸会、科幻、网红打卡地等新标签。在新版城市总规的引领下,首钢园已成为集商业、科技、体育、文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于华承担着保障服贸会的任务。她告诉记者,服贸会首钢园会场的功能性需求和工业风貌、自然景观的融合更加深入,原来的刀具车间、修理车间、除尘车间等工业空间变身迎接四方宾客的“宴会厅”。两届服贸会期间,首钢园会展新“秀场”累计吸引了超过34万人次前来打卡。
一座科幻产业集聚的“科幻之城”在京西诞生。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届中国科幻大会在首钢园举办,园区成为科幻相关产业从业者和科幻爱好者思想交流的“基地”。2021年,首钢园新添科幻产业聚集区,2022年,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在首钢园揭牌,截至目前已有60余家科幻、元宇宙企业相继入驻园区。
今年2月,首钢园交出了后冬奥时代一周年的答卷:服贸会、科幻大会落户首钢园,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星光奖”等40余项大型活动在这里举办,200多家科技、体育等企业和商户入驻园区,今年春节假期总入园人流量达20.6万人次……
看到这份成绩单,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部副部长刘铎十分欣喜。三年前她刚来首钢工作时,园区变化更多的还是空间,冬奥后变化最大的是人气。“来园区的早期游客多是周边遛弯的老年人,现在辐射到了全市甚至外地的年轻人和家庭,周末和节假日园区内酒店几乎满房。”
曾经的“十里钢城”,如今已转型为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首钢情结”的大型工业遗址生态文化园,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既留住了北京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又为新时代首都腾笼换鸟、迈向‘高精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所研究员单菁菁这样评价。
十多年来,首钢坚持战略留白、减量发展,统筹土地开发、场馆建设、产业升级、空间演进、生态环境修复、历史文化传承等各方面,打造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的典范,为城市更新、城市复兴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成功样本。
“如果你对城市更新感兴趣,请看看这个堪称典范的首钢园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推介首钢园。
【声音】
首钢制冰师刘永亮:
我和首钢园一起“转型”
记者:您最开始在首钢做什么工作?
刘永亮:在首钢生产时期,我是负责铁路运输铁水的一名调车员,成天和盛放铁水的鱼雷罐车、火车打交道。无论冬夏,我都得穿着隔热服,防止被可能溅出的铁水灼伤。
记者:首钢老厂区全面停产后,您对未来工作是如何规划的?
刘永亮:当时因为家里的原因,一番考虑后,我和一批工友选择留在了首钢园区,看护机器设备。那时我们主要做退料的活儿,料仓里存放了首钢生产时期剩下的原料,比如焦炭,这些需要送到外地钢厂继续使用。
工作中第一个转折出现在2013年,这一年国家加大对首钢园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首钢园内西十筒仓成为首个改造试点。从那时起我们开始忙活起来,组织施工,清理原先储存煤炭、矿粉的料仓以及设备的钢结构。
记者:您为何会选择成为一名制冰师?
刘永亮:我的人生轨迹因为北京冬奥会迎来了彻底的改变。2017年,政府决定在首钢园区内建设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利用精煤车间等改造出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四个训练场馆,用于冬奥赛前国家队的训练,我们亲切地叫“四块冰”。
“四块冰”建设初期,我只负责物业筹备。后来有一个学习制冰的报名机会,当时我觉得制冰很好玩,很好奇,就报名前往首都体育馆学习制冰。制作冰面过程十分复杂,每一步都要严控误差,精确至毫米乃至微米。我还记得花样滑冰队的冰是我们制成的第一块冰,当时我们非常激动,还买了蛋糕庆祝。
记者:北京冬奥会期间您承担哪些任务?冬奥结束了,还需要制冰师吗?
刘永亮:冬奥期间我在首都体育馆参与了花样滑冰与短道速滑赛事的冰面保障工作。当中国国家队运动员拿金牌的时候,我特别激动,我们算得上是“熟人”,他们的训练都是我们团队来保障的。
冬奥会后,首钢园大力推进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我的工作是做好服务保障,为推广普及大众冰雪运动继续尽自己的一份力。比如,首钢滑雪大跳台赛后需要举办国际赛事以及雪上大众体验活动,需要在大跳台区域进行造雪,我的工作继续和冰雪紧紧联系在一起。
记者:这些年首钢园变化很大,您对哪些变化印象最深?
刘永亮:过去高炉底下穿梭的是运送原料的小火车,现在铁轨拆除了,宽阔的马路上行驶的是无人驾驶汽车,很多退休的首钢老职工都说这里的变化太大了。
首钢园现在是一个“网红”打卡地,餐厅、书店、运动场、艺术馆多起来了,市民游客都愿意来这儿休闲娱乐,园区越来越有活力,我们这些“老首钢”打心眼儿里骄傲自豪。
【首钢大事记】
2010年,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
2012年,《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
2013年,西十筒仓改造启动,纳入全国老工业区首批试点。
2016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组委会入驻首钢园区办公。
2017年,首钢园区北区、东南区控规获批,东南区一级开发启动。
2019年,首钢滑雪大跳台建成交付使用,成功举办沸雪世界杯。
2020年,首钢园区南区控规获批。成功举办中国科幻大会。
2021年,首钢园区首次举办服贸会专题展。新首钢地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全面收官。
2022年,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2022年服贸会保障任务,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中国队“双金福地”和世界网红地。
2022年,京西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首钢园区将建成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
【首钢园数据】
1、北京冬奥会举办一年来,举办首发首秀、全民体育赛事等活动40余项,入园客流增长7倍以上。
2、首钢滑雪大跳台区域迎接游客100万人次。
3、首钢新标签:北京科幻产业集聚区、Web3.0和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服贸会、科幻大会落户地,200多家科技+、体育+等相关领域企业和商户入驻地。
【专家声音】
单菁菁:改造与新生
首钢始建于1919年,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它是北京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强化首都城市定位、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切入点。
21世纪初北京申奥成功以后,为改善北京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奥运战略,国务院成立了首钢搬迁调整工作协调小组,开始启动首钢搬迁和结构调整工作。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出台,明确首钢老工业区更新改造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目标是打造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和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并提出要首先启动和重点建设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打造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
首钢搬迁后,经过对工业遗产地的更新改造和保护利用,原首钢老工业区成功转型为中国第一家以钢铁工业文化为特色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园区内的重要工业建筑被大量保留和再利用,如:首钢百米高的三号高炉被安装了空中玻璃栈道,徜徉其上可将“十里钢城”、奥运冰雪世界、永定河等风光尽收眼底;紧邻的高炉工艺冷却水晾水池——秀池之下,新修建了水下展厅和地下停车场;原厂区的空中皮带通廊被最大限度地保留,突出了园区独特的工业文化氛围;巨大的、圆筒状的工业原料储藏仓群被改造为创意办公空间和冬奥组委会的办公场所;曾经的返焦返矿仓、低压配电室等,被改造成为工业风十足的酒吧餐厅和北京首家主打工业文化的新型特色酒店——首钢工舍精品酒店。在保留尊重首钢老工业区原有架构肌理和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一座座工业建筑被注入了文化展示、交流、办公、创意等多元功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如今,曾经的“十里钢城”,已转型为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首钢情结”的大型工业遗址生态文化园,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既留住了北京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又为新时代首都腾笼换鸟、迈向“高精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
编辑 邓淑红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好不好,米兰理工大学实力怎么样?
米兰理工大学是非常好的大学,设计类相关专业QS排名世界前十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好不好,深受众多艺术生的青睐。那么,米兰理工大学实力怎么样?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详情!
米兰理工大学是非常好的大学,设计类相关专业QS排名世界前十,深受众多艺术生的青睐。那么,米兰理工大学实力怎么样?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详情!
首先它是一所有历史的大学,欧洲大学基本从外观上看都挺破旧,不如国内大学的高大上。但是它之所以是一所好大学,我觉得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好不好,米兰理工大学实力怎么样?,它有国内一些大学不具备的东西:学术氛围。
学校优势:
1、首先,米兰理工在设计、工程和建筑等方面的教学上都是有名的,特别是工程和建筑这两个专业在世界都非常出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建筑设计留学生,是整个欧洲建筑和工程专业最大的院校。
(1)建筑
作为意大利北部理工类大学里,米理建筑学院是挺棒,所教建筑知识基本都跟着国际走,老旧的知识体系淘汰很快,而且重要的一点,米理建筑学院除开理论知识外,实际操作画图很多很累,几乎每周都要熬夜。不过算得上在理工院校里实操和理论较平衡的学院。
(2)设计
至于设计学院,我觉得它优势在于:以公立大学的学费就能完整打下设计理论的扎实基础,这对于之后深造功不可没。不过没有大量实践课,相对私立学院,它教授的知识比较稀疏和久远。
(3)工程
虽然这个学科很少见到有中国孩子,且很少见到有中国孩子顺利毕业。但还是拿出来说一说,欧洲工程学院基本一脉相承,以扎实稳固为优势,特别是大学基本学科:高数、物理、化学,跟国内教授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2、如果能顺利学会他们的思维模式,你会发现学习高数是一件有趣,还具有挑战性的一个游戏。
3、政府每年都会资助学校3千万欧元,是所有国立大学中投入政府投入最多的大学。
4、大学对建筑和工程学的学生还有丰厚的学费资助,很多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教育。
5、学校可以直接参与政府的多项领域高级研究活动,比如经济的管理政策,能源发展的企业管理和改革方案等。
6、根据统计,意大利29%的建筑师、78%的设计师、19%的工程师都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
申请要求和流程
接下来给大家说一下关于申请要求和流程。
A、意大利语授课的同学:
1、可以通过马可波罗计划。(需满足高考成绩400分以上)
这个途径是需要在意大利学习十个月语言,并取得B1证书。
流程:6月份,高考结束
6月 -—— 11月,在国内学习意大利语基础
11月——次年9月,在意大利学习语言,并取得B1语言证书。
次年9月,参加米理入学测试,通过了,直接入学。
2、也可以选择走国际生。(目前的政策还未公布,是否要求高考分数。可能会有260分的最低要求。)
在国内取得意大利语B1证书之后,9月份直接去意大利参加入学测试,通过了入学。
流程:6月份 ,高考结束
6月 —— 次年9月,在国内学习意大利语基础,并取得B1语言证书。
次年9月,参加米理入学测试,通过了,直接入学。
学校环境和评价:
米兰理工大学的主校区位于米兰市区的大学城(Città Studi)内,米兰市内的另一校区则位于米兰西郊的区,在米兰市外的科莫、莱科、曼托瓦、克雷莫纳以及皮亚琴察这五座城市还分布有规模较小的校区。
意大利语中的””是指仅开设工程学和建筑学教学课程的国立大学。而现今的米兰理工大学采取中央行政管理模式,设置了12个院系,4大工程学、建筑学和工业设计学学院网络遍布伦巴第大区的7个校区。4大学院专注教学,而12大院系则主攻研究。学校注册学生总数接近4万人,这也使得米兰理工大学成为意大利最大的工程学、建筑学和工业设计学专业研究机构。
在意大利有三所””(理工大学,只教授工程、建筑和设计),分别位于米兰,都灵和巴里。他们都被学生口头称为”Poli”。学校的校徽来自拉斐尔·圣齐奥的湿壁画雅典学院。该画现收藏于梵蒂冈的梵蒂冈博物馆。学校代表色为青,黑,白。
以上就是关于米兰理工大学实力怎么样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相关问题,可直接访问我们的官网或拨打我们的电话。
米兰理工大学学费是多少?米兰理工大学怎么样?
米兰理工大学好不好,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怎么样啊?
你好~
米兰理工大学(英文: of Milan;意大利文: di ;简称),创建于1863年,坐落于国际时尚之都意大利-米兰。这是一所科研实力强劲、师资力量雄厚的世界顶尖理工院校,在建筑、设计和工程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其是欧洲顶级工科院校IDEA联盟成员(另有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亚琛工业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该校也同中国高校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米理-清华、米理-西交联合校区。
根据2020年QS世界大学-工科院校排名,其位列全球第20名,欧洲第7位(细分学科全球排名:土木工程第7位,机械、航空航天与制造工程第9位,电气工程与电子工程第17位,化学工程第34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第40位);并且,其艺术设计位列全球第6位米兰理工大学好不好米兰理工大学好不好,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怎么样啊?,建筑学位列全球第7位。该校MIP商学院也尤为著名,其在2019年QS世界商学院排名中位列28位。该校位居2021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第137位。
其中阿玛尼创始人乔治·阿玛尼、迪奥首席设计师吉安弗兰克·费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居里奥·纳塔、诺贝尔文学奖萨尔瓦多·夸西莫多,及著名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阿尔多·罗西、妹岛和世等都是米理校友。
米理毕业生深受雇主青睐,官方数据显示,该校每年为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华为、IBM、诺基亚、爱立信、亚马逊、空客、博世、兰博基尼、西门子、台积电、海力士、意法半导体、施耐德等行业巨头输送了大量人才,米理位列2020年QS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榜单第41位。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echan.xtucq.com/mllg/214543.html